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244]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H2O。

为了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都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可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的发生和停止C.铜丝烧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D.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2.(0分)[ID:13123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液氮冷藏血液C.铜用作制导线D.黄金用作制首饰3.(0分)[ID:131226]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4.(0分)[ID:131218]下列药品的存放和取用方式不合理的是A.盐酸存放在细口瓶中B.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C.大理石存放在广口瓶中D.用量筒取用一定量的液体5.(0分)[ID:13120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B.收集氧气C.往试管里放入固体粉末D.液体的量取6.(0分)[ID:131193]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有很多,如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

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上升C.注射器内有液体D.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7.(0分)[ID:131191]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肯定大于5毫升B.肯定小于5毫升C.肯定等于5毫升D.都有可能8.(0分)[ID:131190]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塊宝。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

小芳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甲所示。

结合小芳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乙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B.注入水后,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的活塞均可改变该装置的压强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气密性良好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2.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

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B.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C.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6.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7.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熔化B.牛奶变酸、蜡烛燃烧C.天然气燃烧、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8.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 )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B.易使酒精灯熄灭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熔化9.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

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完整)

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完整)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完整)(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河水结冰B.酒精挥发C.粮食酿酒D.石蜡熔化2、以下诗词中,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是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4、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量取液体体积D.给物质加热5、取3mL的液体,然后加热,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量取3mL的液体B.点燃酒精灯C.夹持试管D.加热液体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溶解固体C.取用块状固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7、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取用固体粉末C.振荡液体D.连接仪器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______。

(2)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

(3)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_______。

2、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1)小明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小明猜想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

小明的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合,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猜想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猜想相符D.重新建立猜想,实验探究(2)吃完饭时,小雅同学发现久置咸菜表面析出一些晶体,于是问哥哥,这些晶体是什么呢?A.哥哥说可能是食盐;B.她取下晶体尝了尝,果然是咸的;C.小雅说晶体是食盐;D.哥哥拿起包装袋阅读配料表后说,原料中还有白砂糖,晶体应该是混合物,可能含糖量太少了,所以没尝出来;E.小雅说,是的,直接看配料表也能推测晶体的成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面有关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B.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白烟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发出黄色火焰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下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3.用量筒量取40 mL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

下图中的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4.给量筒内的液体读数,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9.0 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 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16.7 mL B.大于16.7 mLC.小于16.7 mL D.无法计算5.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石穿C.投鞭断流D.钻木取火6.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7.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沸点8.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9.最新研究显示:婴儿塑料奶瓶中含有的双酚A存在某些不确定性或副作用,对发育、内分泌等产生危害。

下列属于双酚A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棱形或针形晶体或片状、粉末B.高温下不稳定,易分解C.微带苯酚气味D.几乎不溶于水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100 mL量筒量取2 mL水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C.用镊子夹取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D.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取液1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2.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漏斗B.量筒C.试管D.烧杯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和品尝药品的味道B.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C.为了加快加热速度,可将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D.停止加热时,用嘴吹灭酒精灯14.能说明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光放热B.蜡烛变短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吹灭后产生白烟15. 精准扶贫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共50分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

开发新能源 B.合成新材料C.防治环境污染 D。

开发电脑软件2。

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火的发现和利用 B。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C.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D。

陶瓷的制得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 B.发光发热C.有气体生成 D。

有沉淀生成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 B.水变成水蒸气C。

火柴燃烧 D.石蜡熔化5。

下列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棉花、石油能燃烧 B.鸡蛋放入白醋有气泡C。

食盐、白糖能溶于水 D。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会变浑浊6.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探究中的()A。

提出假设 B。

交流评价C。

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7.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纸张的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B.可燃C.易碎D.不溶于水B解析:B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易碎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不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铁制品生锈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B解析:BA、湿衣服晾干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制品生锈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矿石粉碎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冰雪融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 D解析:DA、用手捂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内继续注水,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大,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形成一段液柱,说明装置不漏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若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图中所示文字说明装置漏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B.C.D. D解析:D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应稍倾斜,图中试管没有稍倾斜,所以操作错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练习题(共7套含答案新人教版)(K12教育文档)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练习题(共7套含答案新人教版)(K12教育文档)

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练习题(共7套含答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练习题(共7套含答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制陶罐 B. 雕刻石像 C. 水车灌溉 D。

预报地震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玻璃破碎 B。

石蜡熔化 C。

食物腐败 D。

汽油挥发 3.(2017•安顺)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挑选原料 B. 加碱蒸煮 C. 竹帘捞纸 D. 剪裁纸张 4.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洗糯米 B。

刀切肉块 C。

粽叶包粽 D。

烧火煮粽 5.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②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③自制汽水④品红在水中扩散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熔化 B。

铁生锈 C.米酿酒 D.纸燃烧 7.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生铁冶炼 B。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238]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2.(0分)[ID:131235]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3.(0分)[ID:13122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4.(0分)[ID:131219]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A B CA.A B.B C.C D.D5.(0分)[ID:131205]下列变化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木柴燃烧C.汽油挥发D.米饭变馊6.(0分)[ID:131204]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

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具有可燃性B.易挥发C.有特殊气味D.易溶于水7.(0分)[ID:13118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A.大于9mlB.等于9mlC.小于9mlD.无法确定8.(0分)[ID:13117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两人合作滴加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少量液体D.手按短柄加热液体9.(0分)[ID:131167]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40mL。

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等于30mL B.小于30mL C.大于30mL D.无法确定10.(0分)[ID:131164]下列仪器中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A.量筒B.试管C.滴瓶D.烧杯11.(0分)[ID:131163]实验操作也是化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下列实验操作没有错误的是()A.液体读数B.液体取用C.过滤D.滴加液体12.(0分)[ID:131161]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2014武威)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2014汕尾)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玩具机器人“变”形
3.(2014安徽)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
...化学变化的是()
A.安庆石油化工 B.毫州古井酿酒 C.铜陵有色冶金 D.六安水力发电
4.(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5.(2014随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阳光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D.爆炸
6.(2014益阳)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A.水沸腾B.瓷碗破碎C.石蜡熔化D.动植物呼吸7.(2014连云港)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
8.(2014江西)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导电性 C.酸碱性 D.还原性
9.(2014龙东)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 B.节日焰火 C.风力发电 D.葡萄酿酒
10.(2014济南)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
B.
钢铁生锈
C.
酸雨侵蚀
D.
冰山融化11.(2014山西)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12、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
A、量筒
B、集气瓶
C、烧杯
D、锥形瓶
13.(2014淮安)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4.(2014•赤峰)下列所示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验满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塞紧橡皮塞
15.(2014广州)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16.(2014安徽)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过滤B.加热液体C.除去CO中的水蒸气D.量取9.3mL液体
17、(2014德州)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

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20g砝码放在右盘④将游码拨至0.5g处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18、用托盘天平称量5 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则应()
A、增加砝码B、添加药品C、减少药品D、调节平衡螺母
19、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为()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为20 mL
D、无法判断
20、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二、简答题及实验题
21、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

现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请使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下图中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6.8 g)
砝码(g)50 20 20 10 5
点燃 取用情况
22 将下列操作还需要配合使用的另一种仪器(如下图所示)用短线连接起来。

23.(2014聊城)教材上有一习题:“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 )。

请根据图中装置宪成以下各题:
(l)要将A 中的气体通入B 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B 处是干冷的大烧杯,甲烷燃烧后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 元素;将B 中烧杯正放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甲烷中一定含
有 元素。

(3)此实验能否证明甲烷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填“能”或“不能”).
(4)写出甲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参考答案:
1-20:C B D D B D D B C D B B A B A B D C B B
21:↓↑ ↓ ↓↑ ↓ ↓
22-23:略
24:(1)② (2)氢(H ) 碳(C )(3)不能 (4)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25:分别将燃着的木条放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的更旺的是氧气。

(其它合理均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