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逸事状知识点复习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课件

“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又被免职离去,你又不肯前来。”
“皆死于汴州。”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都在汴州去世了。”
“是时先太尉在渭北。”: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时候段太尉在渭水北岸统率军队。”
主题思想分析
段太尉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人物性格特点
在面对强梁时,段太尉不惧权势,坚决维护正义,展现了坚定的正义感。
刚正不阿
仁慈宽厚Βιβλιοθήκη 智勇双全他对人民充满关爱,即使在面对艰难抉择时,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段太尉总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展现出超群的智慧和勇气。
03
02
01
强梁的骄横跋扈,则引发了段太尉的强烈反感,促使他采取果断措施来遏制这种不法行为。
VS
唐朝中期官场腐败盛行,官员贪污受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百姓疾苦
段太尉作为官员,深知百姓疾苦,因此他的行为体现了对百姓的关爱和责任感。
官场腐败
段太尉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道德修养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在当时文化背景下,忠君爱国是重要的价值观念,段太尉的行为体现了这一价值观。
儒家思想
忠君爱国
感谢观看
主体
主体部分通过三件逸事,展现了段太尉的忠义、智勇和仁爱形象。每件逸事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段太尉的整体形象。
开头
文章开篇简述了段太尉的背景和身份,为后文展开叙述做了铺垫。
结尾
结尾部分对段太尉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强调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智勇形象,并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同时,也表达了对段太尉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忠义之士
段太尉不仅具备勇武之力,更拥有过人的智慧。他善于观察形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为国家的安定立下汗马功劳。
《段太尉逸事状》知识点整理

《段太尉逸事状》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嗛”同“慊”,同情2. 太尉判状,辞甚巽“巽”同“逊”,恭顺3.谌虽暴抗“抗”同“伉”,暴戾、强横4.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斄”同“邰”,地名二、古今异义1.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理”:古义:两个词,您治理;今义:2.其与存者几何?“几何”:古义:多久;今义:3.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假设”:古义代为准备;4.朱泚幸致货币“货币”:古义:物品和钱币;今义:三、词类活用1.晞一营大噪,尽甲“甲”,名词活用作动词,披上铠甲2.垂死,舆来庭中“舆”,名词作状语,用车子3.裂裳衣疮,手注善药“衣”,名词活用作动词,包扎;“手”,名词作状语,亲手四、文言句式1.今不忍人无寇暴死句式:被动句意思:现在我不忍心看到百姓在没有敌寇侵犯的情况下被残害而死2.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句式:省略句意思:全都砍下脑袋插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外示众3.无伤也!请辞于军。
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意思:没有妨碍!请允许我到郭晞的军营中去解释。
4.为白尚书,出听我言句式:省略句,意思:替(我)禀告郭尚书,出来听我说。
5.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句式:宾语前置句意思:扰乱了天子的边防,将要归罪于谁呢?6.公幸教晞以道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意思:幸亏您用道理来劝导我7.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句式:省略句意思:这一年大旱,野地里草都不长,农民把(旱情)告诉焦令谌8.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句式:省略句,意思:段太尉把自己骑的马卖掉,买来粮食替那农民还了租子,不让(他)知道。
9.段公,仁信大人也。
句式:判断句意思:段公是一个守信的长者。
10.汝将何以视天地句式:宾语前置句意思:你将拿什么来面对天地。
11.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句式:判断句意思:淮西驻军统帅尹少荣是一个刚正正直的人。
12.泚反,太尉终句式:被动句意思:朱泚叛乱造反,太尉被杀害13.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句式:省略句意思:我曾经(在)岐、周、邠、斄之间来往。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2、体会、学习本文褒贬自现的叙事手法。 三、【教学难点】 1、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 2、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原文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
代理
抢夺
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 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 (shuò)
布置士兵 捉拿
附着
上(丈八长矛) ,植(竖立)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
全部穿上盔甲。尽,全、都。甲,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盔甲。
孝德震恐(震惊、恐惧), 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
贵的。
3、文中有关焦令谌和尹少荣的描写对塑造主 人公段秀实的形象有何好处?
最后作者写怀西寓军帅尹少荣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 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慈宽厚的爱民之心。
第四课时
• 1、分角色朗读第七自然段, • 2、注意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特殊用法。 • 3、对照注解疏通课文第8-9自然段;
文言知识点归纳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chén)取人田
在此以前 民田
为:担任
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
且,将来。将来稻熟的时候。
这一年。
草,农以(之)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
将灾情
收入的数目
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 即告太尉。
催逼索取
将要 没有用来…… 随即
衣,名词作状语,用衣裳。
手注善药,
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高一语文四单元知识点:段太尉逸事状_淝水之战

高一语文四单元知识点:段太尉逸事状_淝水之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四单元知识点:段太尉逸事状_淝水之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四单元知识点:段太尉逸事状《段太尉逸事状》是柳宗元人物传记中的代表作。
状是古代文章的一种体裁。
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功。
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段太尉逸事状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原文欣赏】《段太尉逸事状》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
王子晞为尚书3,领行营节度使4,寓军邠州5,纵士卒无赖6。
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7,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8,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9,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10,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11,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12,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13,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14,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
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15。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16。
15.段太尉逸事状重点

15. 段太尉逸事状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1.掌握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一、作者介绍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主张改革文体文风,提倡诗文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反对追求形式、华丽靡空的文风。
他诗文均有成就,尤其擅长散文,著名的有《封建论》、《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等。
二、初读课文,解题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
德宗建中四年( 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状,指行状 ,人死后, 写在“墓志铭”或“传”之前 ,先有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 , 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三、梳理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不嗛,辄奋击。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3.太尉判状,辞甚巽。
4.出入岐周邠斄间。
(二)词类活用1.暴且乱。
2.晞一营大噪,尽甲。
3.乃我困汝。
4.遇不可,必达其志。
5.裂裳衣疮。
6.手注善药。
7.杀一老卒,何甲也。
(三)特殊句式1.乱天子边,欲谁归罪2.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3.段公,仁信大人也4.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5.公幸教晞以道6.请辞于军(四)古今异义词1.纵士卒无赖。
2.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3.折人手足。
4.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5.请假设草具。
6.段公,仁信大人也。
7.一夕自恨死。
参考答案:(一)通假字1.不嗛,辄奋击。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3.太尉判状,辞甚巽。
4.出入岐周邠斄间。
(二)词类活用1. 暴且乱。
段太尉逸事状知识点梳理ppt

柳宗元
知识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
人物关系一 览
郭晞
(位高 纵兵)
理劝 临危不惧
段太尉
对比 衬托
正面烘托
大骂
尹少荣
(刚直士也)
戚不敢言
白孝德
(懦弱)
焦令谌
(暴抗)
朱泚
(反叛)
反面衬托 刚正沉勇 仁义爱民 清正廉洁
1、郭晞纵兵
一、勇服郭晞
(1—4)
2、太尉请缨
3、勇闯军营
4、郭晞诚服
见义勇为 刚正沉勇 臣 之 良 者 官 之 正 者
8、朱泚幸致货币
今义: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古义:无能
9、俱至孝德所,谢不能
今义:不允许,不可以
梳理积累
三、一词多义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 凭……的身份
介词,用 介词,拿
介词,因为
以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文章采用倒叙的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因为第一件逸事更能集中体现段太尉的品质,而且情节 生动、故事性更强,比另外两件逸事更加吸引人。 所记逸事的开头,作者都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按顺 序,“仁愧焦令谌”之事应该在“勇服郭晞”之前,作者把 它移后,把“勇服郭晞”提前来写,其好处是能充分体现写 作主旨。因作者要反击小人诽谤段秀实以笏击泚是“武人一 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留言,就一定要强调他“遇不 可,必达其志,绝非偶然”的本质,而“勇服郭晞”最能说 明这一点。 另外,这种先后倒叙也符合读者的欣赏心理。作者先写 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场面,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 然后写段秀实性格中的仁信爱民的一面,对百姓的眷眷之意, 文势跌宕起伏,布局富有变化。这样安排,能收到更好的效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课件

梳理文中出现的文言文词汇、句式 和修辞手法等,以及对于重点段落
和句子的解释和分析。
重点难点
针对文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深 入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
拓展延伸
通过提供与段太尉相关的历史背景 、文化内涵等信息,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段太尉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及 其意义。
思考题:如何理解段太尉的形象及其意义?
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段太 尉的优秀品质。例如,文中将段太尉与“ 军卒”和“大将”进行对比,突出了他的 仁慈和清廉。
人物塑造的手法分析
01
正面描写
02
侧面烘托
作者通过直接描写段太尉的外貌、言行、性格特点等,成功地塑造了 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例如,文中描写段太尉“性宽厚,貌甚寝陋” ,突出了他的仁慈和清廉。
对后世的影响与语文教材, 成为学生们必读的文言文之一,对于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 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文章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 后人了解和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 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家庭伦理教育的启示
02
同时也借此表达对当时政治腐败 、社会混乱的不满和批评。
02
文言基础知识
重点字词解释
逸
散失、失坠
诸
众、各
状
描述、摹写
竟
终、结束
重点字词解释
祗:恭敬 挺:拔出、抽
呵:喝斥、责备 殴:殴打、击打
通假字与古今字
挺之犹有冲心:通“幢”,古代旗子的一种 段公免了丞相:通“免”,罢免 段公将休矣:通“将”,将要
THANKS
段太尉对母亲的孝顺和家庭的责任感,对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启示作用,引导人们注重家庭、尊重长辈,发扬中华 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知识归纳

• 〔三〕省略句、判断句 • 1. 王子晞为尚书,其领行营节度使,寓军于
邠州,其纵士卒无赖。 • 2. 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 3. 段公,仁信大人也。
• 〔四〕状语后置句 • 1. 请辞于军。
• 〔五〕宾语前置句 • 1. 欲谁归罪。 • 〔六〕定语后置句 • 1.邠人偷嗜暴恶者。 偷嗜暴恶之邠人。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知识归纳
• 〔一〕通假字 • 不嗛,辄奋击。 • 嗛〔qiàn〕,通“慊〞,满足,快意。 •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 椎,通“槌〞,打,砸。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巽,通“逊〞,谦恭。 • 出入岐周邠斄间。 •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 〔二〕词类活用 • 1. 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 〔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敷上。
•甲
• 〔1〕晞一营大噪,尽甲。
穿上铠甲。
• 〔2〕皆解甲。
铠甲。
•辞
• 〔1〕无伤也,请辞于军。 致辞。
• 〔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辞却。
• 〔3〕太尉判状,辞甚巽。
言辞。
•以
• 〔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介词,凭。
• 〔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 折人手足。 • 古义:指手和脚。 • 今义: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 古义:①“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②单音词连用。
• 今义:①陌生人。 ②指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 正确道理。
• 请假设草具。 • 古义:假,借用。设,置,安排。 • 今义:姑且认定。
• 段公,仁信大人也。 • 古义:指长者。 • 今义: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 一夕自恨死。 • 古义:惭愧。 • 今义:指怨恨。 • 朱泚幸致货币。 • 古义:指财物。 • 今义:指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太尉轶事状》知识点
一、通假字
1. 不嗛,辄奋击。
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2.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3. 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
二、词类活用
1. 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坏:使动用法,使……坏。
2. 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 乃我困汝。
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4. 遇不可,必达其志。
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 裂裳衣疮。
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6.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败:使动用法,使……败坏。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且”
1、作为连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还,表让步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并且,表并列关系
2、作为副词
且为之奈何?将,
罪且及副元帅将要
年且九十将近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暂且,姑且
3、固定用法
且夫: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进一步议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况且,再说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况且,再说
(二)虚词“则”
1、用作连词
1)表承接关系,就、便、那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表假设关系,如果、假若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表转折关系,可是、却、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用作副词,表示判断,乃、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实词“诚”
1、用作名词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名词,真心真意
2、用作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副词,肯定、确实、确然
3、用作连词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诚:连词,表假设,果真
(四)实词“固”
1、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形容词,城墙坚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动词,巩固,安定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形容词,固执,顽固
4、蔺相如固止之固:形容词,坚决,坚持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副词,本来,原来,固然
(五)实词“适”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适:动词,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动词,女子出嫁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动词,适合,适应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从上面看恰好与地面相平)适:副词,恰好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适:副词,刚刚,刚才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欲谁归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为动词“归罪”的宾语,故前置
2、汝将何以视天地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为介词“以”的宾语,故前置(二)省略句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省略“告诉“的宾语、“不许”的主语
2、(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公”
3、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省略“臣”的谓语
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
省略“臣”的谓语
4、具以表闻(之)/ 拜表以闻(之)省略动词“闻“的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5、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动词“告”的宾语
6、农以(之)告谌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7、以(之)如司农治事堂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8、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省略分句“而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