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蛋壳颜色的控制

合集下载

鸡蛋品质技术指标

鸡蛋品质技术指标

鸡蛋品质技术指标鸡蛋作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其品质技术指标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食用体验至关重要。

制定鸡蛋品质技术指标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将就鸡蛋的外观、营养成分、安全指标和保存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观品质指标1. 外观特征:鸡蛋壳表面不应有裂缝、凹坑等明显瑕疵,应呈光滑、干净、无异味的外观。

2. 形状和大小:鸡蛋应呈椭圆形,大小中等,无明显变形和不规则。

3. 蛋壳颜色:蛋壳颜色应纯正,如白色蛋壳要求呈乳白色,棕色蛋壳要求颜色均匀,无异常色斑。

4. 清晰度:鸡蛋内部蛋白和蛋黄的分界线应清晰,没有混浊或不明显。

5. 强度:鸡蛋壳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不易破碎。

二、营养成分技术指标1. 蛋白质含量:每100克鸡蛋应含有约12-13克的蛋白质,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2. 脂肪含量:每100克鸡蛋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应在200毫克以下,脂肪含量在10克左右,这样才符合食用的健康要求。

3. 维生素含量:鸡蛋应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且含量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4. 矿物质含量:鸡蛋中矿物质如钙、磷、铁、锌等含量应丰富,满足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

5. 氨基酸组成:鸡蛋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应均衡,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三、安全指标1. 农药和兽药残留:鸡蛋中农药和兽药残留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障消费者健康。

2. 重金属含量:鸡蛋中重金属含量需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确保食用安全。

3. 微生物指标:鸡蛋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四、保存技术指标1. 保存温度:鸡蛋应在5℃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以保持品质。

2. 保存湿度:鸡蛋应保存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以防止蛋壳过干或过湿。

3. 保存时间:鸡蛋的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3周内食用为宜。

鸡蛋的品质技术指标包括外观、营养成分、安全指标和保存技术等多个方面。

制定和遵守这些技术指标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食用体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鸡蛋生产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蛋壳颜色变浅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蛋壳颜色变浅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直 接 关 系 到 鸡 蛋 的 销 售 情 况 ,也 间 接 影 响 到 养 殖 户 的 经 济 收 益 。 目前 比 较 受 欢 迎 的 是 褐 壳 鸡 蛋 ,
因 此 鸡 蛋 颜 色 若 是 变 浅 则 对 养 殖 户 的 经 济 效 益 产 生 较 大 的 影 响 ,需 找 出 蛋 壳 颜 色 变 浅 的 原 因 ,以 及 相应 的改善 方法 。
2 . 6 药 物 因素
药 物 的 使 用 不 当 或 者 用 量 不 适 当 也 会 造 成
仆 啉 的 能 力 存 在 着 与 遗 传 有 关 的 细 微 差 异 。一
般 情况 下 , 有 些 健 康 的鸡 也 会 存 在 个 体 问产 的蛋 蛋 壳颜 色存 在差 异 , 但 是 这 些 差 异 是 一 般 消 费 者 可 以接 受 的范 围 。
使 用 时 间不 当或 者用 量不 当, 也 对 蛋 壳 颜 产 蛋鸡在 4 0周 龄 以后 所 产 蛋 的 蛋 壳 色 素 浓 虫 药 ,
第4期 2 0 1 4年 吉林畜牧兽 医
Q m Y e z h u a n L a n _ I l i i ! ! : .
的 。鸡 舍 的 温 湿 度 要 适 宜 , 注 意通 风 , 注 意 夏 季
在 饲养场 上 的产蛋鸡 大部 分都 是杂交 产生 的 , 一 些 没 有 经 过 育 种 杂 交 的鸡 , 产 的 蛋 的 蛋 壳 颜 色 参
差 不齐 。
2 . 2 个 体 差 异 因 素
同的 , 同样也 受 到遗 传 因素 的影 响 。 个 体 合 成 原
因鸡 种 类 不 同 , 合 成 的 原 颜 色 变 浅 。
关键词: 蛋壳 变浅 , 原因, 改 善 方 法

无公害鲜鸡蛋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操作规程

无公害鲜鸡蛋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操作规程

加强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空气流通。
在鸡蛋收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鸡蛋不受破损 和污染。
04
无公害鲜鸡蛋产品的 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
质量控制技术
产地环境优良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域,远离工农业污 染源和城市人口密集区。
用药安全规范
严格执行药物使用规范,合理使用兽药和 抗生素,避免药物残留和超标。
疾病防治
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避 免使用禁用药物。
鸡苗引进
选择健康、无疾病的优质鸡苗 。
饲养环境
保持鸡舍内环境卫生,定期消 毒,确保空气流通。
鸡蛋收集
定期收集鸡蛋,确保收集过程 卫生安全。
操作规程详细要求
鸡苗挑选
选用适龄、健康、无 疾病的鸡苗,并做好 防疫工作。
饲料选择
选用无公害、安全、 营养均衡的饲料,不 得使用禁用药物和添 加剂。
重金属污染
鸡的饲料和水源中可能含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这些元 素可能沉积在鸡蛋中,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兽药残留
为了预防和治疗鸡的疾病,养殖户可能会使用一些兽药, 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可能会在鸡蛋中造成兽药残留超标 。
饲料添加剂问题
一些饲料添加剂可能对人体有害,如激素、抗生素等,这 些物质如果在鸡饲料中使用不当,可能在鸡蛋中造成残留 。
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与方法
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
无公害鲜鸡蛋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 升产品质量水平。
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
可通过定期进行内部审核、收集客户反馈、分析生产过程数据等途径,发现并 纠正质量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浅谈影响鸡蛋蛋壳颜色的因素

浅谈影响鸡蛋蛋壳颜色的因素
形 成 黄 色 、 粉 红 色 、浅 红 色 、 淡 黄 或
通 常 情 况 下 。 抗 生 素 对 蛋 壳 颜 色 有 一 定 影 响 。长 期 使 用 磺 胺 类 、 呋 喃 类 、喹 乙 醇 类 药 物 能 影 响 色 素 分 泌 及 着 色 , 特 别 是 尼 卡 巴 嗪 、 氯 霉 素 、 红 霉 素 等 药 物 用 量 大 ,会 抑 制 碳 酸 酐 酶 的 活 性 及 正 常 蛋 壳 色 素 的形 成 。导 致 正 常产 褐 壳 蛋 品 种鸡 产 白壳 蛋 。
同颜 色 。 另 有 研 究 , 当 红 细 胞 在 肝 、脾 和
子宫中腺体分泌和沉 积的色素量有关 .
或 是 将 鸡 体 从 亚 健 康 或 病 态 中 解 放 出 来 ,或 是 在 控 制 某 些 能 引 起 子 宫 病 变
其 他 部 分 的 网 状 内 皮 系 统 被 吞 噬 破 坏 后 , 释 放 出 血 红 蛋 白 。很 快 就 被 分 解 为 珠 蛋 白 、 胆 绿 素 和 铁 ,其 中 珠 蛋 白
使 蛋 壳 颜 色 和 质 量 有 所 提 高 , 还 能 确 保 鸡 只 高 产 稳 产 ,增 加 饲养 效 益 。
24 疾 病 因 素 .
扩 大 , 由 于 子 宫 壁 平 滑 肌 的 收 缩 , 使
卵 转 动 .其 上 皮 粘 膜 的分 泌 物 均 匀 涂 在 我 国 居 民 消 费 鸡 蛋 中 蛋 色 是 一 布 在 卵 的表 面 。 2 蛋 壳颜 色 变 浅 的 原 因
蛋 壳 颜 色 。 其 他 国 外 学 者 也 发 现 颜 色 不 正 常 、 畸 形 和 其 他 异 常 蛋 的发 生 率
明显 与蛋 形成 期 的应激 有 关 。 因此 , 在 饲 养 过 程 中 应 尽 量 减 少 应 激 因 素 刺 激 ,使 鸡 群 保 持 适 宜 密 度 和 舍 温 , 可

鸡蛋分拣控制措施

鸡蛋分拣控制措施

鸡蛋分拣控制措施简介鸡蛋分拣是鸡蛋加工厂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根据鸡蛋的大小、质量和颜色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分拣,以保证鸡蛋的品质和市场需求的满足。

为了提高分拣效率和准确性,鸡蛋分拣通常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

本文将介绍鸡蛋分拣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控制措施,以帮助读者了解鸡蛋分拣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基本原理鸡蛋分拣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学传感器或图像处理系统获取鸡蛋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预设的分类规则判断鸡蛋的类别,最后通过机械装置将鸡蛋分拣到对应的容器或输送线上。

通常,鸡蛋的分类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小:根据鸡蛋的直径或重量进行分类,通常分类为超大、大、中、小等几个等级;2.质量:根据鸡蛋的质量指标,如蛋壳的完整性、坚硬度等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特等、一等、二等等几个等级;3.颜色:根据鸡蛋的外观颜色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白壳、棕壳、褐壳等几个类型;4.异常:根据鸡蛋的外观缺陷或异物进行分类,如破裂、乌漆麻黑等。

基于以上原理,鸡蛋分拣系统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传感器选择与配置鸡蛋分拣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光电传感器、机器视觉传感器等。

光电传感器是基于光的反射原理工作的,可以用来检测鸡蛋的大小、质量和颜色等信息。

机器视觉传感器则可以通过拍摄鸡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获得更加精细的信息。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品牌的传感器。

除了传感器的选择外,还需要对传感器进行适当的配置和校准,以保证分拣的准确性。

这包括调整传感器的位置和灵敏度,以及设置适当的阈值和分类规则。

分拣系统设计与控制鸡蛋分拣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分拣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分拣系统包括传送带式分拣系统、旋转盘式分拣系统等。

传送带式分拣系统是将鸡蛋沿着传送带输送,并通过机械装置将鸡蛋分拣到不同的容器或输送线上。

旋转盘式分拣系统则是将鸡蛋放置在旋转盘上,通过盘边的装置将鸡蛋分拣到对应的容器中。

浅谈蛋色

浅谈蛋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药物
给母鸡服用某些药物,会迅速减少蛋壳 的色素的沉积。Schwartz等(1975)报导 给产褐壳蛋母鸡每日服用5mg抗球虫药物— 尼卡巴嗪,在24小时内,将会导致鸡蛋壳颜 色变浅,其原因可能是抑制鸡体内的碳酸酐 酶的活性及正常蛋壳色素的合成而造成蛋壳 颜色变浅。
现已证实一些抗球虫药如尼卡巴嗪,对 蛋色有很大的影响,即使很小的剂量(2040ppm)都会导致蛋色发白。球虫药在产 蛋鸡中虽不使用,但可能会由于饲料厂在此 前加工添加该药物的肉鸡料(或其它料)时 造成交叉污染。
5、营养
对于形成正常产蛋所需的主要养分,比如蛋白 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只要其中任何一种缺乏, 均会影响蛋壳的颜色和蛋壳的形成。微量元素锌、 铁、铜和锰对于色素在蛋壳中的沉积是重要的,而 且人们一直认为在蛋鸡日粮中补充镁能够改善蛋壳 颜色。但是日粮中含钙过多,会导致在蛋壳和壳上 膜内沉积过多的钙。无论刚开产或老年鸡群补钙以 期提高蛋壳的质量,却常常会使蛋壳钙化过度而掩 盖正常的色泽,使蛋色变淡,色调变差。
其它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喹乙醇、 抗球虫药或驱虫药,使用时间或剂量不当, 也对蛋壳颜色的形成有不良影响,因而在产 蛋期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上几类药物。
4、疾病
有许多病毒性疾病,特别是传染性支气管炎 (IB)及其变异、新城疫(ND)、减蛋综合症 (EDS)和火鸡鼻气管炎(TRT),这些病毒对呼 吸道和繁殖系统的粘膜有特异的亲合力,造成输卵 管损害,因此,从鸡蛋中可间接反映出来。具体表 现为: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颜色变浅、蛋形不 正常、蛋清呈水样,而且这种对产蛋性能和蛋品质 的影响能持续较长的时间,尤其是鸡患火鸡鼻气管 炎时。另外,球虫病也会影响蛋壳的颜色。
三、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

鸡蛋由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吸收率和高转化率等特点,因此,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动物性蛋白食品,其蛋壳的颜色一般为褐壳鸡蛋、粉壳鸡蛋、白壳鸡蛋和绿壳鸡蛋,其中褐壳鸡蛋和粉壳鸡蛋在我国占据主要市场。

那么,导致蛋壳颜色不一样的因素有哪些呢?
1、遗传因素
蛋壳颜色性状是由蛋鸡的遗传基因决定,其遗传力较高(0.58-0.76),因此,通过加强选育能较快地改善蛋壳颜色、提高蛋壳颜色均匀度。

2、疾病及应激
1)、疾病
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新城疫和产蛋综合症等疫病,会导致蛋壳腺萎缩,影响蛋壳的色泽。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轻度感染也会影响蛋壳腺的分泌,出现所谓的沙皮蛋。

2)、应激
蛋鸡在长期遭受应激时,钙和色素分泌均会减少,会使蛋壳的质量下降,颜
色变浅。

3、周龄因素
生产中,母鸡在产蛋后期尤其是40周龄以后,所产鸡蛋蛋壳颜色逐渐变浅,这与其自身生理机能如造血功能变弱有关,此时补充与造血功能相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明显改善蛋壳颜色。

4、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导致的蛋壳颜色变浅,往往不是仅仅因为配方营养含量,如钙、磷不足,钙磷比例失调也会导致蛋壳质量差、颜色浅。

另外,跟造血功能有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不足也可造成蛋壳颜色变浅。

以上就是有关影响蛋壳颜色的4大因素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影响鸡蛋壳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鸡蛋壳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鸡蛋壳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文章来源:中国家禽更新时间:2003-5-21 17:51:00 点击数: 1457 评论本文顾忠欢(上海大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蛋壳质量指标包括比重、蛋壳变形值、蛋壳厚度、蛋壳抗裂强度、单位表面积的壳重等,其中厚度是最主要的,正常蛋壳厚度是0.3~0.4mm 。

厚度微小的变化对蛋壳破损程度有很大影响,例如壳厚0.38~0.4mm 破损率可能低达2%~3%,而蛋壳厚度0.3~0.27mm 破损率可能高达10%。

1影响蛋壳质量因素1.1非营养因素1.11品种和遗传一般而言,在同样环境与饲养条件下,遗传性能强的鸡较遗传性能差的鸡更能利用大量的钙,使蛋壳加厚,而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蛋壳强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力系数为0.2)。

不同禽类之间蛋壳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如银雉蛋的蛋壳强度比鸡蛋的蛋壳强度几乎大一倍。

同类禽的不同品种来航鸡蛋比褐壳鸡蛋的蛋壳强度小。

产蛋多的鸡其蛋壳强度比产蛋少的鸡小。

究其原因是不同品种的鸡对钙利用率不同,增加饲料中的钙不能改变品种间的相对差异。

1.1.2日龄产蛋周龄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为随着产蛋周龄的增长,蛋重增加,蛋体加大,而沉积在蛋壳上的钙基本是相对稳定的,机体对钙质聚集量保持不变,因此蛋壳的厚度就必然下降,蛋壳变薄、变脆。

特别是接近产蛋结束时,蛋壳质量下降更加严重。

另外,在产蛋后期机体对饲料中钙的吸收利用和存留能力降低,相应导致用于蛋壳形成的钙量也随之降低,但蛋壳重并求相应增加,造成蛋壳变薄。

1.1.3鸡群应激1.1.3.1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超过30℃~32℃,鸡便会出现热应激,产生生理保护性反应,表现为呼吸加快、血液pH 值升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钙严重丧失以致形成蛋壳所需要的碳酸钙流失很多,造成蛋壳质量下降,而且由于蛋鸡的采食量减少,摄入体内的钙质也相应减少,以致血液中的钙含量降低;加之高温还可促使鸡释放骨髓内的磷酸钙,使鸡体表现缺钙,而使蛋壳质量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蛋蛋壳颜色的控制
石红
(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文章编号:1004-2342(2009)04-0021-02中图分类号:S831.4+9
文献标识码:A
1影响鸡蛋蛋壳颜色的因素
蛋壳的颜色一般有白色、褐色、斑驳色等,以褐
色为常见。

褐蛋壳的颜色主要是壳色素卵叶啉沉积于蛋壳上的结果,而白色蛋壳不具备这种色素。

影响蛋壳颜色的有以下主要因素。

1.1遗传、品种与年龄因素
蛋壳颜色深浅与品种和遗传有关,色泽一般比较固定,鸡个体不同,蛋壳色素的分泌也不一致,蛋壳颜色也有一定差异,蛋壳颜色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不同的品系之间杂交的后代所产生的颜色有所不同。

产蛋后期(40周龄以后)蛋壳色素浓度随周龄的增加下降。

一方面鸡体内造血机能和其他生理代谢逐渐减退,使色素合成不足;另一方面,蛋体有随鸡周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使蛋壳颜色变浅。

1.2营养因素
饲料中缺钙、磷,蛋壳质量变差,但钙添加过多,钙的沉积会使蛋壳的颜色变浅,色泽变差。

缺铁或缺铜都可以使鸡发生营养性贫血,降低蛋壳颜色,而维生素E 和维生素C 能缓解家禽应激反应,对蛋壳颜色有改善作用。

1.3疾病因素
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会导致蛋壳腺萎缩,影响蛋壳色素的分泌,可直接引起或继发不同程度的生殖道病理变化,输卵管出现充血、水肿或出血,严重时造成坏死,黏膜上皮脱落使蛋壳腺体合成和分泌钙及色素机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导致蛋壳褪色、变白。

1.4应激因素
引起家禽应激的因素包括管理、噪音、饲养密度等,它们会导致肾上腺激素的释放,会延长蛋的产出时间,使蛋在子宫内停留时间过长,形成粉壳蛋。

1.5药物因素
抗菌素等药物的过量喂饲可导致一些抗菌素的残留和沉淀,产生黄色蛋壳。

某些抗球虫药物是蛋壳色素沉积量急剧减少,使褐壳蛋壳的反射能力迅速增加,当摄入量较多时,蛋壳壳上膜没有色素沉着。

2褐壳鸡蛋蛋壳色素的形成、沉淀原因
褐壳蛋蛋壳中的色素主要是原卟啉-LX(proto -
porphyrin LX)。

来源于血红蛋白的分解物,即与衰
老、受损及形态异常的红细胞的破坏有关。

当红细胞在肝、脾和其他部分的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并很快被分解为珠蛋白、胆绿素和铁。

其中珠蛋白和铁可重新参加体内代谢,只有胆绿素被还原为胆红素,经血液转运至肝脏后结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大部分作为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还有小部分又在肠道重新吸收,经血液入肝或转送至输卵管等部位,作为合成蛋壳色素的原料。

而后,再经子宫腺体细胞内多种酶的作用形成褐色蛋壳色素。

也有报道蛋壳腺是蛋壳卟啉生物合成的场所。

蛋壳卟啉在鸡的蛋壳腺中是由δ-氨基乙酰丙酸合成的(Polin ,1957)。

研究发现,在蛋壳腺的顶端细胞中央有含卟啉小色素颗粒以及较大的周期酸性Se -
hiff 阳性颗粒这两种颗粒呈进行性地大量增长直至
油质层生成。

由此断定,较大颗粒参与形成有机质,而较小颗粒则形成油质层卟啉。

褐壳蛋蛋壳色素主要分布于蛋壳的油质层中,蛋壳膜中不含有色素。

商品鸡所产的典型褐壳蛋,其反射计读数平均为38.2%,当将蛋浸入EDTA 1~
2h 而将油质层除去,平均读数则增加到61.9%。


摘要:
鸡蛋的蛋壳颜色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

因此,蛋壳颜色不仅是鸡蛋品种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鸡蛋子宫内环境优劣的表征。

在现实生产中,蛋壳的颜色常常会因为某些因素发生改变,从而降低鸡蛋外观质量,影响销售价格,减少经济收入,正确分析蛋壳颜色变化的原因,采取科学的调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就以褐壳鸡蛋为例,谈谈蛋壳颜色的控制。

关键词:
蛋壳颜色;控制;质量;经济收入21··
品鸡所产典型的白壳蛋的平均读数为82.9%,标准白色读数为100%。

由此可见油质层起着色素载体的作用。

蛋壳色素沉积持续于整个蛋壳形成期,但在产蛋前3~5h沉积速度加快。

蛋壳色素随鸡龄的增加而减少,在39~40周龄后色素的变化更加明显。

但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

3褐壳鸡蛋颜色控制
3.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控制
3.1.1陈皮、红辣椒粉。

陈皮含挥发油、黄酮类、红橘素、米橘素、维生素B1较多。

其中黄酮类为植物类黄色素,可作为天然染料,红辣椒中黄色素含量也较高,达2000~5000mg/kg。

在蛋鸡饲粮中添加2.0%陈皮,结果表明,添加陈皮后第2d蛋壳颜色开始加深,褐壳蛋与深褐壳蛋增加12%~41%。

停喂陈皮后第3d壳色开始下降,产蛋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在蛋鸡饲粮中同时添加2%陈皮和0.3%红辣椒粉,不仅增加了褐壳蛋蛋壳色泽,而且蛋黄色级也同时得到提高。

3.1.2鸡血藤。

鸡血藤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血质红色素、矿物质以及一些未知生长因子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或类激素作用的物质,对控制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实验表明,在920只健康的伊莎褐蛋鸡日粮中添加0.1%的鸡血藤,蛋壳颜色明显改善,深红色蛋平均增加7
4.15%。

鸡血藤性温,有补血行血之功效,家禽摄入后,能够增加母鸡生殖器官的血液流量,促进生殖器官色素物质的分泌,从而增加蛋壳的着色效率。

另外,鸡血藤能补充禽体内源色素物质的不足和激活内源色素物质的分泌。

品种良好的产蛋母鸡分泌的色素物质,一般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但对品种纯度差和老龄鸡,以及应激状态下的鸡色素物质的分泌则明显减少。

因此在这类情况下添加鸡血藤有助于改善蛋壳的着色效果。

3.1.3土霉素、土霉素钙。

在蛋鸡饲粮中添加0.2%的土霉素,第2d壳色开始上升,褐壳与深褐壳蛋比例增加了20%~22%,但土霉素的添加量达到了治疗剂量,不宜长期饲喂。

在饲粮中添加0.1%土霉素钙,褐壳与深褐壳蛋比例上升了36%~48%。

添加土霉素、土霉素钙的作用是增加了色素源。

3.2现代养殖技术控制
3.2.1选择企业生产的商品代雏鸡。

现代褐壳蛋鸡都是用专门化品系鸡杂交育成,为保证鸡群具有稳定、一致的蛋壳颜色,应选择技术力量雄厚、诚实守信、按育种公司要求进行杂交育种的企业生产的商品代雏鸡,保证有稳定的遗传基础。

3.2.2加强饲养管理。

平时要搞好鸡舍环境卫生,为蛋鸡提供适宜的冬暖夏凉、通风换气的良好环境,尤其是天气炎热时要采取合理的防暑降温措施。

产蛋高峰期避免感染疾病。

产蛋高峰期鸡体负担很大,不仅要负担产蛋消耗,还要负担继续生长的消耗,因此产蛋高峰要保证体质健康,避免因体质弱、免疫力差而感染疾病。

供给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饲料,满足产蛋对营养的需求量。

科学、合理、正确实施免疫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鸡群健康水平。

治疗及预防用药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不可滥用和长期使用。

总之,褐壳鸡蛋蛋壳颜色变浅是一个长期困扰鸡养殖业的难题,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科学的手段控制鸡蛋蛋壳的颜色,为今后的鸡养殖技术的提高做推进作用,为广大的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09-06-17)!!!!!!!!!!!!!!!!!!!!!!!!!!!!!!!!!!!!"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