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民营企业为例

( 注 重 外 部 利 益 相 关 只
( 注重 内部 核心 能 只
者 的期 望 ) 收缩 性 慈善 行 为 ,
营 企 业 慈 善 行 为 日益 受 到 学 术 界 的 关 注 。 尽 管 我 国 一些 民 营企 业 已经 开 始从 事 现 代 意
、
文献 综述
海 克 ・ 鲁 克 T 布 n弗 兰 克 ・ 尔 特 沃
( r e & Buh
W atr 2 0 ) 认 为 , 只 有 当 企 业 慈 善 活 动 既 能 长 l , 05 e
东省 民营 企业 慈善 捐赠 行 为 的 因素进行 分 析 。
一
出 兼 顾 自身 发 展 和 利 益 相 关 者 利 益 的 战 略 性 慈 善 活 动计 划 。 从 企 业 内部 资 源 能 力 角 度 看 ,资 源 基 础 模 型
的 基 本 观 点 表 明 ,不 同 公 司 不 同 时 期 表 现 出 的 绩 效 差 异 是 由它 们 独特 的 资 源 和能 力 的组 合 所 引 起
源 能 力 、 企 业 内外 利 益 相 关 者 的 利 益 需 求 ,制 定
基础 , 合企 业 现 金 流 与经 营业 绩 、 业 慈 善 决 策 综 企 机 制 、 业形 象 以及 政 府 行 为 等 因 素 , 时 考 虑 企 企 同 业 规 模 、 业 所 处 生 命 周 期 阶 段 的 差 异 ,, 响 广 企 x影 l
引
言
期 持 续 为 其 捐 助 对 象 创 造 真 正 价 值 ,又 能 增 强 企 业 经 营 绩 效 时 ,它 才 能 满 足企 业 获 取 外 部 市 场 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探析本文以我国沪市A股1011家上市公司从2010-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财务绩效、冗余资源两个因素对该企业慈善捐赠规模的影响。
结论表明:企业财务绩效、冗余资源与企业捐赠支出均为正相关关系。
标签:引言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公益事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公益活动与企业发展的联系,并将公益捐赠作为缓解竞争压力、提升企业声誉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8年汶川地震为中国企业的公益捐赠打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参与公益的热情在逐年提高,捐赠规模不断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从关注企业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出发,旨在分析什么样的企业更适合进行捐赠,什么类型的企业进行捐赠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1.财务绩效与企业捐赠资源依赖理论和战略性慈善理论认为,财务绩效对企业捐赠的影响是正向的。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公益捐赠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从而提高企业的销售水平进而增加净利润。
因此,基于以上观点我们提出第一项假设:假设一:企业财务绩效与慈善捐赠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财务绩效越好的企业,公益捐赠的数量越多。
2.冗余资源和企业捐赠冗余资源是指超出维持一个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多余资源,如闲置的资金、设备,未分配的利润等。
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慈善捐赠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冗余资源的多少。
Seifert et al. (2004)也认为企业慈善捐赠的资金多来源于企业内部可进行自由支配的资金。
由于公益捐赠是企业的自发行为,因此,冗余资源较多的企业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捐赠。
假设二:慈善捐赠和冗余资源间呈正相关关系,具有越多冗余资源的企业,越愿意进行慈善捐赠。
二、实证分析1.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本文收集了2010—2012年连续3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捐赠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采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
在样本选取过程中剔除ST、*ST类、金融类及其他奇异样本。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也能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本文将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包括经济利益动机、道德责任动机和行业影响动机。
经济利益动机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或减少税负而进行慈善捐赠;道德责任动机是指企业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对弱势群体或公益事业进行帮助和支持;行业影响动机是指企业为了提升行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而进行捐赠。
二、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方式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方式包括现金捐赠、物资捐赠、公益项目投资等。
现金捐赠是最常见的捐赠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向慈善组织或公益机构捐款的方式来支持其活动;物资捐赠包括物品和服务,如企业为慈善机构提供办公用品或技术支持等;公益项目投资是一种更为长期性的捐赠方式,企业可以选择投资公益项目,如医疗卫生、教育等。
三、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对企业社会形象、员工满意度和社会公益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
其次,企业慈善捐赠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企业慈善捐赠有助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选择应当坚持以道德责任为核心,兼顾经济利益和行业影响,灵活运用现金捐赠、物资捐赠和公益项目投资等方式,取得积极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浅析慈善捐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浅析慈善捐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慈善捐赠是指企业为了社会公益事业而进行的无偿捐赠。
慈善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可以提高企业的公众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但是,进行慈善捐赠会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研发投入产生一定的影响。
慈善捐赠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
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是无偿的,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资金、物资、人力等方面的投入。
慈善捐赠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并可能会减少企业的经济实力。
如果企业的慈善捐赠过多,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慈善捐赠也可能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影响。
企业的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企业的慈善捐赠过多,可能会削减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部分企业可能会将慈善捐赠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代替品,而减少其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投入。
但是,慈善捐赠也可以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进行慈善捐赠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形象,使其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这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慈善捐赠可以促进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了解社会需求和潜在市场。
通过深入了解社会需求,企业可以更好地调整研发方向,开发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企业慈善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体现,对于公司形象、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受到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企业的经济状况。
企业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慈善捐赠的金额和频率。
当企业面临经济困难时,通常会减少对慈善事业的捐赠,而在经济状况较好时,企业则会增加捐赠力度。
其次是企业的领导层意识和价值观。
企业领导层的意识和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企业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
如果企业的领导层重视慈善事业,那么企业就会更加积极地进行捐赠。
如果企业的领导层对慈善事业缺乏关注,那么企业很可能不会捐赠或者捐赠金额较少。
最后是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公众声誉。
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公众声誉是企业决定进行慈善捐赠的重要因素。
如果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公众声誉良好,那么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和声誉,会更加积极地进行慈善捐赠。
反之,如果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公众声誉较差,那么企业可能会忽视慈善事业。
其次,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府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支持与鼓励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捐赠意愿。
如果政府对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其他政策支持,那么企业就更有动力进行捐赠。
其次是社会需求和关注度的影响。
如果社会对其中一慈善事业的需求和关注度较高,那么企业很可能会选择支持该慈善事业。
反之,如果社会对其中一慈善事业的需求和关注度较低,那么企业可能会选择其他受欢迎的项目进行捐赠。
最后是竞争对手的影响。
企业的竞争对手的慈善捐赠行为也会对企业的捐赠意愿产生影响。
如果竞争对手进行了大量的慈善捐赠并取得了积极的反响,那么企业可能会感到压力,并选择加大自己的捐赠力度,以维持在竞争中的形象。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慈善捐赠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社会福利而捐献财物或服务的行为。
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是个人或组织选择进行慈善捐赠的原因,而影响慈善捐赠行为的因素则与个体、社会以及慈善机构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本文将以慈善捐赠的动机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探讨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深入理解慈善行为背后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影响。
1、个人因素的影响1.1社会认同个体参与慈善捐赠行为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为了获得其他人的认同和赞赏。
社会认同是个体为了获得他人接受和尊重而努力的一种需求。
当个体主动参与慈善行为时,他们通常会收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同,从而满足了社会认同的需求,进而增强了他们参与慈善的动机。
1.2利他主义利他主义是个体帮助他人、关注他人福利的意愿和行为。
个体在进行慈善捐赠时,往往追求给予他人帮助和关爱的乐趣和满足感。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利他主义原则”,个体倾向于通过慈善行为来减少社会不平等,缓解他人的需求和苦难,从而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1.3社会责任感个体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之一。
个体对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可以通过慈善捐赠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并体现出个体对社会的承担和关心。
2、社会因素的影响2.1社会价值观念个人参与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与其社会价值观念有密切关系。
社会价值观念是个体对社会问题、道德标准等的态度和看法。
当社会价值观念强调关爱、公平、公正等社会价值时,个体更容易产生捐赠行为的动机。
而当社会价值观念强调个人权利、个人财富的追求时,个体参与慈善捐赠的动机则相对较弱。
2.2社会认可和慈善文化与慈善行为的认可度和慈善文化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社会对慈善行为的正态化以及对捐赠者的认可和赞赏,可以使个体更容易参与慈善行为。
透过社会对慈善捐赠行为的社会化和宣扬,可以增强个体参与慈善的动机,促进社会整体的慈善文化建设。
2.3生活经历和社会交往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交往也会影响他们参与慈善捐赠的动机。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展开研究,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分析、模式探讨、影响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展示和发展趋势预测,深入探讨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结论部分提出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给予的启示。
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慈善捐赠,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行为分析,慈善捐赠模式,影响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也日渐增强。
企业不仅仅要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更要考虑到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发展趋势,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探讨和分析,为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以及揭示企业慈善捐赠模式的优劣势,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慈善捐赠策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探讨不同企业慈善捐赠模式的优劣势;探讨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受到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总结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最佳实践案例,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展望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最终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慈善捐赠策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1.3 研究意义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进入21世纪,企业在慈善事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分析影响企业捐赠的因素有哪些。
标签:企业慈善行为影响因素0 引言我国企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慈善捐赠行为日益受到各企业的青睐。
但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代理念仍处于萌芽状态,受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跨国企业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本文将从企业内外部情况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1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富豪与企业的慈善意识正逐步强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慈善产生了兴趣,并积极进行慈善捐赠。
2006年4月11日,胡润百富榜在清华大学公布2006胡润慈善企业排行榜。
在上榜的50家企业中,有14家国有企业、10家民营企业,这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慈善领域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和额度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调查了上海市营业额前1000名排名中的503家公司,发现有过捐赠行为的公司已占92.4%,从未进行过捐赠的仅占7.6%,但大部分公司的捐赠金额在5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还不到5%;且企业捐赠最多的领域依次是扶贫、救灾、社会福利和教育领域,大部分企业均没制定社会捐赠计划。
葛道顺指出我国慈善捐赠水平较低,还未达到GDP比重的l%;国内慈善公益机构发展才刚起步,数量少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差,大多数还没有得到社会的信任;社会慈善理念过后,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
清华大学的邓国胜认为,造成我国企业慈善捐赠不积极的原因有三:一是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度不足;二是受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三是税收政策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国不存在遗产税,另一方面是减免税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本文以我国沪市A股1011家上市公司从2010-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财务绩效、冗余资源两个因素对该企业慈善捐赠规模的影响。
结论表明:企业财务绩效、冗余资源与企业捐赠支出均为正相关关系。
标签:
引言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公益事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公益活动与企业发展的联系,并将公益捐赠作为缓解竞争压力、提升企业声誉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8年汶川地震为中国企业的公益捐赠打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参与公益的热情在逐年提高,捐赠规模不断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从关注企业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出发,旨在分析什么样的企业更适合进行捐赠,什么类型的企业进行捐赠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财务绩效与企业捐赠
资源依赖理论和战略性慈善理论认为,财务绩效对企业捐赠的影响是正向的。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公益捐赠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从而提高企业的销售水平进而增加净利润。
因此,基于以上观点我们提出第一项假设:
假设一:企业财务绩效与慈善捐赠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财务绩效越好的企业,公益捐赠的数量越多。
2.冗余资源和企业捐赠
冗余资源是指超出维持一个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多余资源,如闲置的资金、设备,未分配的利润等。
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慈善捐赠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冗余资源的多少。
Seifert et al. (2004)也认为企业慈善捐赠的资金多来源于企业内部可进行自由支配的资金。
由于公益捐赠是企业的自发行为,因此,冗余资源较多的企业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捐赠。
假设二:慈善捐赠和冗余资源间呈正相关关系,具有越多冗余资源的企业,越愿意进行慈善捐赠。
二、实证分析
1.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
本文收集了2010—2012年连续3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捐赠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采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
在样本选取过程中剔除ST、*ST类、金融类及其他奇异样本。
最终,本文共获得1011家上市公司的2401个样本数据本研究中涉及到的其他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数据检验采用Stata 12.0进行。
本文取捐赠数额相对值作为因变量,用捐赠数额绝对值与当年销售额之比来确定因变量指标。
以财务绩效、冗余资源作为自变量。
其中,选取销售利润率(ROS)来衡量财务绩效,以企业自由现金流与当年销售额之比来衡量冗余资源,以净资产对数来衡量企业规模。
此外,采用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
2.模型构建
根据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构建的回归模型如下:
Donation i = β0 + β1ROSi +β2Slack Resource i + β3Size i+ β4Shareholding i +β 5Leverage i +?i
其中,Donation表示企業财务绩效,从ROSi到Slack Resource i为自变量,其余为控制变量,β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三、实证结果
根据表2中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R2为0.1440,F值为0(p<0.05),这一结果说明该模型对假设有较强的解释性。
此外,回归结果的显示,ROS与慈善捐赠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证实了假设一。
其次,冗余资源的回归系数为1%,为正数。
这一结论证实了假设二。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中国上市公司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对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考核,分别是:企业财务绩效、企业冗余资源以及企业规模。
最终三个假设都得到了证实,这三方面的结论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也为中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
[1]Johnson,O. (1966). Corporate philanthropy: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contribu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V ol.39,Rev. 489-504.
[2]Seifert,B.,Sara,A. M. and Barbara,R. B. (2004). Having,Giving,and Getting:Slake resource,Corporate philanthropy,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ety,V ol. 43(2),Rev. 135-161.
[3]Mescon,T.S and Tilson D.J. (1987). Corporate philanthropy:A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bottom—lin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V ol.29 (2),Rev. 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