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罐实验

合集下载

小型啤酒酿造设备介绍及发酵罐的空消实验报告

小型啤酒酿造设备介绍及发酵罐的空消实验报告

小型啤酒酿造设备介绍及发酵罐的空消实验报告小型啤酒酿造设备是一种用于在家中或小型酒吧等场所酿造啤酒的设备。

它通常由一系列的酿造罐和附属设备组成,包括发酵罐、糖化罐、水槽、酿造桶、酿造花蕾等。

这些设备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口味自由选择和调整,以酿造出符合个人口味的啤酒。

发酵罐是小型啤酒酿造设备中一个核心的组件。

有许多类型的发酵罐可供选择,包括铸铁罐、塑料罐、不锈钢罐等。

不同类型的发酵罐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铸铁罐保持温度稳定性高,但重量较重并且易生锈;塑料罐轻便且价格相对较低,但不够耐用;不锈钢罐具有优良的耐性能和安全性能,但价格较高。

发酵罐的功能是在发酵过程中提供一个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在制作啤酒的发酵过程中,酵母将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发酵罐能够提供一个密封的环境,使二氧化碳排出,同时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入侵。

此外,发酵罐还具有可调节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保持在合适的发酵温度范围内。

发酵罐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

首先,将麦芽和热水放入糖化罐中,进行糖化反应,形成啤酒的原汁;然后,将原汁倒入发酵罐中,加入酵母,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发酵反应。

最后,将发酵完成的啤酒转入酿造桶中进行二次发酵和储存。

发酵罐的使用注意事项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微生物污染;使用前检查罐体是否有损坏,以确保发酵过程的安全性;及时控制发酵温度,保证发酵反应的进行。

实验目的:通过发酵罐的空消实验,验证发酵罐的密封性能和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实验器材和试剂:发酵罐、氧气气球、酵母、糖水溶液。

实验步骤:1.准备好发酵罐,确保罐子干净无污染。

2.在发酵罐底部放置适量的酵母。

3.将糖水溶液倒入发酵罐,密封好。

4.在发酵罐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氧气气球。

5.观察气球和罐子顶部是否有气体泄漏,如果有则需要重新密封。

6.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气球逐渐膨胀。

这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酵母通过分解糖水产生了二氧化碳,并且二氧化碳通过发酵罐的密封性能排出。

发酵罐设计实验报告

发酵罐设计实验报告

80m3 通用式发酵罐的设计第一章设计方案1.1发酵罐体积确实定1.2发酵罐散热方式确实定1.3搅拌桨的选择和搅拌层数确实定其次章设备参数确实定2.1发酵罐搅拌器搅拌功率的计算2.2发酵罐散热设备的计算第三章设计计算汇总表3.1 设计数据汇总表附图:80m3通用式发酵罐工艺条件图0 第一章 设计方案1.1 发酵罐体积确实定所设计发酵罐为通用式发酵罐,且公称容积为 80m ³。

公称容积近似为圆柱体容积,设 H =3D由于是通用式发酵罐,所以可得D =V =3√π D 2H 4V 0解得发酵罐直径D = 3.24m 取发酵罐直径D = 3.5m通用式发酵罐主要尺寸如下:0.785 × 31. 本设计取H 0 = 3即H = 3D = 10.5mD取发酵罐高H 0 = 10m 2. 搅拌器直径承受六弯叶涡轮搅拌器,直径为D i = D/3 = 3.5 ÷ 3 = 1.2m3. 相邻两组搅拌器的间距本设计S = 3D i = 3.5m 4. 下搅拌器与罐底距离:故本设计取C = D i = 1.2m 5. 挡板宽度和与罐壁距离挡板宽度:W = 0.1D i = 0.12m 挡板与罐壁的距离:B = W /5 = 0.02m 6. 封头高度h = h a + h b当封头公称直径2m 时,h b = 25mm当封头的公称直径大于2m 时,h b = 40mm 。

4本设计D > 2m ,h b = 40mm式中,h a 当为标准封头时取h a = 0.25D = 3.5= 0.9 。

7. 装罐系数h = h a + h b = 0.04 + 0.9 = 0.94m本设计取装罐系数ŋ = 0.7 8. 液柱高度9. 椭圆封头容积H L = ŋH + h a + h b = 0.7 × 10 + 0.94 = 7.94mπ D π3.5 V 2 = 4 D 2(h b + 6) = 4 × 3.52 × (0.04 + 6) = 6m ³10. 全罐高度1.2 发酵罐散热方式确实定H = H 0 + 2h = 11.880m参考有关资料可知大于 5 m ³的发酵罐应承受列管式散热器。

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

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

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1.引言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发酵罐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培养和研究微生物。

接种和取样是进行发酵罐实验中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发酵罐的接种和取样实验操作流程。

2.材料准备在进行发酵罐接种和取样实验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发酵罐-培养基-微生物菌株-无菌试管-灭菌棉签-无菌移液器-消毒液3.发酵罐接种操作流程3.1准备工作-将发酵罐放在无菌工作台上,清洁并喷洒消毒液。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并在无菌试管中加入适量培养基。

-打开发酵罐的入口,使用无菌移液器将培养基转移到发酵罐中。

3.2接种操作-取出所需的菌株,使用无菌移液器取适量菌液,将其滴入发酵罐中的培养基中。

-使用无菌灭菌棉签或无菌铁针,在培养基表面做一些划痕,以便菌株更好地生长扩散。

-关闭发酵罐的入口,确保其密封。

3.3发酵罐培养-将发酵罐放置在恰当的环境中,如恒温培养箱或恒温振荡器中。

-设置适当的温度和p H值,以满足菌株生长要求。

-观察发酵罐内的生长情况,记录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物形成。

4.发酵罐取样操作流程4.1准备工作-将发酵罐放在无菌工作台上,并清洁外部表面。

-准备好无菌试管,并加入适量的消毒液。

4.2取样操作-打开发酵罐的入口,用灭菌棉签擦拭入口处。

-使用无菌移液器将适量的发酵液吸取到无菌试管中。

-轻轻旋紧发酵罐的入口,确保不会发生泄漏。

4.3标记和处理取样-在无菌试管上标记取样的时间和发酵罐的编号。

-将取样的发酵液送至实验室进行后续分析或处理。

5.结论通过本文介绍的实验操作流程,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发酵罐的接种和取样过程。

操作中需要注意保持无菌操作、正确选择菌株和培养基、适当控制环境条件等方面。

只有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发酵工艺原理是一门研究发酵过程中的生化反应、生物化学变化和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等相关内容的学科。

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是用于开展发酵实验的设备,能够模拟真实发酵过程并控制各种参数。

本文将介绍小型发酵罐的使用方法,并重点讨论在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准备好实验用的培养基和发酵菌种。

培养基的配制需要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发酵菌种的培养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罐内清洁将发酵罐开盖,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发酵罐,确保罐内没有污物和杂质。

然后用消毒液对罐内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污染微生物。

3.安装和连接设备将罐内酸碱液位计、罐内压力计等设备安装到发酵罐上,并与控制系统连接。

确保设备连接牢固,仪器仪表连接正确,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4.填充培养基和菌种将已配制好的培养基注入发酵罐内,并倒入合适的菌种量。

注意不要将培养基和菌种溢出罐体。

5.设置发酵参数根据实验设计,设置合适的发酵参数,如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需要根据发酵菌种和实验需求来确定。

6.启动发酵过程关闭罐盖,开启控制系统,启动发酵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发酵罐内的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进行监测并进行调整,以保持合适的生长环境。

7.发酵结束发酵过程完成后,关闭控制系统,停止发酵。

将发酵罐进行清洗消毒,以备下次实验使用。

1.生长曲线测定生长曲线是描述发酵菌种生长过程的变化趋势。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光密度法、直接计数法和干重法等。

2.酶活力测定酶活力是发酵过程中酶的活性水平的反映。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放射免疫法等。

3.代谢产物测定代谢产物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合物,如乙醇、乳酸、醋酸等。

测定方法有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4.葡萄糖和氧气浓度测定葡萄糖和氧气是发酵过程中重要的底物和影响因素。

发酵罐实验

发酵罐实验

思索题:1、发酵设施通常由几个系统组成?答:发酵设施通常由灭菌系统,温控系统,发酵系统和空气动力系统组成2、发酵罐操作过程中最危急的阶段是什么?应如何应对?答:(1)发酵罐、蒸汽发生器、空气压缩机均属压力容器。

操作时须当心谨慎。

尤以灭菌(空消、实消)最危急。

灭菌时须全程看管,不得离人。

(2)发酵、空消、实消前全部盖板螺丝,探头、补料口螺丝须全部拧紧。

将发酵罐、蒸汽发生器进水龙头打开。

(3)发酵前,先将空压机打开,待空压机压力达到0.6MPa时,开发酵罐电源。

假如灭菌,须将蒸汽发生器、空压机全部打开后,再接通发酵罐电源。

(4)发酵过程中,发酵罐过压时(20.15MPa):a.将进气流量设定为0,若仍不能掌握,则将空压机关闭。

b.取消DO-转速关联掌握,晚上无人值班时须取消Do-转速关联掌握。

(5)发酵过程中,罐压必需为正压,通常为3、发酵过程中,罐压为什么要求正压?答:发酵过程中罐压要求正压是为了防止外面带菌空气进入罐内引起污染,并防止轴封掉下小颗粒引起污染。

而且肯定压强会有利于氧气溶解,增加溶氧。

罐压的另一个作用是缓冲,防止动力突然故障造成空气倒流,保持罐压可以使动力故障的瞬间不会空气倒流。

4、空气压缩机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开启、关闭时间。

答:空气压缩机在空消、实消、发酵、取样过程中,均须打开。

功效主要为:1.保持罐压。

2.供应氧气。

3.为气动阀供应动力。

4.吹干空气过滤器。

空气压缩机出口处工作压力必需达到0.6MPa才能维持发酵罐的正常工作。

在发酵、灭菌前打开,在放罐结束后才能关闭。

发酵过程中,发酵罐过压时(20∙15MPa),若进气流量设定为0,仍不能掌握罐压,则须将空压机关闭5、蒸汽发生器的作用,使用时应留意什么问题?答:在蒸汽发生器的使用中,应当留意:(1)蒸汽发生器在空消、实消、取样时使用。

蒸汽发生器为压力容器,须谨慎操作。

灭菌(空消、实消)及取样时,必需全程看管,不得离人。

(2)使用时,打开蒸汽发生器的进水龙头,关闭排污阀,打开蒸汽排出阀,打开发酵罐蒸汽进入总阀。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发酵工艺原理是生物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在合适条件下生长及代谢产物的生产。

在发酵工艺中,小型发酵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设备,用于模拟工业中的发酵过程,并进行实验研究。

本文将综合介绍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的测定。

一、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小型发酵罐通常由罐体、罐盖、搅拌器、控制系统等组成。

在进行发酵实验时,首先需要将发酵基质(如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等)加入到发酵罐中,然后接种适当的微生物菌种,使其在合适的温度、pH和氧气条件下进行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产。

在发酵过程中,通过罐盖上的传感器可以监测罐内的温度、pH值及液位等重要参数,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实现自动控制,保证发酵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适当的搅拌器可以保证罐内液体的均匀混合,使微生物菌种得到充分的氧气和养分供应。

二、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的测定1.生物量测定生物量是评价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定罐内微生物细胞的数量或生物体积得到。

常用的方法有干重法、湿重法、生化法等。

2.pH值测定pH值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代谢产物的产量会发生变化。

pH值的测定可以通过玻璃电极或pH试纸等方法实现。

3.温度测定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

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罐内的温度,保证发酵过程处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4.代谢产物测定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如酒精、乳酸、酸类等。

测定这些代谢产物的产量及种类可以评价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活性和产物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比色法等。

综上所述,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的测定是发酵工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生长和代谢规律,为工业发酵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室发酵罐的使用流程

实验室发酵罐的使用流程

实验室发酵罐的使用流程简介实验室发酵罐是一种用于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和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发酵罐的使用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在使用实验室发酵罐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1.检查发酵罐的完好性:检查发酵罐是否有损坏或漏气等情况,如有问题,需及时修理或更换。

2.消毒处理:在使用发酵罐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可以使用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浸泡,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操作。

3.准备培养基和菌种: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和菌种,并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培养。

操作步骤以下是实验室发酵罐的使用步骤:1.将培养基倒入发酵罐:根据实验需求,将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中,注意不要过量,以免溢出。

2.接种菌种:将预培养的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可通过注射器或稀释液体接种,注意避免污染。

3.调整工艺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发酵罐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

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计算机软件进行设置。

4.监测发酵过程:定期监测发酵罐中的生物发酵过程,包括培养基消耗、菌落生长情况等。

可以通过采样进行分析,或使用传感器进行在线监测。

5.收集样品:根据实验需求,定期收集发酵罐中的样品,可以用于后续分析和实验。

6.结束实验:实验结束后,关闭发酵罐的电源,并进行整理和清洁工作,确保实验室卫生。

注意事项在使用实验室发酵罐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第一: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戴好手套、口罩和实验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2.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按照实验室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更改工艺参数或操作步骤。

3.注重卫生:保持实验室和发酵罐的卫生,严禁将其他物品置于发酵罐附近,避免污染样品。

4.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发酵罐的设备和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及时维护和保养。

5.数据记录: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备后续分析和研究使用。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1. 引言实验室用发酵罐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培养微生物、产生生物制品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帮助您正确、高效地操作该设备。

2. 准备工作在使用实验室用发酵罐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检查发酵罐的运行状态,确保其内部无污染和损坏。

•清洗发酵罐及相关设备,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

•检查发酵罐的供电、通风、排水等管道是否畅通。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微生物菌种和其他实验材料。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3. 操作步骤下面将介绍实验室用发酵罐的操作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1 设置发酵罐参数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设置发酵罐的相关参数,以满足实验需求。

•设置温度:根据实验要求,在发酵罐控制面板上设置所需温度。

•设置pH值:根据实验要求,在发酵罐控制面板上设置所需pH值。

•设置搅拌速度:根据实验要求,在发酵罐控制面板上设置所需搅拌速度。

3.2 加载培养基和菌种•确保培养基和菌种已经准备好,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标注。

•打开发酵罐的进样口,将培养基和菌种倒入发酵罐内。

•关闭进样口,确保密封良好。

3.3 启动发酵罐•按下发酵罐控制面板上的启动按钮,启动发酵罐。

•等待发酵罐达到所设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

•监控发酵罐的工作状态,确保一切正常。

3.4 定期监测发酵过程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发酵罐的工作情况和生长状态。

•定期记录发酵罐内部的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

•根据实验要求,定期取样分析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3.5 停止发酵罐当发酵过程结束或实验完成后,需要正确停止发酵罐的工作。

•按下发酵罐控制面板上的停止按钮,停止发酵罐的运行。

•关闭发酵罐的电源、供电、通风和排水管道。

4. 结束工作结束实验后,需要进行一些清理和整理工作,以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设备的安全性。

•清洁发酵罐及相关设备,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

•将用过的培养基进行处理,遵守相关的废物处理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发酵过程中的管理
每小时记录发酵过程温度、pH、DO、通风、转速的测 定数值,并记录操作情况。
注意发酵罐运转是否正常,检查各控制参数是否在合 适的范围内,遇有故障及时排除。(例:当在某一时段 泡沫大量生成时,系统消泡不运转,可将消泡泵切入 到手动加入几滴消泡剂)。
每小时取一次样。每次取样50mL。取样时,用量筒准 确取流出的培养液50mL, 对号倒入三角瓶中,封口, 立即放入冰箱保存。
《微生物工程工艺学原理》实验发酵记录
班级:08 营养 1 班 接种时间:2010.11.4
发酵 时间 时间 温度 pH
℃值 h
8:30
DO %
通风 L/min
转速 消 取样 r/min 泡 mL
日期:2010.11.4 值班人
空白 37 7.0 100 2-3
200
200
8:30 0 37 7.0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
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 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小型发酵罐的基本结构。学习 和掌握发酵罐的使用及在实验室内大规 模培养微生物细胞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发酵罐是进行液体发酵的专用设备。发酵罐配备控制系 统,它主要是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pH、溶解氧、 搅拌速度、空气流量、补料、泡沫水平等进行设定、显示、记 录以及对这些参数进行反馈调节控制。
4
5组
分析
15:00~18:00 吸光度及菌体干重
3
(五)放罐
经过发酵约10h后,菌量增长(OD)值缓慢时, 便可放罐。排放液需经灭菌处理才可进入下水道。
(六)清洗
放罐后,将发酵罐清洗干净,关闭所有电源。
(七)发酵过程中各理化指标的测定
样品处理: 样品→振荡均匀→取样5mL→测OD值
↓ 离心(3000r/min,10min) ↓ 上清液 测定总糖
将流加碱的管线与泵和罐体连接,通过面板操作 开关选择碱泵,打开手动开关,使胶管内充满液 体,将输出上限设在15%,下限设为“0”,待一切 准备就绪,将“手动”开关调节到“自动”状态。
设定搅拌转速为300r/min、空气流量2~3L/min、 pH7.0、DO100%,系统进入发酵状态。
(三)发酵操作
培养
2组 周二:15:00~17:30 配发酵培养基、实罐灭菌 6
灭菌
周三:7:30~10:00 接种及发酵管理
3
3组
接种
10:00~12:00 发酵管理
3
发酵
12:00~14:00 发酵管理
2
4组
发酵
14:00~16:00 发酵管理
2
放罐
16:00~18:00 发酵管理、放罐、清洗
2
周三:15:00~18:00 分析检测:离心、总糖
大肠杆菌是遗传工程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受体菌。通过控制 合适的培养条件,可使大肠杆菌迅速持续地生长,获得所要求 的高产培养物。
为了解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及对培养基的利用情况,需 在发酵过程中定时地取样测定。包括对菌体进行镜检、测定不 同时期发酵液的细菌浊度及残留还原糖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菌种:大肠杆菌(E.coli)。 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仪器设备:发酵罐(7L)1套、 分光光度计、
(二)以作图方式求出大肠杆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 和以消耗葡萄糖为基准的平均细胞得率系数。
μm = dX /( X ⋅ dt)
Y = X / S ΔX − ΔS
五.实验报告内容
(三)要求
1、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自 由组合,但需包括实验各部分人员。内容:按论文格 式,包括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 析。 2、实验报告一律用电脑打印,用Excel作图。 3、实验报告首页写明班级、姓名(亲笔签名)。实验报 告完成后由班里统一交齐。
培养10h
37 ℃(250mL摇瓶) 37℃ (500mL摇瓶) 37℃
培养基
发酵罐
管路准备
8~10h 实罐灭菌 发酵 37℃ 放罐
取样 分析测定
(一)菌种准备
1、配制培养基
配 制 种 子 固 体 培 养 基 100mL , 分 装 试 管 , 0.1MPa 灭 菌 20min,然后摆成斜面。
阀门代号 S1 W1 W2 W3 W4 V1 V2 V3 V4 A1 J1
J2
用途或名称 蒸气进气管
夹套注水 水进冷凝器
水进盘管 水自动进盘管
盘管排水 夹套溢流口 消毒蒸气平衡口 钟罩排气口
安全阀 平衡口弹簧夹 无菌空气反冲
弹簧夹
四、实验步骤
实验流程:
菌种培养24h培养1 Nhomakorabeah斜面
一级种子
二级种子
(七)发酵过程中各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糖的测定:见食品分析P157“还原糖的测定”。 吸光度:
将721分光光度计开机,选用A600波长,预热20min,用 蒸馏水调节零点,将对照样倒入比色杯中,作为空白对照, 并对不同样液依次进行测定,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对照样适 当稀释后测定,使其OD值在0.1~1.0之间,经稀释后测定的 OD值要乘以稀释倍数,才是培养液实际的OD值。
(二)上罐前的准备及实罐灭菌
当保护罩顶部阀门V4有蒸气排出时,2min后关闭阀 门,当罐温接近灭菌温度时,微开阀V4适当排气, 并调整蒸气阀S1维持罐温。保温结束后,关蒸气阀 S1,全开冷凝水出水阀V1,开进水阀W3,将温度设 定在37℃,切入自动。
当温度降到100℃以下,缓缓开排气阀V4,使保护罩 顶压力表指示为零,移去保护罩。
(七)发酵过程中各生理指标的测定 ——标准曲线绘制
菌体干重:取10mL离心管,于105℃烘2h至恒重,用镊子夹取 入干燥器,待冷却后于分析天平上称重(W0),精确到小数后 4位,然后准确取10mL发酵液,于3000r/min离心10min,弃去 上清液,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同上离心,弃上清液,于100℃ 烘至恒重,用镊子夹取入干燥器中冷却,于分析天平上称重 (W1),精确到小数后4位,得细胞干重为W1-W0。
(二)上罐前的准备及实罐灭菌
洗净发酵罐及各联接胶管 配制发酵培养基5.0L,置发酵罐内,加入几滴泡敌。 校正pH电极和溶氧(DO)电极。 把电极插口、取样管、补料口、消泡剂料瓶等固定、密封好
后,开夹套出、进水阀V2、W1,使夹套充满水,用保护罩盖 住罐盖及发酵罐,用倾倒螺钉锁紧法兰,开保护罩顶部排气 阀V4,启动蒸气发生器,启动搅拌马达,调转速300r/min, 开启冷凝水出水阀V1,开启蒸气阀门S1,进行在位灭菌。
当发酵罐内温度达到并维持在所需温度后,进行 如下操作:
取样:松开弹簧夹J2,用无菌空气将取样管残液 压入发酵罐内,再夹紧J2,将出料管放入接料 瓶,松开取样管弹簧夹J3,发酵液被压入接料 瓶,开J2、J3排出取样管内残料,夹紧J2、J3。
(三)发酵操作
接种:将酒精棉置于接种口槽中,旋松接种口, 点燃酒精棉,在火焰保护下,打开接种口,倒入 二级种子,然后旋紧接种盖,移去火焰圈。接种 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取样,用于测定细菌OD值。
(二)上罐前的准备及实罐灭菌
连接通气管路,将进气过滤器K7口与控制台左侧 空气出口连通,开弹簧夹,接通空气压缩机电 源,对发酵罐进行通气,调整空气流量3~ 5L/min。
当温度达到37℃时,将预先灭菌的pH电极、DO电 极(75%酒精消毒、UV消毒)接入发酵罐,连接 各电极导线。
(二)上罐前的准备及实罐灭菌
配制种子培养液600mL,分装50mL于一个250mL三角瓶中 (作一级种子瓶),余下550mL平均分装于三个500mL三角 瓶中(作二级种子用),同上灭菌。
2、接种与培养
上罐前两天,从冰箱中取出菌种转接斜 面,37℃培养24h。
上罐前一天,由斜面菌种转接一级种子 瓶, 37℃振荡培养12h,然后转接二级 种子瓶, 37℃振荡培养10h。
旋转式摇床、离心机、烘箱等。 试剂:泡敌、斐林试剂、0.1%标准葡萄糖溶
液、20%氢氧化钠等。
发酵罐
控制台
档板
夹套
机械消泡
搅拌
取样管
冷凝器
补料、酸、 碱口
接种口
消泡计入口
空气过滤器
电极入口 取样管
转子流量计
蠕动泵(补料、 加酸碱、消泡剂)
电源开关 进气压力
旋钮
压力表
安全阀 排气阀
保护罩
取同一发酵液,稀释2、5、10、20、50倍,于600nm下测OD值。 以OD值为纵坐标,菌液浓度(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五.实验报告内容
(一)整理发酵过程中所测定的各种数据资料。以 时间为横坐标,干菌体浓度X(g/L),葡萄糖浓 度S(g/L),pH等为纵坐标,观察并分析各参数 的变化规律。
2-3
200
50
9:30 1
10:30 2
11:30 3
12:30 4
13:30 5
14:30 6
第一组实验安排(02 生工 1 班,共 31 人)11.29-12.1
组别 1组 菌种
时间 任务 周一:14:30~17:30 配种子培养基、灭菌
人数 4
参加人员
扩大 周二:8:00 接一级种子,晚上 9:00 接二级种子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