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常见症状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八章

1.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特点
不同疾病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特点有所区别:① 类风湿关节炎受 累关节为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分布,持续性疼痛, 出现晨僵。②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累及指、腕、膝等四肢关节,伴红肿者少见, 呈对称性多关节疼痛。③ 强直性脊柱炎以骶髂关节、髋、膝及踝关节受累最 为常见,最典型和最常见的表现为炎性腰背痛。④ 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膝、 踝、肘、腕、肩等大关节,为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疼痛。
一、关节疼痛和肿胀
— 5—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2.伴随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可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但无关节破坏;类风湿关节炎随病情 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僵硬,伴低热、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系统 性红斑狼疮可伴有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害。
3.评估要点
评估四肢关节和脊柱有无压痛、肿胀、局部发热、活动及功能受限的程度、关节畸 形状态等;了解疼痛起始时间、起病特点、起病年龄、疼痛程度及疼痛性质;评估是否 存在伴随症状。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患者发病起始时间、特点及发病 年龄;有无诱发因素,如寒冷、潮湿、饮 食及外伤等;发病后是否对日常生活有影 响,是否能从事社会工作,自理能力是否 受限等。
二、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 10 —
1.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的特点 晨僵是判断滑膜关节炎症活动性的客观指标,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
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悲伤等表现;患者家庭是否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支持和照顾; 社区能否提供治疗、康复等卫生服务。
二、患者护理
护理诊断
(1)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
(2)悲伤
— 30 —
(3)疼痛 (4)自理缺陷
风湿性疾病护理常规

风湿性疾病护理常规一、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评估患者关节的活动度。
2、评估患者晨僵出现的时间,持续的时间。
3、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4、了解诊断、治疗和护理要求,选择体位。
(二)护理要点1、急性期患者出现关节肿痛,发热的症状,应卧床休息,限制受累关节活动。
2、保持患者关节的功能体位,避免垂足垂腕等关节畸形。
3、症状控制后,患者要早起进行功能锻炼。
4、对已发生关节畸形的患者,要尽可能的发挥健康肢体的功能。
5、晨僵的患者要注意保暖,手部可戴弹力手套,晨起后鼓励病人进行温水浴,用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
6、卧床的病人要注意患者的功能体位。
加强皮肤护理。
7、重症病人要加强生活护理,制定护理计划。
指导病人深呼吸,给予翻身、拍背、防止发生肺部疾患。
(三)指导要点1、根据患者自身特点,给予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
2、关心安慰病人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
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加强功能锻炼。
3、指导病人尊重医生,树立尊医行为,按照医嘱服药。
不能自行停药。
停止治疗。
4、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指导患者发现不适及时就医。
(四)注意事项1、患者关节肿痛明显时,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
减轻患者的痛苦。
2、及时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
积极配合患者功能锻炼。
3、用药观察。
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明显,防止出现胃溃疡消化道出血。
(五)出院指导1、饮食指导:宜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蛋白、糖和盐量不要过多。
(因能增加患者的敏感性而使关节疼痛加重),有贫血时增加含铁食物。
2、用药指导:指导病人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一旦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自觉遵医嘱用药,不要随便停药、换药、增减剂量,坚持治疗,减少复发。
病情复发时,应及早就医,以免重要脏器受损。
3、康复指导: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病程和治疗方案。
免疫科风湿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免疫科风湿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饮食中应含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多进食高脂肪食物。
2.定期进行体检: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
能等检查,以及心电图、X线、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
3.科学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用药,不要随意更改或停止
药物。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4.控制炎症反应:免疫科风湿性疾病患者一般伴有炎症反应,应采取
控制炎症的措施,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以减轻疼痛和
关节肿胀等症状。
5.管理疼痛:对于疼痛患者,可以使用相关的止痛药物进行缓解。
此外,可以尝试热敷或冷敷来减轻疼痛。
6.应激管理:避免过度的精神和身体应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睡
眠质量。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7.适当锻炼:免疫科风湿性疾病患者可以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等,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8.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寒
冷和潮湿对病情的不利影响。
9.规律就诊:按医生的要求和治疗计划定期就诊,进行治疗效果的评
估和调整。
定期进行特定检查,如关节X线、超声波等。
10.保持积极心态:免疫科风湿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控制和改善。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和医生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风湿免疫疾病护理常规

风湿免疫疾病护理常规
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以下是针对风湿免疫疾病的护理常规:
1.定期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按医生的处方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遵循治疗计划可以减轻疾病症状,控制疾病进展。
2.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某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对免疫系统有影响,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需要密切关注药物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
3.控制疼痛:针对风湿免疫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可以使用物理疗法、温热敷、理疗等方式减轻疼痛。
4.保持适当的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减轻关节疼痛和僵硬,增强肌肉力量。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低负荷运动,如游泳、太极拳等。
5.维持良好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加重疾病症状。
维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关节的压力。
6.合理膳食: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取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避免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
7.减轻压力:适当的减压有助于缓解疾病的症状。
可以通过运动、放松技巧、亲友交流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8.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对于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9.定期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病情变化。
以上是风湿免疫疾病的护理常规,但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1. 风湿性疾病:泛指病变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膜、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部分病人可发生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功能衰竭。
2. 晨僵:早晨起床后自觉关节及其周围僵硬感,称为晨僵,日间长时间静止不动也可出现此征象。
晨僵常被作为观察滑膜关节炎症活动性的指标之一,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晨僵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者意义较大。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具有多系统损害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人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损害各个系统、脏器和组织。
4. 狼疮脑病:又称为神经精神狼疮,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可引起多种神经及精神症状。
狼疮脑病提示SLE处于活动期,病情严重且预后不佳。
5. 满堂亮:狼疮性肾炎(LN)病人典型的肾小球免疫病理表现为IgG、IgA,IgM,C34Clq均阳性,称为"满堂亮”。
6. 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关节炎常见的临床类型,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是一种慢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7.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8. 雷诺现象:指因受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刺激后,肢端细动脉痉挛,使手指(足趾)皮肤突然出现苍口,相继出现皮肤变紫本红。
伴有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的临床现象。
9.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以四肢近端肌无力为主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包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非特异性肌炎和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等。
10. Gottron征:皮肌炎的病人时,膝关节伸侧面和内踝附近、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伸面出现紫红色,连渐融合成斑片右手细山管扩张,色素减退,上覆细小鳞屑,称Gottron征。
11. 技工手:见干皮肌发的病人,手掌和手指纹表现为污黑肮脏状,甲根皱襞可见不规则增厚,甲周呈毛细血管扩张长,其上常见瘀点此征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皮肌炎的诊断。
免疫科风湿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免疫科风湿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0简介风湿性疾病(rheumaticdiseases)是指影响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滑囊、筋膜为主的一组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部分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呈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的慢性病程。
风湿性疾病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与感染、免疫、代谢、内分泌、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经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等;②并发脊柱炎的关节炎:如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③原发性或继发性骨性关节炎;④感染引起的关节炎、腱鞘炎等;⑤伴风湿性疾病表现的代谢和内分泌疾病:如痛风、淀粉样变、糖尿病等;⑥肿瘤性疾病:如原发性滑膜痛、多发性骨髓瘤等;⑦神经血管病:如神经性关节病;⑧骨与软骨病变:如骨质疏松、骨软化等;⑨非关节性风湿病:如滑囊炎、肌腱病、椎间盘病变等。
其他还有周期性风湿病、药物致风湿综合征等。
2.0主要临床表现2.1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2.2系统损害各系统均可受损。
3.0治疗原则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保持的关节、脏器功能,阻止或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4.0护理评估4.1病史4.1.1患病及治疗经过4.1.1.1风湿性疾病多为慢性病程,病情反复。
病人常主诉有长期低热、乏力、纳差,关节肿胀和疼痛时重时轻。
应了解病人的发病时间,起病缓急,有无明显的诱发因素;主要症状及其特点,如受累关节的分布,关节疼痛的性质,呈持续性疼痛或剧痛,有无畸形和功能障碍;晨僵持续时间,如何缓解等。
同时应询问病人有无其他系统表现,如皮肤日光过敏、诱发皮疹、少尿、血尿、口眼干燥等。
4.1.1.2既往就医情况,病程中是否经过正规治疗,效果如何;作过如何;目前服用的药物,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用法,有无不良反应等。
4.1.1.3目前主要不适及病情,如关节疼痛、吞咽困难,是否呈进行性加重,以及日常活动、自动能力是否受到影响等。
风湿病常见症状和体征

• 避免疼痛部位受压。可用支架支起床上盖被。
精选ppt26源自2)协助病人减轻疼痛:①为病人创造适宜的环境,
②合理应用非药物性止痛措施;
③根据病情使用蜡疗、水疗、磁疗、超短波、红 外线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也可按摩肌肉、活 动关节,防治肌肉挛缩和关节活动障碍;
④遵医嘱用药:常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布洛芬、 萘普生、阿斯匹林、吲哚美辛等,告诉病人按 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和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精选ppt
9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 结缔组织病: 风湿病中的一大类 慢性病程、肌肉关节病变 血管和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 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精选ppt
10
临床特点
发作与缓解相 交替的慢性病 程同,病一由变疾于累病多及其次临床
发 严多表 体作 重或治个现 差对免可 后疗治生系糖和 异疫造 果有疗化统皮预 很学成 。一效改质。后 大异定果激变反有个。常素。应较的,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常用的影像 学诊断方法,有助于骨关节病变的诊断 和病程分期。
(4)其他:如关节镜、肌电图、活组织 检查,对不同病因所致的风湿病各具不 同的诊断价值。
精选ppt
16
第二节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精选ppt
17
关节疼痛与肿胀
• 疼痛常是受累关节的首发症状。 • 疼痛的关节均可有肿胀和压痛。
精选ppt
6
分类(续)
• 神经血管病,如雷诺现象。 • 骨与软骨病变,如骨质疏松、缺血性骨坏
死等。
• 非关节性风湿病,如滑囊炎。 • 其它有关节症状的疾病,如间歇性关节积
液。
精选ppt
7
雷诺现象
• 寒冷、情绪刺激时突然发生,典型表现为
风湿性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吹风 穿暖和的衣服,尤其是关节部位 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保暖工具 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站 立或久坐,每 隔一段时间要
适当休息
避免过度运动, 适量运动即可
避免提重物, 尽量让物品靠
近身体
避免长时间保 持同一姿势, 经常变换姿势
定期复查
遵从医嘱,按时服药,不擅 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护理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风湿性疾病常见症状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改善关节功能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与其它治疗手段结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物理治疗
热敷:缓解关节 疼痛和僵硬
冷敷:减轻炎症 和肿胀
按摩:促进血液 循环和肌肉放松
肉、豆类等
多摄入富含维 生素C的食物, 如柑橘类水果、 草莓、蔬菜等
减少高脂肪食 物的摄入,如 动物内脏、肥
肉等
控制盐的摄入 量,避免过咸
的食物
日常护理建议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坚持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对身体的伤害。
关节肿胀
定义:关节肿胀是指 关节周围组织肿胀、 增厚和炎症反应,是 风湿性疾病的常见症 状之一。
原因:关节肿胀通常 是由于关节内或关节 周围组织的炎症、增 生或积液所致。
表现:关节肿胀表现 为关节周围组织增厚、 肿胀,可伴有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等症 状。
护理措施:针对关节 肿胀的护理措施包括 减轻关节负担、保持 关节活动度、进行适 当的康复训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抑制致炎性PG合成, 产生抗炎止痛作用。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 用,能明显改善CTD患者的预后,但不能根治这 些疾病,因副作用较多,撤药困难,应根据病 情慎重选用。
外科治疗
➢ 包括矫形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等。该种疗法只 能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0岁上者OA达50%以上
风湿病的病因
多数不明,现已知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⒈ 遗传性 ⒉ 免疫性 ⒊ 感染 ⒋ 内分泌性与代谢性 ⒌ 退化性 ⒍ 地理环境性 ⒎ 肿瘤性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
•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 骨性关节炎 • 感染所致风湿性综合征 • 伴有风湿性疾病的代谢和内分泌病 • 肿瘤性风湿病 • 神经血管病性风湿病 • 骨与软骨病变
1.致病因素 2.身体状况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护理诊断/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 躯体移动障碍 与关节疼痛、僵硬及关节、肌肉功 能障碍等有关。
护理措施 躯体活动障碍
1. 生活护理 2. 休息与锻炼:病变关节注意保暖,预防晨僵,
关节肿痛时限制活动。急性期后,鼓励患者坚 持被动和主动运动。必要时是提供辅助工具。 3. 病情观察及预防并发症:防止肺部感染、防止 受伤、防止足下垂、防止压疮
1.疼痛: 慢性关节疼痛 与炎性反应或外伤有关。 2.焦虑 与疼痛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有关。
护理措施 疼痛
1.生活护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保
持关节功能位,避免疼痛部位受压,可用支架支起 床上盖被。协助完成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日 常活动。
2.治疗配合 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有胃肠道不
风湿性疾病常见症状护理
风湿性疾病
(一)关节表现特点 (二)系统受损表现
【护理评估】病史、身体、实验室检查 【常见症状与体征】 1.关节肿胀和疼痛 2.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 3.皮肤受损 4.疲劳 【护理】**
常见风湿病的患病情况
•16岁以上人群 – RA的患病率为0.32%~0.36% – AS约为0.25% – SLE约为0.07% – pSS(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约为0.3%
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 不少慢性风湿性疾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 病程多呈慢性,常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 • 同一疾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 关节表现往往较为突出 • 不少风湿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 • 常有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 • 疗效及副反应个体差异较大 • 同一疾病患者的预后可有较大差
治疗
中医、中药
• 中医辨证施治 • 针炙 • 推拿
心理治疗
• 根据患者的性格、心理特点及异常心理反应情 况,进行心理护理和治疗。
治疗
物理及康复疗法 • 红外线理疗 • 矿泉浴 • 磁疗 • 泥疗
关节疼痛与肿胀 护理评估
1.致病因素 了解有无外伤、感染、自身免疫 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血液 病、肿瘤、大骨节病等的病史。 2.身体状况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风湿性疾病实验室检查
• 一般性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 • 特异性检查:关节液、血清自身抗体和补体
水平等检测
风湿性疾病的影像学检查
根据临床需要可采用下列手段 1. X线平片 2. CT 3. MRI 4. 血管造影 5. 活组织检查
治疗的原则与目的
⑴ 消除可疑病因,祛除诱因,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⑵ 调节免疫功能,消除变应性炎症,阻止病情进一 步发展,保护关节及重要脏器功能。 ⑶ 解除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⑷ 早诊断、早治疗,注意用药个体化,合理联合药。 ⑸ 注意防治药物的副作用。
良反应,甚至胃粘膜溃疡、穿孔、出血等副作用
护理措施 疼痛
1.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说出自身感受,并评估焦虑 的程度,重点强调出现焦虑时应采取积极的应对 措施。
2.采取缓解焦虑的技术:如音乐疗法、放松训练、 按摩等。
3.病情观察及安全保护:观察病人精神状态是否正 常,应作好安全防护。
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 护理评估
皮肤受损 护理评估
1.致病因素 2.身体状况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护理诊断/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血管炎性反应及应用免疫抑制剂 等因素有关。
护理措施:服装;卧床病人床铺要平整、无渣屑;
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