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讲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课文课件全

对应练习
(教材第59页“做一做”)
1.动车的速度为220千米/ 时,普通列车 的速度为120 千米/ 时。
巩固练习
(教材第57页第12题)
4.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个/分) 分
个
x
5
5x
150÷m
m
150
a
t
c= at
王红每分钟打字50个,利用表中的公式计算她1
小时打多少个字。
1小时=60分
c=at=50×60=3000(个)
答:她1小时打3000个字。
拓展练习
(教材第57页第13题)
5* .在右图中,
120+10a (2)根据这个式子,当a等于25时,商店一共
有多少千克苹果?
a=25,120+10a=120+10×25=370(千克)
对应练习
(教材第58页“做一做”)
2.仓库里有货物96吨,运走了12车,每车运b 吨。
(1)用式子表示仓库里剩下货物的吨数。
96-12b (2)根据这个式子,当b等于5时,仓库里剩下
巩固练习
(教材第60页第2题)
4.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t与3的和。 t+3
(2)20减去a的差。20-a
(3)x的2倍。 2x
(4)b除以12的商。 b÷12
(5)a的5倍减去4.8的差。 5a-4.8 (6)比x小9的数。 x-9
巩固练习
(教材第60页第3题)
有20人,平均分成a组, 每组(20÷a)人。
当x等于8时,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7×8=56(根)
摆x个正方形比摆x个三角形多用了多少根小棒呢?
方法小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简单解决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内容主要包括:1. 理解方程的概念,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2.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正确列出方程;3. 能通过简单的运算解决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正确列出方程。
3.能通过简单的运算解决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方程的概念,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正确列出方程。
2.难点:解决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以及方程的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从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学具:练习本、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买了2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如:“等式是用等号连接的两个数或表达式,而方程则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小明有x个苹果,小红有y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并列出方程。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讲义

(完整版)⼈教版⼩学五年级数学《简易⽅程》讲义五年级简易⽅程讲义第⼀课时:⽤字母表⽰数【学习⽬标】1、理解⽤字母表⽰数的意义和作⽤。
2、能正确运⽤字母表⽰运算定律,表⽰长⽅形、正⽅形的周长、⾯积计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公式求周长、⾯积。
3、能正确进⾏乘号的简写,略写。
【学习重点】理解⽤字母表⽰数的意义和作⽤。
【学习难点】能正确进⾏乘号的简写,略写。
⼀、⾃主学习(感知⽤字母表⽰数的意义)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在书上填出例1中⽤图形、符号、字母表⽰的数。
2、思考:这3道⼩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的⽅法都有⼀个共同的特点。
你还见过哪些⽤符号或字母表⽰数的例⼦,如,。
3、回忆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字母表⽰,阅读理解例2后完成下⾯的题。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这些⽤字母表⽰的定律、性质中,哪⼀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的。
】a ×b=b×a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 (a·b)·c=a·(b·c) 或(ab) c=a(bc)。
4、阅读理解例3,⽤字母表⽰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法。
⽤S表⽰,C表⽰,a表⽰边长,试写出正⽅形的⾯积公式和周长公式,学⽣先⾃⼰试写,然后⼩组交流,看书讨论。
5、完成教材第46页做⼀做。
⼆、合作探究、归纳展⽰1、㎡表⽰()相乘,读作( );省略( )和( )的乘号后,数字⼀定要写在( )的前⾯。
2、超市运回10箱⽅便⾯,每箱X元,卖出180袋。
(1)⽤含有字母的式⼦表⽰超市还剩下⽅便⾯多少袋()(2)根据这个式⼦,求当X=24时,超市还剩⽅便⾯多少袋?【⾃我检测】1、(1)省略乘号,写出下列格式。
x×y( ) 7×a( ) 1×a( ) y ×3+9( )(2)下⾯式⼦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五年级数学上册 解简易方程讲义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简易方程讲义人教版简易方程简介简易方程是一个数学问题,其中包含一个未知数和一些运算符。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找出未知数的值,使等式成立。
解简易方程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
解简易方程的步骤1. 整理方程:将方程中的各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2. 消去系数:通过运用运算法则,将方程中的系数化简。
3. 合并同类项: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化简方程。
4. 移项:通过变换方程的形式,将未知数移到一侧,常数项移到另一侧。
5. 化简方程:对于得到的新方程,继续化简,消除系数,求解未知数的值。
6. 检验解:将求得的未知数值代入原方程进行验证,确认解的可行性。
解简易方程的例子例1:解方程`2x + 3 = 9`。
首先,我们将方程整理为`2x = 9 - 3`。
然后,将系数和常数项合并,得到`2x = 6`。
接下来,通过移项将未知数移到一侧,得到`x = 6 / 2`。
最后,化简方程得出结果,`x = 3`。
例2:解方程`3(x - 2) = 12`。
首先,展开括号,得到`3x - 6 = 12`。
然后,将系数和常数项合并,得到`3x = 12 + 6`。
接下来,通过移项将未知数移到一侧,得到`x = (12 + 6) / 3`。
最后,化简方程得出结果,`x = 6`。
总结解简易方程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基础内容,需要掌握整理方程、消去系数、合并同类项、移项、化简方程和检验解等步骤。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找出未知数的值,从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够解简单的方程。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等运算有了深入的理解。
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问题和实例,让学生感受方程的意义和价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字母表示数,能够列出简单的方程,并能够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会用字母表示数,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2.难点:学生对方程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方程的定义,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列出方程。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方程。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方程的定义2.用字母表示数3.方程的解法4.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方程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5)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的概念,学会解简单的方程。
本章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解方程的方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适的解方程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方程的概念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解简单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选择合适的解方程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方程,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等内容。
2.教学案例: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方程。
3.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方程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例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花了15元,问小明买了多少斤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PPT课件,讲解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方程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例如: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有什么意义?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方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简易方程的应用 讲义

简易方程的应用今天水果店搞特价销售,黄妈妈很高兴。
于是她去水果店买了3千克苹果和4千克梨,共用去了54.5元。
已知苹果每千克8.6元,求梨每千克多少元?解题步骤:①找出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一般问什么设什么)②找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
③解答,有时间可以验算。
找等量关系的方法:①圈起关键字词,如“一共”、“剩下”、“平均”、“每”等②把“是”、“比”、“占”、“相当于”看作“=”。
③根据公式找出等量关系。
例1、水果店运来15筐桔子和12筐苹果,一共重600千克。
每筐桔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例2、图书室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3倍少75本,科技书有495本。
文艺书有多少本?例3、小东买8本笔记本,付给营业员20元,找回1.6元。
每本笔记本是多少元?例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2°,它的两个底角各是多少度?例5、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每小时能达到110km,比猫最快时的速度的2倍还多20km。
猫最快每小时跑多少千米?例6、有一个工程队,平均每天修路x米,修了35天之后还剩下30米,这个工程队修的路一共是1780米,问:平均每天修多少米?例7、有些题目涉及到公式,我们可以从公式入手,找出等量关系(1)行程问题:路程=___________________(2)工作问题:工作总量=_______________(3)商品问题:总价=__________________例8、A、B两地相距1500km。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10时两车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80km,乙车每小时行多少km?例9、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从两端修一条长77千米的公路,10天后,还剩15千米,已知乙队每天修2.2千米,甲队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课堂练习1、李明到书店买了4本连环画和3本故事书,一共付了29.7元,连环画每本4.8元,故事书每本多少元?2、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2.5吨的货车运。
五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简易方程第一讲(用字母表示数)-人教版(含答案)

简易方程第一讲(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课型教学目标1、弄清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含义及解方程的原理。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准确解答。
3、会灵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重、难点1、弄清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含义及解方程的原理。
2、会灵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课首沟通师述:这次学习的主要是要求我们学会用字母可以表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当在数字与字母或数字与括号之间相乘时,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但在省略乘号的时候,要把数字写在字母或括号的()。
当字母在等式中代表什么数时,我们应当怎么去解决的问题。
知识导图课首小测口头小测提问:8+9=17 a+b=c 90+3x=120这些可以统称为什么;又有哪些区别?口答:加法:一个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乘法:因数=(),除法:被除数=(),除数=()书面小测1. 解下列方程90+3x=120 x-12×3=20【学有所获】进一步弄清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答的方法。
导学一:典型例题与易错题分析知识点讲解 1例如:a×b×7.5可以简写为:7.5・a・b或7.5ab。
例 1. 结合a2和2a 的表达方式填空。
42 =()×()=();52 =()×()=()4×2 =()+()=();5×2=()+()=()我爱展示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1)8×a=()(2)25×a×b×s=()(3)m×10=()(4)8×x×x=()(5)x×x-4=()(6)C×8+a=()2.用字母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s表示工作总量S= a= t=(2)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S= v= t=(3)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C= a= x=3.一块地为a公顷,另一块地为b公顷,共收粮食x千克,这两块地平均每公顷收粮食()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讲义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学习目标】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学习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一、自主学习(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在书上填出例1中用图形、符号、字母表示的数。
2、思考:这3道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你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
3、回忆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阅读理解例2后完成下面的题。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
】a ×b=b×a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 (a·b)·c=a·(b·c) 或(ab) c=a(bc)。
4、阅读理解例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用S表示,C表示,a表示边长,试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5、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表示()相乘,读作( );省略( )和( )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 )的前面。
2、超市运回10箱方便面,每箱X元,卖出180袋。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超市还剩下方便面多少袋()(2)根据这个式子,求当X=24时,超市还剩方便面多少袋?【自我检测】1、(1)省略乘号,写出下列格式。
x×y( ) 7×a( ) 1×a( ) y ×3+9( )(2)下面式子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写作m×2()a×b写作ba()1×a写作1a()。
2、填一填。
(1)小红体重36千克,比小莉重a千克,小红体重()千克。
(2)李佳有10元钱,买钢笔用去x元,还剩()元。
第二课时:简易方程【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教材P47-P4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学习重点】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一、自主学习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2、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 a×7 14+b a÷7 a×a 5-x 0.6×0.6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4、(1)爸爸比小红大()岁。
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当小红2岁时,爸爸()岁…….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法2:a+30 。
(3)你喜欢()种表示方法,为什么,理由是()。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4)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算式写在书上47页。
5(1)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2)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3)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千克。
6、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也可以表示()。
2、请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自我检测】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a与b的差()x与8.5的积()比b多c的数()y的4倍()b除c()x减去a的2倍()2、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b×(a+c)=□×□+□×□56x+44x=(□+□)×□a-b-c=□-(□+□)第四课时:解方程1学习目标: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结合具体的题目,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1、回忆填空。
(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 )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数,天平保持平衡。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1)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x 是()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
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2)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3)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50。
(4)把250分成10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5)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
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
3、认识和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像这样,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2)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而解方程是一个(),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2、解方程。
X+3.5=79.4 6x=7.5 x÷5=4.25自我检测:1、后面的括号中哪个是方程的解?(1) x+32=76 (x=44, x=108 ) (2)12-x=4 ( x=16, x=8 ) (3)3÷x=1.5 ( x=0.5, x=2)2、探究创新题。
小晴家、小强家和学校都在成一条直线的路上,并且位于学校两侧,小晴从家出发,每分钟走60米,m分钟可到学校,小强从家出发,每分钟走65米,m分钟可以到学校。
(1) 小晴和小强,谁家离学校远?远多少米?(2) 如果m=20,小晴家与小强家相距多少米?第五课时:解方程2学习目标:1、结合问题学课本第58、5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并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1、解方程。
6.5+ x=80.5 50÷x=2.5 x-5=4.252、阅读教材58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个皮个球加起来共有()个,列方程:()。
(2)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列式:(),化简后x=(),这就是方程的解。
(3)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这样,右边就刚好是()。
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4)x=6带不带单位呢,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因此不带单位。
(5)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
方程左边=x+3=()+3=9=方程()边所以,x=6是方程的()。
3、阅读教材59页主题图,理解图意.(1)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2)在方程两边同时( )3即可。
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 )。
让学生打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 )两边同时减去一个( )的数,左右两边仍然()。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一个不为0的数,()两边仍然相等。
自我检测:1、完成59页的“做一做”。
2、根据题意列方程,并解答。
(1)把x粒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没人得5粒,刚好分完。
(2)学校买了2箱乒乓球,每箱25元,共花了25元。
每个乒乓球多少元,﹡3、根据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一本书有x页,小化看了27页,还剩34页没看+ = 。
列方程:3、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第六课时:解方程3学习目标: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0—6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学习重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一、自主学习1、解下列方程:x+5.7=10 x-3.4=7.6 1.4x=0.56 x÷4=2.7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1)观看洪泽湖的图片,了解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
密切关注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
(2)“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m,超过警戒水位()m。
”(3)填关系式。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超出部分②()—超出部分=()③(4)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①x+()=14.14 ②()-x= 0.64 ③14.14-0.64=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1)一个水龙头半个小时滴了()千克的水。
(2)设这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浪费水x千克(3)每分钟滴的水×30=()小时滴的水。
(4)1.8千克= ()克,(5)列方程:()x=180030x÷( )=1800÷( )X=( )(6)检验:答:4、完成教材61页的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