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长江之歌_教案新部编本
课文《长江之歌》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长江之歌》的内容,掌握生字词。
2. 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长江之歌》的阅读与理解。
2. 长江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性。
2.2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对长江的地理、生态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
3.2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的图片和视频。
2. 使用教学挂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 播放《长江之歌》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简要介绍长江的概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长江的气势。
2.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2.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江的特点和作用。
4.4 课堂练习1. 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上台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
4.5 小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对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
5.2 课后作业评价1.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5.3 综合评价1. 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

教案:语文《长江之歌》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长江之歌》这首诗的背景和内容。
2.掌握词语的意义、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长江之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和掌握词语的意义、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探讨《长江之歌》的美感和主题。
2.运用词语理解和描述《长江之歌》的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本、多媒体。
2.板书:《长江之歌》、美感、主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探究(10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叫做《长江之歌》的诗歌。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首诗,了解它的内容和感受。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长江之歌》的内容。
Step 2 讨论交流(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江之歌》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3 整体学习(20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之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教师讲解《长江之歌》的意义和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a.《长江之歌》通过描绘长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自然的无限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b.这首诗歌既描写了长江的壮观景色,又表达了人们对长江的敬畏之情。
Step 4 词语解析(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a.滚滚:形容江水奔流不息的样子。
b.浩荡:形容江水的浩大、磅礴。
c.奔腾:形容江水迅猛流动的样子。
d.汹涌:形容江水激荡、波涛汹涌的样子。
2.学生们根据词语的意义,尝试运用它们来描述《长江之歌》中的情景和景物。
Step 5 创作演练(30分钟)1.学生们根据对《长江之歌》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创作一段描述长江的文字。
2.学生们轮流朗读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评价和修改。
六、课堂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
2.教师强调《长江之歌》所传达的美感和主题,鼓励学生学习欣赏和创作诗歌。
六语下第一课《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六语下第一课《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品多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两小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
我们来交流一下。
(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3、老师课件展示长江视频资料。
学生谈感受。
过渡:长江他九曲回肠,奔流不息,他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
曾经有一部纪录片《话说长江》展示了长江的秀丽风光。
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很多人都被长江宏伟的气势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叫胡宏伟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曲《长江之歌》,板书“之歌”。
这首歌歌词豪迈,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长出了对长江的热爱。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谈感受。
1、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何感受?2、学生交流。
3、检测字音。
哺育依恋磅礴奔去荡涤灌溉4、指名接龙朗读课文,给以评价。
三、引导自学。
作者在诗中尽情赞美长江,你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这种写法叫什么?(反复)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几部分?请同学们自学诗歌两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1 长江之歌-

编号:03长江之歌一、导入1、欣赏长江图片及歌曲《长江之歌》导入新课2、师板书课题“长江之歌”,生齐读课题2遍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例如“丰采、气概荡涤、尘埃、灌溉、磅礴”等词语。
(重点)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指生读学习目标。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很洪亮,说明你们信心十足。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一):1、利用课后生字表,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轻声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词。
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3、根据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荡涤”、“尘埃”、“灌溉”、“磅礴”的含义。
先学:(1)轻声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词。
(2)根据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荡涤”、“尘埃”、“灌溉”、“磅礴”的含义。
后教:(1)生(多指后进生)读词语,分小组读,齐读,其他生纠错丰采气概哺育挽起荡涤尘埃回荡灌溉磅礴源泉情怀依恋(2)生理解词语意思,其他生补充(3)生分节读课文a、重点指导读正确、流利。
引导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及时指出并更正读错的字音,做到有错即停,有错必纠。
注意“乳、哺、埃”的读音。
b、分组分节齐读课文(4)师小结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二)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两小节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读书,思考。
3、指生回答。
(指导生尝试用四字词语概括)板书:长江源远流长,长江古老悠久五、当堂训练1、写字指导。
(1)师讲解,范写(2)、生描红生字部分。
2、词语积累(1)先让生说如何记忆,后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各抄写三遍。
3、完成《补充习题》1-2题。
要求:书写认真,独立完成。
编号:04长江之歌(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领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及对中国的重要性。
2.掌握《长江之歌》的歌词并能正确演唱。
3.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长江之歌》的歌词欣赏和演唱。
三、教学重点1.学习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掌握《长江之歌》的歌词。
四、教学难点1.理解长江对中国的重要性。
2.表达长江的地貌特点和美丽景色。
五、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法。
通过听教师介绍和观看相关视频,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合作学习法。
学生合作学习《长江之歌》的歌词,互相帮助和纠正。
3.音乐表演法。
让学生对《长江之歌》进行表演,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引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
Step 2 学习《长江之歌》的歌词1.教师分段教授《长江之歌》的歌词,学生跟读。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Step 3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歌词。
2.小组内学生相互帮助,互相纠正发音和表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自己负责的歌词段落。
3.小组笔记分享,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互相演唱自己学习的歌词段落。
Step 4 音乐表演1.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表演,让学生通过音乐表演展现出歌词中描述的景色和情感。
2.教师给予学生合适的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长江的认知和了解,并与预期目标对比,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观察学生对《长江之歌》的歌词理解和演唱表现,评估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八、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沿线的名胜古迹和文化,拓宽学生的地理和历史知识。
2.通过阅读有关长江的文章和资料,进一步了解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
九、课堂作业1.整理学习笔记,将学习到的长江知识和《长江之歌》的歌词整理成小册子。
2.准备一份长江的图片资料,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给同学们。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和流经省份。
2.了解长江的重要性及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3.理解歌曲《长江之歌》的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4.能够欣赏并分析歌曲《长江之歌》的音乐特点和歌词内容。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歌曲《长江之歌》录音、歌词,中国地图。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的录音。
•引导学生仔细倾听,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2. 学习歌曲《长江之歌》的地理背景•教师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图。
•指出长江的位置,并介绍长江流经的省份。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长江流经的省份,加深对长江地理背景的理解。
3. 学习歌曲《长江之歌》的歌词内容•教师发放歌曲《长江之歌》的歌词。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歌词:歌曲描绘了长江的哪些景色?长江对中国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答案。
4. 分析歌曲《长江之歌》的音乐特点•教师播放歌曲录音。
•学生仔细聆听,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特点。
5. 分析歌曲《长江之歌》的创作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歌曲的创作意图:歌曲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想通过这首歌表达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思考和表达。
6. 歌曲《长江之歌》的欣赏和表演•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一起欣赏歌曲,并可以自由选择表演方式,如合唱、舞蹈等来表达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长江的地理背景、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点和创作意图。
•学生可以个别或小组完成一篇写作,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延伸拓展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与长江相关的歌曲进行欣赏和分析。
2.学生可以独立或小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长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3.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关于长江的展板或PPT,展示自己对长江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堂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课文《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之歌》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和伟大。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讲解《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长江的特点和价值。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的重要性和特点。
介绍长江:讲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介绍《长江之歌》: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
第二章:歌词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江之歌》的歌词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验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2.2 教学内容分析《长江之歌》的歌词结构,讲解每句歌词的意义。
引导学生体验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2.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歌词的意义和情感。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长江的景色和特点。
2.4 教学步骤分析歌词结构:讲解《长江之歌》的歌词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每句歌词的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词的意义和情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情感体验: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长江的景色和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章:歌唱技巧指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江之歌》的唱歌技巧。
引导学生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2 教学内容讲解《长江之歌》的唱歌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
引导学生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让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学习唱歌技巧。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和模仿。
3.4 教学步骤讲解唱歌技巧:讲解《长江之歌》的唱歌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进行示范。
学生跟唱: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和模仿,引导学生掌握唱歌技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和意境,鼓励学生在唱歌时表达出来。
第四章:合唱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合唱《长江之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长江之歌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3.练习朗读。
4. 指导背诵:对比诗歌的两个小节,说说有什么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出示: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自由练背,指名背诵。
5. 学唱歌曲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 诵读有关长江的诗词
板书设计:长江之歌Βιβλιοθήκη 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热爱 赞美 依恋
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本文的相关背景;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朗读、想象、感悟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体会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并在朗读中产生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读中探究发现时局特点,感受拟人、反复、比喻等方式的表达效果,并能模仿某一句段进行创造性想象仿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mp3歌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熟读成诵情况
二、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思考: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他们都是中华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正是有了它们,我们的中华大地上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出示课件)
2.板书“长江”
3.师生课件交流。
出示:长江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全国主要河流比较表→世界主要河流比较表→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长江水系图
4.让我们再次聆听一遍这首歌《长江之歌》
师:这首歌是25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因为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
二.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由跟读。
整体感知
1.听了老师的范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2.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三、巩固生字词
⒈自由读生字词(同桌相互讨论提出理解与不理解的生字词)
(1)注意读音:哺bǔ涤dí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
灌溉哺育尘埃荡涤风采磅礴回荡依恋源泉
(3)听写十个词语。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四、再读课文,布置抄写全文一遍。
第二课时
一、全班轮流背诵一句开火车
二、评读课文
1.课文中都有哪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拟人和比喻,例“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把长江拟人化,当作母亲来写,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各族儿女、很伟大;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使它们永不分离。
)
2、这首歌词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呢?
反复:“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反复出现两次,更加集中体现了作者赞美、依恋长江,依恋“母亲”的情怀。
)
押韵:全诗押韵为“ai”
句式整齐:“你从……你向……你用……你用……”句式整齐,读来节奏明快、琅琅上口。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4、精读第2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五、布置作业:完成同步
六、板书设计:长江之歌
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有母亲的情怀?
课后反思: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
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
当然,教案设计要因文而异,要自然、妥帖。
既不能为“上课”而上课,又不能胡吃海塞扯得太远,说得太多以免“喧宾夺主”,给人以画蛇添足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