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观察常见几种霉菌的菌丝形态2、学会霉菌浸片的制作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菌丝观察不能用水作介质制片,因为菌丝会因渗透作用而膨胀,目前,霉菌制片时最理想的介质是乳酸苯酚油。
制片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作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浸片除有一定染色效果外,细胞不变形,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
霉菌和放线菌相似,由于其菌丝较粗,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的表面和培养基背面往往呈现不同的颜色。
霉菌菌落中,处于菌落中心的菌丝菌龄较大,位于边缘的则年幼。
三、实验器材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和毛霉(Mucor sp.)的马铃薯培养基斜面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滤纸、接种钩、酒精灯、、大头针、玻璃纸、镊子、刀片四、方法与步骤1、制作霉菌浸片观察于清洁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取生长好的霉菌平板,用两根大头针小心挑取含少量孢子的菌丝少许,并在乳酚棉蓝液上摊开,小心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用低、高倍镜观察。
对于根霉和毛霉的培养物,可轻轻打开培养皿,将皿盖(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直接观察,或将皿底(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皿边缘的菌丝。
2、载玻片观察法(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灭菌后备用。
图14-1 载玻片培养示意图1 平皿2 U型玻璃棒3 载玻片4 培养物5 盖玻片6 滤纸(2)在上述载玻片的一边滴加融化的马铃薯培养基,点种孢子,并将盖玻片盖与其上,要求中央的培养基直径不大于0.5cm,盖、载玻片间距离不高于0.1mm。
观察霉菌的形态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观察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班级____姓名____第__组
实验目的进一步学习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操作使用,通过观察霉菌形态结构让学生意识到食用霉变食物的可怕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内在动力。
实验原理
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孢子囊、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常见于腐败的食物上,有些霉菌会产生毒素,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生理盐水(清水) 滴管镊子接种环(接种针) 透明胶带刀片带橡皮擦的铅笔
实验内容备注学法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几个环节:( )->( )->( )->( )->( )->( )->( )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
(2)
(3)
(4) 根据已学相关知识填空(课前完成)
—————组内成员可讨论交流,共同解决上述问题。
实验7-霉菌的形态观察_图文

实验八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原理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菌丝体。
霉菌在潮湿条件下生长繁殖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与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匍匐于培养基的表面或生于培养基内吸收养料,从营养菌丝上长出伸于空中的菌丝为气生菌丝系,可分化出产生孢子的结构。
菌丝的直径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得多。
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有横隔膜将菌丝分割为多个细胞,有的菌丝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1个单细胞。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颜色各不相同。
霉菌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孢子。
菌丝、孢子及菌落等特征,因霉菌的种类而异,因而为种类鉴定非常重要的依据。
由于霉菌的菌丝体较粗,而且孢子容易飞散,若在水中溶易变形,显微测量时与实际值存在人为偏差,故观察时将其置于棉蓝乳酚油中,既有保持其正常的形态、使细胞不易干燥及杀菌防腐作用,还因棉蓝染料的存在而对菌丝与孢子具有染色作用,真菌的显微观察时常用棉蓝乳酚油作为浮载剂。
二、主要仪器及设备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棉蓝乳酸油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滤纸,显微镜等。
三、操作步骤1、取95%酒精浸泡的载玻片1块,火焰烧去酒精;2、冷却后在载玻片中央滴棉蓝乳酚油1滴;3、以解剖针从霉菌菌落上挑少许菌丝体置于染液中;4、以解剖针使菌丝体在染液中充分展开;5、将1洁净的盖玻片盖于染液上,以滤纸吸去盖玻片边缘过剩的染液;6、显微镜下20X、40X物镜观察绘图。
四、注意事项1、菌丝体在浮载剂中必须充分展开;2、盖盖玻片时必须斜着缓慢放下,否则在盖上异形成气泡。
五、实验报告1、绘制有隔菌丝与无隔菌丝图2、绘制青霉菌及曲霉菌的分生孢子梗图。
3、霉菌显微观察制片与细菌有何不同?II 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菌落特征比较观察一、实验原理菌落形态是指某种微生物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由单个菌体形成的群体形态。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日期:同组成员:一、摘要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观察,了解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知识。
实验结果为: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性。
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2二、实验目的1、学习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
2、学习酵母菌、霉菌观察方法。
3、了解酵母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酵母菌多呈圆形、卵圆形,有的呈分支的菌丝状。
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少数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不同遗传性的细胞接合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
子囊孢子可用孔雀绿进行染色观察。
观察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可采用染色的方法。
美蓝是无毒性的染料,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而死亡细胞无此还原力,故被染成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高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菌种: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总状毛霉、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斜面菌种。
2、培养基:PDA培养基、0.05%美蓝染液、5%孔雀绿染液、半固体PDA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等。
3、仪器及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滴管、吸水纸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酵母菌形态观察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鉴定(1)取酿酒酵母PDA斜面,以无菌水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
(2)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滴加0.05%美蓝染液1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染色2-3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微生物学 实验5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霉菌的形态观察
(1)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 (2) 观察根霉、青霉、曲霉的形态构造及无 性孢子。
(3)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原理
霉菌为真核微生物,菌丝较粗大,有分枝或不 分枝的。菌丝体为无色透明或暗褐色至黑色,或呈 现鲜艳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菌丝皆呈管状。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为绒毛状或棉絮状。一些较 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皆有横隔,将菌丝隔成许多 细胞。霉菌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 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兰染色液。该染色 液①可使细胞不变形;②具有防腐杀菌作用;④不 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⑤溶液本身呈蓝色,有 一定的染色效果。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黑曲霉、青霉、黑根霉。
2. 其他 显微镜、培养箱、养皿、乳酸 石炭酸棉蓝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 无菌水、接种环、接种钩、解剖针、酒 精灯、火柴、滤纸、玻璃铅笔等。
四、操作方法
(一)制片观察法(水浸片法制作标本片)
(1) 在一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兰 染色液;按无菌操作,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带有 孢子的霉菌菌丝于染色液中(注:挑取带有颜 色的菌丝),再细心地把菌丝挑散开,然后用 盖玻片盖上(注:不要产生气泡)。 (2)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霉菌菌丝的形态(观察 菌丝有无隔膜、假根、匍匐枝、足细胞;以及 无性或有性孢子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
显微形态:菌丝体无隔,有 假根和匍匐枝,其中,匍匐 黑根霉(匍枝根霉) 枝无色,假根发达呈褐色。 孢子囊簇生呈黑色或褐色, 菌落:初期白色,老熟 可形成球状接合孢子。 后灰褐色
根霉
孢子囊
匍匐枝 假根 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黑曲霉
曲霉
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和生活史、菌落特征、常见霉菌

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项目二 霉菌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一、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1 霉菌的概述 ➢ 霉菌(mold)和酵母同属于真菌; ➢ 为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营养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 真菌(除少数外),统称为霉菌(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 ➢ 按Smith分类系统,霉菌分属于真菌界的藻状菌纲 、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四、常见霉菌
2
常用霉菌-根霉
➢分布:分布于土壤、空气中,常见于淀粉食品上,可引起霉腐变质和水果、蔬菜的腐 烂,接合菌纲毛霉目; ➢形态特征:菌丝为白色、无隔多核的单细胞真菌,多呈絮状,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 根和匍匐枝,与假根相对处向上生出孢囊梗,孢子囊梗与囊轴相连处有囊托,无囊领; ➢繁殖:无性繁殖产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根霉的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多为 黑色或褐色,有的颜色较浅; ➢应用:对酿酒业有特殊作用,(因为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而根霉能产很强的淀 粉酶)在酿酒工业上常用做糖化菌;能产生乳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
二、霉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3
霉菌的有性繁殖
➢ 子囊孢子的形成:霉菌不同性别的菌丝,分化出雄器(小)和产囊器(大),两个性器 官接触后,雄器的内含物通过受精丝进入产囊器,进行质配;质配后,产囊器生出许多 短菌丝(称产囊丝),产囊丝顶端的细胞是双核的,在顶端细胞内发生核配,成子囊母 细胞(2n);再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产生1-8个子囊孢子。
➢ 子囊果:在子囊和子囊孢子发育过程中,雄器和雌器下面的细胞生出许多菌丝,形成保 护组织,整个结构成为一子实体。这种有性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子囊包在其中。
➢ 子囊果三种类型:完全封闭式称闭囊壳;有孔口的称子囊壳;开口呈盘状的称子囊盘。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测微与计数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霉菌定义及用途⏹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大:菌落形态较大,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时会长满整个培养皿;⏹干:外观干燥,不透明;⏹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颜色:由于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颜色不同,不同的霉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致。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所不同。
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对稳定。
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霉菌的菌丝形态⏹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μm,比放线菌菌丝宽很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一部分菌丝存在于培养基质中吸收营养,称为基内菌线或营养菌丝。
实验2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2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 学会对霉菌的制片方法。
2.了解和熟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的形态构造。
二、实验原理霉菌除少数为单细胞外,基本构造都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
菌丝体无色透明或呈暗褐色至黑色;或呈现鲜艳的颜色。
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
菌丝内部构造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皆呈管状。
低级的霉菌其丝状管道中无横隔,因此其菌丝体内含有许多细胞核。
而在一些比较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皆有横隔,由横隔将菌丝隔成许多细胞。
霉菌的繁殖方式很多,有各种各样无性及有性的繁殖方式,是分类时的重要依据,另外菌丝体与菌落形态的特征也是鉴别的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溶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溶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分散等。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如下图):用无菌操作将少量培养基琼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霉菌与放线菌的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相似。
该方法用于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霉菌的形态,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1. 菌种:毛霉、根霉、曲霉、青霉等。
2. 溶液或试剂:乳酸石炭酸液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接种钩、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霉菌形态的观察——直接制片观察法观察霉菌时,除直接观察斜面或平皿的菌落外,制取霉菌标本时,由于菌丝粗大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放在水中观察细胞容易变形,因此,在制作标本时不用水,而用乳酸石炭酸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验步骤
1、制片 取干净载玻片一张,于中央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然液一
滴,用解剖针从菌落边缘划取菌丝体一小块,放入乳酸石炭 酸棉蓝液滴中,小心地加盖玻片一张,并轻压盖玻片。 2、镜检
在低倍镜或高倍镜下观察。观察时注意菌丝有无隔膜, 假根,足细胞等特殊构造,孢子形状,大小和着生方式
实验六 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霉菌菌落特征。 2、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 3、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的形 态。
二、基本原理
霉菌是由许多交织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在潮湿条件下生
长繁殖,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并在形态及 功能上分化成多种特化结构。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 的有横隔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如青霉、曲霉),有的菌丝没 有横隔(如毛霉、根霉)。菌丝的直径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 丝大几倍到十几倍。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颜色各异。 菌丝体经制片后可用低倍或高倍镜观察。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 直径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 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种类及着生方式。
由于霉菌的菌丝体较粗大,而且孢子容易飞散,如将菌丝
体置于水中容易变形,故观察时将其置于乳酸石炭酸溶液中 (配方见附录),保持菌丝体原形,使细胞不易干燥,°波林麦芽汁琼脂平板上培养2~3d的根霉、 毛霉,在酸化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平板上培养3~5d的青霉 、 曲霉。
五、实验结果
1、绘出镜检的几种霉菌细胞形态构造图,注明各部构 造名称。 2、列表记述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菌落特征。
霉菌制品中为何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液而不易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