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帝陵
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图片来源: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严辉
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除献帝禅陵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境内,其余11座帝陵均位于河南洛阳境内。
受考古资料的局限,我们一直不了解东汉时期的陵寝制度。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洛阳东汉帝陵的考古工作,涵盖了封土墓冢的普查、帝陵陵园的钻探和发掘。
现在发现东汉帝陵的陵墓为圆形封土,甲字形墓葬,只有一条单一的南向墓道。
除封土和墓葬外,陵园还包括“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五个大的陵寝建筑单元。
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的重要缺环。
(王咸秋)
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朱仓M722陵园遗址1号台基东部及内陵园东门址·考古快照
SNAPSHOT 16
朱仓M722陵园遗址1号院落
朱仓M722陵园遗址1
号台基西阶道
17。
汉代帝陵的特征

汉代帝陵的特征
汉代帝陵是汉族文明文化的重要象征,它是它历史上最古老、最伟大的建筑系统之一。
它们包括皇家墓葬、配套建筑物和雕塑。
从规模、装饰、工艺、地形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来看,汉代帝陵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首先,汉代帝陵的规模极其庞大,其布局迥异于前朝的建筑风格,彰显了明器调和精湛的工艺,是精心设计的结晶。
其次,汉代帝陵的装饰由金属铸和雕塑组成,囊括了宏伟圆形铜鼎、玉鼎、彩画、宝石,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风格,是大型雕塑群体的杰出代表。
此外,汉代帝陵以建筑群落,堆叠方式进行建设,其工艺技术极其复杂,体现出春秋时期的建筑观念和技术智慧。
此外,汉代帝陵的地形布局极其多样,南宋时期的帝陵普遍采用长江中游的郊野模式,以此壮大帝陵的气势,它们还构成了汉族文化融入当地地形风貌的美丽景观。
最后,汉代帝陵极大地提升了政治经济地位,是中国古代宫观的革命性突破。
它不仅反映了皇帝的权力和尊贵地位,而且是古老和伟大的社会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汉代帝陵具有独特的特征,是一种非凡的空间形态,反映汉族文化的重要元素。
它的规模、装饰、工艺、地形以及政治经济等特征,都使汉代帝陵成为了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影响力在汉族历史以及中国历史上都有持续的贡献。
因此,为了保持汉族文化的历史风貌,值得把汉代帝陵当作中国文化的珍贵财富,加以重视,保护和传承。
汉光武帝陵简介

汉光武帝陵简介东汉光武帝陵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铁榭村,当地人俗称刘秀坟。
为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合葬陵园。
它始建于公元50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0多亩,整体呈长方形,由神道、陵园和祠庙组成。
它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呈“枕河蹬山”之势,一反帝王陵址选造常规,这多2000年封建王朝历史的特例,寓意何属,至今仍是一个谜。
原陵门阙巍峨,气势宏大,宽阔的神道直达陵台之前。
神道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
陵台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所筑为平顶圜丘状,高18米,周长488米,登台的步道在古柏从中蜿蜒而上。
光武帝祠庙位于陵园的西侧,为历代光武帝的祭祀祠院,面积约2万平方米,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将馆、光武祠殿所组成,整祠庙院落为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
在祠殿前有一株奶奶柏,树龄有2000多年,老态龙钟,传说为光武帝亲手所植。
园中保存有1500棵隋唐古柏,拔地通天、蓊蔚肃穆,它们庞大的轮廓形成了清晰可辨人形卧像,俗称“汉皇仰卧”。
每当汉陵晓烟显现之时,陵园之中紫烟袅袅、宛若仙境。
当你在“鸟柏”下拍手之时,柏树间会发出“啁啾”的鸟鸣声,为无数游人平添了许多神奇。
就在奶奶柏的左侧竖立有宋、元、明、清、民国等五个时期五通石碑分别记述了五个时期原陵史沿革及重修祠庙的史料而这五通碑中年代最久远就是这规模最宏伟的大宋碑。
此石碑立于大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派人修复光武帝陵时所立。
距今已有1千多年的历虫。
碑额为“大宋新修后汉光武皇帝庙碑”。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派人整修历代帝王之陵,这通石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立,当时汉光武帝陵得以重修,围墙新设,庙宇初立,柱国将军苏德祥奉诏撰文立碑以记其事,苏祥是宋太祖建隆四年的新科状元,通儒学,工诗文,自然是纱笔生花,碑文写得是对仗工整、清新流畅,而且文辞优美、气势磅礴,堪称碑文中的经典之作。
他文中盛赞刘秀是一个“无兵而起、无位而兴”的布衣天子,而且是“易岁为三年,变世为治世”的一代明君。
西汉历代皇帝陵墓

西汉历代皇帝陵墓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叫前汉。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朝⽌。
(约公元(约公元西汉,⼜叫前汉。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朝⽌因国都长安在东汉国都洛阳的西⾯,故称西汉。
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
因国都长安在东汉国都洛阳的西⾯,故称西汉。
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的强盛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国家,经济繁荣,国⼒强盛。
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是中国的第⼀个黄⾦时期。
西汉列帝多数都有所作为,锐意进取,才缔造出了中国的第⼀个强盛时期。
西汉共有13帝,其中病的9帝;被毒杀的1帝;国亡被废后为乱兵所杀的1帝;箭伤复发致 西汉共有13帝,其中病的9帝;被毒杀的1帝;国亡被废后为乱兵所杀的1帝;箭伤复发致死的1帝;被废后事不详的1帝。
陵:位于今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刘砦村,是以汉⾼祖的曾祖⽗、刘姓⼤始祖刘清墓为中⼼汉皇祖陵:汉皇祖扩展⽽成的陵园。
汉皇祖陵位于今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刘砦村,是以汉⾼祖的曾祖⽗、刘姓⼤始祖刘清墓为中⼼扩展⽽成的⼀座陵园陈列馆。
现为当地"重点⽂物保护单位"。
汉皇祖陵俗称“皇林”,历来是当地汉⾥堂刘⽒祭祀祖先的场所,原来有墓有祠,但经过千百年来的改朝换代和沧桑变化,再加上中华⼈民共和国成⽴后的“破四旧”,当地古迹建筑被破坏殆尽,仅剩下刘邦曾祖⽗刘清的⼟坟⼀堆。
现在的汉皇陵,则1992年以后由当地政府与刘姓族⼈修复重建。
正门为4根⼤⽯术组成的汉式红漆⼤门,门楣上镶嵌着“汉皇祖陵”4个⼤字。
⼤门两帝各有⼀⼤⽯狮守护。
⼤门东侧有⽂物保护碑和标志。
进⼤门后为庭院,庭院正⾯是汉⾼祖刘邦的⼀尊⾼达4⽶多的汉⽩⽟雕像。
庭院右东厢为陈列室,其中有关于刘邦的⽣平介绍。
左侧西厢则为“汉代名⼈与⽂化”陈列室。
位于刘邦雕像⾝后的庭院中部正殿,是⾼⼤庄严的“汉代帝王殿”,其中有刘邦及汉代24帝的雕像。
汉阳陵介绍

汉阳陵介绍
【原创版】
目录
1.汉阳陵的历史背景
2.汉阳陵的结构与特点
3.汉阳陵的文物与考古发现
4.汉阳陵的意义与价值
正文
汉阳陵,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帝王陵墓,为汉武帝刘彻之母王娡的陵墓。
始建于公元前 130 年左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作为汉代考古的重要遗址,汉阳陵以其丰富的文物和独特的陵墓结构,为我们揭示了汉代皇家陵墓的布局与建造特点。
汉阳陵的结构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汉阳陵的地形地貌独特,整个陵区背靠终南山,面临渭河,地势险峻,风景秀丽。
陵墓所在地形为“凤嘴山”,据说是因为陵墓所在地的山形似凤凰,故得名。
其次,汉阳陵的陵墓结构为“方上”式,即陵墓四周筑有方形的夯土台,台上有木构建筑,象征着汉代宫殿的布局。
这种结构在汉代陵墓中非常罕见。
汉阳陵的文物与考古发现丰富多彩。
自 1972 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以来,汉阳陵陆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金器、玉器、铜器、陶器等,以及精美的壁画和石刻。
这些文物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尤其是陵墓中出土的玉器,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堪称汉代玉器的代表。
汉阳陵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为汉代皇家陵墓的代表,汉阳陵对于研究汉代陵墓的布局、结构和建造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汉阳陵的文物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和艺术提供
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最后,汉阳陵的考古发现对于推动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朝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特点

汉朝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特点古代的帝王们在修建自己的里陵墓的时候为了防止他人盗墓会把地墓修建的非常的复杂,汉朝帝王陵墓地宫结构有什么特点?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汉朝帝王陵墓地宫结构,欢迎阅读!考古人员把这座大冢封土全部清除后,下面是一个东西带有长斜坡墓道的中字形竖穴土坑。
从墓口至墓室底部约10米,由前后斜坡墓道、墓室、外藏椁组成。
墓向朝东,墓坑加墓道长达45米,墓圹本身长17米、宽12米。
如此庞大的墓坑在皖西甚至整个安徽汉代考古中曾未出现过,而墓室的结构则是西汉前期一种典型的高级墓葬形式;;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一名首见于《汉书;霍光传》:“光薨。
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柏木外藏椁十五具。
”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汉代丧葬制度,这是“天子之制也”,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皇帝的宠臣及诸侯国国王与王后,实际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国时魏人苏林在注释《汉书;霍光传》“黄肠题凑”一词时说“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
根据《后汉书;礼仪志》大丧条下刘昭注补引《汉书音义》篇说:“题,头也。
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也”。
由此可知,“黄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柏木;“题凑”是指木头头部向内堆放的墓葬结构。
因西汉流行用柏木构筑,故称“黄肠题凑”。
柏木是中国北方特有的上等名贵木材,古人之所以选择它用于墓葬,主要取决于其材质优良、耐水湿、抗腐性强、有香味,可以保护棺木不受损坏。
然而,在“黄肠题凑”中,以成千上万根珍贵的柏木心材来堆垒成一道厚重围墙,主要是一种身份、等级和权势的象征。
自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界在北京大葆台发现第一座西汉黄肠题凑墓起,又相继在河北石家庄市北郊小沿村发现了推测为西汉初赵王张耳(死于公元前202年)墓、湖南长沙象鼻嘴文景时长沙王墓、江苏高邮天山广陵王墓等近十座西汉王侯一级的墓葬。
这一系列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黄肠题凑墓室结构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据,而双墩一号汉墓黄肠题凑的发现,使学术界对这种葬制的起源、发展与消亡,又有了进一步认识。
汉代帝王陵墓

汉代帝王陵墓
汉代帝王陵墓是中国历史上汉朝时期的帝王陵墓,位于中国陕西省和河南省。
汉代帝王陵墓的修建历时几百年,共有11座帝陵,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其中,汉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寝,是西汉帝陵中最大的一座,规模庞大,修造时间长,陪葬品丰富。
茂陵的群雕兽像、人兽相博的艺术造型,是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
同时,汉长陵也是汉代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是高祖刘邦和吕后吕雉的陵墓。
此外,还有汉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的陵墓,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
这些汉代帝王陵墓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汉朝皇帝的陵墓在哪里叫什么

汉朝皇帝的陵墓在哪里叫什么汉朝是一个很强盛的朝代,而且每个朝代的皇帝陵墓都会修建的很奢侈,汉朝的皇帝陵墓修建在哪里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汉朝皇帝的陵墓,欢迎阅读!汉朝皇帝的陵墓汉武帝从即位第二年起就开始为自己营建陵墓,前后长达53年,工程十分浩大。
最终建成了一个在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陵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茂陵。
茂陵位于兴平县东北约9公里的茂陵村,东距西安市约4O公里,是汉陵中最西边的一个。
因该地在西汉属槐里县茂乡,故名茂陵。
西汉建立了一系列封建制度,包括皇帝陵寝制度。
陵墓的形状、规格都有统一而严格的规定。
其他皇帝墓冢都遵循制度,覆斗形墓冢高度均在3O米左右,唯独茂陵超出这一高度,这是汉武帝好大喜功性格的表现。
皇帝美人茂陵底边东西231米,南北234米,封土顶东西39.5米,南北35.5.米,陵高46.5米,坟丘四周有夯筑城垣,东西长430米,南北长414米,墙宽58米,陵园四面中央各开一门,门外置双阙,东、西、北夯筑土阙遗址尚存。
在茂陵西北5O0米处是那位史书上称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墓,坟丘约为茂陵的1/2。
在坟丘外没有发现垣墙,坟丘中腰处向内平收形成二层台,这形式的覆斗状坟丘称为“莫陵”,平添了几分女性的妩媚。
良将作伴茂陵东南约1公里处,有大面积的汉代建筑遗址,出土很多有四神图案的空心砖、青玉铺首和带有谷纹的琉璃壁、有字瓦当等,可能是茂陵的陵寝所在。
茂陵的陵邑在陵园东南,现在尚有遗迹可寻。
茂陵的陪葬墓在茂陵之东,今尚存13座,有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禅、阳信长公主公孙弘上官安上官桀等的陪葬墓。
卫青墓起冢象庐山,霍去病墓起冢象祁连山,冢上立石,置石人石兽,以表示生前的武功。
霍去病墓位于茂陵东北I000米,其石刻有“人与熊斗” “马踏匈奴”等16件,作风朴素浑厚,雕刻简练传神,是中国现存最早而又保存完整的成组石刻,堪称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品。
今在霍去病墓建茂陵博物馆。
地宫藏珍史载茂陵殉葬品为丰富,陵内“金银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长陵开始置陵邑。汉朝建都长安以后,便 将齐、楚诸国的大姓和有功之臣都迁到长陵 邑来。自此而后,往往把高官豪富之家迁到 各陵邑中去,将有实力的豪族控制在长安, 以便巩固汉朝的统治。因此,在各陵置邑移 民是西汉初期的一项很重要的巩固政权的措 施。 长陵邑在长陵之北,长陵陵园的北墙就是长 陵邑的南墙,长1245米,西墙长2200米, 北墙残长200米,没有发现东墙。保存最好的 南墙和西墙,宽约7~8米,夯筑坚固,有几 段尚存 6米多高。 汉代帝陵
汉代帝陵
西汉和东汉的皇帝陵墓。分别分布在今陕 西省西安市和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其年代 约自公元前 2世纪至公元2世纪 。1970年 以后,曾对西汉帝陵的方位和陵园形制作 过调查验证,还发掘过西汉帝陵附近的陪 葬墓。汉代帝陵的形制为中国古代皇帝的 陵墓制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帝陵制度 有很大的影响。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9
汉景帝(刘启)阳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0
汉元帝(刘奭)渭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1
汉昭帝(刘弗)平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2
汉成帝(刘骜)延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3
汉哀帝(刘欣)义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4
汉平帝(刘衍)康陵
23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4
汉文帝(刘恒)霸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5
崖墓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6
汉宣帝(刘询)杜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7
汉高祖(刘邦)长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8
汉惠帝(刘盈)安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7
•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后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8
昭穆制度
• 上古时代宗庙或墓地排列,始祖居中, 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称昭; 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右方,称穆。 昭穆用来区分父子。 • 中国的昭穆制度,原来来自原始社会。 只有中国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几千年仍 保存了这一古老的习俗。这足以支持中 国是古老文明唯一未曾中断的国家这一 结论。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8
西汉帝陵除地面建筑外,坟丘附近的地下 都有规模巨大的丛葬坑,坑内埋藏着数以 万计的各类随葬品。其中警帝阳陵丛葬坑 的分布范围已勘察清楚,并做了较大规模 的发掘。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9
陪葬墓
西汉诸陵的陪葬墓都在帝陵之东,是陵园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历年入葬,形成了很 大的陪葬墓地。长陵陪葬墓在陵园东门外 道北,规模最大。现今地面上仍有60余个 坟丘,纵横整齐排列。 1970年发掘了在杨家湾的2座(见杨家湾 汉墓),可能是汉初功臣周勃、周亚夫父 子的墓葬。茂陵陪葬墓中有著名的卫青、 霍去病墓。
7
陵园之旁建寝殿和庙。 寝殿距陵园稍近,殿内陈设皇帝生前起 居用具和衣冠,按时供奉。近年在有些 陵园之旁发现大面积的建筑遗址,可能 就是寝殿遗迹。各陵有庙,内藏皇帝的 木主,大都距陵园较远,与寝殿不在一 处,并各有名号,如高祖长陵的庙称 “原庙”,武帝茂陵的庙称“龙渊”, 宣帝杜陵的庙称“乐游”。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10
霍去病墓坟冢建成山形,坟冢上下矗 立着数十尊大型动物石圆雕,有跃马、 卧马、伏虎、卧象、石猪等,以“马 踏匈奴”最为有名。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11
西汉帝陵附近除陪葬墓外,还有一类 与葬仪无关的墓葬——修陵的刑徒墓。 1972年在景帝阳陵坟丘西北约1500 米处发现了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刑徒 墓地。刑徒墓墓坑窄小,坑内迈一人 或多人,发掘出的尸骨,颈上或脚上 带有铁制的刑具。其他帝陵也有发现 此类刑徒墓。
6
汉代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后陵皆在帝 陵之东,坟丘亦较帝陵为小。惟吕后坟丘 大小几乎与高祖长陵坟丘相等。从阳陵 开始,在帝后坟丘的四周筑平面方形的 夯土垣墙,每面垣墙的中央各辟一门 (称“司马门”),门外立双阙。这种 围坟丘一周的方形陵园,是西汉帝后陵 园的通制。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015年12月19日 16
形制
东汉的帝陵虽系继承西汉的制度,但推测地 下的墓室为砖筑或砖石混合建筑,其余棺椁亦 用“梓宫、便房、黄肠题凑”之制,但除木 棺以外,应也采用砖和石料,可称 “黄肠石” (有的刻有东汉帝王的年号)。从明帝显节陵 开始,不置陵邑,不建庙;陵园四周不筑垣墙, 改用“行马”(一种临时性的竹木做的屏篱); 寝殿和管理陵园的官府吏舍都建在陵园的东侧; 东汉帝陵和西汉帝陵一样,也有很多陪葬墓。 陵园内坟丘前建石殿,这种布局对后世的影 响很大,实为唐宋以后的享殿(献殿)和祾恩 殿之滥觞。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9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5
汉高帝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高后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刘恭 汉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衍 孺子刘婴 更始帝刘玄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6
• 新朝 王莽
2015年12月19日 5
西汉帝陵的坟丘均为夯土铸造,多呈覆斗 状,文献记载,其高度一般为12丈,合今 27米多。经实测,坟丘现存高度在28-31 米之间,一般底部约150~170米见方, 以茂陵坟丘最大(文献记载高20丈,今实 测高46.5米,底边长约240米)。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17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18
汉武帝(刘彻)茂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19
霍去病墓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0
茂陵博物馆一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1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2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3
西汉帝陵位置图
汉平帝(刘衍) 汉哀帝(刘欣)
汉景帝(刘启)
汉高祖(刘邦)
汉元帝 (刘奭)
汉昭帝(刘弗) 汉成帝(刘骜) 汉武帝(刘彻)
汉 惠 帝 ( 刘 盈) 汉文帝 (刘恒)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汉宣帝(刘 询) 4
形制
从形式上可分两类:一类是霸陵以山为陵 的形式,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 应属崖墓。其他10陵则属另一类,都是平 地向下开挖竖穴土圹、地面上筑有高大的 覆斗形夯土坟丘。 西汉每座帝陵都有单独的茔域(陵区), 以坐西向东的坟丘为中心,建有陵园,并 设置寝殿、便殿、祠庙等礼制性建筑;陵 园东阕门外有很长的司马道,两旁有许多 功臣贵戚陪葬墓;坟丘较远还有守陵的陵 邑。 汉代帝陵
14
东汉帝陵
• 分布
东汉十四代皇帝,其中少帝被废,废帝被 贬,只修建了12座帝陵,除汉献帝禅陵在 山阳(今河南焦作)外,其余11陵都在洛 阳附近。传光武帝的原陵在洛阳东北的孟 津,北临黄河,南接邙山,陵西光武庙中 有北宋开宝六年(973)修庙碑,说明自唐 以来即认定此处为原陵,现存坟丘已经后 代培修。
1
西汉帝陵
• 分布
西汉11个皇帝的陵园,文帝的霸陵在今西 安市东郊凤凰嘴,宣帝的杜陵在今西安市 三兆镇之南,其他9陵都在今西安市北面渭 河北岸的咸阳原上。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2
渭北9陵可以分为3个区域:第1区以高祖 长陵为中心,西为惠帝安陵,东为景帝阳陵; 第2区是武帝的茂陵和昭帝的平陵,茂陵 居9陵之最西,平陵在其东;第3区在渭北 9陵的中部,以元帝渭陵为中心,西为成帝 延陵,东为哀帝义陵,西北为平帝康陵。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15
另外10个陵,据《帝王世纪》所载,明 帝显节陵在东汉洛阳城东南三十七里; 章帝敬陵在东汉洛阳城东南三十九里; 和帝慎陵在东汉洛阳城东南四十一里; 殇帝康陵附葬慎陵,在东汉洛阳城东南 四十八里;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及附葬 宪陵的冲帝怀陵,均在东汉洛阳城西北 十五里;质帝静陵在东汉洛阳城东三十 二里;桓帝宣陵在东汉洛阳城东南三十 里;灵帝文陵在东汉洛阳城西北二十里。 但是,这些陵的具体位置,目前均不能 确定。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 13
陵邑
安陵、霸陵、阳陵、 茂陵、平陵、杜陵 皆曾置陵邑。安陵邑在安陵之北,墙垣尚 存。汉元帝永光四年(前40),下诏罢置 陵邑,因为强迫移民而使百姓破产,引起 了社会上的动荡不安,对巩固政权已不起 作用。所以,从渭陵开始,废置陵邑,终 东汉之世,未再恢复。
汉代帝陵 2015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