微生物学霉菌
《微生物学》霉菌试验方法改进论文

浅谈《微生物学》霉菌试验方法的改进摘要:通过对霉菌培养方法、观察方法的改进,能够简便、清晰、完整的观察到三种霉菌的形态特征,充分的发挥了试验课的作用。
关键词:霉菌培养菌丝体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学课程是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微生物实验能力和微生物应用技术的有效途径[1]。
新的教学大纲中,试验内容较多、试验目的明确,但对试验方法、试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标准[2] [3] 。
如:在霉菌试验中要求学生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特征,但是霉菌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制成的标准玻片重叠多、形态模糊、不易观察。
因此,不仅要做好霉菌的培养条件、培养时间,而且要引导学生规范的制作标准玻片和认真观察霉菌完整的形态特征。
1 改良霉菌培养和接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紧密配合理论教学,对传统培养霉菌的培养和接种方式不断的进行改进和改良。
首先,对接种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载玻片平板培养代替玻璃纸培养法:先把无菌载玻片放入无菌培养皿中,再把溶化后冷却至65℃左右的马铃薯培养基或马丁氏培养基倒在上述准备好的无菌培养皿的载玻片上(培养基的量应少许即可,越薄越好)。
待培养基冷却后,接种培养一改接种孢子为接种霉菌悬液:分别用无菌接种针,挑去青霉、曲霉及根霉试管斜面上的孢子,放入5ml无菌试管水中,制成饱子悬液。
用无菌接种针沾取少许孢子悬液,接在平皿底部的载玻片培养基上,接种量要少,为了防止水分流失,将其用保鲜膜包住培养,28℃条件下,根霉培养2天、青霉和曲霉培养3~5天,湿度保持在70%,待载玻片上霉菌的菌丝体长好后,就可以取出观察。
2 优化玻片制作过程由于霉菌的菌丝粗大而有分枝,在固体基质表面生长时,往往是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并形成较厚的一层菌丝体。
为了避免在制片过程中菌丝相互缠绕与断裂,故观察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常常不用挑取法而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或皿盖上贴玻璃纸培养法,在以往的观察霉菌实验中,需要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边缘处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还需用50%乙醇清洗脱落的孢子并用解剖针将菌丝分散开,滴一滴石碳酸棉蓝、盖上盖玻片后,进行观察[4]。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基本原理
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分为基内菌丝 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中又可分化出繁殖丝。不同 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常见的观察 霉菌的有三种: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 法和玻璃纸培养观察法。
➢ 用解剖针小心分散菌丝,盖上盖玻片;
➢ 置低倍镜或高倍镜下观察。
根霉:假根、匍匐菌丝、孢囊梗、孢子囊及孢子囊孢子
毛霉:菌丝、孢囊梗、孢子囊及孢子囊孢子
青霉:菌丝、分生孢子梗、帚状分支小梗及分生孢子
曲霉:菌丝、足细胞、分生孢子梗、初生小梗、 次生小梗、顶囊、分生孢子
实验结果 ➢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思考题 ➢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四种不同的霉菌?
(包括菌落特征与个体特征)
➢ 溶液或试剂 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 50%乙醇
➢ 仪器或其他用具 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解剖针等。
直接制片观察法
➢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 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先用50 %乙醇洗去脱落的孢子,再放在载玻片的染液中 (青霉、曲霉取菌丝时需连同培养基一起挑取);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 易飞散,所以采用直接制片法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 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的特 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 燥,能保持较长时间,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 色效果。
实验器材
➢ 菌种 曲霉、青霉、根霉、毛霉
➢ 培养基 察氏琼脂培养基
微生物学 实验5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霉菌的形态观察
(1)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 (2) 观察根霉、青霉、曲霉的形态构造及无 性孢子。
(3)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原理
霉菌为真核微生物,菌丝较粗大,有分枝或不 分枝的。菌丝体为无色透明或暗褐色至黑色,或呈 现鲜艳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菌丝皆呈管状。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为绒毛状或棉絮状。一些较 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皆有横隔,将菌丝隔成许多 细胞。霉菌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 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兰染色液。该染色 液①可使细胞不变形;②具有防腐杀菌作用;④不 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⑤溶液本身呈蓝色,有 一定的染色效果。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黑曲霉、青霉、黑根霉。
2. 其他 显微镜、培养箱、养皿、乳酸 石炭酸棉蓝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 无菌水、接种环、接种钩、解剖针、酒 精灯、火柴、滤纸、玻璃铅笔等。
四、操作方法
(一)制片观察法(水浸片法制作标本片)
(1) 在一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兰 染色液;按无菌操作,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带有 孢子的霉菌菌丝于染色液中(注:挑取带有颜 色的菌丝),再细心地把菌丝挑散开,然后用 盖玻片盖上(注:不要产生气泡)。 (2)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霉菌菌丝的形态(观察 菌丝有无隔膜、假根、匍匐枝、足细胞;以及 无性或有性孢子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
显微形态:菌丝体无隔,有 假根和匍匐枝,其中,匍匐 黑根霉(匍枝根霉) 枝无色,假根发达呈褐色。 孢子囊簇生呈黑色或褐色, 菌落:初期白色,老熟 可形成球状接合孢子。 后灰褐色
根霉
孢子囊
匍匐枝 假根 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黑曲霉
曲霉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后一方法称为三点接种法。
第二章微生物的特征-霉菌

第⼆章微⽣物的特征-霉菌第⼆章微⽣物的特征第四节霉菌霉菌与⼈类⽇常⽣活和⽣产关系密切。
由于它有较强的糖化和蛋⽩⽔解能⼒、有较完备的酶系,在发酵⼯业中被⽤作⽣产菌种、酱油、腐乳、酶制剂、有机酸、酒精、抗⽣素等各种产品。
但它也会造成农副产品、⾐物、⽊材等发⽣“霉变”,并会引起⼀些动、植物疾病,少数还产⽣毒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类。
⼀、霉菌的结构霍菌菌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起就称为菌丝体。
(⼀)个体形态霉菌的菌丝呈管状,平均直径约2~10µm,⽐⼀般放线菌菌丝宽⼏倍到⼏⼗倍。
可以分化出特殊的结构和组织。
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伸⼊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营养菌丝;另⼀部分菌丝向空中⽣长,称为⽓⽣菌丝。
⼀部分⽓⽣菌丝发育到⼀定阶段产⽣孢⼦,⼜称繁殖菌丝。
霉菌的菌丝由结构上的不同分为2种(图2.31):⼀种是⽆隔菌丝,菌丝中间⽆模隔,整个为⼀个单细胞,中间含有很多核,如⽑霉、根霉、型头霉的菌丝。
另⼀种是有隔菌丝,菌丝中间有横隔,每⼀段是⼀个细胞,内含⼀个或多个核,整个菌丝由多细胞组成,如青霉、曲霉的菌丝。
有隔菌丝在其隔膜中央有极细的⼩孔相通,使细胞质物质可以互相通过,若菌丝断裂或某些细胞死亡,⼩孔就会⾃动关闭,从⽽防⽌了死亡细胞或废物进⼊活细胞中。
图2.31霉菌的菌丝(⼆)菌落特征霉菌菌落是由分枝状菌丝组成。
因菌丝较粗较长,形成的菌落较疏松。
呈绒⽑状、絮状或蜘蛛⽹状。
⼀般⽐细菌菌落⼤⼏倍到⼏⼗倍。
有些霉菌的菌丝会扩展⾄整个基质,有的则有⼀定的局限性。
菌落最初往往是浅⾊或⽩⾊,当形成各种形状、构造和颜⾊的孢⼦后,菌落表⾯常出现⾁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泽。
有的霉菌由于产⽣的⾊素能扩散到培养基内,使得培养基正反两⾯显⽰出不同的颜⾊。
有的菌落则由于菌丝组合的不同特点和颜⾊,出现同⼼圆或辐射纹。
(三)细胞构造霉菌的菌丝细胞和酵母细胞样,是⼀种真核细胞。
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各种内含物组成。
微生物霉菌考研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霉菌考研知识点总结霉菌是一类真菌的统称,包括很多种,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植物、空气和水中,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霉菌考研中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霉菌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病原性以及与人类相关的应用等方面。
1.霉菌的分类:霉菌是真菌界中最复杂的一类生物,按照细胞营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真菌和菌类。
其中真菌包括酵母菌和菌类主要包括分支菌和担子菌,霉菌主要指菌类中的一类线菌。
2.霉菌的形态结构:霉菌的基本结构由菌丝和孢子组成。
菌丝是霉菌的主要体素,具有分枝和交织的特点,可以分为原丝、分生丝和卵丝等。
孢子是霉菌的繁殖体,可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3.霉菌的生活习性:霉菌是一类异养生物,多数霉菌以分解有机物为食,对土壤和植物有益,但也有少数霉菌是真菌性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造成疾病。
霉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不同种类的霉菌对生长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4.霉菌的病原性:一些霉菌具有病原性,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真菌感染疾病。
例如霉菌门中的白色念珠菌可引起念珠菌病,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特别容易发生。
霉菌性肺炎是指由吸入霉菌孢子引起的肺部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包括曲霉、球孢霉等。
5.霉菌与人类相关的应用:霉菌在医学、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霉菌可以产生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链霉素等,用于医学上的治疗。
霉菌还可以用于制作乳酸、酶、氨基酸等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农业生产中。
总之,微生物霉菌考研的知识点主要涉及霉菌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病原性以及与人类相关的应用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深入了解霉菌的研究现状和应用价值,对于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第四节霉菌

6 )子座 (stroma) :很 多菌丝集聚在一起形 成较疏松的组织,呈 垫状、壳状或其他形 状,在子座内可形成 繁殖器官。子座作用 是:渡过不良环境; 作繁殖体一部分。
A、子座纵切面 B、结构的细部
7)菌核(sclerotium):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 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 成一个颜色较深而坚硬的 菌丝体组织颗粒,称为菌核。其外层组织坚硬,颜色 较深;内层疏松,大多呈白色。如药用的茯苓、麦角 都是菌核。
1)匍匐菌丝(stolon):又称匍匐枝。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与表面平行、具有延伸功能的菌丝。 2)假根(rhizoid):有些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 触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附养料等功能。
3)吸器(haustorium):有些专性寄生的真菌,在菌丝旁 生出拳头状或手指状的突起,能伸入到寄主细胞内吸取养 料,而菌丝本身不需进入寄主细胞,这种结构叫吸器。 • 如绣菌目、霜霉目和白粉菌目的一些种类。
(5)芽孢子(blastospore):又叫芽生孢子,由母 细胞出芽生成。当芽长到正常大小时,脱离母细 胞或仍连在母细胞上。如玉蜀黑粉菌(Ustilago maydis)。
2、有性繁殖:
• 霉菌的有性繁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质配、核配和减 数分裂。 • 霉菌的有性繁殖不经常发生,多发生在特定条件下。 (1)卵孢子(oospore) (2)接合孢子(zygospore) (3)子囊孢子(ascospore) (4)担孢子(basidiospore)
•子囊是一种囊状结构,绝大 多数子囊菌的子囊呈长形、 棒形或圆筒形,每个子囊内 通常含1~8个子囊孢子,颜色 也是多种多样的。
子囊多半集体产生。在多个子囊的外部,由菌丝体组成共同 的保护组织,整个结构成为一个子实体,子囊包在其中。 这种有性子实体称为子囊果。子囊果成熟后,子囊孢子从 子囊中释出来,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体。 子囊果主要有三种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
微生物学-第三章2霉菌

子囊
伪侧丝
子囊孢子
(4)担孢子:菌丝经过特殊的分化和有性结合形
成担子,在担子上形成的有性孢子即为担孢子。
a~d.双核细胞;
e.核融合; f~g.核分裂;
h.担孢子形成;
i.担孢子成熟并释放 a b c d e f g h i
霉菌有性孢子繁殖的特点:
a)霉菌的有性繁殖不如无性繁殖那么经常与普 遍,多发生在特定条件下,往往在自然条件下较 多,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见。 b)有性繁殖方式因菌种不同而异,有的两条营 养菌丝就可以直接结合,有的则由特殊的性细胞 (性器官)--------配子囊或由配子囊产生的配子 来相互交配,形成有性孢子。
乳 头 状 突 起 式
喙 状 分生孢子梗 子座 刚 毛 状
分生孢子器
B. 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称为子囊果(ascocarp)。
在子囊和子囊孢子发育过程中,从原 来的雌器和雄器下面的细胞上生出许多菌 丝,它们有规律地将产囊菌丝包围,形成
了有一定结构的子囊果。
子囊果按其外形可分3类
体转变为假菌核,当孢子萌
发,虫体死亡,菌自虫体内 生长出子实体。含有虫草酸
,是名贵中药。
(8)菌索:一般由伞菌等产生,为白色根状菌丝
组织,功能为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
2)气生菌丝体的特化形态
气生菌丝体主要特 化成各种形态的子实体
(fruiting body),
即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 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 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 丝体组织。
萌发
营养菌丝
3. 菌丝的特化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 长发育的需要,许多霉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 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的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