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改善,农村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农村家庭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 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水平、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和认识。

更多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家庭的责任仅仅是给予孩子温饱,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缺乏关注和支持,导致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得不到重视。

2. 家庭教育方式单一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单一,家长往往采用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缺乏多种教育方式的灵活运用。

家长们往往倾向于用严厉、命令的方式来要求孩子,缺乏与孩子沟通的能力,导致了孩子教育中的抵触情绪。

3. 家长缺乏教育知识和能力在农村地区,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家长缺乏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无法正确引导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缺乏支持和指导,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4.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农村家庭的环境相对闭塞,很多孩子缺乏交流的机会,缺乏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针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 提高家庭教育意识政府和社会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大会、家长讲座等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正确面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 多样化家庭教育方式鼓励家长多样化家庭教育方式,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各种途径来了解教育方式,引导家长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来进行家庭教育,合理引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农村学生家庭教育在现实中存在滞后现象,这是因为家庭教育意识不强、家长素质偏低、家长缺乏教育知识、家长忽视孩子教育等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意识,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农村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等对策。

必须认识到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问题需要长期努力解决,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提升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水平,让农村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

【关键词】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原因、对策、宣传、意识、沟通机制、农村学校、指导、长期努力、共同努力、提升水平。

1. 引言1.1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现状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整体较低,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和教育的能力。

很多农村家庭忽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导致孩子在家庭中缺乏教育资源和指导。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在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家长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盲区和误区。

由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很多家庭无法提供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孩子的学习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现状令人担忧,急需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解决。

1.2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重要性农村学生家庭教育在农村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是学生性格养成的主要场所,家庭中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将影响学生的个性养成。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家庭是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塑造地。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家庭是学生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建立的重要平台。

农村初级中学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级中学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级中学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涌入到城市中,使得农村的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照顾和教育,导致这些孩子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同时由于社会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还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孩子容易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

比如当前大部分儿童都沉迷于网络,进而导致无法分清网络和现实,从而误入歧途。

或者由于长时间上网,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甚至猝死等。

而这些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还需要关注当前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一、农村初中家庭教育的现状1.放任自流性教育。

通过对当前农村初中家庭教育情况来看,部分家长忙于工作,认为初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成长,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

特别是一些到大城市或者国外打工的家长,长期在外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只能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代管。

而老人年纪大,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导致这部分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使得很多儿童流连于网络,从网络上填补家庭关爱的空白。

2.家庭教育偏执。

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教育理念落后,从而使得很多的家长还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教育理念。

这些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教育的方式上却比较偏执,从而使得孩子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

这种心理的诱导下也会使得孩子容易形成极端的性格。

3.娇生惯养教育。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居多也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更加严重。

一般家庭里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6个人照顾,众星捧月式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养成娇纵、任性的性格。

长大后,表现的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礼貌。

二、农村初中家庭教育的对策1.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同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必须要重视家庭的教育。

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农村家长为了赚钱不得不外出打工,长时间离开孩子,使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xx镇妇联一、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1、农村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日益重视,无论在教育的意识上,还是在教育的积极性上,都超出以往任何时期。

然而,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的因素影响,农村学生家长把“智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他们看来,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就好,深信“分数代表一切”。

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只重智育,对子女有什么兴趣、爱好和能力却看不到,当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现问题时疏于引导、矫正,为青少年时期的犯罪埋下祸根。

2、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劳动,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

他们的心里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忽视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

很多家长在空闲时间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等赌博行为,无暇顾及子女,使家庭教育流于形式,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3、农村家长家教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方法简单,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农村家庭中,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还是根深蒂固。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农村家长的头脑中,严重束缚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中国人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普遍存在。

当子女犯错误时,农村家长往往采取简单而粗暴的体罚方式,训斥棒打,全然不顾子女的感受如何,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正确的思想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

4、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很多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

随着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现在农村家庭中的年轻一代在外地打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造成了农村中隔代抚养的现象。

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影响;教育观念;家校联系“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及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

在中国,近60%左右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很多孩子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出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及时地解决,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缺乏沟通。

本文就谈谈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许多农村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生计,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

重养育,轻教育,把对孩子的教育视为学校的天职,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解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孩子精神需求及道德教育。

2.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当前的家庭教育,把关爱孩子当作教育孩子的全部,爱变成了一种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

父母觉察不到孩子的不足和弱点,不能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惟我独尊、为所欲为的性格缺陷。

3.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由于教育观念错误,有些农村家长不会选择与孩子交流的时机,更缺乏与孩子有效交流和沟通的技巧,更有部分家长与孩子“交流方式”简单粗暴,非打即骂,缺少耐心说服和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

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只重视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精神上应有的关怀、交流和沟通。

4.家庭教育的要求缺乏一致性。

由于受农村居住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有时是爷爷与奶奶,有时是父母,由于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缺乏一致性,从而导致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也不同,使孩子无所适从。

5.家长不良言行的影响。

部分家长对自己要求低,对孩子要求高。

个别家长自己得过且过,却要求孩子做事认真,奋发上进。

浅析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对策论文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共同组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效,农村人才的培养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让农村家庭教育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

随着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条件有所改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凸显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上的榜样、学习上的蒙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式等都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身心各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发展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使他们在未来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缺乏积极的沟通。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可以再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对策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师,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比所有学校教育加起来还要多。

”由此可知,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

农村家庭中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所受的教育较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未考虑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影响,自身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无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缺乏亲子交流,缺少家庭教育。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不辅导孩子功课,更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3.父母外出打工者居多,隔代教育现象比较严重。

现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教育孩子的重担落在了祖父母身上。

祖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且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放纵自我,遏制了孩子独立能力的形成,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4.部分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

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村家庭来说,培养一个大学生是沉重的负担,很多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要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又很困难。

这种“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平衡现象,使得许多讲求“实惠”的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1.家长要实施激励教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适时地夸赞孩子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素质,它能提高做事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因此,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要信任、鼓励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实践,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滋味。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因为父母到城市打工、务农等原因,长期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老人照看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教育缺失、心理疏离、社会融入不足的状态下,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学习成绩低、性格内向、行为问题等。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教育资源配置普遍不足,学校教育质量较低。

由于城乡差距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较差的教育资源,学校常常缺乏师资、教材和教育设施,导致他们的学习环境恶劣,学习动力低下。

2. 管教不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长照料,对儿童的管教不够严格和规范,导致他们自律能力较差,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正确判断和纠正能力。

3. 心理问题突出长期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和自卑等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充满迷茫和不安。

4. 家庭教育水准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准普遍较低,父母工作忙碌、缺乏教育意识,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指导和关心照顾。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1.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增加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让他们明白正确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良好习惯。

3. 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咨询、日常照料等服务,让孩子在关爱和关注中健康成长。

4. 父母回乡创业政府应鼓励父母回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实现家庭团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摘要:笔者对身边的50位农村学生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揭示了农村多数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优化建议,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努力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现状;优化;对策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75-2一、家庭教育的现状据调查数据分析,笔者将当前家庭教育的方式归纳以下几种类型:(表一)表一家庭教育的几种现状现状类型表现及原因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些偏失)(这是两种典型、传统的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90%)“顺其自然”型(10%)重视分数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

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

不少家长包办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不肯过早地加重孩子“负担”;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

舍得投资很多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教辅,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

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各种竞赛辅导班、艺术班。

在家长的心目中,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代理家长”型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家长较多,家长们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人”。

而长辈们都有种“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从而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

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心有余而力不足”型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

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

有的家长可以是领导成百上千职工的农企家,腰缠万贯,却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述苦”,常常感叹在孩子面前“无从下手、大伤脑筋”。

现状之二(三大特殊)(部分学生的表现差强人意)(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走进了令人担忧的“特殊”。

)特殊之一:(65%)崇拜金钱上网成瘾特殊之二:(50%)浪费钱物享乐主义特殊之三:(61%)唯我独尊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

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

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主要是压岁钱),少则几百,多则几千。

学生手中有了钱,上网、吃零食、过生日赠送礼、出礼的现象随处可见,用钱请人做事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学生上网成瘾、买彩票”这两种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调查,孩子经济收益有多种来源:(1)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2)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有剩余);(4)个体经营者的学生还有“帮工钱”……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现象十分严重。

部分学生上网成瘾,随意浪费食物,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是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

在他们的心目中,或许更爱看重自己,尤其独生子女,缺少互爱精神,只知被人爱,不知爱别人,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自我”的利益。

这些“特殊”的学生身上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

要想消除“特殊”,必须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无缝对接,努力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二、家庭教育的优化优化之一:建立正确的治家目标正确的目标是的治家基础、动力和方向,有了共同的目标,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一家人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否则各行其事,同床异梦,就会矛盾丛生,“内战”不息。

家庭中,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的一致特别重要,可以说是治家的灵魂和核心。

明智的家长应时时处处以自己的崇高理想、勤奋精神、顽强毅力和乐观态度去影响子女,建立一个精神充实富有、永远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型”家庭。

优化之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民主是教育子女的先决条件。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心理生活空间中进行的,良好的心里生活空间包括父母的关怀、家庭成员彼此给予的温暖、民主平等的关系、文明礼貌的风气、奋发向上的精神等,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积极的动力因素。

优化之三:提高自身的修养有人说,一个问题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对有问题的父母。

不管这话是否确切,但家长的文化知识修养、道德修养、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孩子的身心发展方面都会打下深刻的烙印。

因而,家长提高自身的修养非常重要。

优化之四:树立家长榜样的作用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形地影响孩子的生活。

那么,家长就得从自我做起,自尊、自重、自爱,不断提高自己为人父母的本领和素责,有远见、识时务,严以律己、身体力行,努力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子女学习的楷模,这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优化之五:家校合力,无缝对接要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通过组织家长会或家长参与学习和介入学校活动等方式,使家校教育互为促进;还可以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及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等,探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家教的水平,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

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学校重在“为什么做”,家庭重在“如何做”,争取做到家校合力,无缝对接。

三、针对具体问题,班主任采取的策略(一)学生依赖、懒散心理及其对策部分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但由于缺乏家长足够正确的思想熏陶,加上受社会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使这些学生依赖、懒散心理严重——不想进取、不想学习、时常违纪违规。

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极大。

要使他们战胜自我,谈何容易?!因此,班主任必须进行跟踪管理和养成教育,经常提醒学生,并适当施加压力。

要勤于早读和晚自修下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督促纠正,并有计划地给这类学生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同时,要勤于家访,形成合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守纪养成习惯。

最终实现从“治”到“不治”,从“管”走向“不管”。

如我班学生李起成可用“赖”、“懒”、“惘”几个字赖形容他的心理及其表现。

“赖”指其依赖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安于现状,缺乏再次兴家创业的精神和动力,对学习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懒”指其懒散的行为动机,表现为上课经常迟到,值日卫生工作偷懒,衣着不整齐,学习不积极,沉醉于言情、武侠小说。

“惘”指其学习目标不明确,成绩好坏不在乎,其心迷惘。

对这个学生,我在起始年级开始时就觉察到,并对其进行养成教育和跟踪管理,步步为营,各个突破,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改变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并保持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跃居班中前茅。

(二)个别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其对策在中学中还有一部分人,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班主任的意见等等,总是产生一种抵触情绪、逆反心理。

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环境造成的,表现为一切都以自己为轴心转,从个人利益出发,自私心理极强,性格暴躁,缺乏奉献精神。

针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应避其锋芒,以柔克刚,千万不要跟其正面针锋相对,迸出火药味,应该采取孙悟空降魔妖法——腹内斗法,攻心为上,逐步化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证之以据;以交朋友的方式,促膝谈心,既表扬他的进步,又指出他的错误,并引导其改正错误,久而久之,他就彻底服了你,温顺听话了。

(三)学习渴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和鼓励心理及其对策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班主任若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

一个班集体无论是优、中、差生,通过一定时间的集体学习、工作和生活,他们在各方面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有的甚至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

此时,学生极想得到班主任及时的正确评价,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表扬,也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

再说,目前的中学生绝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生活在和平舒适的温床里,靠父母捧起来长大的,没有经受过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磨练,思想脆弱,经受不起打击。

即使对消极、违纪的学生,班主任的话语也不宜过激、讽刺、或存心挖苦。

因此,我常常是在班会课上、找个别学生谈话时、考试前后、参加比赛前后等场合,都极注意给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四)学生渴望获得荣誉和成功的心理及其对策班级学生都渴望本班取得更多荣誉,提高自己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考试来实现自我,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班主任正如一支甲级足球队的主教练一样,当你带球队取得好名次,球员就拥戴你,把你捧上天,自然,惟命是从。

否则,你就会被喊下课,这是非常现实的。

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校每学期开展的活动不少,如文艺晚会普通话演讲比赛等,班主任就不能当座山雕,或采取消极态度:认为搞这些活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

其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搞活动能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班集体的整体战斗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