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禁毒法》

合集下载

《禁毒法》知识问答

《禁毒法》知识问答

《禁毒法》知识问答一、什么叫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国家在禁毒工作中鼓励哪些行为?(1)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2)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3)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4)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5)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

三、《禁毒法》对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作了哪些规定?(1)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3)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4)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5)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6)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7)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8)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四、国家对哪些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

根据反贩毒法亮点解读

根据反贩毒法亮点解读

根据反贩毒法亮点解读一、法律背景反贩毒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中国针对毒品犯罪制订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

其出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安宁秩序,加强毒品犯罪的打击和预防工作。

二、禁毒法的亮点1. 制定严格的法律条文反贩毒法对毒品犯罪行为从法律上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制造、贩卖、运输、隐藏、非法持有毒品等。

这些法律条文为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了明确依据。

2. 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反贩毒法规定,对于毒品犯罪分子,将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惩罚。

包括各级公安机关对毒品犯罪的侦查、抓捕以及对其追查责任的追究等,进一步加大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

3. 增加对吸毒人员的救助和治疗反贩毒法注重对吸毒人员的救助和治疗,提倡以戒毒为主的方式进行帮助。

针对吸毒人员,通过组织心理辅导、戒毒康复等措施,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返社会。

4. 建立禁毒工作机构反贩毒法还规定了建立禁毒工作机构的任务和职责,通过建立禁毒工作机构,加强禁毒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高打击毒品犯罪的效果。

三、禁毒法的重要性反贩毒法的出台对于我国打击毒品犯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法律保障作用。

通过该法律的实施,可以规范毒品犯罪行为,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吸毒人员的救助和治疗效果,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总结:反贩毒法的亮点在于严格的法律条文、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吸毒人员的救助和治疗以及建立禁毒工作机构。

这些措施有助于规范毒品犯罪行为、提高打击效果,保护国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安宁秩序。

禁毒法规定禁止非法传授什么的制造方法

禁毒法规定禁止非法传授什么的制造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三条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第四条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第九条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志愿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二章宣传教育第十一条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九号)(相关资料: 法律1篇行政法规7篇部门规章40篇司法解释2篇其他规范性文件1篇地方法规153篇裁判文书23篇条文释义相关论文34篇条文释义1篇英文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禁毒宣传教育第三章毒品管制第四章戒毒措施第五章禁毒国际合作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相关论文2篇)第二条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1篇条文释义相关论文1篇)第三条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相关论文3篇)第四条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条文释义相关论文2篇)第五条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环境保护法禁毒法解读

环境保护法禁毒法解读

环境保护法禁毒法解读1、规定了禁毒工作的方针、体制禁毒工作涉及面广,社会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领导和执法,又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为了开创全民禁毒战争的新局面,禁毒法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并规定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以及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为了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禁毒法规定,国家设立禁毒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

这样规定,既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禁毒工作的统一领导,又有利于发挥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全社会的资源,进一步做好禁毒工作。

2、对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做出了规定毒品易沾难戒,动员全社会加强对毒品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发生,防止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沾染毒品,具有重要意义。

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

禁毒法还具体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关组织面向社会以及对本单位人员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的义务,学校对学生,父母和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禁毒教育义务作出了规定。

3、全面规定了毒品管制措施禁毒法在对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的规定以及多年来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毒品管制做了全面规定。

禁毒法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许可制度。

为了及时发现毒品违法犯罪,加大打击的力度,禁毒法还对公安机关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应当依法收缴及处理毒品及毒品违法犯罪涉及的财产,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可疑毒品犯罪资金监测,以及建立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等作了明确规定。

禁毒法解读

禁毒法解读

第二章 禁毒宣传教育,共8条(11-18条)。
主要内容包括对国家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和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开展禁毒宣 传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各宣传单位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 传教育;公共场所落实禁毒宣传和防范措施责任;单位对内部人员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基 层组织的禁毒现场教育义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禁毒教育防范义务,等等。
我国禁毒法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四)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禁毒法 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并制定发布了不 少禁毒法令。 1953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无毒国。 新中国能在短短三年内禁绝毒品,禁毒法功不可没。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后,私种罂粟和贩毒在部分地区出现反复。 政府规定对吸毒者实行强制戒毒。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由于对毒品的有效控制及法制建设 的滞后,我国禁毒立法的数量不多。在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立法 思想下,禁毒法规还明显具有粗而不细的特点。
三、《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禁毒法》共七章七十一条,主要规定了禁毒工作的方针和工作机制、禁毒宣传 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 (《戒毒条例》 即将出台)
第一章 总则 共10条(1-10条)。主要内容包括:禁毒法立法目的;毒品 的定义;禁毒的社会责任;保障;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鼓励禁毒科学技术研究;鼓励 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工作,等等。
我国禁毒法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二)中国禁毒法的起源与清朝的禁烟法 世界上第一个禁烟令:雍正七年(1729年),清朝雍正皇帝颁布 了世界上第一个禁烟令。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部 综 合 性 的 禁 烟 法 典 : 1838 年 , 道 光 皇 帝 颁 布 《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将清廷历次发布的有关禁贩、禁吸、禁 种的规定合编为 39条,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的禁烟法典。 鸦片战争后的“弛禁”: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惨败,鸦片贸易合法 化,清政府解除了禁吸、禁贩、禁种、禁制的法令,直到发展成鸦 片税成为财政支柱。 清末相对完备的禁毒法律体系初步形成:1906年9月清政府提出 “十年禁烟计划”,开始了清政府的第二个禁烟时期,一系列法令 的颁布,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禁毒法律体系。

浅谈戒毒措施

浅谈戒毒措施

浅谈戒毒措施——学习《禁毒法》的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已于2007年12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禁毒法》构建了完整的戒毒体系,对于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禁毒法》,就“戒毒措施”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戒毒措施的特点《禁毒法》总结了古今中外戒毒工作经验,第一次以法律视点系统规范了戒毒措施,意义重大,特点鲜明。

(一)体现了“以人为本”。

《禁毒法》坚持“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从吸毒人员自身需求及行为特点出发,规范戒毒措施。

第一,规定了吸毒成瘾者作为一个特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注意到吸毒成瘾者具有违法者、受害者和慢性脑病患者等三方面的特征,与一般人群有明显的差异,因而明确规定了吸毒成瘾人员特定的权利与义务,即有获得国家帮助的权利,也有进行戒毒治疗的义务。

第二,戒毒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吸毒人员摆脱毒瘾,重新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从法律规定看,只要吸毒者自行进行戒毒治疗,自觉接受社区戒毒,自愿进入戒毒康复场所,就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无须政府干预与制裁。

第三,对吸毒成瘾者的强制管束,主要是基于吸毒成瘾者实施了不良行为。

《禁毒法》规定不同强度的戒毒措施是与吸毒人员成瘾的严重程度及其现实表现相适应的,且主要在于吸毒人员的现实表现,即吸毒成瘾人员是否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

只有吸毒成瘾人员拒绝接受社区戒毒、违反社区戒毒规则以及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社会才能进一步干预,由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

(二)体现了“政府责任”。

《禁毒法》确认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具有帮助、教育、挽救吸毒人员的义务,国家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由此彰显了戒毒工作中的“政府责任”,具体表现在:第一,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吸毒人员实现生理脱毒。

国家鼓励医疗机构等单位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戒毒医疗机构,并明确规定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禁毒法释义

禁毒法释义

《禁毒法》释义一、序言部分(一)《禁毒法》共七章七十一条,是一部单行法,于2007年12月29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的法律。

《禁毒法》的颂布施行,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又一重大立法成果,是我国禁毒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全面推进我国禁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人保障。

引用:1、第一个里程碑: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利用三年时间,我国开展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禁绝了为患百年的鸦片烟毒。

第二个里程碑:199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颂布《关于禁毒的决定》,我国禁毒工作开始有法可依。

第三个里程碑:1998年5-7月,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观看全国禁毒展览,极大推动了我国禁毒工作进程。

(二)《禁毒法》立法背景见材料P21-22页。

(三)禁毒法立法原则。

P22第一章总则部分一、五大亮点(一)依法明确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禁毒工作方针。

我国禁毒工作方针曾有过三次(1991、1999、2004年)调整、变化,本次禁毒法确定这一方针,更加强调了提高全民识毒、拒毒、防毒意识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是符合毒品问题发展规律、我国毒情和综合平衡的国际禁毒战略。

(二)明确规定“禁毒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禁毒工作机制。

《禁毒法》从法律层面规定了这一工作机制,明确了政府、部门和公民的禁毒职责。

(三)第一次将禁毒委员会写入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级禁毒委员会的职责,依法确立了禁毒工作领导体制。

将组织机构写入法律,这是在其他立法中不多见的,也是由禁毒工作有特殊性决定的。

(四)明确了禁毒保障机制。

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禁毒经费保障规定,确保禁毒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戒毒工作做出重大改革。

《禁毒法》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立足吸毒者具有病人、违法者、受害者三重属性,首次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立法,将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并增加了戒毒康复场所等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禁毒法》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三)明确禁毒宣传教育职责
禁毒工作预防为本。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提高全民 禁毒意识和抵制毒品危害的能力,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禁毒法》对禁毒宣 传教育作了专章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了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 禁毒宣传教育职责。《禁毒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 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 抵制毒品的能力。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这 就明确了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的主题是“国家”。由国家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 育,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国家机关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其他组织和广大公民的广泛参与下,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明确将禁毒知 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禁毒法》第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 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 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三是明确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 头、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的禁毒宣传教育和预防职责。
解读《禁毒法》
一、中国禁毒史
清末民初的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烟毒的泛滥 1856年(咸丰六年)10月,英法两国为了扩大其在华权益,实 现鸦片贸易合法化,又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再次以 清政府被迫妥协而告终,清廷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如 《天津条约》《海珲条约》《北京条约》,丧失了巨大的权益和割 让了大片的领土。
解读《禁毒法》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吸毒者具有违法者和病人、受害者三重属性,《禁毒法》规定国家 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充分体现 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对吸毒人员的关爱;同时根据我国目前吸毒人 员吸食毒品多样化的趋势和近年来的戒毒经验,采取多种方式、不同层 次的戒毒方式,形成了一整套兼顾吸毒人员基本权利和长期戒毒效果的 戒毒模式:
解读《禁毒法》
一、中国禁毒史
新中国禁毒史
解读《禁毒法》
新中国禁毒史的四大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
一、中国禁毒史
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我国 开展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禁绝了为患百余年的鸦片烟毒。 第二个里程碑: 199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禁毒的决定》,我国禁毒工作开始 有法可依。
清朝禁烟诏令 1729年(雍正七年)清廷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禁烟诏令。 它标志着中国禁烟历史的开端。 1796年嘉庆帝继位后,下令禁止从海外进口鸦片,废止鸦片输 入关税。1800年,嘉庆帝谕令严查进口的一切鸦片,禁止国内栽种 罂粟。1813年嘉庆帝还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道惩办鸦片吸食者的 法令。
解读《禁毒法》
解读《禁毒法》
二、《禁毒法》颁布的意义
二、《禁毒法》颁布的意义
解读《禁毒法》
二、《禁毒法》颁布的意义
二、《禁毒法》颁布的意义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由第十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已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这 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它的出台,充分彰显了 我国政府一贯禁毒的决心,也是我国多年来禁毒工作经验的积累和 总结。该法在禁毒工作涉及的禁毒工作方针和工作机制、禁毒宣传 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 了规范,在肯定既往禁毒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做了紧扣时代脉搏的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和创新,对于从更深层次解决毒品问题 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之后,鸦片贸易合法化。清政府早期的禁烟行动最终归于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国内开始广泛种植罂粟。1890年前后,鸦片 流毒在中国已然泛滥成灾。
解读《禁毒法》
国民政府的六年禁烟运动
一、中国禁毒史
1917年后,国内再度动荡,各地军阀为增强实力,以鸦片烟税为财源, 竞相开放烟禁,清末民初的禁烟成效付诸东流。1935年4月,国民政府民 事委员会向全国发布禁烟通令,并公布《禁烟实施办法》。 《禁毒实施办法》规定,吸用烈性毒品及施打吗啡针者,限于1935年 内自行投戒,如查获未经投戒者,拘送戒毒所勒戒;1936年内如仍有未经 投戒而私吸者,除勒戒外,并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自1937年起,凡有 吸用毒品及施打吗啡针者,一律处以死刑或无期徒刑。此外,凡制造、运 输、贩卖烈性毒品者,依法处以死刑,从犯按情节轻重,处五年以上十二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公务员对于制造、运输、贩卖烈性毒品有帮 助者,概处死刑。自1937年起,凡制造、贩卖烈性毒品者,无论主犯还是 从犯,一律处死刑。 这次禁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禁烟运动。国民政府为禁烟 禁毒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禁种、禁售、禁吸、禁运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 大的成效,它在中国禁毒甚至世界禁毒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读《禁毒法》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一)再次明确了毒品的定义 制定《禁毒法》,首先要说明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汉语中特 有的专用名词,国际社会正式文件中称之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 《禁毒法》中所称的毒品,实质上就是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 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同时,考虑到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 品的合法需要,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的有关 规定,增加了一款“根据医学、教学、科研的需要,可以依法生产、 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规定。(《禁毒 法》第2条)
解读《禁毒法》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禁毒法》在毒品管制方面还做了一些新的规定,将实 践证明行之有效并且为禁毒工作所必需的一些经验、做法吸收入法律, 如: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边境地区、 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来往人员、 物品、货物以及交通工具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民航、铁路、 交通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又如第二十七条规定,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 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为切断毒品犯罪的经济锁链,第二十九条专门就禁毒反洗钱工作作了原 则性规定。为全面、动态地了解毒情,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毒 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 交流工作。
解读《禁毒法》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建立检测制度,规定了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 必要的检测以及强制检测。 其次是建立登记制度,规定了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 第三是实现社区戒毒制度,规定了对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吸毒成瘾人 员由公安机关责令接受期限为3年的社区戒毒,吸毒人员也可以自行到具 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 第四是实行强制隔离戒毒制度,规定了公安机关对具有拒绝接受社 区戒毒等情形的吸毒成瘾人员决定实施强制隔离戒毒以及授权国务院对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 第五是实行社区康复制度,规定了公安机关可以责令被解除强制隔 离戒毒的人员接受不超过3年的社区康复,同时建立戒毒康复场所制度, 规定了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可以开办戒毒康复场所接受戒毒人员自愿康 复。
解读《禁毒法》
解读《禁毒法》
泸溪县禁毒办 2017-9
解读《禁毒法》
一、中国禁毒史 二、《禁毒法》颁布的意义 三、制定《禁毒法》的指导原则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五、毒品的危害 六、我县毒情及禁毒工作开展情况 七、公职人员吸毒处理
解读《禁毒法》
一、中国禁毒史
中国禁毒史
解读《禁毒法》
一、中国禁毒史
第三个里程碑:
1998年首届全国禁毒展览在军事博物馆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观看 全国禁毒展览,极大推动了我国禁毒工作进程。 国务院于1998年批准公安部成立了禁毒局,于1999年重新组建了新一届国家 禁毒委员会,于2000年发表了《中国的禁毒》白皮书。 第四个里程碑: 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为在新形势下 全面பைடு நூலகம்强禁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禁毒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三、《禁毒法》的指导原则
二是预防与惩治相结合。
毒瘾易染难戒,加强预防工作十分必要,既要动员全社会加强禁毒 宣传教育,严格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积极 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特别是要预防青少年沾染毒品,要加大对毒品 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使禁毒工作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解读《禁毒法》 三、制定《禁毒法》的指导原则
解读《禁毒法》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五)整合、创新戒毒措施 吸毒不但严重损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而且极易诱发各种违法犯罪 行为。(有些地方70%的刑事案件是吸毒人员所为)因此,戒毒是禁毒 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难度最大、成果最难巩固的环节。《禁毒法》在 总结多年来戒毒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专门设立了“戒毒措施”一章, 对戒毒工作的各项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从国家法律层面确立了戒毒工 作中的各项具体法律制度。只有帮助吸毒人员彻底戒除毒瘾,才能萎缩 毒品非法消费市场,禁毒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解读《禁毒法》
一、中国禁毒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2月,英国政府组成一万五千多人的东方远征军,在广 州海面封锁了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鸦片战 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在英国炮舰上签 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约。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上海、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 鸦片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从此进入半封建、半殖 民地的阶段。中华民族从此衰微,饱受列强的凌辱与压迫。
解读《禁毒法》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四、《禁毒法》的主要内容
(二)将禁毒工作方针和工作机制法定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通过立法明确把禁毒纳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禁毒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 的要求,《禁毒法》明确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 《禁毒法》还明确规定: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 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 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国务院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 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 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第三条 至第六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