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蛋壳颜色
蛋壳颜色变浅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直 接 关 系 到 鸡 蛋 的 销 售 情 况 ,也 间 接 影 响 到 养 殖 户 的 经 济 收 益 。 目前 比 较 受 欢 迎 的 是 褐 壳 鸡 蛋 ,
因 此 鸡 蛋 颜 色 若 是 变 浅 则 对 养 殖 户 的 经 济 效 益 产 生 较 大 的 影 响 ,需 找 出 蛋 壳 颜 色 变 浅 的 原 因 ,以 及 相应 的改善 方法 。
2 . 6 药 物 因素
药 物 的 使 用 不 当 或 者 用 量 不 适 当 也 会 造 成
仆 啉 的 能 力 存 在 着 与 遗 传 有 关 的 细 微 差 异 。一
般 情况 下 , 有 些 健 康 的鸡 也 会 存 在 个 体 问产 的蛋 蛋 壳颜 色存 在差 异 , 但 是 这 些 差 异 是 一 般 消 费 者 可 以接 受 的范 围 。
使 用 时 间不 当或 者用 量不 当, 也 对 蛋 壳 颜 产 蛋鸡在 4 0周 龄 以后 所 产 蛋 的 蛋 壳 色 素 浓 虫 药 ,
第4期 2 0 1 4年 吉林畜牧兽 医
Q m Y e z h u a n L a n _ I l i i ! ! : .
的 。鸡 舍 的 温 湿 度 要 适 宜 , 注 意通 风 , 注 意 夏 季
在 饲养场 上 的产蛋鸡 大部 分都 是杂交 产生 的 , 一 些 没 有 经 过 育 种 杂 交 的鸡 , 产 的 蛋 的 蛋 壳 颜 色 参
差 不齐 。
2 . 2 个 体 差 异 因 素
同的 , 同样也 受 到遗 传 因素 的影 响 。 个 体 合 成 原
因鸡 种 类 不 同 , 合 成 的 原 颜 色 变 浅 。
关键词: 蛋壳 变浅 , 原因, 改 善 方 法
蛋壳颜色变浅应重视

蛋壳颜色变浅应重视目前,全国各地饲养褐壳蛋鸡的数量较多。
一些饲养该类鸡种的鸡场反映,鸡群有时发生鸡蛋壳色变白、变浅或出现色素斑块,并伴有蛋壳质量不良的问题。
下面就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综述如下。
1.种质因素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杂交,其后代鸡则表现为两者的中间壳色。
若用白来航公鸡与有色羽母鸡杂交,蛋壳颜色较浅,反交时则较深。
现代鸡种皆为品系间杂交而成。
因各育种公司选用育种素材的差异,或种鸡场没按要求的系间杂交制种,结果出现一些蛋鸡群壳色参差不齐。
如对某鸡场褐壳蛋鸡进行抽查,随机抽取100个蛋,依深褐、褐、浅褐和浅粉4种色泽分类,分别占33%、39%、16%和12%,虽然符合标准色的占70%以上,但有12%色素过浅的蛋,这种现象不能说与鸡种的质量无关。
2.输卵管病变据调查分析,绝大多数褐壳蛋壳色变浅与鸡群发生疾病有关。
当病原体侵袭鸡体后,可直接发生或继发引起不同程度生殖道病理变化,输卵管出现水肿、充血或出血,严重时造成坏死,粘膜上皮脱落,使蛋壳腺体合成和分泌钙及色素机能部分或完金丧失。
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有鸡新城疫、减蛋综合症、传支、鸡白痢、禽流感等。
因严重侵害生殖系统,除造成产蛋率锐减、蛋壳变薄、无壳蛋增多外,并伴有蛋壳褪色变浅、变白等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
已证明这类疾病都有生殖系统病变。
生殖系统发生病变,卵巢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尤其输卵管上皮分泌细胞异常,即使卵巢能发生排卵,也难以形成正常蛋的结构。
另外,还有资料报道,认为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也可影响褐壳蛋颜色和蛋壳强度。
3.服用药物有报道,服用尼卡巴嗪抗球虫,可干扰合成这些色素,导致正常产褐壳蛋品种鸡产白壳蛋。
鸡产蛋期预防治疗常发病或混合感染时投服药物,如磺胺类、喹乙醇、抗球虫药或驱虫药,使用时间或用量不当,也对蛋的形成有不良影响。
例如开产期和高峰期禁止使用左旋咪唑驱虫,不要长期喂给磺胺类药物,以免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及正常蛋壳色素的形成。
4.其它因素据对某无病鸡群所产蛋的抽查,也有蛋壳色变浅或带有褐色斑点的蛋。
蛋鸡蛋壳品质下降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蛋壳 主要 由无机 物 ( 占整个 蛋壳 的 9 %~ 7 和有 约 5 9 %)
机 物 ( 占蛋 壳 的 3 5 组 成 . 约 %~ %) 无机 物 中 主要 是碳 酸 钙 ( 占 9 %) 约 5 和少量 的碳 酸镁 、 酸 钙 、 酸镁 ; 磷 磷 有机 物 中主
要 为 胶 原 蛋 白 和 黏 多 糖 , 其 中 约 有 1% 的 氮 、. 的 硫 。 6 35 %
1 蛋壳 的组成 与结构
皮质类 固醇和可 的松 等激素 水平 的增高 . 加 了矿物 质 由 增
肾脏 中 的排 出量 . 蛋壳颜 色变 浅 , 使 蛋壳变 薄 。
2 . 疾病 当前 引起 产蛋率 下降和蛋壳质量 变差 的疾病 .4 2
有输卵管炎 、 非典 型新城疫 、 传染性 支气管 炎 、 蛋综合征 、 减 禽流感 、 支原体病 等。 研究 表明 , 当蛋鸡感染输 卵管炎后 , 病 原体能使蛋壳 腺体合 成和分泌钙及 色素的机能 部分或 完全
文献 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4 5 9 (0 0 — 0 0 0 1 0 — 0 02 1 16 0 2 — 2 o
当前 . 随着 蛋鸡 产业 的蓬勃 发展 . 人们 对 鸡蛋 品质 的
降低 。高 湿度能 够加 重温度 对蛋 鸡造成 的不 良影 响 . 温度 较 高时 . 相对 湿度 的降低 能使 蛋壳 品质得 到改善 。 222 光 照 青 年 母鸡 的光 照 时 间及 强度 能 够 间接地 影 .. 响蛋壳 质量 。产蛋鸡 的最适 光照 为 l~ 6小时, . 照不 2l 天 光 足或不 规律 . 会对产蛋造 成不 良影 响。 照由 1 都 光 6小时/ 天 增加 到 1 9小 时, . 壳 蛋 的 发生 率 会 大 大提 高 : 天 破 光照 时 间过 短会抑 制性 激素 的分泌 , 而抑制 排 卵和产蛋 。 从 223 应激 .. 无论何 种应 激都 会 引起鸡 体 内的 肾上腺 素 、
改善蛋壳颜色的策略

改善蛋壳颜色的策略维生素缺么,颜色发白可能缺维生素,软皮蛋缺钙,惊吓都能造成,鸡状态要是没问题就喂点多维导致蛋壳颜色变白的因素导致蛋壳变白原因归纳起来有六方面:即季节性、营养性、病理性、应激性、光照性、老龄性。
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蛋壳颜色变化,根本上是鸡体内钙代谢被打乱所致。
一、季节性白蛋壳。
夏季持续高温,鸡体散热困难,为加速排泄散热而大量饮水,加上采食量下降,造成营养流失和不足,影响蛋壳质量而产白壳蛋。
秋冬之际,气温突降,鸡体一时不能适应,影响钙磷代谢,导致蛋壳颜色变浅。
二、营养性白蛋壳。
鸡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钙磷补充不足,都可发生白蛋壳现象。
最常见的在开产初期。
通常母鸡每产一枚蛋所需钙质不得低于4.2克。
蛋鸡于开产前两周就应开始补充钙质饲料。
日粮中以3%-3.5%为宜,高峰料含钙量可达4%。
但不能超过此限。
维生素D 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维生素C可增加甲状腺的活动。
促进钙的代谢和钙由骨骼中分泌出来,致血浆中钙含量增高,从而提高蛋壳质量,改善色泽。
三、病理性白蛋壳。
慢性新城疫,大肠杆菌病、减蛋综合症、巴氏杆菌病等都会明显使蛋壳颜色变淡发白。
这类变化,除一部分是因病原侵胁生殖系统外,主要还是因鸡群患病,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致钙、磷吸收受阻,造成蛋壳营养缺乏。
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A、D、E、C和氨基酸、有明显改善蛋壳色泽作用。
当然,首要的还是消除病因。
四、应激性白蛋壳。
转群、防疫、外界惊扰都会对鸡产生应激作用,造成产蛋下降,伴随色泽变浅。
这类变化时间不会长,调整环境、饮水中增补电解多维、白蛋壳现象会很快消失。
五、光照性白蛋壳。
产蛋期的光照应是恒定的。
光照不足或不稳定不规律都会造成产白蛋壳。
人工补光应保持稳定、配以科学的饲料营养,可保证优良的壳色与产蛋高峰。
六、老龄性白蛋壳。
因鸡龄老化、产蛋下降、蛋壳变化这类情况,增调营养性药物可见改善,但维持时间不长,应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淘汰。
答:你好!蛋壳颜色主要是VA决定的。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蛋鸡养殖中把蛋壳质量归结为蛋壳重、蛋壳强度、蛋壳颜色等因素。
实际生产中,蛋壳质量的中心问题是蛋壳的破损增大,达到5-7%以上;褐壳蛋鸡蛋壳颜色变浅的问题。
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和控制蛋壳质量,如蛋鸡的品种、日龄、环境、疾病、饲养管理、营养水平等。
本文就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做以下综述。
一、蛋壳成分和蛋壳形成过程蛋壳从化学结构上来讲,蛋壳的物质中有91.1%为无机成分,7.56%为蛋白,脂肪含量仅为0.24%。
无机成分中,几乎全是碳酸钙,钙占36.4%,而其他元素含量都很少,磷只有0.116%。
从结构上来讲,有五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蛋壳内膜、蛋壳外膜、乳头层、栅状层〔海棉层〕和胶质膜。
蛋形成的时间为23-28小时不等。
卵子形成后先经过输卵管漏斗部、膨大部,分泌蛋白包裹卵黄,形成无壳蛋。
在输卵管下部形成蛋壳内膜和外膜,其中内膜是一种角蛋白膜,较为致密,外膜有有机纤维质构成,较为疏松,两层膜形成后就基本上决定了蛋形。
蛋黄通过输卵管上三部分的时间综和为4.5-5小时,停留在子宫中的时间为18-20小时或更多,蛋壳的乳头层、栅状层〔海绵层〕和胶质模是在此期间形成的;不同厚度的蛋壳,其乳头层均在80微米左右;差异主要在栅状层,它的主要成分是CaCO3,栅状层越厚,蛋壳也越厚,决定蛋壳的厚度和硬度;胶质层是在子宫重最后形成的覆盖于蛋表的胶质膜,有胶原蛋白结构和少量碳水化合物〔粘多糖〕组成。
褐壳蛋的颜色来源于卟啉类物质,褐壳蛋鸡品种罗曼、伊沙等蛋壳分析,它们主要是一种血红蛋白卟啉,是血红蛋白代谢的产物。
蛋壳中的色素卟啉是蛋壳腺粘膜上皮组织在开产前3-5小时分泌的,分布在蛋壳内、外膜、乳头层、栅状层和胶质层中,主要存在于胶质层中,如果蛋壳腺分泌或胶质层形成过程出现问题,蛋壳颜色则会变浅。
二、影响蛋壳破损率的因素及预防措施1、遗传因素:蛋壳质量是育种计划中一直受到重视的项目,它具有中等遗传力,与产蛋量、蛋重呈遗传负相关。
改善蛋壳品质调控措施

2020.11作者简介:杨茹洁(1971.9-),女,山西省临猗县人,博士,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动物遗传育种。
改善蛋壳品质调控措施杨茹洁(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030024)摘要:我国是世界养鸡大国,长期以来由于蛋壳品质的问题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蛋禽业的发展。
本文论述蛋壳品质调控的背景、意义、必要性及调控方法,为蛋禽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养禽业;蛋壳品质;调控;措施1蛋壳品质调控的背景、意义和必要性我国是世界养鸡大国,长久以来,我国蛋鸡饲养量和鸡蛋产量都居世界首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禽蛋产量为3128万t 左右,比2017年增加近132万t,增加4.3%。
占中国禽蛋总产量的81%左右。
禽业的发展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但长期以来,在鸡蛋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由蛋壳品质问题(如破损、硌窝、砂皮、色泽差、软蛋、畸形蛋等)不能形成商品蛋上市的比例占了总产蛋量的6%~10%,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因此损失约10亿元。
阻碍了蛋禽业的发展,蛋壳品质已成为蛋鸡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改善蛋壳品质已是当务之急。
蛋壳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入孵蛋的出雏率。
如果壳蛋过薄很容易受到微生物侵袭,同时蛋内的水分也特别容易蒸发,微生物和失水均会导致种蛋孵化率下降。
此外,种蛋还需收集、运输、消毒、入孵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如果蛋壳过薄则特别容易造成种蛋破裂,而裂壳蛋的数量也是影响种蛋孵化的重要因素。
通常在产蛋周期开始时,蛋壳质量与蛋的形状有关。
到了后期会随母鸡年龄的增加,蛋壳质量逐渐下降会严重影响蛋的孵化率[1]。
2影响蛋壳品质的因素蛋壳品质指标包括蛋壳比重、蛋壳变形值、蛋壳的厚度、蛋壳抗裂强度、单位表面积的蛋壳重等,这几种因素中厚度是最为重要,0.3~0.4mm 为正常蛋壳的厚度。
即使很微小的厚度变化也能影响蛋壳的破损程度,如壳厚下降0.02mm,种蛋的破损率可增长2%~3%,而蛋壳厚度下降1.0mm 左右破损率可能高达10%。
蛋鸡蛋壳变白是什么原因

蛋鸡蛋壳变白是什么原因在养殖蛋鸡时,很多养殖户会发现蛋壳颜色发白变淡的现象,虽然蛋壳的颜色和它的营养价值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消费者喜欢颜色较深的鸡蛋,还是会对收益有所影响。
那么鸡蛋壳变白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1、季节性在夏季时持续性高温炎热,蛋鸡的呼吸加快,散热较困难,为了散热会大量的饮水,从而导致采食量下降,这就导致蛋鸡的营养缺乏,易形成白蛋壳。
另外高温会引起蛋鸡呼吸性疾病,使得血液中二氧化碳提高,氨基酸下降,减弱蛋壳在生殖道内的形成,从而产生白蛋壳。
在下降饲料中可以添加油脂,早呢更加氨基酸水体,加强通风,加快鸡群散热,减少应激,减少白蛋壳。
2、营养性在蛋鸡的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以及钙磷元素都会引起蛋壳发白现象,在蛋鸡初产蛋时,要在产蛋前半月开始保持钙物质,蛋鸡每日的摄入钙物质不得低于4.2可。
维生素可以促进蛋鸡对于钙的吸收,增加甲状腺的活动,使得钙从骨骼中分泌出,提高血钙含量,从而使得蛋壳颜色加深。
3、病害性很多的病害也会到蛋鸡蛋壳发白,常见的有慢性新城疫、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等都会引起蛋壳颜色变淡、发白。
除了病害侵染生殖系统外,它们导致蛋鸡患病后,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蛋鸡对于钙磷物质以及营养的吸收,时间一次,蛋鸡营养不足,就会出现白蛋壳现象,严重时还会停止产蛋。
所以要及时消除病害,在饲料中地区的田间营养液,改善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病害治疗后,在饲料中极少田间维生素、钙磷物质,能尽快使得蛋鸡产蛋正常。
4、其他因素在蛋鸡发生应激时也会导致产蛋量,并且会伴随蛋壳颜色变淡的现象,这时调整饲养环境,消除应激,增强营养,会在短时间内消除白蛋壳现象。
光照也会影响蛋鸡产蛋,光照不足、不规律也会出现白蛋壳,要人工采取光照时间,保持稳定。
另外有些蛋鸡因为老龄化的原因,也会出现白蛋壳的现象,所以对于此类蛋鸡要及时淘汰,更新鸡群。
以上是蛋鸡蛋壳变白是什么原因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百度文库。
影响蛋壳颜色的原因介绍

影响蛋壳颜色的原因介绍导致蛋壳颜色浅的原因:一、、蛋壳色素来源与沉积褐壳蛋蛋壳中的色素主要是原仆啉一IX(protoporphyrin IX)。
来源于血红蛋白的分解物,即与衰老、受损及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叶啉的破坏有关。
当红细胞在肝、脾和其它部分的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并很快被分解为珠蛋白、胆绿素和铁。
其中珠蛋白和铁可重新参加体内代谢,只有胆绿素被还原为胆红素,经血液转运至肝脏后结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大部分作为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还有小部分又在肠道重新吸收,经血液入肝或转送至输卵管等部分,作为合成蛋壳色素的原料。
而后,再经子宫腺体细胞内多种酶的作用,形成褐色蛋壳色素。
蛋壳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机理很复杂。
有报道说,乙二醛酶是卟琳合成的前体物(Van Brummelen和Bissbort,1993)。
被有蛋壳膜的卵进入子宫,并在此停留大约20h。
在此期间,钙沉积在蛋壳膜的外表面形成蛋壳。
对于褐壳蛋鸡来说,在蛋壳形成的过程中,分布在蛋壳腺表面的上皮细胞开始合成和蓄积色素。
这些色素包括胆绿素一IX,胆绿素一IX的钨螫合物,原卟啉一IX。
褐壳蛋蛋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原卟啉一IX(Baird等,1975)。
在蛋壳形成的最后3-4h期间,蛋壳腺中蓄积的大量色素转移到壳上膜—一种富含蛋白的黏性流体结构(Nys,1991)。
蛋壳褐色的深浅取决于色素(主要是壳上膜色素)的含量。
大约在蛋产出前90min,也就是蛋壳基本形成时,壳上膜开始沉积到蛋壳表面。
因此,色素在蛋壳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尽管蛋壳中也含有少量色素,但与壳上膜相比,其着色作用可忽略不计。
二、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1、蛋鸡品种与年龄蛋壳颜色具有较高的遗传力(0.58-0.76),但壳色性状为多基因控制性状,褐色基因依个体遗传结构的差异,表现出由棕色到浅褐色之间的不同颜色(马玺和单安山,2001)。
不同品系之间杂交的后代所产的蛋颜色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蛋壳颜色的深浅对销售量以及价格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很多养殖户对蛋壳的颜色非常在意。
所以,下边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改善蛋壳颜色的一些相关办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控制疾病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疾病,发生疾病时要及时治疗,不要使用影响蛋壳着色的药物(如磺胺类)。
2、重视育成期的体组织发育,特别是育成后期生殖系统的发育。
3、减少应激
日常管理中将鸡群应激降到**限度,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鸡群的惊吓,注意冬季保暖与夏季降温,防止冷热应激。
4、添加蛋禽生命元,它是发酵中药,比普通的中药药效提速快,30分钟吸收到达血液,药效也是提高4-28倍。
不仅可以改善蛋壳的质量,还能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增加蛋重对于蛋鸡所产的畸形蛋、砂皮蛋、软壳蛋等等有很高的治疗效果。
5、加强营养
为产蛋鸡提供均衡的营养,保证产蛋鸡的钙摄入量,考虑钙磷平衡。
补充锰元素,防止高钙磷条件下锰的吸收不足。
锌、铁、钴对蛋壳色素沉积也有重要影响,亦需注意。
用蛋禽专用多维来防止维生素不足,特别是维生素B6、K3、B12,维生素A、E、D3也会间接影响到蛋壳颜色,注意补充。
以上就是有关改善蛋壳颜色的一些相关办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