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79329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水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

-环境元素: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环境质量指标:COD、BOD、PH、悬浮物浓度等。

2.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水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3.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的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类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扩散:大气层结、稳定层等。

-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燃烧优化、脱硫、脱氮等。

4.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种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土壤抽样、土壤测试分析等。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

5.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的特性:频率、声压级、声功率等。

-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减振、降噪等。

-振动的特性与控制:振幅、频率、衰减等。

6.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回收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渗滤液、气体排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管理与政策: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等。

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等。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环境监测的指标与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标准等。

-环境监测的运行与管理:监测站点布局、数据管理等。

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环境、环境工程、环境污染等。

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也包括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环境工程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它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而环境污染则是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物质平衡原理、能量平衡原理、动量平衡原理等。

物质平衡原理是指在环境工程中,各种物质的输入、输出和转化需要保持平衡,以保证环境系统的稳定。

能量平衡原理是指能量在环境中的输入、输出和转化也需要保持平衡,以维持环境系统的稳定。

动量平衡原理则是指在环境工程中,流体的流动需要满足动量守恒的原理,以保证环境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环境工程原理的应用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规划等方面。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监测和分析,以了解环境的变化和污染情况。

环境治理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净化,以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规划则是指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它涉及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环境工程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环境工程原理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够对环境保护和治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它是指环境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环境保护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环境工程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和能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危害。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影响,揭示了环境污染的机理和规律,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和环境要素进行实时、连续、准确地监测和分析,以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监测技术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标准,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治理和修复的原理和技术。

环境治理是指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综合治理和修复,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恢复。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治理和修复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为环境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

最后,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原则和方法。

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管理和政策手段,提出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和政策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原理,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希望通过对环境工程原理的学习和研究,能够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介绍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介绍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介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那让人捉摸不透的环境工程原理。

嘿,一提环境工程原理,有些人可能立马打瞌睡了,可我告诉你,这课程比你想的要有趣得多!我第一次接触环境工程原理是在那座坐落在小山丘上的大学校园。

你知道吗?那地方每天都有清风拂过,环境好得让人以为自己生活在童话世界。

在那样的环境中学这门课,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当时就纳闷,这环境怎么能这么宜人,可老师说,这都得归功于我们学的这门课!我呢,就像个好奇宝宝似地问:“这环境工程原理讲的到底是个啥?”说起来,这门课程就像是给你打开了一扇发现新世界的大门。

我们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教授,喜欢用各种身边的小故事让复杂的原理变得像家常便饭一样简单。

有一回,他指着教室外那片绿油油的草地,说:“你们知道吗?这些小草可是治理废水的小能手!”顿时,我眼前一亮,感慨大自然竟然如此神奇。

这课程不光是讲理论,还常带我们出去实践。

记得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一家废水处理厂。

哇,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各种设备就像是大自然的忠实守卫者,默默地把“麻烦水”变成清流。

我当时心里就痒痒,这废水净化过程就像是在给污水洗个大澡,有趣极了。

你别以为这门课都是枯燥的环保知识,它实际上更像是一场与大自然的对话。

我们讨论怎么空气净化,怎么固废处理,怎么让这个地球一直保持美丽。

就这样,你渐渐地发现,原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技术和理论,居然是维持我们生活质量的关键。

我常想,幸亏有这门课,不然我恐怕都得不到这么宝贵的认知。

当然,市场上也有很多关于环境的花哨技术,可在这门课里,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感悟那些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就好像你在挑选市面上那些纯天然的水蜜桃一样,追求回归自然的“原汁原味”。

在我心里,这门课程就像是生活中的那抹绿,不管外界如何喧闹,只要一想到环境工程原理,我就觉得心里踏实。

这篇文章,我也就是想跟你唠唠我对这门课的感受。

没准你对环境工程还了解得更多呢,欢迎你来和我分享啊!。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

-对流传热
A1
Am b
A2
29
第四节 换热器及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一)总传热速率方程
外侧
Th
内侧
热侧流体对壁面的传热速率为
Q1 1A1(Th ThW )
ThW
热 流
体 Q1
1
A1
TcW

流 体
Q Q2
2 Tc
Am b
A2
冷侧流体对壁面的传热速率为
Q2 2 A2 (TcW Tc )
通过间壁的传热速率为
一、换热器的分类与间壁式换热器
夹套式换热器
平板式换热 器
28
第四节 换热器及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二、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外侧
Th
内侧
Q
热流体通过间壁将热量传给冷 流体的过程分为三步 :
(1)热流体将热量传给固体壁面
-对流传热

流 体

流 (2)热量从壁的热侧面传到冷侧面

-导热
(3)热量从壁面传给冷流体
1 2 Tc
间壁式换热器
错流
并流
逆流
变温传热
折流
35
第四节 换热器及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1)逆流和并流时的传热温差
Tc2
Th1
Tc1 Tc1
Th1
Th1
T1
Tc2
逆流
Th2
Th1
Th2
T1
T2
Tc1
Tc1
Tc2 Th2 Th2
T2
Tc2
并流 36
第三节 对流传热
在换热器的传热量及总传热系数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逆流 操作,其优点是: (1)可以节省传热面积,减少设备费; (2)或可以减少换热介质的流量,降低运行费。

环境工程原理 基础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 基础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领域概念和原理的认知,帮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技能,以及深入了解环境工程新技术和材料方面的发展。

本课程全面覆盖环境工程中的基础理论,以及环境保护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涵盖了环境分析、环境监测技术、废物处理、环境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在环境分析方面,学生要学习土壤、水、空气以及噪声等环境分析方法;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学生要学习环境监测技术,如卫星监测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在废物处理方面,学生要学习各类废物处理工艺,如焚烧、渗流、动力分解等;在环境管理方面,学生要学习环境管理技术,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教育训练等;在环境保护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学生要学习环境保护新技术,如活性炭吸附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新材料,如纳米材料、吸附剂和水处理剂等。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上述环境工程原理的了解,掌握技能。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环境工程原理的理解。

实验主要围绕着分析环境材料、熟悉废物处理工艺、运用传感器技术和活性炭吸附等方面展开,让学生熟悉相关环境技术,加强实践能力。

环境工程原理作为环境工程的基础课程,为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原理,掌握环境保护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持。

完成本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境工程
领域,为今后深造,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进入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
在环境工程中,物质平衡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废水处理中,通过物质平衡原理可以确定废水中 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从而优化处理工艺。
物质平衡原理还可以用于预测和评估环境中的物质迁移、转化和归趋,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能量守恒原理
能量守恒原理是指能量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保持守恒 ,即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结词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是应对当前复杂环境问题的关键, 包括新型水处理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修复 技术等。
详细描述
随着环境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环境工程技术 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至 关重要。例如,新型水处理技术包括高级氧化技术、膜 分离技术等,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污水和废水;空气污染 控制技术则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细颗粒物 去除技术等,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土壤 修复技术则针对土壤污染问题,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 方法修复污染的土壤,使其恢复原有功能。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环境工程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原理来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保 护和改善环境的工程学科。
特点
环境工程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旨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实现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保障人类健康。
自然净化技术
利用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如森林、草 地等植物的净化作用,对空气进行净 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洼地或地下,进行物理或化 学稳定化处理。
焚烧法
将固体废物在高温下燃烧,使有机物转化为 灰烬和气体。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

02
该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用于指导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合理利用资源。
03
物质平衡原理的应用包括物料平衡计算、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废物资源化等方面。
04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不同物质特性和系统边界条件,以确,指导如何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
通过吸附、冷凝、燃烧等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物,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颗粒物控制
通过过滤、吸附、静电除尘等技术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如PM2.5和PM10。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地下进行处置,需选择合适的场地和防渗措施。
焚烧法
通过高温焚烧将固体废物转化为灰烬和气体,可回收热能和减少体积。
堆肥法
《环境工程学原理》ppt课件
目录
环境工程学概述环境工程学原理环境工程学技术与方法环境工程学实践与应用环境工程学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CHAPTER
环境工程学概述
总结词
基本定义与特性
详细描述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工程学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
03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
采用资源化利用、压缩减量、填埋等方式,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处置。
01
工业废水处理
针对不同工业废水的特点,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02
工业废气处理
通过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对工业废气进行治理,减少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通过水体保护、水域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流域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资源化原则的应用包括废物回收、废物再利用和废物转化为能源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处理技术利用的主要原理主要去除对象客土法隔离法清洗法(萃取法)吹脱法(通气法)热处理法电化学法焚烧法微生物净化法植物净化法稀释作用物理隔离(防止扩散)溶解作用挥发作用热分解作用、挥发作用电场作用(移动)燃烧反应生物降解作用植物转化、植物挥发、植物吸收/固定所有污染物所有污染物溶解性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机污染物离子或极性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可降解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3.简述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原理:将含有颗粒物的流体(水或气体)置于某种力场(重力场、离心力场、电场或惯性场等)中,使颗粒物与连续相的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沉降到器壁、器底或其他沉积表面,从而实现颗粒物与流体的分离。

4.比较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主要区别。

与重力沉降相比,离心沉降有如下特征:①沉降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外,即背离旋转中心②由于离心力随旋转半径而变化,致使离心沉降速率也随颗粒所处的位置而变,所以颗粒的离心沉降速率不是恒定的,而重力沉降速率则是不变的。

③离心沉降速率在数值上远大于重力沉降速率,对于细小颗粒以及密度与流体相近的颗粒的分离,利用离心沉降要比重力沉降有效得多。

④离心沉降使用的是离心力而重力沉降利用的是重力5.表面过滤与深层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的定义?表面过滤: ①过滤介质的孔一般要比待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②过滤时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并在其表面逐渐积累成滤饼③此时沉积的滤饼亦起过滤作用,又称滤饼过滤④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的情况。

深层过滤:①利用过滤介质间空隙进行过滤②通常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滤料的过滤操作中③滤料内部空隙大于悬浮颗粒粒径④悬浮颗粒随流体进入滤料内部,在拦截、惯性碰撞、扩散沉淀等作用下颗粒附着在滤料表面上而与流体分开区别:表面过滤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的情况,过滤介质的孔一般要比待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

深层过滤利用过滤介质间空隙进行过滤,通常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滤料的过滤操作中,滤料内部空隙大于悬浮颗粒粒径。

参考答案:从两者的过滤介质、过滤过程、过滤机理和应用范围加以比较。

6.恒压过滤和恒速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的定义?恒压过滤:在过滤过程中,过滤压差自始自终保持恒定。

对于指定的悬浮液,K为常数。

恒速过滤:恒速过滤是指在过滤过程中过滤速度保持不变,即滤液量与过滤时间呈正比。

区别:7.表面过滤的过滤阻力有哪些部分组成?由过滤介质的过滤阻力R m和滤饼层的过滤阻力R c组成①过滤介质过滤阻力R m=过滤介质的过滤比阻r m*过滤介质厚度L m②滤饼层过滤阻力R c=滤饼层过滤比阻r c*滤饼层厚度L8.颗粒床层的空隙率Ɛ的影响因素:9.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实际流速u1与哪些因素有关,与空床流速是什么关系?①因素:u1——流体在床层空隙中的实际流速,m/s;d eb——颗粒床层的当量直径,m;Δp——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压力差,Pa;µ——流体黏度,Pa s;l’——孔通道的平均长度,m。

②与空床流速的关系:εuu=110.简述吸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ebl32'd pulμ∆=基本原理:依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

实际上是混合气体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相间传质过程过程:11.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过程有哪些基本步骤?物理吸收:(典型的溶质由气相向液相的两相传递过程)⑴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至两相界面,即气相内的传递;⑵溶质在两相界面由气相溶解于液相,即相际传递;⑶溶质由界面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传递。

化学吸收:⑴气相反应物A由气相主体通过气膜向相界面扩散(2)反应物A由相界面向液相扩散(3)反应物在液膜内或液相主体与反应物B反应,形成反应区(4)反应物M若为液态,向液相主体扩散,若为气态,则向相界面扩散(5)气态产物由界面向气相主体扩散12.吸收时板式塔和填料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板式塔:气液两相在塔内逐级接触填料塔:气液两相在塔内连续接触13.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一)活性炭(二)活性炭纤维(三)硅胶(四)活性氧化铝(五)沸石分子筛14.BET和Langmuir吸附假设有哪些?朗格谬尔(Langmuir)公式方程推导的基本假设:⑴吸附剂表面性质均一,每一个具有剩余价力的表面分子或原子吸附一个气体分子。

⑵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为单分子层吸附。

⑶吸附是动态的,被吸附分子受热运动影响可以重新回到气相。

⑷吸附过程类似于气体的凝结过程,脱附类似于液体的蒸发过程⑸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质分子之间无作用力。

BET公式方程推导的基本假设:⑴吸附分子在吸附剂上是按各个层次排列的。

⑵吸附过程取决于范德华引力,吸附质可以在吸附剂表面一层一层地累叠吸附。

⑶每一层吸附都符合Langmuir公式。

15.常见的吸附分离设备有哪些?①液体接触过滤器②固定床吸附塔③流化床吸附塔④移动床吸附塔16.萃取分离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原理:①利用混合液中被分离组分A在两相中分配差异的性质,使该组分从混合液中分离。

②该过程称为液-液萃取,或溶剂萃取,或液体萃取。

③萃取过程是物质由一相转到另一相的传质过程。

特点:①可在常温下操作,无相变;②萃取剂选择适当可以获得较高分离效率;③对于沸点非常相近的物质可以进行有效分离;④利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混合液时,混合液中的溶质既可是挥发性物质,也可以是非挥发性物质,如无机盐类等。

17.常见的膜分离过程有哪些?根据推动力的不同:①压力差:微滤、超滤、反渗透、气体分离、渗透蒸发②浓度差:渗析③电位差:电渗析、膜电解④温度差:膜蒸馏18.膜分离的选择性可以用哪些参数表示?①对于溶液脱盐或脱除微粒、高分子等物质,可用截留率F PF C CC-=β表示②对于液体混合物或气体混合物等物质,可用分离因子BA BA B A x x y y ///=α表示 yA 和yB ——组分A 和B 在渗透物中的摩尔分数; xA 和xB ——组分A 和B 在过滤原料中的摩尔分数19.反渗透和纳滤机理有哪些基本理论?①氢键理论:基于水分子能够通过膜的氢键的结合而发生联系并进行传递②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机理:水溶液与多孔膜接触,膜对水具有选择性吸水斥盐,在膜液界面的溶质浓度下降,膜界面上形成一层吸附的纯水层,优选吸附的水渗透通过膜表面的毛细孔获得纯水。

③溶解-扩散机理:能较好的说明反渗透膜的传递过程20.浓差极化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对膜分离过程有何影响?原因:当含有不同大小分子的混合液通过膜面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混合液中小于膜孔的组分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组分被截留。

被截留的组分在紧邻膜表面形成浓度边界层,使边界层中的溶质浓度大大高于主体溶液中的浓度,形成由膜表面到主体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浓度差的存在导致紧靠膜面的溶质反向扩散到主体溶液中,导致浓差极化现象。

影响: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对通量的影响则十分明显。

一旦膜投入运行,浓差极化现象不可避免,但是可逆的。

【例6.2.1】求直径为40 m ,密度为2700kg/m3的固体颗粒在20℃的常压空气中的自由沉降速度。

已知20℃,常压状态下空气密度为1.205 kg/m3,黏度为1.81×10-5Pa ·s 。

解:(1)试差法假设颗粒的沉降处于层流区,并且由于P ρρ,所以由式(6.2.6)得:()()262P Pt527009.8140100.131818 1.8110gd u ρρμ--⨯⨯⨯-=≈=⨯⨯m/s检验:6P t P 540100.13 1.2050.34621.8110d u Re ρμ--⨯⨯⨯===<⨯ 所以在层流区,与假设相符,计算正确。

(2)摩擦数群法首先计算摩擦数群2D p C Re()()()363pP 2D p22544010 1.20527009.8148.3133 1.8110d gC Re ρρρμ--⨯⨯⨯⨯⨯-===⨯⨯假设颗粒的球形度为1,则由2D p C Re 与p Re 的关系曲线,可以查得p Re 为0.32因此,可得5p t 6p 0.3 1.81100.1254010 1.205Re u d μρ--⨯⨯===⨯⨯m/s 由于查图得到的p Re 误差较大,所以可以作为判断颗粒沉降所处区域的依据,而t u 的计算仍然采用式(6.2.6),()()262PPt527009.8140100.131818 1.8110gdu ρρμ--⨯⨯⨯-=≈=⨯⨯m/s(3)判据法计算K 判据得()()()363PP 22540109.81 1.2052700 6.24361.8110d g K ρρρμ--⨯⨯⨯⨯-=≈=<⨯所以可判断沉降位于层流区,由斯托克斯公式,可得:()()262P Pt527009.8140100.131818 1.8110gd u ρρμ--⨯⨯⨯-=≈=⨯⨯m/s【例题7.2.1】在实验室中用过滤面积为0.1 m 2的滤布对某种水悬浮液进行过滤试验,在恒定压差下,过滤5min 得到滤液1L ,又过滤5min 得到滤液0.6L 。

如果再过滤5min ,可以再得到多少滤液?解:在恒压过滤条件下,过滤方程为22e q qq Kt +=3211101100.1q --⨯==⨯m 3/m 2,1560300t =⨯=s()32210.610 1.6100.1q --+⨯==⨯ m 3/m 2,2600t =s代入过滤方程得()222e1102110300q K --⨯+⨯⨯=(1)()222e1.6102 1.610600q K --⨯+⨯⨯=(2)联立(1)、(2)两式可以求得2e 0.710q -=⨯ m 3/m 2,60.810K -=⨯m 2/s因此, 22620.7100.810q q t -+⨯⨯=⨯,当31560900t =⨯= s, 则:2263320.7100.810900q q -+⨯⨯=⨯⨯,解得:23 2.07310q -=⨯m 3/m 2所以()()223320.1 2.07310 1.6100.10.47310q q ----⨯=⨯-⨯⨯=⨯m 3因此可再得到的滤液为0.473L 。

【例题7.2.2】用一台过滤面积为10m 2的过滤机过滤某种悬浮液。

已知悬浮液中固体颗粒的含量为60kg/m 3,颗粒密度为1800 kg/m 3。

已知滤饼的比阻为4×1011m -2,压缩指数为0.3,滤饼含水的质量分数为0.3,且忽略过滤介质的阻力,滤液的物性接近20℃的水。

采用先恒速后恒压的操作方式,恒速过滤10min 后,进行恒压操作30min ,得到的总滤液的量为8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