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优缺点
分子生物学实验(上)

实验方案
外源基因
外源基因信息:/gene/?term=3504452 AFL1-1(Gene ID=3504452)序列信息统计如下:
1 atggcttctc caattctgcg atcaccgatt acttcggacc tcgccaacgt aacacccgat 61 ttggtggatg ttagcactcc cgaaaaattg aaatcctacc gcgaatcact tgaaccaatc 121 ttcactttgg agaatatcat ccgagggaaa gagaacatca tctcctacga ggaactggac 181 atcccaggcc ccgcaggacc gatgcgggcc accatcttcc gccccaagca ccaaacccac 241 cctatcgatg aaatccctgg tatcctacac atccacggcg ggggcctcgc cacgggaaac 301 cgcttcctgg gcttcaccat gctcgactgg gtcgagtccc tcggtgccgt ctgcctgacg 361 gccgagtacc gtctcgcccc ggaacatcac cagcccgccc agctggaaga cagctacgcc 421 gcgctgcagt ggatgagcga ccacgccgcc gagctgggct tcaacccgcg caagctggtt 481 gtctgcggta gctcggcggg gggcaatctc acggcggggg tcaccttact cgcgcgggac 541 cgctcgggcc cgcaaatccg cggccaggtg ttgatctatc cgtgggttga cgatggcatg 601 gactacgtgt ccatgcggca gtatgcggat attgcgcctg tgagggacgt ggacgccgcc 661 gtgttggcta attatgcgtt tggcgagagg cgcgagcacg cggatatgta tactgtgccg 721 atgcgcgcga cgaatttcgc gggcttgccc ccgacgttta tcgatgtggg tgaggcggat 781 gtgtttcgtg atcaggatat cgcgtacgcg tcggctttgt ggaaggatgg tgtctcgact 841 gagttgcatc tgtggccggg cagttggcat gggtttgatg tctttgttcc tgatgctccc 901 attagtcggc gggcgagggc tgctcggttg gaatggcttc ggaagttgtt aagtgtgcct
黄曲霉素相关安全风险及检测方法比较

黄曲霉素相关安全风险及检测方法比较黄曲霉素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各种谷物和食品中。
其毒性强,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因此对黄曲霉素相关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一、黄曲霉素相关安全风险的评估1. 人体健康风险:摄入黄曲霉素后,人体可能经历急性和慢性中毒反应。
急性中毒可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而长时间的低剂量暴露则可能引发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癌症等。
2. 农产品贸易限制: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含有黄曲霉素超标的农产品设有严格的进口限制。
因此,黄曲霉素超标可能导致农产品的贸易障碍,给农业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3. 养殖业风险:黄曲霉素可能出现在饲料和饮用水中,对养殖动物产生毒性影响。
而受污染的动物产品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健康,也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黄曲霉素相关的检测方法1. 传统的黄曲霉素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等。
这些方法具有成熟的技术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准确测定黄曲霉素的含量。
然而,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步骤和昂贵的设备,且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2. 生物传感器方法: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兴的黄曲霉素检测技术,通过利用生物体或其组分对黄曲霉素的特异性识别和响应来实现检测。
这些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和经济的特点。
例如,利用抗体、DNA或酶等与黄曲霉素结合的生物元素来制备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黄曲霉素检测。
3. 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黄曲霉素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PCR和循环放大等技术可以检测极低浓度的黄曲霉素,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的优势。
此外,核酸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等基于DNA或RNA的技术也可以用于黄曲霉素的检测。
三、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比较1. 精确性和准确性:传统的HPLC和GC方法具有高度精确和准确的分析能力,可以检测极低浓度的黄曲霉素。
植物检疫一些重要检验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植物检疫一些重要检验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植物检疫中几种重要检验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植物检疫是防止入侵性有害生物传播的重要措施,而检验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检疫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空气中环境微生物如何检测

引言:空气中的环境微生物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检测空气中的环境微生物对于评估空气质量、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以及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空气中环境微生物如何进行检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微生物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中的存在。
概述:空气中的环境微生物检测是通过采集空气样本,并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来评估空气质量。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空气采样、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正文内容:一、空气采样方法1.积滞(直接)采样法:采用悬浮粒子法或震荡法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适用于微生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2.冷凝萃取法:利用冷凝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凝结成液滴,并进行采样。
适用于微生物浓度较低的环境。
3.过滤采样法:通过过滤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捕集下来,适用于微生物浓度较低且需要定量检测的环境。
二、常规培养方法1.琼脂培养:利用琼脂平板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2.液体培养: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扩展培养,可以获得更多的微生物数量。
3.凝胶培养:将琼脂平板培养基制成凝胶,使微生物在平板中均匀分布,便于进行肉眼观察和计数。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1.聚合酶链反应(PCR):通过扩增微生物DNA的特定片段,可以迅速检测出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
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2.荧光原位杂交(FISH):利用荧光标记的探针与特定序列的微生物DNA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鉴定微生物。
四、快速检测方法1.ATP测定法:通过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ATP含量,可以快速评估微生物的存在和活性。
具有快速、简便和定量化的优势。
2.免疫学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进行免疫反应,通过免疫检测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检测出微生物。
五、数据分析与解读1.菌落计数与定量:利用菌落计数器进行菌落计数,并根据菌落数量确定微生物浓度。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而准确、快速地检测微生物是保障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和医疗健康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检测技术可分为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随着科研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新颖快速的方法也不断涌出,比如阻抗法、免疫磁性微球、电化学基因传感技术、流式细胞术、代谢学技术、自动旋转平板和激光菌落扫描计数法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1.传统微生物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微生物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化学培养基和其他条件,将来自感染部位或其他来源的微生物细胞在人工环境中进行培养的方法,并通过形态、染色、生理和代谢特性等来鉴定和分类。
在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出现菌落并进行计数和形态鉴定,从而得到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信息的一种方法。
传统培养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操作,能够获取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药敏信息。
然而,该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3—5天或更长),不能检测异常生长的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休眠状态,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
1.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一种利用生物大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为基础,通过分子水平的技术手段来检测目标物质的一系列方法。
在微生物检测中,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通常是指可以直接从样品中提取微生物的DNA或RNA进行检测,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DNA芯片以及下一代测序等技术。
其中,PCR是一种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之一,它可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并进行定量和质量分析,适用于微生物数量检测、菌株检验、病原体检测等。
qPCR技术是PCR的一种改进,可以进行实时检测,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定量分析。
DNA芯片是另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在一个小型的芯片上集成多个不同的核酸探针,可以同时对多个微生物进行检测。
核酸提取纯化方法

核酸提取纯化方法引言核酸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主要包括纯化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的过程。
在研究领域,纯化高质量的核酸样品对于准确分析和解读生物信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核酸提取纯化方法,包括酚-氯仿法、离心柱法和磁珠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
1. 酚-氯仿法酚-氯仿法是一种传统的核酸提取纯化方法,它基于核酸在酚和氯仿两相体系中具有不同溶解度的原理。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待提取的样品,如细菌培养物或组织样品。
2.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溶液,同时加入破碎剂(如玻璃珠或硅胶),彻底混合。
3.离心样品,使得酚相和氯仿相分离。
4.分离上层透明的水相,其中富含 DNA 或 RNA。
5.加入冷异丙醇或乙醇,沉淀核酸。
6.通过离心将沉淀的核酸分离。
7.用缓冲液溶解核酸沉淀,获得纯化后的 DNA 或RNA 样品。
酚-氯仿法提取的核酸样品质量较高,适用于小规模样品的提取。
然而,由于该方法对操作者的技巧要求较高,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酚和氯仿对人体的损害风险,所以目前已逐渐被离心柱法和磁珠法取而代之。
2. 离心柱法离心柱法是一种基于硅胶膜和纤维素膜的核酸提取纯化方法,凭借其简单、快速和高效的特点已经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核酸提取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添加细胞裂解缓冲液到待提取样品中,通过细胞裂解将核酸释放到溶液中。
2.准备离心柱,将离心柱放入收集管中。
3.将样品溶液加到离心柱中,使其通过硅胶膜或纤维素膜。
4.通过洗涤液洗去杂质。
5.加入低盐缓冲液或水,洗脱核酸。
6.将洗脱的核酸收集到新的收集管中。
离心柱法的优点在于简单、快速且对样品的处理量较大,能够同时提取多个样品。
然而,该方法对于某些特殊样品(如富含多酚化合物或多糖的样品)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3. 磁珠法磁珠法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提取纯化方法,它利用了磁珠的磁性和高亲和性,能够快速、高效地提取纯化核酸。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磁珠混悬液,并加入样品。
分子病理学常用研究技巧道理及应用

好
好
缺点
细胞分布不均匀,细胞分布不均 细胞分布不均 适用细胞种类较
易重叠,影响标 匀
匀,易重叠, 少
记效果
影响标记效果
组织固定
定义:将组织浸入适当化学试剂,使细胞内 物质尽量接近其生理状态时的形态结 构和位置的过程
意义: 防止自溶 防止腐败 最大限度保存细胞和组织的抗原性 保留特殊成分:糖原、核酸、色素等
网状纤维染色的应用
常用于区别癌和肉瘤:癌巢周围常有网状纤维包裹; 用于基底膜染色,鉴别原位癌或原位癌早期浸润。
鉴别血管内皮瘤和外皮瘤:血管内皮瘤瘤细胞呈泡巢 状,周围被网状纤维包绕;血管外皮瘤瘤细胞间可见 较多网状纤维。
区别脑肿瘤:脑原发性肉瘤周围有较多网状纤维、脑 血管周围肉瘤组织内有较多网状纤维,其它脑肿瘤少 见网状纤维
分子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原理及选择
实验方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意义
决定本项研究的意义与水平:
①高水平假说+高精尖手段→高水平的研究 ②高水平假说+一般手段→高水平的研究 ③低水平假说+高精尖手段→一般水平的研究 ④低水平假说+一般手段→低水平的研究
From Prof. XW Bian
立题的先进性 手段的先进性
结缔组织染色
网状纤维染色
是网状结缔组织内的一种纤维,纤细而有分支,直径约0.2~1mm,无弹 性,穿行于细胞体之间,共同构成网状支架。HE染色不易辩识,用银氨 溶液浸染能使纤维变成黑色,故称嗜银纤维
主要分布在淋巴组织、骨髓、扁桃体、胸腺、基底膜、 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脾窦、肝窦、肌纤维周围、 神经纤维、脂肪细胞周围及肺泡等
磷脂染色
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含氮的碱基组成,是细胞膜和细胞内膜性 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大脑、神经组织、骨髓和肝脏等含量较多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这些方法,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核酸提取与纯化核酸包括 DNA 和 R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提取和纯化高质量的核酸是后续实验的基础。
例题:从植物叶片中提取总 DNA,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知识点:1、破碎细胞:使用机械研磨、酶解法等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释放出核酸。
2、去除杂质:通过加入蛋白酶 K 去除蛋白质,用酚/氯仿抽提去除酚类、多糖等杂质。
3、沉淀核酸:常用乙醇或异丙醇沉淀 DNA,离心后获得核酸沉淀。
4、洗涤和溶解:用 70%乙醇洗涤沉淀去除盐分,干燥后用适当的缓冲液溶解。
二、PCR 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 DNA 片段的技术。
例题:设计一对引物用于扩增某基因的特定片段,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知识点:1、引物长度:通常为 18 25 个核苷酸。
2、碱基组成:G + C 含量在 40% 60%之间,避免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
3、特异性:引物要与目的基因特异性结合,避免与其他序列有过多的同源性。
4、退火温度:根据引物的碱基组成计算退火温度,以保证扩增的特异性和效率。
PCR 的基本步骤包括:1、变性:高温使双链 DNA 解离为单链。
2、退火:降低温度,引物与单链 DNA 结合。
3、延伸: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从引物 3'端开始合成新的DNA 链。
三、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表达。
例题:简述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
知识点:1、目的基因获取:可以通过 PCR 扩增、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等方法获得。
2、载体选择:常见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等,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载体。
3、酶切和连接: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然后用 DNA 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DNA、RNA及蛋白质操作技术5.1 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recombinantDNAtechnique)又称遗传工程,在体外重新组合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并使它们在适当的细胞中增殖的遗传操作。
重组DNA技术一般包括四步:①获得目的基因;②与克隆载体连接,形成新的重组DNA分子;③用重组DNA分子转化受体细胞,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和遗传;④对转化子筛选和鉴定。
特点:不受亲缘关系限制,为遗传育种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适用于获取目标基因的表达产物。
5.2 DNA基本操作技术(1)核酸凝胶电泳技术将某种分子放到特定的电场中,它就会以一定的速度向适当的电极移动。
某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作电泳的速率,它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与该分子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而与分子的磨擦系数成反比(分子大小、极性、介质的粘度系数等)。
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团是离子化的,所以,DNA 和RNA实际上呈多聚阴离子状态(Polyanions)。
将DNA、RNA放到电场中,它就会由负极→正极移动。
适用于DNA、RNA片段的分离。
缺点:紫外对DNA分子有损伤,染料毒性大。
(2)细菌转化与目标DNA分子的增殖细菌转化是指一种细菌菌株由于捕获了来自供体菌株的DNA而导致性状特征发生遗传改变的过程。
提供转化DNA的菌株叫做供体菌株,接受转化DNA 的细菌菌株被称做受体菌株。
常用的方法:CaCl2法和电击法大肠杆菌是最广泛使用的实验菌株。
在加入转化DNA之前,必须先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之呈感受态(Competent Cells),Mg2+对维持外源DNA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转化载体上一般带有LacZ基因,常用带有不同抗生素的选择性培养基结合α-互补蓝白斑筛选法鉴定转化细胞。
(3)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用于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最常用的方法。
反应体系:模板DNA、PCR引物、四种核苷酸、Mg2+、TaqDNA聚合酶、缓冲液和超纯水。
反应过程:DNA解链(变性)、引物和模板相结合(退火)和DNA合成(链的延伸)特点:敏感,特异,快速的核酸分析技术(4)实时定量PCR荧光定量PCR是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对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模板的初始浓度。
适用于对目标DNA片段初始浓度的定量分析。
优点:与常规PCR相比,其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缺点:实验成本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在定量丰度低的不可培养微生物时,其准确性不强。
(5)基因组DNA文库构建把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成适当大小,分别与载体结合,导入微生物细胞形成克隆,汇集这些克隆的总汇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可用于分离特定的基因片段、分析特定基因结构、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构建全基因组物理图谱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常用λ噬菌体载体,简单快速、易于操作。
5.3 RNA基本操作技术(1)总RNA的提取总RNA包括mRNA、rRNA、tRNA和一些小RNA(sRNA)总RNA抽提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异硫氰酸胍-苯酚抽提法。
RNA的浓度和纯度可以通过测定OD260/OD280来判定,1.8-2.0在表示提取的RNA纯度较好。
在变性的条件下进行RNA的电泳,甲醛是常用的变性剂,电泳后如果rRNA 大小完整,而且28SrRNA和18SrRNA亮度接近2:1,mRNA分布均匀,则认为RNA质量较好。
(2)mRNA的纯化真核细胞的mRNA分子结构特征是具有5’端帽子结构-m7G和3’端的polyA 尾巴。
实验常用寡聚(dT)-纤维素柱色谱法获得高纯度mRNA。
就是利用mRNA3’端polyA的特点。
mRNA在高盐缓冲液下会特异性结合在柱上,再用低盐溶液或蒸馏水洗脱mRNA。
目前许多商业化的试剂盒可用于mRNA的纯化,如Promega公司的polyATTract mRNA分离系统将生物素标记的寡聚dT引物与细胞总RNA温育,加入与微磁球相连的抗生物素蛋白以结合polyA mRNA,通过磁场吸附作用将polyA mRNA从总RNA中分离。
(3)cDNA的合成cDNA的合成包括第一链和第二链cDNA的合成。
第一链是以mRNA为模板。
有反转录酶(oligo dT)催化反转录成cDNA。
第二链的合成是以第一链为模板,由聚合酶催化合成。
反应体系中加入甲基化dCTP,保证新和成的cDNA链被甲基化修饰,以防止构建克隆时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一般合成的cDNA双链5’端和3’端分别具有Eco RI和Xho I粘性末端,保证它与载体相连时有方向性。
(4)cDNA文库的构建常用的质粒载体和噬菌体类载体都能满足cDNA文库的要求,载体的选择要根据该文库的用途来确定。
常用的载体是Uni-zap XR载体。
文库的构建可用于筛选目的基因、大规模测序、基因芯片杂交等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cDNA文库的特点:基因特异性、器官特异性、代谢或发育特异性、不均匀性和各cDNA均可获得表达缺点:包含的遗传信息少于基因组DNA文库,并受细胞来源和发育期的影响;cDNA能反映mRNA分子结构和功能信息,但不能直接获得基因内含子序列和基因编码区外大量调控序列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信息;低丰度mRNA的cDNA克隆难于分离。
(5)基因文库的筛选基因文库的筛选是指通过某种特殊方法从基因文库中鉴定出含有所需重组DNA分子的特定克隆过程。
①核酸杂交法用放射性标记的特异DNA探针适用于高密度的菌落杂交筛选。
特点:适用性广泛、快速。
②PCR筛选法适用于已知足够的序列信息并获得基因特异性引物。
特点:通用性强、操作简单。
③免疫筛选法适用于表达文库的筛选。
特点:基于抗原抗体结合原理,操作简单。
5.4 SNP理论与应用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指基因组DNA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的突变而引起的多态性。
染色体DNA同一位置上的每个碱基类型叫做一个等位位点。
SNP 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多态性形式,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
根据SNP在基因组中的分布位置:同义cSNP:不影响氨基酸序列。
基因编码区SNP(cSNP)非同义cSNP:改变碱基序列。
SNP分为基因调控区SNP(pSNP)基因间随机非编码区SNP(rSNP)SNP检测技术:①基因芯片技术优点:高通量,一次可对多个SNP进行规模性筛选,被检起始材料也很少,操作步骤简单。
缺点:芯片设计成本高,由于DNA样品的复杂性,有些SNP不能被检出。
②Taqman技术优点:操作简单。
可自动化。
缺点:不能高通量分析,荧光探针费用高。
③分子信标技术与Taqman技术相似,也是在PCR体系中加入荧光标记的探针与靶序列杂交,通过检测荧光值的变化进行基因分型。
优点是操作简单,课自动化;缺点是探针费用高,不能高通量分析。
④焦磷酸测序法适用于已知序列的DNA片段进行验证分析,已知SNP的序列验证及基因分型。
优点:自动化程度高,通量大,速度快,易于建立标准化操作,适合大规模SNP研究及基因分型。
缺点:能读取的DNA长度有限。
5.5 基因克隆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人们把将外源DNA插入具有复制能力的载体DNA中,使之得以永久保存和复制的过程称为克隆①RACE技术适用于扩增已知cDNA序列的基础上克隆5’端或3’端缺失序列。
优点:简单、快速、廉价等缺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RNA连接酶连接和寡聚帽子的快速扩增。
②应用cDNA差示分析法克隆基因适用于在没有探针的情况下克隆控制某一特定性状或生理反应中间步骤的基因。
优点:快速简便。
mRNA用量少,大大降低了假阳性率,PCR产物特异性较高,cDNA片段的纯度较高。
③Gateway大规模克隆技术利用λ噬菌体进行位点特异性DNA片段重组,实现了不需要传统的酶切连接过程的基因快速克隆和载体间平行转移,为大规模克隆基因组注释的可译框架提供了保障。
优点:克隆重组率高;简单快速,可自动化;保持阅读框和方向;一次实验可以转移一个或多个基因到一个或多个表达载体。
④基因的图位克隆法适用于分离未知性状目的基因特点:无需预先知道基因的DNA顺序,也无需预先知道其表达产物的有关信息。
需要构建遗传连锁图,将目的基因定位到某个染色体的特定位点,并在其两侧确定紧密连锁的RFLP或RAPD分子标记。
5.6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1)双向电泳技术用于分离大量混合蛋白质组。
优点:操作方便,可自动化。
缺点:低拷贝蛋白的检测受限;难于分离极酸或极碱蛋白以及分子量极大或极小蛋白;难溶蛋白的检测较困难;技术要求较高。
(2)蛋白质印迹法用于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蛋白抗原、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研究、抗体活性检测和疾病早期诊断。
优点:高效、简便、灵敏等。
(3)蛋白质的质谱分析技术用于鉴定不同的蛋白质,特别适合于对未知肽的检测。
优点: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需要的样品量少、快速,信息量大缺点:实验成本高,难解决细胞组织痕量调控蛋白游离显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