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觉的生理心理特点
感觉的概念

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映 是在所有的心理现象中最简单的一种心理现象 感觉是认识的入口和开端,没有感觉便不会有比较 高级和复杂的知觉、表象和思维,而且在后来的心 理活动中仍然需要感觉给予充实和修正。
1
感觉剥夺实验
所谓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 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11
韦伯定律
K=△I / I 其中I为原刺激量,△ I为差别感觉阈限。 当I不同时, △ I也不同,但是△ I与I的比值却是一 个相对固定的常数,记为K,K又称之为韦伯分数。 韦伯定律表明了差别感觉阈限与刺激量之间近似为 恒定的正比关系。 对不同感觉来说,K数值是不同的,即韦伯分数不同
12
差别阈限的测定小实验
20
联觉
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也称通感 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不断地刺激人的感官, 引起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觉都是人对外界的反映,它们之间 有着密切的联系。联觉就是这种联系的一种 特殊表现。
21
联觉
例如,某人的音色柔和动听,可使人联想到倾听泉水淙 淙之声的欢悦,这是听觉本身的联系,继而又可联想 到泉水的清澈甜美,产生了视觉和味觉的共鸣,所以 人们常用“甜润”一词形容优美的嗓音。 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 感到温暖,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 色会使人感到寒冷,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
24
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形成的。 颜色的三种属性:明度、色调、饱和度 颜色混合规律:互补律、间色律、代替率 色觉心理: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前后 感、大小感、华丽质朴感、活泼庄严感、兴奋沉静 感。
25
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赫 兹的音波,也叫可听音。
健康评估疼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脏牵涉痛---部位
心绞痛---心前区、左臂尺侧 胃、胰---左上腹、左肩胛区 肝、胆---右肩部 肾绞痛---腹股沟、外生殖器、大腿内侧 阑尾—上腹部或脐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神经痛
为神经受损引起的疼痛。特点:剧烈灼痛或酸痛。
2)肌肉、肌腱、筋膜、关节等深部组织对疼痛的敏感 性次之,定位较准确,疼痛剧烈而持久,常伴压痛;
3)内脏器官对疼痛的敏感性较弱,缓慢而持久,可为 钝痛、胀痛、绞痛等,定位不明确,常伴有牵涉痛, 且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疼痛的分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经济文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物理或化学性)
乙酰胆碱、5羟色 胺、组织胺、缓激 肽、钾离子、氢离
子、酸性产物
致痛物质 游离神经末梢
大脑皮质第一感觉区
疼痛
游离神经末梢,它是一种化学感受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
1)皮肤:对疼痛最敏感,皮肤痛发生迅速,呈尖锐性 刺痛,定位明确,可伴有烧灼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WHO将疼痛划分成以下5种程度:
0度:不痛; Ⅰ度:轻度痛,可不用药的间歇痛; Ⅱ度:中度痛,影响休息的持续痛,需用止痛药 Ⅲ度:重度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 Ⅳ度:严重痛,持续的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按疼痛性质分类
•钝痛 •锐痛 •跳痛
程度 性质
痛觉的传递和调制

痛觉的传递和调制一、概述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
但另一方面,疼痛作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
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因此,镇痛(analgesia)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人们在研究疼痛时,通常采用测定痛阈(pain threshold)的方法。
痛阈又可分为痛感觉阈和痛反应阈。
因此在研究痛觉时需要采用多指标进行综合性研究。
另外还可记录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神经活动的电变化。
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近三十年来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在我国,有关针刺镇痛(acupuncture analgesia)神经机制的研究也促进了痛觉生理研究的深入发展,并具有良好的国际影响。
二、痛觉的传递(一)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一般认为,痛觉的感受器就是游离神经末梢,它广泛分布在皮肤各层、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旁结缔组织、腹膜脏层和壁层处。
任何外界的或体内的伤害性刺激(物理的或化学的),均可导致局部组织破坏,释放各种内源性致痛因子。
有人将皮肤痛感受器分为,高阈机械痛感受器(HTM)和多觉型痛感受器(PMN)。
前者只对伤害性机械刺激发生反应。
多觉型痛感受器可对多种伤害性刺激发生反应。
在人身上找到的C纤维感受器多为多觉型痛感受器。
持续性伤害性刺激可使上述两种感受器的阈值降低,形成痛觉过敏(hyperalgesia)。
引起疼痛的内源性致痛因子一般有三个来源:①直接从损伤细胞中溢出,如K+、H+、5-HT、组胺等。
②由损伤细胞释放出有关的酶,然后在局部合成产生,如缓激肽、前列腺素等。
③由伤害性感受器本身释放,如P物质。
一般认为,传导痛觉冲动的纤维属于较细的Aδ和C纤维。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种类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
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一、外部感觉1.视觉以眼睛为感觉器官,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叫做视觉。
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
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波。
宇宙中存在各种电磁波,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可见光。
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
接受光波刺激的感受器是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两种: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大多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窝及其附近,大约有六百万个,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大约有1.2亿个,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但不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
当适宜的光刺激透过眼睛到达视网膜,引起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时,视觉就产生了。
光波的基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强度、波长、纯度。
与物理属性相对应,人对光波的感知也有三种特性:明度、色调与饱和度。
与光的强度对应的视觉现象是明度。
明度指由光线强弱决定的视觉经验,是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如果我们看到的光线来源于光源,那么明度决定于光源的强度。
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来源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那么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光源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与光的波长对应的视觉现象是色调。
色调指物体的不同色彩。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眼引起不同的色调感觉,如70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红色,62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橙色,7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蓝色。
饱和度反映的是光的成分的纯度。
例如,浅绿色、墨绿色等是饱和度较小的颜色,而鲜绿色是饱和度较大的颜色。
与光的时间特性对应的视觉现象是后像和闪光融合。
痛觉的生理心理特点

• 4.痛觉包括两个成分:痛感觉与痛反应。痛觉达到一定程 度,通常伴随某种生理变化与情绪反应。生理变化如血压 上升、呼吸加快、瞳孔放大、大量出汗、局部肌肉收缩、 主动躲避的复杂动作。情绪反应是痛苦、焦虑、恐怖等。 一般说来,痛觉伴随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痛感觉与痛反应 有一定联系,但二者又不平行。
• 5.痛觉与其它感觉不同,受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很大。同样 的痛觉刺激强度,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往往痛觉较小, 痛反应轻微。而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则痛感觉较大,痛 反应强烈。
痛觉的生理心理特点
• 痛觉同视觉、听觉等感觉一样,是人脑的 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这 是痛觉与其它感觉的共性。
• 但是,痛觉的产生是由伤害性刺激作用于 人体的结果,因此痛觉又有区别其它感觉 的独特特点。痛觉的生理心理特点表现 Nhomakorabea下列几点:
• 1.痛觉可由许多刺激,例如机械、电、热、化学物质所引 起,并且是伤害性刺激。
• 2.痛觉往往与其它肤觉型式如触、压、冷、热等结合,并 且常常是在其它肤觉刺激的基础上,由于刺激强度的增加, 感觉性质发生变化,由其它肤觉型式转化为痛觉。换句话 说,痛觉和其它肤觉揉和在一起,构成一种复合感觉。
• 3.痛觉种类繁多,不象其它感觉那样比较单纯。痛觉可分 为皮肤痛、深部痛与内脏痛。它们的特点又有很大的区别。 皮肤痛的特点是定位明确,疼痛尖锐。深部痛来自肌肉、 肌键和关节,它的特点是定位不明确,痛的性质是迟钝的、 酸痛。
护理学基础疼痛

方式,影响疼痛的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B方法:数字式疼痛评定法,文字描述式 评定法,视觉模拟评定法,面部表情测量 图。 2、护理目标 3、护理措施: A、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 B、缓解或解除疼痛:药物,物理,针灸, 电刺激等。
11
根据疼痛发生的原始部位可分
(1)皮肤疼痛:为烧灼感或刺痛感。 (2)躯体疼痛:痛感较迟钝。 (3)内脏疼痛:定位不清,而且疼痛的
心理因素
治疗及护理因素
7
疼痛的原因
温度刺激
化学刺激
物理损伤
病理改变
心理因素
8
影响疼痛的因素
年龄 注意力 社会文化背景 疲乏 个人经历 患者的支持系统 个人心理特征 治疗及护理因素 情绪
9
疼痛患者的护理
疼痛程度 疼痛的护理
10
护理
1、评估: A内容:部位,时间,性质,程度,表达
3
疼痛的机制
疼痛的传导 疼痛的性质
各种伤害性刺激 这些物质作用于 研究认为大脑皮质 人体的多数组织 游离神经末梢, 作用于机体可引起 痛觉感受器 是疼痛的感觉 使痛觉冲动 都有痛觉感受器, 受损组织释放 是位于皮肤 沿传入神经 和 分布在皮肤 组织胺、 迅速传导至脊髓, 和其它组织内的 反应发动的 及深部组织内 通过脊髓丘脑束和 缓激肽、 游离神经末梢 高级中枢 脊髓网状束上行至丘脑 5-羟色胺等 ,投射到大脑皮质 致痛物质 引起疼痛
5
发生机制
伤害因素
作用于 作用于
组织
释放
致痛物质(组胺等)
痛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及组织内的
产生
游离神经末梢)
痛觉冲动
产生
神经传导
脊髓
丘脑
痛症的名词解释

痛症的名词解释痛症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一种身体不适,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身体的疼痛和不适。
无论是刺痛、灼烧、酸痛还是隐隐作痛,痛症都可以带给我们极大的困扰和不适。
痛症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感受、反应和机制。
痛症最常见的形式是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普通疼痛,它是身体对于刺激或损伤的正常生理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界的刺激或组织受到损伤时,神经末梢会通过传递疼痛信号到大脑,使我们感受到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例如,一颗蛀牙、一次皮肤擦伤或是一根针扎入皮肤,都会引起急性疼痛。
与急性疼痛不同,慢性疼痛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持续数月或数年的疼痛。
它往往与患者的身体状况、神经系统、情绪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慢性疼痛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两种。
生理性疼痛是由于身体受到损伤或炎症引起的,例如骨折、关节炎、肌肉扭伤等。
病理性疼痛则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引起的,例如神经病变、肌肉张力障碍或异常信号传递等。
慢性疼痛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且往往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如睡眠障碍、精神焦虑和社交障碍等。
虽然痛症是一种不适的体验,但它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重要的生存和发展作用。
从生理角度来看,疼痛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它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身体的异常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例如,当我们手触火炉时,疼痛会迫使我们立即抽回手,避免进一步的烧伤。
从心理角度来看,疼痛是一种警示信号,它使我们能够及时关注身体状况,尽快采取适当的行动。
例如,当我们感到胸口剧痛时,疼痛会促使我们寻求医疗咨询,以避免更严重的心脏问题。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疼痛可能会超越其正常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进而成为一种疾病或症候群,这就是痛症。
痛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反应或功能障碍导致的慢性疼痛状态。
与常规的疼痛不同,痛症的疼痛常常超出原本的刺激或损伤范围,且持续时间更长。
痛症的疼痛往往无法通过常规的医疗治疗手段缓解,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生物力学特性 (2)

手
旋转 克服阻力
720
不克服的
220
脚
直线的 克服阻力的
360 720
腿 躯干
直线的 脚向侧面
弯曲 倾斜
360 720~1460
720~1620 1260
表3-7执行器官的反应时间
执行器官
右手 左手 右脚 左脚
反应时间 (ms)
147 144 174 179
表3-8 反应时间与刺激数目的关系
刺激选择数 1
昏迷,严重意识丧失。
表3-14氯对人的急性中毒反应
浓度 mg/m3 Ppm
人体反应
0.06 1.5 3~9 18 90 120~180 300 3000
0.02 0.05 1~3
6 30 40~60 100 1000
嗅觉阈浓度 有气味 有明显气味,刺激眼、鼻 刺激咽喉致咳 引起剧咳 接触30~60min,可能引起严重损害 可能造成致命损害 可危及生命
• 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 觉阈限。 (表3-1)
• 从人的感觉阈限来看,刺激本身必须达 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 (表3-2)
• 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 某一种特征。
表3-2 人体主要感觉阈值
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温度觉 振动觉
感
下
限
(2.2~5.7)×10-17J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 生物力学特性
3-1
图 人 机 系 统 图
中枢神经
脑:延髓;脑髓;中脑;间 脑;小脑;大脑
脊髓
神 经
脑神经;脊神经
系 统
按 解 剖
分
周围神经 按功能分
感觉(传入)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痛觉同视觉、听觉等感觉一样,是人脑的 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这 是痛觉与其它感觉的共性。 • 但是,痛觉的产生是由伤害性刺激作用于 人体的结果,因此痛觉又有区别其它感觉 的独特特点。
痛觉的生理心理特点表现为下列几点:
• 1.痛觉可由许多刺激,例如机械、电、热、化学物质所引 起,并且是伤害性刺激。 • 2.痛觉往往与其它肤觉型式如触、压、度的增加, 感觉性质发生变化,由其它肤觉型式转化为痛觉。换句话 说,痛觉和其它肤觉揉和在一起,构成一种复合感觉。 • 3.痛觉种类繁多,不象其它感觉那样比较单纯。痛觉可分 为皮肤痛、深部痛与内脏痛。它们的特点又有很大的区别。 皮肤痛的特点是定位明确,疼痛尖锐。深部痛来自肌肉、 肌键和关节,它的特点是定位不明确,痛的性质是迟钝的、 酸痛。
• 4.痛觉包括两个成分:痛感觉与痛反应。痛觉达到一定程 度,通常伴随某种生理变化与情绪反应。生理变化如血压 上升、呼吸加快、瞳孔放大、大量出汗、局部肌肉收缩、 主动躲避的复杂动作。情绪反应是痛苦、焦虑、恐怖等。 一般说来,痛觉伴随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痛感觉与痛反应 有一定联系,但二者又不平行。 • 5.痛觉与其它感觉不同,受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很大。同样 的痛觉刺激强度,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往往痛觉较小, 痛反应轻微。而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则痛感觉较大,痛 反应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