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4篇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篇4教学目标★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根据词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难点★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字卡、赞美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揭示诗题1、播放春景图,诵读有关赞美春天的古诗。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春光无限,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写下了赞美春天的是诗,你们能背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铺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第三首。
相机板书古诗,教师范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激发朗读的兴趣:想读一读吗?那快快把书打开吧,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读呢?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呢?2、指名读,随机正音:好了,就读到这,我发现呀,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一定能读的很好吧,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词语)3、有几个词语悄悄地从诗歌中跳了出来,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们难住啊?出示词语卡片“黄鹂、翠鸟、翠绿、鸣叫、船长、时令、千古绝唱”等。
4、下面请你拿出字卡,小组同学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然后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
如“鹂”、“鸣”、“鹭”对比识记。
如“含”、“令”、“岭”,分别含有“今”和“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记忆。
结合旧字认新字。
如:色—绝、天—吴运用字理识记“绝”、“鸣”、“令”。
6、巩固生字:这回都学会了吗?敢不敢开火车读?听好要求:站起来的同学读一遍生字,组一个词语,其他同学当火车检验员,看一看小火车开得怎么样?(猜字游戏,摘苹果等)三、指导写字1、观察本课生字,说一说左右结构的字有哪几个?2、师范写“船”:把“舟”字旁和“舟”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横变成提,且右边不出头。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篇)教学目标1、熟悉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娴熟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问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教师叙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教师在旁订正错误;指出留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教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教师订正错误之处。
供应记忆策略: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4)运用生字、词特别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非常、很、极)用“特别”这个词造句。
教师提示:教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快乐。
二、稳固与检测依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准时订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三、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缘由学问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头新授课教学(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日我们就来答复这个问题。
首先大家争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其次自然段之后,发觉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问:为什么?大家争论一下。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4篇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一)材料交流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在学校里的教学活动,总是避免不了要为课程编写教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篇1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自主积存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实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卢诺尔曼富于空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4、充分运用空想和想像,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
教学准备:1. 课件内容:第一部分是空中飞舞的小鸟,飘舞的蒲公英;第二部分是跳伞表演。
第三部分是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第四部分是图片电灯、电话、电脑……2. 一块儿手绢、几根线和一块儿橡皮泥。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
1、师: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象《跳伞表演》,说说你看后的感想。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板书课题)那么降落伞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2、教师讲述舜和拉文的故事,师:那么是谁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降落伞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空中花朵——降落伞》。
(设计意图:多彩的降落伞在空中飞舞,组成美丽的图案,吸引着观众,此时更是吸引着学生,情形创设激发学生对降落伞探究的爱好。
)二、读文识字。
1、自己读课文,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2、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进行形近字辨析:(学生自己总结生字中与曾学过的字形、字义易混。
)浸-侵萤-萦揣—端篇-遍-编磨-摩讯-迅帮-绑纵-丛多音字:jìn ( ) hè ( )紧喝jīn ( ) hē ( )3、指名读课文,读后及时订正读音。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掌控了识字的方法,因此创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进一步练习提高识字能力。
)三.读文感悟。
卢诺尔曼为何能够发明降落伞呢?根据学生回答情形相机出示句子。
1、指导学生体会卢诺尔曼从小就富于想象。
(1)“要是我能象小鸟那样,用翅膀在天空中翱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飞上蓝天了……”师:这里省略了什么?用上“我飞上了蓝天……”说一句话。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2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
(3)学会课文中的一种写作手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课文朗读: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难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的学习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4. 朗读练习: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写作手法。
5.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文朗读能力、写作手法的运用等。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学生互评等。
3. 评价周期:每节课结束后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教材、参考书、相关文章等。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第一章:微型课的概念与特点一、微型课的定义1. 解释微型课的含义2. 强调微型课的时间短、内容精炼的特点二、微型课的优势1. 课堂节奏紧凑,提高教学效率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微型课的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针对性强2. 内容简洁,逻辑清晰3. 方法灵活,易于操作四、微型课的教学策略1. 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2.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3. 采用互动式教学,增强课堂活力五、微型课的评价与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2. 教师自我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二章:微型课的教学设计六、确定教学目标1. 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2. 结合学情,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七、选择教学内容1. 分析教材,提炼核心知识点2. 合理剪裁,确保内容适合微型课时长八、设计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 讲解知识点,突破重难点3. 练习巩固,拓展应用4. 总结反馈,布置作业九、教学方法与手段1.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3. 采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十、教学评价与反思1.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反馈2. 教师课后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六、微型课的实施步骤1. 精心准备: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准备,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问题、故事、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导学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
4.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布置适当的作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七、微型课的评价方法1. 课堂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优秀7篇】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优秀7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这次为您整理了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教学重点: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吞吞吐吐、皱着眉”等词语。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3、学习使用语气词:吗、吧,说话。
教学过程:一、朗读感悟课文2——4自然段:过渡语:上节课啊,小朋友都说不喜欢林园园,因为她舍不得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哪些句子中你读出了林园园的舍不得。
(一)学生自学2——4自然段:要求: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找找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林园园舍不得借绿铅笔,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二)交流: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这四句话。
2、学习第一句:(1)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
(说话不爽快,很犹豫的样子)从这个词语,你看出了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边说边想,可能在想什么呢?什么时候,你也会这样吞吞吐吐的说话。
你还能从哪里发现林园园不愿意借?看图1,先看林园园画的树叶,再想林园园说的话,说明什么?(不愿意借彩笔)你能把林园园的不愿意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林园园画的树叶,你觉得怎么样?假如你就是李丽,这时的你看到这么漂亮的绿树叶,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会怎么说?(3)当时李丽想借绿铅笔,她是怎么对林园园说的,读第二段,找一找,读读李丽的话,你觉得她是用什么语气说的?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0篇我要说的《修鞋姑娘》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真诚”中的第三篇主题课文。
首先,我说一下对教材的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作者服务,起初受到作者的猜疑,最后作者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先写作者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接着写修鞋的经过,最后写我继续在长街深巷寻找修鞋姑娘,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重点写了“修鞋”和“付钱”两部分内容。
根据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为指导,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其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活用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我把整个教学程序分为三环节,下面,我就这三大环节详细地说一说:一、导入新课,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修鞋”,让学生结合经验谈一谈对路边修鞋人的印象,引出课题“修鞋姑娘”。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话,再与本课的主人公修鞋姑娘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深入阅读文章的兴趣。
2、预习探究。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然后根据课文先写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修鞋的经过,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倒叙,并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这样把课文的学习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环节二、品读体验,合作交流。
老师以“这究境是个怎样的姑娘,值得我走遍长街寻找”一句过度到这一环节。
按照前面分成的"修鞋“和”付钱“两部分来品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上传: 李信更新时间:201319 13:58:41草虫得村落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就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得。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得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案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案难点:体会作者就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得。
教案时间:1课时。
教案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与《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就是我们人类得伙伴。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就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得那些不起眼得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得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得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就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得村落”给您留下了怎样得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得词语,也可用自己得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您在“草虫得村落”中瞧到了什么,画一画您就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得丰富想象与独特感受得?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1)从“归来得游侠”中,体会作者得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就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得气势。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小结:从这位勇敢得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得喜悦。
它就是快乐得,作者瞧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得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与谐生活”中,体会作者得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得”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与异类得关系也十分融洽。
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就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得独特感受:“她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优美得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我敢说,它们得音乐优于人间得一切音乐,这就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得!”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得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得叫声“优于人间得一切音乐”,从中您体会到了什么?(4)从“村民得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得独特感受:就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您能理解吗?(生活得快乐,以及对自己家得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得工作着。
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得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得村落作了一次奇异得游历。
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得小虫子写成这么美得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就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得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得视角;(2)能展开丰富得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得感受;(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得善良得心;(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大家分析得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得开头与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得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观潮》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得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得豪情,争做时代得弄潮儿。
【教案重点】精彩得场面描写,精巧得结构安排。
【教案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得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案流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瞧过涨潮得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瞧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得“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瞧最为壮观。
每年得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与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二、介绍作者与背景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
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她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就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得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瞧,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
听准字音与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得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得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得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得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得过程中遇到得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文中得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得四幅画面分别就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就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得?写出了江潮怎样得特点?(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得景象。
全文得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作者就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得?颐与园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得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与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与园美丽得景色与课文优美得语言,激发探究中国得“世界遗产”得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得方法。
教案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与园得美丽。
2、了解课文得叙述顺序。
教案难点:感受颐与园美丽得景色与课文优美得语言,体会作者得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得方法。
教案准备:收集颐与园有关得资料及图片教案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与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与园得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得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与园得顺序与颐与园主要景点得方位;再瞧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得根据就是什么?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得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与园总得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得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全文得总结,与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与园得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读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⑴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瞧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瞧。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与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案目标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得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得表达方法。
2、了解颐与园得美丽景色,培养学生得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案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得变化有顺序地观察与抓住景物特点描绘得写作方法。
教案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得作用,理清文章得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与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案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教案步骤(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1、欣赏颐与园课件填空:颐与园就是一个( )得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得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得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得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
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2)通过线路图您知道作者就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与园得吗?小结:作者就就是按照自己游览得先后顺序来介绍颐与园得,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1、作者就是如何把这些地方得景物描写具体得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得基础上,您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长廊(1)小导游讲解长廊。
(边讲边演示图片)(2)其她学生对导游得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得长与美您就是怎么体会出来得?(通过绿漆得柱子,红漆得栏杆……分成273间。
)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得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得用处。
(4)您能用不同得方法来描写长廊得长吗?(……)(5)如果此时此刻您就站在长廊得一头,会瞧到什么?(用向前瞧……向上瞧……向两旁瞧……得句式说一说)(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得廊画,闻着微风送来得淡淡花香,您会说:长廊真就是世界上最廊▲佛香阁与排云殿(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与排云殿。
(2)听完讲解您能感受到佛香阁与排云殿得特点吗(雄伟高大,金壁辉煌)(3)这些特点就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得?(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就是镶嵌在颐与园得一块碧玉呀!作者就是如何用语言表现得呢(打比方)出示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得方法。
句式练习: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得水真绿呀, 。
(4)换词法体会“滑”字。
(通过滑——划得互换,体会昆明湖得静,游船,画舫得慢,间接表现昆明湖得美)(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得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得( )、有得、有得( )……这么多得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就是相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