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题型总结B5
伴性遗传考试试题及答案

伴性遗传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伴性遗传是指a) 父系遗传b) 母系遗传c) 近亲结婚后代遗传d) 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现象答案:d) 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现象2. 伴性遗传通常由哪一对性染色体传递?a) X染色体b) Y染色体c) 第22号染色体d) 23号染色体答案:a) X染色体3. 以下哪种疾病是由伴性遗传引起的?a) 肺癌b) 心脏病d) 糖尿病答案:c) 血友病4. 伴性遗传由父亲传给子女的概率是多少?a) 100%b) 50%c) 25%d) 0%答案:d) 0%5. 男性患有伴性遗传疾病时,如何传染给子女?a) 通过母亲的X染色体传递b) 通过父亲的X染色体传递c) 通过两性的Y染色体传递d) 通过个人生活方式传递答案:a) 通过母亲的X染色体传递二、判断题1. 伴性遗传只存在于人类,其他动物没有这种遗传现象。
正确/错误?2. 女性患有伴性遗传疾病时,她的子女一定会得病。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男性患有伴性遗传疾病时,他的女儿也会患病。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4. 染色体是人体细胞内的一种结构,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 伴性遗传疾病只能通过基因检测来确诊。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伴性遗传是如何发生的。
答:伴性遗传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一些突变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如果母亲是携带有伴性遗传突变的X染色体的“带状型”,她的儿子有50%的几率会继承该突变的X染色体并患病。
而女儿则有50%的几率成为携带者,但通常不会表现出症状。
2. 请列举一个伴性遗传疾病的例子,并解释其症状和遗传方式。
答:血友病是一个典型的伴性遗传疾病。
血友病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导致出血不止。
该病主要由X染色体上的凝血因子突变引起。
如果母亲是携带血友病突变基因的“带状型”,她的儿子有50%的几率继承该突变基因并患病,而女儿则有50%的几率成为携带者。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归纳

专题五伴性遗传
(1)概念:
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类型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具有交叉遗传现象。
例如:人类红绿色盲症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例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3)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
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
1
例如:外耳道多毛症
3.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芦花鸡性别的判定
芦花鸡羽毛上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芦花)是由Z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控制的。
从早期的雏鸡就可根据羽毛的特征区分雌性和雄性。
知识拓展:
1.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以X、Y染色体为例)
(1)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
①X、Y染色体
②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
差别。
(2)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
2
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3。
伴性遗传常考类型题

伴性遗传常考类型题班级:姓名:一、知识准备1、遗传系谱图判定口诀:父子相传为伴Y;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X;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为伴性,母女有正非伴X。
2、系谱图的特殊判定:若世代连续遗传,一般为显性,反之为隐性;若男女患病率相差很大,一般为伴性遗传,反之为常染色体遗传。
二、巩固练习1. 狗色盲性状的遗传基因控制机制尚不清楚。
下图为某一品种狗的系谱图,“■”代表狗色盲性状;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可能的是A.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C.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
据此不可以确定的是A.该孩子的性别B.这对夫妇生育另一个孩子的基因型C.这对夫妇相关的基因型D. 该孩子的基因型3. 已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且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 b Y。
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分别是A.AAX B Y,9/16B.AAX B Y,1/16或AaX B Y,1/8C.AAX B Y,3/16或AaX B Y,3/8D.AAX B Y,3/164. 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色盲、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多大A.3/8B.3/16C.3/32D.3/645. 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B.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C.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D.黄斑是隐性性状6. 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
伴性遗传总结归纳

伴性遗传总结归纳伴性遗传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染色体连锁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它与常染色体遗传略有不同,常染色体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的传输与配对无关,而伴性遗传则与性别染色体的传输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伴性遗传作一个综述,总结并归纳其中的重要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伴性遗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伴性遗传常见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因为Y染色体上较少存在基因,故较少参与伴性遗传。
2. 伴性遗传一般表现为在一代中雄性突变的现象,而雌性则通常是正常表达基因。
3. 由于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一旦携带了有问题的伴性基因,就会表现出相应的遗传疾病。
4. 雌性因为拥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即使一个染色体携带了不正常的基因,另一个染色体上正常的基因可以起到补偿作用。
二、常见的伴性遗传疾病1. 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伴性遗传疾病,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Ⅷ或Ⅸ的缺乏,导致患者出血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加。
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肉萎缩和肌力减退。
3. 艾尔综合征:艾尔综合征又称间质性精索结节性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内脏器官异常、生长发育异常以及智力低下等症状。
4. 艾迪森病:艾迪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全身各种代谢功能受到影响。
5. 艾文氏综合征:艾文氏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发育异常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和智力低下。
三、伴性遗传的诊断和治疗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通常通过患者的家族史以及对相关基因的检测来确定。
对于携带伴性遗传基因的人群,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基因咨询进行相关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1. 遗传咨询:对于容易遗传伴性基因的夫妻,应该在结婚前进行遗传咨询,了解相关的风险和预后,做出明智的决策。
2. 孕前筛查:对怀孕计划的夫妻,可以通过孕前筛查来了解是否携带有伴性遗传疾病的基因,避免遗传给下一代。
3. 人工辅助生殖:对于携带伴性遗传基因的夫妻,可以选择通过人工受精、胚胎筛查等方法来降低下一代患病的风险。
伴性遗传题型总结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小卷子班级姓名学生使用时间第周题型二: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判断1、分析遗传系谱图的思路:先判断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或是细胞质遗传;若不是,再判断遗传性状的显隐性;最后定位致病基因的位置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
第一步:两种特殊的遗传系谱图(1)伴Y染色体遗传为限雄,特点是:患病性状只在男性中表现,女性一定不患此病;(2)细胞质遗传,特点是:子代总是表现出与母本相同的患病症状;口诀:只病母子,质遗传;第二步:确定显隐性(1)无中生有为隐性,记住:一定是双亲都正常,才能判断;(2)有中生无为显性,记住:一定是双亲都患病,才能判断;第三步:当确定为隐性遗传时,女性患者为突破口(生女患病为常隐):母亲患病儿子正常;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不是隐性遗传,必定是。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女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第四步:当确定为显性遗传时,男性患者为突破口(生女正常为常显):儿子患病母亲正常或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不是显性遗传,必定为。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男患者的母亲、女儿一定;2、若遗传系谱图中没有上述特征,则进行不确定性判断(一般题目中“最可能”等字眼):①不确定性判断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向来推断。
通常的原则:若世代连续遗传,很可能为遗传;世代不连续遗传,很可能为遗传(连续的含义:指直系血亲之间具有连续性)。
②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的概率大约各占1/2,则该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染色体上。
③若男女患者比例相差较大,该病很可能是性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它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a.若患者男性多于患者女性,则该病很可能是;b.若患者女性多于患者男性,则该病很可能是。
按以上步骤分析下列遗传病类型结论:该病是位于。
该病为。
该病为。
1.右上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性遗传病。
(2)Ⅰ—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伴性遗传考点与题型归纳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伴性遗传考点与题型归纳【考点梳理】要点一、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跟性别有关,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要点诠释:(1)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不论是性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都携带着相应的基因,因为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可决定生物的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往往和性别相关联,表现出和常染色体上基因不同的传递特点。
(2)性别决定方式有XY型和ZW型两种。
XY型较常见,雄性个体性染色体为异型的XY,雌性个体的则为同型的XX,ZW型恰恰相反,雄性个体性染色体为同型的ZZ,而雌性个体的为异型的ZW。
(3)写基因型时需注意基因在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时的书写规范。
如果基因型中同时有性染色体基因和常染色体基因,要将常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写在性染色体上有关基因的前面,写性染色体上基因时还需把性染色体也表示出来。
例:BbXAXa、AaXBY、AaXBXB。
要点二、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1.伴性遗传的类型高中阶段所接触的伴性遗传类型一般有三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
要点诠释:(1)人类遗传病中有些即为伴性遗传,需记住几种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2)性染色体X、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它们形态大小有区别,这一点与常染色体不同。
X与Y染色体上存在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下图),以上所述三种类型,其控制基因均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还有一种类型,其控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
对于这种伴性遗传,雄性个体基因型的书写形式与伴X染色体遗传不同,例:XAYa。
(Ⅱ为同源区,Ⅰ、Ⅲ为非同源区)2.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一般表现为隔代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他的母亲且只能传递给他的女儿。
伴性遗传--题型总结(附答案)--超级好用

伴性遗传与遗系谱图一. 遗传系谱图解法:1. 确定是否伴Y遗传: 基因只在Y染色体上, 没有显隐性之分, 患者全为男性, 具有世代连续性, 女性都正常。
若患者男女都有, 则不是伴Y遗传。
再进行以下判定。
2. 确定系谱中的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
双亲正常, 其子代中有患者, 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双亲患病, 其子代中有正常者, 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3. 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的遗传:在已确定隐性遗传中:若有父亲正常, 女儿患病;或者母亲患病, 儿子正常, 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在已确定显性遗传中:若有父亲患病, 女儿正常;或者母亲正常, 儿子患病, 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无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无病非伴性。
4. 若无明显特征只能做可能性判定:在系谱中若该病代代相传: 显性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女各半, 性状表现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大;若患者女多男少, 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 X染色体可能性大。
在系谱中若该病隔代相传, 隐性可能性大:若患者男女各半, 性状的表现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大;若患者男多女少, 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 X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二、判一判结论: 该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病。
结论: 初步认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论: 初步认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三、专题练习题型一: 遗传系谱图1、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 系谱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 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请计算: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
伴性遗传题型归纳总结

图1
图2
图3
图4
1、一个正常女孩的父母都是正常的,她的哥哥 是白化病患者。问:这个女孩是白化病基因携带 者的可能性是 2/3 ;如果这个女孩的父母再生 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1/4 ,再生一个患白 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1/8 ,再生一个男孩是白化 病的概率是 1/4 。 2、一对外观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外观正常的女 孩和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所生女孩是红绿色 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1/2 ,如果这对夫妇再生 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1/4 ,再生一个患 红绿色盲的男孩的概率是 1/4 ,再生一个男孩患 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1/2 。
实例: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基因型书写: AA:正常 Aa:正常(携带者) aa:患病 遗传特点: 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一般为隔代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实例: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基因型书写: XDXD XDXd XdXd 女性: 患者(纯合子)患者(杂合子) 正常 XDY XdY 男性: 患者 正常 遗传特点: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连续遗传; 交叉遗传(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
人类单基因遗传病遗传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伴Y遗传病 细胞质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实例: 多指症 基因型书写: AA:患病(纯合子) Aa:患病(杂合子) aa:正常 遗传特点: 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连续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实例: 红绿色盲、血友病 基因型书写: XBXB 女性: 正常 男性: XBXb XbXb 正常(携带者) 患者 XBY XbY 正常 患者
遗传特点: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一般为隔代遗传; 交叉遗传(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伴Y遗传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小卷子班级姓名学生使用时间第周
题型二: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判断
1、分析遗传系谱图的思路:先判断就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或就是细胞质遗传;若不就是,再判断遗传性状的显隐性;最后定位致病基因的位置就是在常染色体上,还就是在性染色体上。
第一步:两种特殊的遗传系谱图
(1)伴Y染色体遗传为限雄,特点就是:患病性状只在男性中表现,女性一定不患此病;
(2)细胞质遗传,特点就是:子代总就是表现出与母本相同的患病症状;口诀:只病母子,质遗传; 第二步:确定显隐性
(1)无中生有为隐性,记住:一定就是双亲都正常,才能判断;
(2)有中生无为显性,记住:一定就是双亲都患病,才能判断;
第三步:当确定为隐性遗传时,女性患者为突破口(生女患病为常隐):母亲患病儿子正常;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不就是隐性遗传,必定就是。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女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
第四步:当确定为显性遗传时,男性患者为突破口(生女正常为常显):儿子患病母亲正常或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不就是显性遗传,必定为。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男患者的母亲、女儿一定;
2、若遗传系谱图中没有上述特征,则进行不确定性判断(一般题目中“最可能”等字眼):①不确定性判断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向来推断。
通常的原则:若世代连续遗传,很可能为遗传;世代不连续遗传,很可能为遗传(连续的含义:指直系血亲之间具有连续性)。
②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的概率大约各占1/2,则该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染色体上。
③若男女患者比例相差较大,该病很可能就是性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它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a、若患者男性多于患者女性,则该病很可能就是;b、若患者女性多于患者男性,则该病很可能就是。
按以上步骤分析下列遗传病类型
结论:该病就是位于。
该病为。
该病为。
1、右上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就是性遗传病。
(2)Ⅰ—2与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就是。
(3)Ⅱ—2的基因型可能就是。
(4)Ⅲ—2若与一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子结婚,生育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就是。
2、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与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
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
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
传方式为________ 。
(2)乙种遗传病的遗
传方式为_________。
(3)Ⅲ-2的基因型及
其概率为。
(4)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
专家的答复就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与1/100;H如果就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就是____________,如果就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就是___________;因此建议____________
【习题】1.一个A型血、色觉正常的女人曾结过两次婚,第一个丈夫的血型就是B型,且患有红绿色盲;第二个丈夫血型为A型,色觉正常。
此女人共生了4个小孩,在这4个小孩中,可能属于第
5 6 1 2 3 4 7 8 二个丈夫的孩子就是( )
A.男孩、O 型血、色盲
B.女孩、A 型血、色盲
C.女孩、O 型血、色盲
D.女孩、B 型血、色觉正常 2.I A 、I B 与i 三个等位基因控制ABO 血型且位于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 b 位于X 染色体上。
请分析右边的家谱图,图中有的家长与孩子就是色盲,同时也标出了血型情况。
在小孩刚刚出生后,这对夫妇因某种原因对换了一个孩子,请指出对换的孩子就是( )
A.1与3
B.2与6
C.2与5
D.2与4
3.一个正常的女子与一个患病的男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孩与一个正常的男孩,子女长大后分别与正常人结婚,所生子女都不会患此遗传病。
请判断该遗传病最可能属于( ) A.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C.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4.右图为某遗传病的家谱图(□○表示正常男女,■●表示患病男女)。
则5与7婚配及6与8婚配后代子女患病的概率分别就是( ) A.0、8/9 B.1/4、1 C.1/9、1 D.0、1/9
5.偏头病就是一种遗传病。
若父母均患偏头痛,则子女有75%可能患病;若父母有一方患病
,则子女有50%可能患病。
由此,可判断偏头痛就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伴X 隐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 显性遗传病 6.右图示调查到的某家族慢性肾炎遗传图谱,请分析,此病极可能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D.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7.右图就是某家族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基因用B 、b 表示)
⑴ 该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性遗传。
⑵ 图中Ⅰ2与Ⅱ5的基因型分别就是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⑶ Ⅲ14与致病基因就是由________遗传给________后再传给她的。
⑷ Ⅳ16的致病基因就是由________遗传给________后再传给她的。
⑸ Ⅲ8与Ⅲ9如再生小孩,生患病女孩的概率就是________,生患病男孩的概率就是________,所生男孩中患病的概率就是________。
题型三:基因在常染色体还就是X 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
8.(2009·山东潍坊模拟)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
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还就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就是( ) A.突变型(♀)×突变型(♂) B.突变型(♀)×野生型(♂) C.野生型(♀)×野生型(♂) D.野生型(♀)×突变型(♂)
9.在小家鼠中,有一突变基因使尾巴弯曲。
现有一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Ⅰ Ⅱ
Ⅲ Ⅳ
组别
亲代子代
雌(♀) 雄(♂) 雌(♀) 雄(♂)
1 正常弯曲全部弯曲全部正常
2 弯曲正常50%弯曲,50%正常50%弯曲,50%正常
3 弯曲正常全部弯曲全部弯曲
4 正常正常全部正常全部正常
5 弯曲弯曲全部弯曲全部弯曲
6 弯曲弯曲全部弯曲50%弯曲,50%正常
⑴可根据第_________组杂交,判断控制小家鼠尾巴形状的基因在________染色体上。
⑵可根据第_________组杂交,判断控制小家鼠尾巴形状的突变基因就是_______性基因。
⑶请写出第2组亲代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让第1组后代中的1只雌鼠与1只雄鼠交配,生下2只小鼠,这2只小鼠尾巴的形状可能就是(不考虑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让第6组的子代中尾巴弯曲的雌雄鼠互交,所产生的后代中弯曲与正常的理论比值就是_
10、黑腹果蝇就是常用的遗传研究材料,其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右图为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则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
为,雄果蝇正常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有2条Y染色体的细胞就是。
(2)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h(正常
翅) 或。
可以突变为显性基因H(毛翅),Ⅲ号染色体上存在一对基因R、r, r基因纯合时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
则一个种群中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有种。
现有一对基因型相同的毛翅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3:1,那么这对果蝇的基因型可能就是
(3)果蝇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上有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如图)。
已知果蝇的灰身(A)与黄身(a)就是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偶然发现一只
黄身雌果蝇,为确定控制A、a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
验:将这只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得到子一代(F1)。
如果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非
同源区段、
如果F 1不能判断,则将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F2)。
若F2的表
现型就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Y染色
体上的同源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