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题
语文课外阅读题精选(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题精选—附答案一、春(16分)①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她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____(A、绊B、伴C、拌)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____(A、嘹B、缭C、燎)亮地响着。
1、请给①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2分)2、解释②段中加点的词。
(2分)(l)卖弄:(2)宛转:3、在②段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方格内,它们分别是()()(填序号)(2分)4。
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a、句:b、句:5、“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中的“杨柳风”指的是什么?(2分)6、②段用这诗句开头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从那个角度写出了风的特点?(4分)答:二、金盒子(节选)(10分)弟弟十岁那年,我要离家外出,临别时,我将他的玩具都埋在他的小屉中,自己带了这只金盒子在身边,因为金盒子对于我不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之所系了。
做客他乡,一连就是五年,小弟弟的来信,是我唯一的安慰。
他告诉我他已经念了很多书,并且会画图画了。
他又告诉我说自己的身体不好,时常咳嗽发烧,说每当病在床上时,是多么寂寞,多么盼我回家,坐在他身边给他讲香烟片上《封神榜》的故事。
可是为了战时交通不便,又为了求学不能请假,我竟一直不曾回家看看他。
恍惚又是一场噩梦,一个电报告诉我弟弟突然患肠热病,只两天就不省人事,在一个凄清的七月十五深夜,他去世了!在临死时,他忽然清醒起来,问姐姐可曾回家。
七年级语文 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1.香椿的味道李红霞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一)父爱昼夜无眠(28分)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
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父亲不肯,说他没病。
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
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
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
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
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
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
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
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
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
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
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
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
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
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
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
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
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
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
语文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通用5篇)

语文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语文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通用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
你所了解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阅读选文,完成21~26题。
(20分)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
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
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
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
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
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
但为什么没有灭饱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
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
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
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选择题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背影》问题:文章中父亲的形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荷塘月色》问题: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荷塘月色的美丽的?请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背影》问题: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荷塘月色》问题: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荷塘月色的宁静的?请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背影》问题:文章中父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荷塘月色》问题: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荷塘月色的和谐的?请简要分析。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背影》问题: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荷塘月色》问题: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荷塘月色的幽静的?请简要分析。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背影》问题:文章中父亲的形象与“我”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荷塘月色》问题: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荷塘月色的梦幻般的美的?请简要分析。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背影》问题:文章中“我”对父亲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荷塘月色》问题: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荷塘月色的清新的?请简要分析。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背影》问题:文章中父亲的形象与“我”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荷塘月色》问题: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荷塘月色的柔和的?请简要分析。
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背影》问题: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1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文章:《荷塘月色》问题: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荷塘月色的淡雅的?请简要分析。
初三语文课外阅读(精选3篇)

初三语文课外阅读(精选3篇)初三语文课外阅读篇1阅读《凤蝶》,完成1-7题。
①它,就像一朵飞花,就像一片彩色的树叶,在弥漫着薄雾的山中、林中,飞着、飘着。
时低、时高,时快、时慢,时落、时飞,像一个五彩的精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萦绕。
②它飞走了,轻小的身影在白雾中渐渐变成小黑点,远了,消失了。
我呆呆地望着,心中荡起异样的感觉。
③昨天,它曾经属于过我。
或许是我的琴声把它吸引了,它在窗外,随着我弹奏的乐曲,翩翩起舞,从一朵花旋转到另一朵花上,我为它优美的舞姿而心喜,发出了赞叹。
突然,一个念头在头脑中掠过:逮住它,做个标本!对,就这么办。
于是,我猫着腰,轻手轻脚准备打开纱窗。
谁料窗子刚开一点,它就触电似的飞走了。
我真遗憾,便又回去弹琴。
谁知,它又恋恋不舍地飞回来了,我又来了兴趣,更加小心地打开窗,又回到钢琴边。
果然,爱听音乐的它姗姗地飞进屋来,我几步蹿到窗前,关上纱窗,找来捕网,准备擒住它。
④此时此刻,它才真的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再也不能回到大自然,不能再飞翔于树林花丛中,不能再与同伴嬉戏追逐。
它疯一样扇动两片小翅,身子紧贴在纱窗上,它分明在呼唤,呼唤朋友,呼唤自由,呼唤大自然!⑤当我把它装在透气的玻璃瓶里时,才发现它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凤蝶:黑丝般的大翅上点缀着蓝色、红色和黄色,尾巴上有两条长的飘带,上面隐约有深绿色的纹线。
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这样美丽的凤蝶。
⑥但是,它愤怒了,尽管它那么小巧,但这小精灵总是在飞,在挣扎,尽管它知道它不可能冲出这个牢笼,但它不会向人屈服!我被它震撼了!⑦早晨,当我捧着它来到林中,它仍在瓶中飞腾。
这小东西,昨天一夜都在瓶中飞,难道它不累吗?我打算让它回去,回到大自然去,无辜地让一个这样美丽、而又为生存挣扎的小精灵去做标本,这不公平!它应该有它的自由。
它飞出玻璃瓶,恢复了它原有的生机,又快活了,轻轻地飞着,它转着圈子飞,仿佛要告诉一切万物说:“我回来了,我自由了,我又可以尽情地飞了。
”⑧它没有谢我,就那么轻轻的,悄悄的,像一朵飞花,像一片彩色的树叶儿,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忽高忽低,停停飞飞,飘飘悠悠地在林中消失了……1、文中哪段中的描写句子表现了这只凤蝶“像一只五彩的精灵”?2、分析第四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朝花夕拾》100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精选100题及答案1.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有另一个名称是()A.《野草》B.《一觉》C.《旧事重提》D.《阿Q正传》2.在《朝花夕拾》的《狗·猫·鼠》一章中,狗和猫是因为什么成为了仇家?()A.猫和狗去参加动物会议,因为大象在会议中挑拨了他们的关系成为了仇家。
B.动物会议中缺少了大象,狗将弓着脊梁的猫当作大象介绍给大家,受到了大家的嗤笑,猫和狗也因此成为了仇家。
C.动物会议中,鸟、鱼、兽都集齐了,缺了狗和猫,会议结束后它们互相推卸责任,所以成为了仇家。
D.猫和鼠本就是天生的敌人和仇家,而狗和鼠的关系在动物会议中变得更好,所以最后狗和猫成为了仇家。
3.《狗猫鼠》中“我”以虫蛆来讽刺“正人君子”,表示虫蛆即便不干净,但它们至少怎么样?()A.为禽鸟提供食物B.翻动土壤令其肥沃C.不曾自鸣清高D.甘于在角落阴暗爬行4.接上题,鸷禽猛兽在“我”笔下也比“正人君子”更好些,它们纵使以较弱的动物为食,但也毕竟不曾怎样?()A.折磨羞辱牺牲者B.同室操戈,自相残杀C.以奸诈卑鄙手段取胜D.以正义之名哄骗牺牲者至死感谢它们5.《狗猫鼠》中,“我”谈起仇猫的原因,其一是猫对于雀鼠等捕食对象的态度,很像人类的那种坏脾气?()A.幸灾乐祸,折磨弱者B.贪得无厌,欲壑难填C.重利轻义,寡廉鲜耻D.欺瞒成性,毫无诚信6.《狗猫鼠》中,祖母为“我”讲故事,提到猫是老虎的先生,但传艺之时留了一手技能没有教,是()A.游水B.捕鼠C.爬树D.写轮眼7.《狗猫鼠》中,“我”讨厌猫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在他十岁上下之时,猫曾经做了什么事?()A.在他晚上在庭院听故事时,突然从树上跳下来惊吓到他B.“吃掉了”他饲养的可爱隐鼠C.他看书睡觉时,在他耳边嚎叫不停,让他心烦D.传播跳蚤,让他生病8.《狗猫鼠》中,隐鼠为“我”留下美好回忆。
“我”写字时,将它放在桌上,它会()A.过来亲昵地蹭我的手B.爬到我的肩头上睡觉C.舔舐墨汁D.用身体为我翻书9.《狗猫鼠》中,最后证实“我”心爱的隐鼠是死于谁的踩踏?()A.长妈妈B.衍太太C.父亲D.母亲10.《阿长与山海经》中,以下哪一点不是“我”不大“佩服”阿长的原因?()A.切切察察,比比划划地和人讲一些是非,造成“风波”B.不许我走动玩耍,和母亲告状说我调皮C.大夏天睡相不好,挤得我很不舒服D.不让我吃水缸里的薄冰11.《阿长与山海经》里,我说过新年吉祥话以后,长妈妈还将一种什么食物塞到了“我”嘴里?()A.平安果B.福橘C.喜柿D.花生12.《阿长与山海经》中,“我”第一次对阿长产生“特别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讲了什么故事?()A.义和团B.赤眉军C.长毛D.奥特曼13.下列对《阿长与山海经》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元旦迷信事件给小鲁迅带来了不佳回忆,但成年以后的鲁迅借由文章回忆过去的时候,却呈现出一种“陌生化”带来的温情。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草房子》节选在那个遥远的小村庄里,有一座草房子,它坐落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
草房子的主人是一个叫小强的男孩,他和父亲一起生活。
小强的父亲是个勤劳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小强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努力地干活,希望有一天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土地。
1. 文章中提到的草房子坐落在哪里?2. 草房子的主人是谁?3. 小强的父亲的职业是什么?4. 小强的父亲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5. 小强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做到什么?二、词汇理解阅读下列句子,解释加粗的词语。
1. 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2.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总是独树一帜。
3.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4.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三、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括号内选择适当的选项填入空白处。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明(A. 决定 B. 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了去图书馆。
他知道那里有他(A. 期待 B. 害怕)已久的新书。
图书馆里,他(A. 仔细 B. 匆忙)地挑选着书籍,直到他找到了那本(A. 令人兴奋 B. 令人失望)的书。
四、短文改错阅读下面的短文,找出并改正其中的语法错误。
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
他们经常一起去公园玩。
有一天,他们去公园的时候,小红突然摔倒了,小明立刻跑过去,帮助她起来。
小红对小明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朋友。
”五、写作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提示:描述你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答案一、阅读理解1. 文章中提到的草房子坐落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
2. 草房子的主人是小强。
3. 小强的父亲的职业是农民。
4. 小强的父亲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5. 小强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土地。
二、词汇理解1.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最前面。
2. 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与众不同。
3. 不厌其烦:形容耐心地做某事,不感到厌烦。
4. 显而易见:非常明显,容易看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题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一)
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
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
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
不相信?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
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
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
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蜒一样的大昆虫。
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
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
这是为什么?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
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⑤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
如海带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万。
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
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
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
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
12.本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__ 、__ 、__ 和用“舌”择食等功能。
(3分)
13.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__ 和__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 。
(4分)
14.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噪声除草器”的制造主要利用了植物的什么特性。
(3分)
【链接材料】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这种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答案:
12.“慧眼”识光或:感光靠“口”食“荤” 或:捕食虫子“嗅”到“防虫警报” 或:灵敏的嗅觉
13.举例子打比方或作比较具体形象(或:突出)地说明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
14.主要利用植物听觉能力非常寻常,以及对不同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特征,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二)
①1782年4月,法国巴黎的一位采石工人劈开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眼前的
一幕让他惊呆了:石头里面藏着4只蟾蜍,它们竟然都还活着。
石头被劈开后,这4只蟾蜍蹦了出来,看起来还很有活力。
②科学家对这里的石灰岩层进行了科学测定,证实它们形成于100多万年之前,也就是说这4只蟾蜍在石层中已经冬眠100多万年了。
③这件事让人们大为惊诧,这4只蟾蜍竟然能活100多万年!它们是怎么在这100多万年里保持着生命的活力的呢?
④我们谁都渴望长寿,可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寿命都是有限的。
一只狗可以活15年到20年,一匹马可以活30年到40年。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生命都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人的生命极限为200至250年,而普通的蟾蜍的生命极限也只是10年。
⑤可是这4只小小的蟾蜍竟然能够挑战生命的极限,存活了100万年,这令人唏嘘不已。
⑥面对这样的生命奇迹,人们不禁要问:“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这些蟾蜍在没有食物、水和阳光的环境下,是怎么维持生命的呢?这些能生存百万年的老寿星们,它们是怎么修炼出长寿秘诀的呢?”
⑦有科学家分析说,可能是这些动物在冬眠的时候地壳发生了变动,它们所在的淤泥变成了岩石,这些岩石虽然看起来很坚固,其实存在着不少微小缝隙,所以水分和空气都能够进入岩石中,它们便可以生存了。
但是,动物要维系生命,还需要一定的热量,尽管蟾蜍或青蛙在冬眠时热量消耗非常低,但它们自身的热量,无论如何也无法维持数千年甚至数万年之久啊!
⑧有科学家解释说,蟾蜍能经过上百万年仍有生命体征,得益于它们生存在一个保持“恒温”的环境下。
封存它们的岩层或矿层就是这样一个恒温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们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刺激,天气阴晴冷暖、四季交替对它们都没有什么影响。
蟾蜍实际上等于把生命贮藏了起来,不进行新陈代谢,不消耗能量,所以能长期不吃东西而不死亡。
⑨还有科学家认为,蟾蜍长寿是因为它们体内有一种甘油在起作用。
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就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先把几只快要冬眠的青蛙放到零下6度的环境中,一周之后,他给青蛙慢慢地提高温度解冻,并检查青蛙的肌肉成分,结果发现它们的肌肉中多了一种甘油。
所以他认为,蟾蜍在冬眠时,由于体内产成了
一种甘油,所以才能长久不死。
⑩另有一些科学家认为,上述解释都还不够充分。
迄今为止,对于蟾蜍和青蛙如何长久维持生命的问题,科学家们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
但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相信这个谜团最终会被解开,这可能还会对研究人类长寿问题有启迪和借鉴作用呢。
(选自2014年2期《学生天地-;初中版)
1.对于蟾蜍在没有食物、水和阳光的环境下得以长寿的原因,科学家有哪几种解释?请作简要概括。
2.选文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这件事”指代什么?
3.选文第④段加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析第⑩段加着重号的词语“可能”的作用。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答案:
1.①包裹蟾蜍的岩石存在着不少微小缝隙,水分和空气都能够进入岩石中,蟾蜍便可以生存了。
②蟾蜍生存在一个保持“恒温”的环境下,不进行新陈代谢,不消耗能量,所以能长期不吃东西而不死亡。
③蟾蜍在冬眠时,由于体内产成了一种甘油,所以才能长久不死。
2.4只蟾蜍在一块巨大的石头里活了100多万年。
3.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一般动物的寿命是有限的。
4.“可能”表推测,说明蟾蜍长寿谜团被解开,也许对研究人类长寿问题有启迪和借鉴作用,“可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