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课件(共63张PPT)

《兰亭集序》课件(共63张PPT)
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 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一篇序, 这就是《兰亭集序》,共324字。
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无题目。今题《兰亭集 序》,为后人所加。
王羲之喜爱养鹅,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为关键 的是,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 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认为执笔时食 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 精神贯注於笔端。
“羲之爱鹅”后来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后人 将其与“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林逋“梅妻鹤 子”《山园小梅》)爱鹤”并称,是为“四爱” 。
顶级财阀官三代
王羲之,东晋名士,出身高门——琅琊王氏。 西晋南渡后,伯父王导官居宰辅,把持朝政;
另一伯父王敦驻守荆州,掌握重兵。 “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羲之传》中说:“深为从伯敦、
导所器重。”王敦称赞他说:“汝是吾家佳 子弟。”
政治远见好官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赈灾济民——会稽灾荒,王羲之一方面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另一方面 向朝廷提合理化建议: “断酒以救民命” 。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文体知识
书序,为书做的序言,如本文。 诗序,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如《孔雀东南飞》;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古人饮宴,常一同赋诗,集结成册,再推举一人作序。如《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熟悉常识 王羲之,字逸少,出身贵族,少有美誉,
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尤
擅楷书、行书和草书;才学过人,乐游山水, 爱道家之学,喜结交名士。《晋书》说他的 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在诗文创作上也是 高手,其文用笔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课件(4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课件(43张PPT)
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兰亭序》是唐人冯承素的摹
本。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故宫博物院将其 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
兰亭介绍
中国书法圣地
兰亭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南部,春秋 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 亭,因而得名。园子古朴典雅。
“兰亭”是清康熙手迹,文革期间碑 被红卫兵砸断,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辨才一觉醒来,刚想同往常一样出门练功,却发现知音和真品 不见了。他前后一思量,大呼上当,便匆匆忙忙追下山来。
这盗宝的书生就是为李世民献计出策的监察御史萧翼。这时萧 翼正匆忙行走在山间小路上。辨才追上萧翼的时候,天已经大亮, 而这时萧翼已经踏上大路,正欲长吁一口气。辨才一声不响,几 步纵到了萧翼身后,尽量不愠不恼地说:“书生半夜下山,一路 辛苦了!”萧翼见辨才拦路,并不惊慌。他一伸手从怀中掏出圣 旨,高声道:“辨才接旨!”辨才一听,脑袋“嗡”地一声,心 想果然没错,皇上是不会罢休的。他再也憋不住了,“哇”地一 声,吐出了一口鲜血。回到寺庙没几日,辨才就在气恼中含恨西 去了。
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写作背景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 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 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 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 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 作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 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
《饥散乐荒驭毅,骈论羲的》之作《开兰家仓亭之赈序一》贷。《。其十然七 帖法王朝 羲文 多名》”廷之风情家为“赋每清致。著二役上洗。。父圣繁书,其子”重争子齐。不,之王名尚吴 ,献,辞之世会 事藻也称尤 多而是“甚 见书二, 从”。

《兰亭集序》ppt课件22张

《兰亭集序》ppt课件22张

之:消独 相与:相处 或:有时 诸:之于 怀抱:襟怀抱负 悟:同“晤” 因:凭借 所托: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 趣:同“取” 殊:不同 欣:感到高兴(意动) 遇:接触 得:得意 之:得到 倦:感到厌倦(意动) 迁:变化 系:随着 向:过去 以:因为 随:依附 期:注定 ①:省略句:悟言(于)一室之内
岁:岁星,年 会:聚合 贤:贤士(形作名) 毕、咸:全,都 少长:年少年长之人(形作名) 修:长 映:映衬 带:像带子一样 引:汲引 其次:它的地方,它指水 盛:热闹 觞:饮酒(名作动) 叙:抒发 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惠风:柔和的风 品类:天地万物 所以:用来 极:尽 信:实在 ①状语后置 ②省略句:引(之)以为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癸(guǐ)丑
会稽(kuài jī)
修禊 (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曲(qū)水 齐彭殇(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放浪形骸(hái)
(聘(pìn)用) 感慨系(xì)之矣
若合一契(qì ) 趣(qǔ)舍万殊
临文嗟(jiē )悼
王羲之:
《王右军集》2卷。被称为“书圣”。
体现其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
结集的目的在于警醒后来的读者在读文的时候,不要感 染士大夫之消极的思想情绪,而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死 生亦大矣”的思想精髓。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你学了“斯文”, 有什么启示?
生活情趣 思想修养 精神状态 对“生死”的理性思考 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
●岂不痛哉! ●为何而“痛”?
为何而“痛”?
①事物并非永久美好 ②时光流逝,人生短暂 ③生命无法自驭的无奈
魏晋知识分子的苦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社会上最痛苦,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政权更

高中语文必修2 《兰亭集序》ppt课件(40页)

高中语文必修2 《兰亭集序》ppt课件(40页)

第4自然段的文眼是 什么?
3.俯仰古今,悲在何处?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今之视昔) 千
若合一契

今(我)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作者悲古人,悲时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
良辰 美景 赏心 悦事

命人 运生 难苦 测短

千 古 同 悲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骈散结合。朴素
第3自然段的文眼是 什么?
2.俯仰人生,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之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难测之痛
岂死
不生

亦 大
哉矣
符契。两半, 可合在一起
面对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悲伤
明白
本来
未成年而死去的
因 指“向之”句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自然
到、及
岂不痛哉!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 自己的抱负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 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 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 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 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 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 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 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 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 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痛惜 万分呢?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课件 (89张PPT)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课件 (89张PPT)

父子碑
祖孙碑
右军祠后面是“御碑 亭”。御碑亭为八 角 双重,原为木结 构建筑,五十年代 塌, 1983年重建, 亭高12.5米。亭内御 碑高6.8 米,宽2.6米, 碑厚20公分,为我国 最大的 古碑之一。
祖孙碑
右军祠后面是“御碑 亭”。御碑亭为八 角 双重,原为木结 构建筑,五十年代 塌, 1983年重建, 亭高12.5米。亭内御 碑高6.8 米,宽2.6米, 碑厚20公分,为我国 最大的 古碑之一。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 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 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 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 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 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 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 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第二层“此地有崇山峻岭,……亦足以畅叙幽情”共 两句话,前一句写兰亭美景,后一句写士大夫的行为。
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层意思。
“永和九年,……少长咸集”为第一层,交代了时间、 地点、人物和事件。
第二层“此地有崇山峻岭,……亦足以畅叙幽情”共 两句话,前一句写兰亭美景,后一句写士大夫的行为。
景虽美,若阴雨晦冥,便大煞风景,所以第二自然段, 便水到渠成:“是日也……信可乐也。”这一层也是两句 话,第一句写天气的美好,第二句写人们的行为和主观感 受。
“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成就也很高,“二王”书 法对南朝四代以至唐宋以后的书法影响都特别大。
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一
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一
《晋书·王羲之传》: “羲之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课件 (3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课件 (30张PPT)

四步诵读法
• 初读,读准字音; • 再读,读懂句意; • 三读,读出感情; • 最后,读出心得;
初读,读准字音
• 第一遍诵读,大家听录音,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句 读错误,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
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
(1)岁在癸(
)丑
(3)清流激湍(

(5)临文嗟(
)悼
(7)修禊(
)事也
(9)趣(
繁盛 繁多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
用来 ……的原因,悟言一室之内
有的人;会面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动词,至,及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明白,懂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本来;动词,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
动词,等同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舍万殊
(2)会稽(
)山
(4)放浪形骸(

(6)游目骋(
)怀
(8)流觞(
)曲水
(10)悟(
)言一室之内
再读,读懂句意
• 疏通文意,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字词 点拨 修禊事也
修:治,这里是举行的意思。修 禊:古代一种风俗,到水边嬉游, 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
茂林修竹 修:高。今常用义为:“修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
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
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
书圣——王羲之
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 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
“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
王羲之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 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 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 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 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 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 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兰亭集序》 课件 (5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兰亭集序》 课件 (55张PPT)

3、羲之其事
(1)袒腹东床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 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 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 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 邪!” 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 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A. 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也不同
3.标红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乃重修岳阳楼
C.俯察品类之盛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D.列坐其次
故列叙时人
悲伤
明白
本来 虚妄荒诞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无根据
一个个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纵使
情趣
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思考:乐之因,痛之由,悲之源
酒杯
排列 旁边
乐器 繁盛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作诗
天干(10):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
地支(12):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 戌、亥。
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共六十个组合, 叫做“六十花甲”。以六十花甲纪年, 六十年循环一次。
第2自然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
C(实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 (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 (共52张PPT)

(4)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句意是,死生也是件大事。)
②倒装句 欣于所遇
(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于所遇欣”,句意是,对 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 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
•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意鉴赏: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 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 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在这首 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 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 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 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 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抒发人生感慨。 (沉重 、悲痛)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境界扩大)

两种人

静者:悟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所知既倦,情随事迁

俯仰之间,化为陈迹

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
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两种人的 生活方式
大死 矣生


老之将至
由生到死
(终期于尽)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生死观?
情 痛 人生感慨
悲 死生之辩 (作序目的)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兰 亭
目的:“修禊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盛 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

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引以为流殇曲水 …… ”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 信可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 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 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
讲析: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
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 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 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 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 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噪 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 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 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 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来看 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
前进
地胜
事趣
时美
兴雅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 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返回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 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 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 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 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 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 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 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 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 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
“俯仰”:与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 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 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
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 同的人生态度。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 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 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 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返回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 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 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 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 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 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 《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 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 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 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 誉之为书圣。
“诸”为兼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 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 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 “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 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 慨系之矣。
课文学习
书法作品欣赏
•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成就非常高,《兰亭 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另外,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 体书法的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 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 羲之)”。
课文学习
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王 羲 之
引入,词,句的理解,思 想大意的把握。
字词理解
兰亭
兰亭:东晋时期会 kuài稽jī郡山阴(今浙 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 亭 地 处绍兴 城西南12.5公里的兰 渚山下,相传越王勾 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 花 , 汉代为驿 亭 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 全面修复如初。
去看
看吧
返回
兰亭集序怎么来的?
•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 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 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 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 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 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 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 参与其会 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 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 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 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癸(ɡuǐ) 丑 修禊(xì) 流觞(shānɡ)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ɡ)怀 齐彭殇(shānɡ) 湍 (tuān) 嗟(jié) 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xì)之 曾 不知老之将至(zēnɡ)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讲解课文
标题理解 1.兰亭的由来 2.兰亭集序的由来 3.序
鉴赏: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
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 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 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 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 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 情怀。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 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 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赏析第三自然段
人们常说: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第三段中,又 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 感的一个字“痛”。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 带左右。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 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 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动词,“环 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返回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 聚会免不了“酒”与“诗”, “酒” 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 “产品”,他们流觞曲水(把盛酒的 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 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 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 弦齐奏的盛况,然而可以“畅叙幽 情”,各抒怀抱。
返回
第二自然段,作者的思绪和心境有了怎样 的变迁?作者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自序
书序
他序
赠序
返回
逐段翻译讲解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 (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 禊活动。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 (在这里)会集。
返回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 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 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 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 去,这真是“胜景不常,盛筵难再”,这 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思绪: 相聚的欢乐 (联想) 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 提出:“死生亦大矣”
心境: 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感受: 岂不痛哉!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与人相交往,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 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之外。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 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依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 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返回
关于序
•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 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 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 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
序 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
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 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 类文章,按内容分,序属于说明文或 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 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 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 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 物”;“所以”为固定结构“用来……的”,“极” 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 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 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 生机盎然。作者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 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 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
“况修短随化,……” 况且人的寿命 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 其结果是殊途同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