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

六年级语文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

六年级语文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六年级语文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古代诗词、传统戏曲和传统节日。

一、经典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文学是指那些具有深厚内涵、广泛传播、传承千年的文学作品。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文学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风貌。

《论语》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人生、修养、教育等多个方面。

还有《史记》、《红楼梦》、《西游记》等众多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

二、古代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六年级语文学科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古代诗词,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学生可以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感受到诗词所展现的情感和哲理。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背诵和体验古代诗词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传统戏曲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戏曲了解中国戏曲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京剧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传统戏曲之一,它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通过表演者的精湛技艺和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了解传统戏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四、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节日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包括庙会、赏花灯、包饺子等传统习俗。

中秋节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灯等。

了解传统节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总结起来,六年级语文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经典文学、古代诗词、传统戏曲和传统节日。

六年级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六年级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六年级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使其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第一,中华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人欢聚一堂的时刻。

人们会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共度欢乐时光。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我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同时也会吃粽子以避邪驱瘟。

中秋节则是为了庆祝丰收而设立的,人们会一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等。

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感受中国人的团结和喜庆。

第二,中国传统戏曲中国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评剧等。

其中,京剧是最为著名的一种戏曲形式,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

京剧的剧目有很多,如《红楼梦》、《霸王别姬》等,这些剧目以其精彩的表演和深入的人物刻画而享誉世界。

学习了解传统戏曲,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情怀。

笛子是一种吹奏乐器,它有着悠扬的音色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方式。

二胡则是中国最重要的拉弦乐器之一,通常用于表现民间情感和山水田园的意境。

通过学习传统音乐,我们能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

第四,传统节庆习俗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习俗,如放鞭炮、舞龙舞狮、舞狮等。

放鞭炮是中国传统节庆的重要习俗之一,它象征着辞旧迎新、驱逐疫病的意义。

舞龙舞狮是表演艺术形式,它通过模仿龙和狮子的动作和表情来庆祝节日和喜庆场合。

舞狮则是模仿狮子的动作和形态来展示力量和喜庆。

通过参与这些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喜庆热情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人教版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单元: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春节、中秋节等。

2. 了解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

3. 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俗。

教学重点:1. 掌握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了解春节和中秋节的起源和主要习俗。

3. 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教材课本、图片、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你们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吗?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相应的解释和补充。

3.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是哪个传统节日。

二、讲授传统节日(15分钟)1. 春节:教师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主要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团圆饭等。

2. 中秋节:教师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主要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3. 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相关问题。

三、学习礼仪和习俗(20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俗。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展示他们的发现并互相交流。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礼仪和习俗。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出示其他传统节日的图片、PPT等,比如清明节、端午节等。

2.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他们了解到的其他传统节日的特点和习俗。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小结复习(5分钟)1. 教师简要复习今天学习的知识点。

2. 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3. 教师点评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的作文。

2. 学生完成作业并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让学生讨论和展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部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最后,通过作业布置,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 《诗经》中的名篇:《关雎》、《静女》、《氓》等。

2. 唐代诗歌:《春晓》、《登鹳雀楼》、《相思》等。

3. 宋词:《水调歌头》、《卜算子》、《青玉案·元夕》等。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1. 《论语》选篇:《学而》、《为政》、《八佾》等。

2. 唐代散文:《谏太宗十思疏》、《陋室铭》、《岳阳楼记》等。

3. 明清散文:《项脊轩志》、《醉翁亭记》、《沧浪亭记》等。

第三单元:古代小说1. 《三国演义》选篇:《桃园三结义》、《群英会》、《空城计》等。

2. 《水浒传》选篇:《梁山伯与祝英台》、《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等。

3. 《西游记》选篇:《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火焰山》等。

第四单元:古代戏曲1. 京剧选段:《空城计》、《四进士》、《贵妃醉酒》等。

2. 昆曲选段:《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

3. 越剧选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碧玉簪》等。

第五单元:古代寓言1. 孟子寓言:《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孙丑下》等。

2. 庄子寓言:《庄子·逍遥游》、《庄子·秋水》等。

3. 韩非子寓言:《韩非子·五蠹》、《韩非子·难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难点:对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进行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点。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1课:走进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2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教学内容: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汉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单元:传统文学第3课:古代诗歌教学内容: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人情感。

第4课:古代散文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的古代散文,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第5课: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流派及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

第6课: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性乐器,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传统文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占总评的40%。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测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期末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

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传统文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安排第1-2周: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3-4周:传统文学第5-6周:传统艺术第7-8周:传统节日第9-10周:传统习俗第11-12周:传统思想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品味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美,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和音乐,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理解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内容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内容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他们的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六年级上册的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包括诗词、音乐、绘画、建筑、民俗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

六年级上册的传统文化内容主要涉及诗词、传统节日和民俗三个方面。

三、诗词学习六年级上册的学生将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

这些诗词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价值观。

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诵、背诵、理解等方式,深入感受诗词的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意义,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伦理的反映。

学生们可以通过了解节日的起源、历史和习俗,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例如,在春节期间,学生们可以参与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等传统活动,感受节日的氛围和意义。

五、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艺术等。

这些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民俗文化的书籍、观看民俗表演等方式,了解和欣赏民俗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书法学习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书法,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感受汉字的美和魅力。

通过练习书法,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

七、结语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他们的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wor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人教版

(完整wor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人教版

一单元敦厚1.温良恭俭一个人具备了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就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亲近和帮助,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2泰山乔岳吕坤以自然景象比喻君子人格的八种精神特质,教导我们要具备刚正坚毅之身,宽广包容之胸,温润和悦之容,明察秋毫之目,改天换地之手,脚踏实地之足,谨慎戒惧之心,冰清玉洁之骨。

3心包万物君子修身立德,讲仁爱,遵礼义,时刻保持谦让,心胸宽广得就像天地包容万物一样,这样的话,全天下的人都会对你心悦诚服,四海之内也到处都有你的朋友。

4敦厚崇礼人们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朴实敦厚,是君子的美德;读书求知,是明理的前提,一个人不修养德行,不努力学习,就难以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学习需要温故知新,修得中在敦厚崇礼。

二单元崇礼5礼义者,仁之端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能践行礼仪。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又说“不知礼,无以立。

”由此可见,学礼、知礼、守礼,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不懂得礼,就无法与人交往,更难以在世间立身。

6定社稷,序民人礼,不仅是治国安邦的法宝,也是维护社会秩序、醇厚社会风气的关键。

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缺少了礼,就像门没有栓轴,无法开合;就像盲人没有向导,难以前行。

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特别强调礼在治国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7恭与敬,礼之本敬,是礼的精神内核,“不敬,则礼不行”内在的敬一旦丧失,礼就会流于虚伪的形式。

有教养的君子,内心必然具有敬的意识,对天地、祖先、国家和老师的虔敬,就是礼的三个根本。

8礼从宜,使从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礼俗、礼仪和礼制也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时而变,不能拘泥古不化。

三单元责任9明德弘道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必须发扬自身光明的德行,知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的道理,坚持修身为本,提高道德修养,才能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10恪尽职守。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恪尽职守的典范。

六年级传统文化

六年级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一、《论语》(八则):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勤奋)以求之者也”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9.《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是由孔子的弟子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0、《论语》八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温故知新、择善而从、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大学》(两则)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小人独处无人时常做一些坏事,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见君子向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见到君子时,却又装模作样)。

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慎独也可以说是自律。

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做到慎独。

不少名人都是严于自律的。

4、大学的三纲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中庸》(二则)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看见),恐惧乎其所不闻。

(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行为时也检点自己,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警惕小心。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广泛学习,详细探讨原因,慎重思考问题,明确辨别是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 路 难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 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 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 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 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 发白帝城》等多首。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 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 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 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 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闲暇时坐在 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 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 大海。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 ,是大历二年(76 7)在夔kuí 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 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 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 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 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 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 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 映衬时世艰难。 té ng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 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 之作。”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 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 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 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 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 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 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通过注释,你能大概说说诗的 意思吗?

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不然 已是二月这山城怎么还看不见春花?残 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 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 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 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 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书 愤
陆 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示儿 (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5 课
古诗两首
戏 答 元 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 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 (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 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词婉丽,承袭南唐 余风,与晏殊较接近,但也有不同 处,如他有述怀、咏史、写民情风 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 风与 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有 《欧阳文忠公集》。
陆 游 诗 作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 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 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 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 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 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 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 晋陵(今 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2)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 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 (3)山城:亦指夷陵。 (4)“残雪”二句:诗人在《夷陵县四喜堂 记》中说,夷陵“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 冻雷:春天的雷声。 (5)“夜闻”二句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 , 人意无聊感物华”。归雁:春季雁向北飞,故 云。隋薛道衡 《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感物华:为物华所感染。物 华 :美好的景物。
诗词诵读(一)

第4课
古诗两首


语 不
惊 人 死 不休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 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是我 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 首诗歌(一生作诗三千多首)。这些诗歌像一 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 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 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 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在艺术 上,力倡“转益多师”,注意吸收融合各家之 长,又坚持“别裁伪体”的批判精神,成就极 高,以律诗和古体见长,具有“沉郁顿挫”的 独特的艺术风格。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 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赞赏刘锜等 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 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 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我白白地 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 的头发早已花白。
背二韵》)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行路难: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 第一首。 ②金樽: 金酒杯。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③玉盘:玉制的盘子。珍羞:精美的食品。羞: 同“馐”。直:同“值”。 ④箸: 筷子。 ⑤太行山名,位于山西 河北交界处。 ⑥垂钓碧溪:据《史 记· 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 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⑦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 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①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楼船:一种大型战船,于三国魏发明。 ④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当时是边防重镇。 ⑤大散关: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