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初中作文教学实录——让细节亮起来

初中语文-初中作文教学实录——让细节亮起来

初中语文-初中作文教学实录——让细节亮起来让细节亮起来《关注细节,抒写真情》教学实录一、导入课前播放MTV《常回家看看》(学生边看边跟唱)师:同学们,老师刚才想认识一下你们的,结果却被你们听音乐看画面时的复杂表情吸引了。

怎么?一定是被什么感动了吧?说说你们从音乐和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七嘴八舌)想家、父母的爱、亲情二、学会感动,口头表述师:对呀,我们都在亲情的沐浴下成长,人间最真实最纯洁的莫过于亲情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家庭照,边欣赏边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向大家描述一下画面,并调动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感动的理由,好吗?(提示说话的句型:最令我感动的是因为)展示照片,学生专注地看。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二张照片,因为,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父亲衣裳单薄,却不断地为孩子拉被子,深怕孩子冻着。

师:恩,是父爱感动了你。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一张照片,因为,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师:联想到自己那慈祥的奶奶。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三张照片,因为,那是已到中年的女儿对母亲的孝敬,母亲瘫痪了,而女儿不但不嫌弃她,反而给她更多的爱。

师:这一张照片是反映晚辈对长辈的孝敬,更加感人,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还举着手,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动情点了,然而如果要把这些感动用文字展现给大家,要真正打动读者,这就要学会表达。

那么,如何细致生动地表达这动情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让文章细节亮起来的方法。

(出示课题:让文章细节亮起来)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同龄人的习作片段。

三、运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1、出示作文片段师: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生:响亮有感情地读。

师:同学们,小作者显然是被妈妈的爱感动了,他捕捉到的是怎样一个动情点呢?生:母亲在自己睡觉时爱抚地端详自己的镜头。

师:那你认为这当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什么?生:母亲的眼神。

师:不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小作者是怎么写妈妈的眼神的?用了一个什么词?生:楞楞师:愣愣是什么意思?生:愣愣是失神的,呆呆的。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实录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实录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实录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实录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实录(精选篇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核舟记》。

师“核舟”是什么东西呀?生:就是用核刻的舟。

师:说得大致不错。

(多媒体展示)核舟是微雕的一种,它专门选取桃核(现在也有用橄榄核的)雕刻成长舟或小船。

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

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核舟就是用很小的桃核刻一条船。

这篇课文所写到的核有多大呀?我们看课文,在哪里呀?生:“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师:那么我要问问同学们了。

这个“八分有奇”究竟有多长?“二黍”又究竟是多高呢?生:“二黍”就是两颗黄米粒竖起来的长度。

师:那两个黄米粒是多高呢?生:大概一厘米左右吧。

师:见到过黄米粒吗?(生摇头)师:他说“二黍”大概一厘米左右。

还有“八分”呢?知道是多少吗?(生摇头)师:下面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

(老师拿起一个橄榄核,给学生看。

)师:据考证,八分约为1.96厘米,二黍约为0.49厘米。

老师手里拿的这个橄榄核,长就是1.96厘米,高就是0.49厘米。

(老师把橄榄核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托着。

在教室里走一圈,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的表情都非常吃惊,意外。

)师:这是一个橄榄核,文中是用这么小的一个桃核来雕刻的,有什么想法?你已经看得愣住了,请你来说说吧。

生:整个桃核非常修长……嗯……高度也不太高。

师:已经语无伦次了,是吧?(学生笑)师:还有谁来说说看?生:太小了。

师:那么在如此小的一个体积内,作者雕刻了多少内容?找找看。

生:“通计一舟,为人五,……为字共三十有四。

”师:这么多的内容,找得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纸船都拿出来给我看看。

(学生课前已折叠好纸船,每个人将纸船举起。

)师:你们都做好了纸船,下面把作者描述的内容都画在自己的船上。

初中作文课堂实录教案模板

初中作文课堂实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作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技巧、素材积累。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作文的主题和目的。

2. 引导学生回顾上次作文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个部分。

2. 分析作文的写作技巧,如开头引人入胜、正文层次分明、结尾画龙点睛等。

3. 强调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篇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点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

(四)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一个与作文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写好一篇描写人物的作文”。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五)写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讨论结果,进行作文写作。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学生根据点评,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作文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2.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讨论结果,完成一篇作文。

2. 教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质量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2. 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作文方面的进步和不足。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课堂实录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课堂实录

初中作文课堂实录【篇一:初中作文优质课教学实录】初中作文优质课教学实录目录2、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如何写祝福语3、让细节亮起来——《关注细节,抒写真情》教学实录4、“片段成篇”作文教学实录5、感动6、《让生活充满感动》作文教学案例分析7、爱的细节在屋檐下———《感悟亲情》作文指导课案例8、捕捉细节,体验亲情9、春节的美丽画卷教学过程:一、课前序曲: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生:母亲。

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

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

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

(展示课题)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

谁会唱吗?(有许多学生摇头)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

(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

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

(多媒体展示《母亲》)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生(齐答):好!(齐读《母亲》)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

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篇1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

(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望”的第三笔是竖提。

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生:七遍。

生:五遍。

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

师:一定是作者吗?生:写课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

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

师:课文读了五六遍,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很可以了。

[自评:学生预习了,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通过交谈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这也是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老师出示生字:甥、瞳、烁、斑、沐、仁、喻、絮、锁、呵、欠)师:这课的生字比较多,同位互相读读听听,看谁预习得好,读得准,都认得。

(同位的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

)师:请班长读一读。

(师指生字,班长读。

读得很正确。

)不愧是班长。

——谁再读?(接着又对班长耳语一番,由他指定几位同学读,无一错误。

)预习得真好,每课都能这样预习吗?[自评: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所以只能请班长指定部分学困生来读。

他们认得了,其他学生问题就不大了。

我经常说,教学一定关注学困生。

]生:老师说,您要给我们上课,所以要求我们好好预习。

师: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为你把“好好”说得特别实在,特别重。

(笑声)生: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的预习的,都是“好好预习”的,当然这次更认真一点。

(笑声)师:实话实说。

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比平常多读几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抓住细节丰富形象温馨寄语:文章的真实来源于细节的描写,文章的丰满来源于形象的刻画学习目标:1、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鼓励激发其作文的兴趣。

2、在熟练掌握记叙文六要素的基础上,学会恰当的运用细节描写来丰富形象。

重点、难点: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

学法指导:欣赏评析,讨论释疑,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上个星期,我们做了一篇《那一次,我真惭愧》的作文,同学们还记得作文时的要求吗?通过批改,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叙事完整,能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

不足之处是刻画人物不够具体,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

所以我们这次作文评改的主题就是:抓住细节,丰富形象。

其实,这次作文咱们班级也涌现出了一些写人物比较具体的同学,请看“榜上有名”。

孙三木程茗郭咪何婉晴杨梓菁丁嘉萱王沈莹齐若雅王思颖谢欣雅王琳在这几位同学中,孙三木同学的作文尤为出色。

他选取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同桌两个因为误会发生争吵而被老师批评的小事,特别之处就是他的细节描写很到位。

我们共同来看看他的作文,从中学习抓住细节、丰富形象的方法。

下面,我来读作文,同学们边听边找出文中哪一处细节描写得好?好在哪里?那一次,我真惭愧七(14)班孙三木那一次,我真惭愧!记得那是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多,我一直写到很晚,太累了,也没来得及收拾书包就睡了,第二天起床后匆匆把书装进书包就走了。

到了学校,我正在做题,忽然碰到了一道要用量角器的题,我漫不经心地从包里摸出文具盒,啪的一声打开,咦?量角器哪去了?我赶紧把文具盒里的东西倒出来,又仔细地找了一遍,确定没有量角器,糟糕!是忘在家里了吗?现在没法做题不说,下节课数学老师来检查文具的时候怎么办呢?正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的时候,忽然发现同桌的座位上,那和我的一模一样的量角器正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

不!我觉得那量角器不是同桌的,应该就是我的!我把量角器拿过来以后,做完了题,就随手放到了我的文具盒里。

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3篇

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3篇

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3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3篇》,您浏览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3篇》正文如下: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篇1)昨天我们分析了两首婉约派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分析下剩下三首豪放派的作品。

其实上,婉约派与豪放派并不都是绝对的!比如婉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李易安李清照,她曾经就写过一首诗非常豪放的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非常豪放是不是,我们根本就看不出来是这样一个多愁善感,人比黄花瘦的纤弱女子所做!所以啊,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但大体上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界限还是非常鲜明的,所以大家也不要害怕!好,我们一起读一读今天的这三首豪放派词作!大家读得很慷慨激昂,唾沫横飞,好啊,有豪放的味道出来了。

还是按照上节课的老规矩,这三首词也是可用一个字概括。

好,不错,一些同学都记得,是愁字,对不对?愁,我们再来看看三首里面,哪首更愁?找出具体证据,说出观点和理由哦,胆子大些,来!好,这位同学找到一处了: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将*的头发都白了,士兵们天天泪流满面。

是这样翻译吗?呵呵,老师觉得不对!难道就将*有白发,士兵就没有?难道就士兵流泪,将*就不会流泪?所以啊,这句话的翻译是将*和士兵头发都白了,将*和士兵都流泪了!大家说,像这样的修辞手法我们学过吗?学过,当然学过,这叫什么啊,这就是互文!两句话里面可以相互交替使用的。

譬如有同学说的木兰诗里有没有啊,有对不对。

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如果按字面解释是将*百战后全部都死了,没一个活着,而士兵们一个都没事,全部都活着回来了,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打仗如果打成这种状况,那才真见鬼了,是不是?呵呵!那应该怎么理解,应该是将士们经过百战,九死一生,有的战死,有的凯旋归来了。

是将士们,将*和士兵都有,他们各有死的,各有活着回来的!再来一个最典型的互文,叫:战城南,死郭北!这句话怎么翻译?难道要翻译成:在城南打战,死在城北?在南边打战却死在北边,诈尸了不成?所以,应该怎么翻译啊:战城南,死城南。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细致描写,让文章更生动——《那一幕,留在我内心深处》(课前准备:批改学生作文,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能够对能够突出中心的主要内容进行细致描写进行备课,并在习作中找出典型片段备用)师:上课!生:老师好!(看到有老师听课,学生有些兴奋,稍乱)师:请大家肩平、腰直、腿放平,坐端正。

(学生按要求坐好,注意力集中)很好,今天我们将以“细致描写,让文章更生动”为主题,对我们上周的习作《那一幕,留在我记忆深处》进行讲评(大屏幕展示出讲评主题)。

环节一:了解标准,心中有数师:在进入正式讲评之前请首先看屏幕上为大家展示的中招作文关于内容这一项的评分标准。

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清晰地朗读一遍。

(三四位同学举手,跃跃欲试)生:一类(46-50分):内容充实,中心突出;二类(40-45分):内容具体,中心明确;三类(35-39分):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四类(30-34分):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五类(29分以下):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师:很好,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我们可以发现,评分标准主要就是围绕内容是否具体中心是否明确展开。

那么,除了这个大的标准,我们在上周习作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习作要求,哪位同学还记得?生:以亲情为主题,细致描写使写作对象具体形象(大部分同学都记得,异口同声回答)师:非常好(屏幕上出示习作要求)那么,我们同学的习作是否达到了这种标准和要求呢?老师节选了同学习作中的两个片段,请大家先大声自读一遍环节二:对比阅读,借鉴学习屏幕出示:A、半夜里,我在睡觉,听到有声音,好像是母亲来为我盖被子,我很感动。

(32分)B、半睡半醒之间听到了一阵脚步声,缓缓向我移来。

昏暗的月光,朦胧地映出了母亲百合般的脸庞。

一双温柔的刻满老茧大手轻轻地拉着被子的边,哦,是那熟悉的薰衣草的香味。

巡视了一遍的妈妈,踮着脚悄悄地走了,只留渐渐消失在黑暗中的背影,和泪眼模糊的我。

(44分)(学生自读完成)师:请大家结合评分标准和习作要求思考:为什么同是写母亲半夜为我盖被的场景,得分却有这么大的差别?生:B片段内容充实,也突出了亲情主题,描写的比较细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以下是XX收集的教学实录,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

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

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

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

谁会唱吗?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

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好!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

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

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

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

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

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

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

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师:相信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MTV中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

如果要求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感动情节写下来,该如何落笔呢?别急,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好不好?
四、范文引导
1、多媒体展示范文一《妈妈的唠叨之歌》。

师:这是我们同龄人的一篇习作。

请大家自由朗读,然后回答这个问题:文中的妈妈有怎样的特点?生12:文中的妈妈爱唠叨。

师:你觉得作者讨厌妈妈的唠叨吗?
生12:不会,作者感受到妈妈的唠叨是对自己的爱,他把妈妈的唠叨称为“歌”。

师:说的好!你的母亲会唠叨吗?
生12:会。

师:你读的懂妈妈的唠叨吗?
生12:能,那是对我的关心。

师:其他同学呢,你的妈妈会唠叨吗?会的请举手。

看来我们的母亲也是爱唠叨的。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小事体现了爱,原来唠叨也是爱呀!那么母亲的严格要求呢?
生:也是爱的体现。

师:对,只是爱的方式不同。

小作者写作时选取了妈妈的唠叨来体现母爱,这说明他平时对母亲的言行观察的很仔细。

这是否也给我们启示呢?
生13:平时应多观察母亲。

生14:要多留心妈妈的语言和动作。

你看作者就很好的把妈妈的唠叨语言写出来了。

师:说的很好。

在生活中多观察母亲,多理解母亲,那么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母爱的材料。

2、发下范文二《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师:这样我们有许多小事可以写,那该如何取舍呢?我们来看范文二《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请推荐我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

师:谢谢!读的很好。

看了本文后,谁能说说哪个情节最令你感动吗?
生15: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们看见我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我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可以让别人带来。

无意中,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

这个情节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15:因为作者不让母亲来,可他母亲还是来躲在角落里看他。

而且是默默地走回家,为的是省下车钱。

师:那我就奇怪了,不让来就不来好了,干嘛还要来呢?
生16:因为母亲对孩子非常关心,放心不下。

师:那为啥要偷偷的来呢?
生17:因为作者不愿让同学们看见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就叮嘱她别来学校。

师:说的好!这件小事足以体现母爱。

如果我把原文改成这样呢。

师:你觉得原文好,还是改文好?为什么?
生18:原文好。

因为原文讲了不让母亲来,可她还来。

而改掉的没有讲“我”不让母亲来,这样不能更好的体现妈妈的爱。

师:分析的好极了。

生19:原文好,因为原文“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

我在心里暗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而改文没有。

师:对。

大家注意到了吗?作者选取的是一件小事还是大事?
生:小事。

师:那哪位同学能说说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呢?
生20:我们写作时可选取日常小事来表现母爱。

师:任何小事都能很好的表现吗?
生21:应该选取感人的情节来写。

生22:写作时把事情的缘由和当时的感受写出来。

师:对,特别应把当时的情境交代清楚,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

来,我们总结一下: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

五、课堂练笔。

师:这样,不仅有事可写,而且能很好的表达情感。

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尘封的记忆,翻开你成长的历程,选取你认为最能表达深深母爱的一件小事,写一个片段,注意刚才我们总结的写作启示。

能写吗?
生:能!
1、学生当堂练笔。

2、学生点评。

3、教师总结:希望我们今后无论干什么工作,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的身后有母亲注视的目光;也无论我们的母亲是多么的衰老,多么的体弱,她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人。

六、布置作业。

师:1、在生活中理解母亲,关心母亲,热爱母亲。

2、课外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或回家时为母亲做一件小事,体会母亲的反映。

3、用心观察、感受母亲爱你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多样化的描写,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教师结束语:这次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现你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你们懂得了母亲。

就让我们从感受母爱,体会母爱开始,去感受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爱,从而爱我们身边的人,爱我们的生活,感受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