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标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李斌关大巍张颖琮梁慧君千金元孙胜进李忠波金秀芬曹希锋于海涛李苗黄海峰刘宏瑞张荣江刘世江胡少英范波1总则1・0. 1为预防电气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合理设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保障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施工质量及使用性能,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1・0. 2本规程适用于丁业与民用建筑内设置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1・0. 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针对监控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1・0. 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产品应符合同家有关准人制度。
1・0. 5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作为建筑消防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
1・0. 6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施了及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 0. 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当被保护线路中的被探测参数超过报警设定值时,能发(十)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并能指示报警部位的系统,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组成。
2. 0. 2电气火灾监控设备(以下简称监控设备)能接收来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指示报警部位,记录并保存报警信息的装置。
2. 0. 3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探测被保护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温度等电气火灾危险参数变化的探测器。
2.0. 4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探测被保护线路中剩余电流(又称漏电流)变化的探测器。
2. 0. 5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探测被保护线路中温度变化的探测器。
2. 0. 6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能够发小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3设置3. 1 —般规定3・1・1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发生电气火灾的危险性、保护对象等级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并应根据电气线路敷设和用电设备具体情况,确定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形式与安装位置。
注:保护对象等级的选择应符合附录A 的要求。
DB 37 T 2863-2016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障电弧功能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b) 商场、市场或具备易燃、易爆物堆积场所的照明回路应设置探测故障电弧功能的电气火灾监控
探测器;插座回路宜设置探测故障电弧功能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c) 幼儿园、养老院等行动不便或无火险意识人员活动场所的照明回路应设置故障电弧保护器;插
座回路宜设置故障电弧保护器; d) 酒店客房、宿舍、医院病房等房间的照明回路应设置故障电弧保护器;插座回路宜设置故障电
4.1 一般规定
4.1.1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由下列部分或全部设备组成: a)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b) 电气火灾监控显示单元 c) 剩余电流式探测器 d) 测温式探测器 e) 故障电弧探测器 f) 故障电弧保护器
2
DB37/T 2863-2016
4.1.2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火灾发生前电力系统自身可能引发火 灾的监控报警任务。 4.1.3 独立式电气火灾探测器应为面板仪表型结构,所有显示、操作均应在配电箱(柜)面板上进行, 应能显示剩余电流数值、温度数值、线缆电流数值等电气火灾监控参数,能通过系统总线将报警和故障 信息实时传输至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4.1.4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能实时显示剩余电流数值、温度数值、线缆电流数值等电气火灾监控参数 和报警部位的楼层、配电箱编号等信息,能人工在线查询、设定和修改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有关参数, 且具有实时监控报警和系统故障功能。 4.1.5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有与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通信的接口。 4.1.6 电气火灾监控设应具备报警和故障信息查询、储存、打印功能。 4.1.7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可选用壁挂式或落地式。 4.1.8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放置于消防控制室,有专人值守,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置报警或故障信息。 4.1.9 在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场所,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报警信息和故障信息应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 装置或起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上显示,但该类信息与火灾报警信息的显示应有区别。
138749_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规范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佚名来源:未知摘要:电气火灾报警系统随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完善和工程应用的不断普及而得到改进,与此同时人们对电气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又在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推进着电气火灾报警系统技术应用的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电气火灾报警系统工作特点和不同应用场所具体设置要求进行了介绍,希望通过交流,共同增进对电气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的重视,更加合理的应用电气火灾报警系统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
关键词:电气火灾报警系统;一般场所的应用;特殊场所的应用;改造工程的应用前言自“高规”发布实施以来,设计、施工、消防、业主等单位,对“高规”新增条文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存在着对设计、施工、验收的标准方式有着很大差异,势必给电气火灾报警系统正常运行存在着隐患,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设计、施工、验收标准,使很多设计、成套、业主等单位存在着对《高规》、《建规》“宜”字的不同理解,规范条文用词为“电气火灾报警系统”,表明应该是一个联网的整体装置,是一个完整系统,而不是以往分散设置的单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或传统漏电开关可以胜任的。
《高规》条文说明中,也特别强调“这些设备要采用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的产品,以确保质量安全”,可见并非是使用普通漏电开关就可以的,许多电气设计人员往往有此错误倾向。
关于“宜”字的把握,规范用词说明指出: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
可见,“宜”原则上是首先要考虑设置的,没有特殊情况,没有经消防主管部门同意,是不能随便选择取消设置的。
一、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具体设计安装位置由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建筑设计规范,而不是电气火灾报警系统产品检验标准,更不是电气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因此,条文要求比较粗,造成目前电气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没有明确标明,势必影响到电气火灾报警系统工程的顺利施工和运行,影响其电气火灾报警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系统设计、施工安装和验收与维护。
本规范适用于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本规范不适用于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955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与运行GB 14287.1-2005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气火灾远程服务系统远程监控城市内各建筑电气火灾安全状态的系统,该系统由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网络接入模块、有线网络组成。
3.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电气火灾探测器及系统总线网络组成,当被保护线路中的被探测参数超过报警设定值时,能发出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并能指示报警部位的系统。
3.3电气火灾监控设备能接收来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能够指示报警部位,记录并保存报警信息的装置,一般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
3.4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探测被保护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温度等电气火灾危险参数变化的探测器,包括剩余电流式探测器、测温式探测器、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等。
最新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系统设计、施工安装和验收与维护。
本规范适用于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本规范不适用于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955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与运行GB 14287.1-2005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气火灾远程服务系统远程监控城市内各建筑电气火灾安全状态的系统,该系统由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网络接入模块、有线网络组成。
3.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电气火灾探测器及系统总线网络组成,当被保护线路中的被探测参数超过报警设定值时,能发出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并能指示报警部位的系统。
3.3电气火灾监控设备能接收来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能够指示报警部位,记录并保存报警信息的装置,一般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
3.4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探测被保护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温度等电气火灾危险参数变化的探测器,包括剩余电流式探测器、测温式探测器、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等。
3.5系统总线监控系统中用以连接监控设备和探测器,以规定的标准格式进行信息通讯传输的物理媒介。
包括用于总线扩展的信号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等类似功能设备。
3.6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采集监测回路各线缆电流信号并通过系统总线将信号发送给监控器的装置。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37T2122—2012

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系统设计 (2)5 施工安装 (3)6 系统调试 (4)7 系统验收 (4)8 系统维护 (4)附录A(规范性附录)不同接地方式的电气火灾监控应用 (6)附录B(规范性附录)装有传感器的配电箱一次回路接法 (7)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验收记录 (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上海华宿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元祥、王忠、黄凤梅、李智勇、陈建国、唐绍峰、孙厚杰、韩晓杰、王然、王琳。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术语和定义、系统设计、施工安装、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系统维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及工业建筑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287(所有部分)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由电气火灾监控主机、电气火灾监控器、电气火灾传感器(包括漏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及系统总线组成的实时报警系统。
3.2电气火灾监控主机接收和监控现场电气火灾监控器报警信号的装置。
3.3电气火灾监控器接收电气火灾传感器信号,并具有现场报警功能的监控装置。
3.4漏电传感器采集监测回路的漏电信号(或漏电电流信号)并通过系统总线将信号发送给电气火灾监控器的装置。
3.5测温式传感器采集监测回路线缆温度并通过系统总线将信号发送给监控器的装置。
3.6电流传感器采集监测回路各线缆电流信号并通过系统总线将信号发送给监控器的装置。
【7A文】电气火灾验收规范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验收规范1、总则1.1.为了保证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合理设计、正确施工、并明确验收要求和方法,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公共聚集场所、古建筑等重要防火场所。
1.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验收时,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系统的验收2.1.系统竣工验收2.1.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竣工验收应在公安消防机构监督下,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
2.1.2.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向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下列技术资料:(1)竣工图;(2)监控设备及探测器安装记录;(3)系统调试记录;(4)安装工程质量检查记录;2.1.3.竣工验收实施方法为:(1)备用电源的自动切换装置,应进行3次切换实验,每次实验均应正常。
(2)监控设备及探测器应进行试验报警功能和消音复位功能的测试,反复测试3次。
(3)任意将探测器的电流互感器或者温度传感器的链接头拔出,监控设备及探测器应发生故障报警信息,并且能够消音和复位。
(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模拟线路异常响应实验:a、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模拟测试箱可调开关旋,逐渐增大电压,当模拟线路电流超过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应能发出报警信号,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能接收、显示探测器发出的报警信息,其中应包括回路号、地址码及报警类型,并同时记录当前状态并可查询。
试验3次,应均可靠动作,不应有误报警现象。
如果动力线路装有自动切断开关继电器,电气火灾监控设备产生报警同时,继电器应能动作。
b、使用高温机体靠近任意探测器任意温度传感器,并且高温机体的温度高于报警预设值,探测器应能产生超温报警,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能接收并显示报警信息。
c、一个在消防控制中心,操作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控制系统,应能对任意的故障监测点进行操作控制,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控制系统应能自动接收显示故障状态、地址码,同时记录当前状态并可查询。
山东省消防验收规范

山东省消防验收规范篇一:山东省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规程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242-2008代替DB37/242-2004DB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规程2008—01—15发布2008—02—15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Ⅲ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检验性质及项目分类14检验项目、要求及方法1 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2消防供水系统 4.3消火栓、消防炮系统 4.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5固定泡沫灭火系统 4.6气体灭火系统 4.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4.8机械排烟系统 4.9挡烟垂壁4.10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 4.11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4.12消防电话系统 4.13防火分隔系统 4.14消防电梯4.15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4.16灭火器的设置5检验规则本标准是全文强制的。
本标准自 2008年2月15日实施。
本标准是对DB37/242—2004的修订,本标准与2004版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增加了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检验要求;——删除了1211与1301气体灭火装置;——增加了挡烟垂壁检验要求;——增加了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检验要求;——增加了气溶胶灭火装置检验要求;——增加了建筑灭火器设置检验要求;本标准自发布之日代替DB37/242—2004,原标准同时废止。
本标准规定的“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的“设计要求”系指符合国家、行业消防技术标准和地方标准规定或无明确规定,但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批准的设计要求。
本标准中的检验要求,属一般常规检验的,均不列出检验方法。
本标准由山东省公安厅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消防产品检测站、山东省广安消防技术服务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参编单位:山东省众海安全器材、济南圣奥消防工程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DB37/242—1997、DB37/242—1999、DB37/242-2004。
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规程1范围本标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是指:建筑物、构筑物中设置的用于火灾报警、灭火、人员疏散、防火分隔、灭火救援行动等设施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 14287(所有部分)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由电气火灾监控主机、电气火灾监控器、电气火灾传感器(包括漏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 感器)及系统总线组成的实时报警系统。 3.2 电气火灾监控主机 接收和监控现场电气火灾监控器报警信号的装置。 3.3 电气火灾监控器 接收电气火灾传感器信号,并具有现场报警功能的监控装置。 3.4 漏电传感器 采集监测回路的漏电信号(或漏电电流信号)并通过系统总线将信号发送给电气火灾监控器的装置。 3.5 测温式传感器 采集监测回路线缆温度并通过系统总线将信号发送给监控器的装置。 3.6 电流传感器 采集监测回路各线缆电流信号并通过系统总线将信号发送给监控器的装置。 3.7 系统总线(以下简称总线) 监控系统与各监控器之间的物理传输介质。 3.8
I
前 言
DB37/T 2122—2012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上海华宿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元祥、王忠、黄凤梅、李智勇、陈建国、唐绍峰、孙厚杰、韩晓杰、王然、 王琳。
III
DB37/T 2122—2012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术语和定义、系统设计、施工安装、系统调试、 系统验收、系统维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及工业建筑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2 监控节点
4.2.1 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工程,其系统设计应在下列电力线路或设备处进行监控点设置: a) 变电所低压配电出线回路; b) 楼层或防火分区干线配电箱的进线总开关; c)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配电电源和末端配电设备的总开关; d) 建筑物内的地下商场及其他公众聚集场所的配电箱总开关; e) 应急照明区域配电箱或楼层干线配电箱的总开关; f) 消防水泵、消防风机、消防电梯等重要消防负荷的电源配电箱总开关; g) 客、货梯电源配电箱的总开关; h) 空调、风机等一般电力干线配电箱的总开关; i) 医疗建筑的医用电源干线和末端配电设备的总开关; j)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砖木或木结构重点古建筑的电源干线和末端配电箱的总开关; k) 动力配电干线配电箱的进线总开关; l) 其它火灾危险性大的电力线路或设备需设置监控节点的位置。
4.2.2 设于同一配电箱柜内多路监控节点的环境应采用多回路电气火灾监控器。多回路监控应能在一 个共用的监控器上实现对多个配电回路的监控参数显示、操作、设定和报警等功能,多回路监控节点的 设置不应超出同一个配电箱柜。 4.2.3 电气火灾监控保护一般宜采用报警不跳闸的设计原则,但在温度探测值超过一定值时应采用报 警并跳闸的设计方式。
ICS 13.220.20 C 8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122—2012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e for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alarm and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fire prevention
4.4 不同接地保护方式中漏电监控节点
4.4.1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中的漏电动作保护(漏电监控)应与电力系统接地保护相配合。 4.4.2 漏电监控节点应按附录 A 所列不同接地方式的安装要求进行设置。 4.4.3 TN-S 系统可直接装设漏电监控节点。 4.4.4 TN-C 接地系统不可装设漏电监控节点,如需装设时必须将 TN-C 系统改造成 TN-C-S 系统或局部 TT 系统。 4.4.5 TN-C-S 接地系统中,监控系统的漏电动作保护应使用在 PE 线与 N 线分开以后的部分。
5.2 现场器件的安装
5.2.1 配电回路的相线和中性线应按同一正方向均匀穿过漏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分别直接固定在 四根线缆(或铜排)上,并确保接触良好。 5.2.2 保护地线(PE 线)不得穿过漏电传感器。 5.2.3 配电箱中装有漏电传感器时,其一次线路应按附录 B 所示要求连接。
5.3 主机的安装
5.3.1 柜式主机设备宜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机柜并排安装,壁挂式主机箱宜安装于便于观察和操作的 墙面上。 5.3.2 主机电源应引接消防专用控制电源。
5.4 监控系统的接地
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做系统接地。
5.5 布线要求
5.5.1 系统布线应依据下列图纸进行:
3
DB37/T 2122—2012
a) 监控系统图; b) 监控系统各层布线平面图; c)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安装接线图。 5.5.2 系统总线应采用 RVVSP2×1.0 屏蔽双绞线,当敷设在强电环境中时应穿金属管以屏蔽电磁干扰, 同时对金属管作防火处理。 5.5.3 系统总线与现场器件的连接应采用金属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金属管或封闭式线槽应 做防火处理。 5.5.4 系统总线的接线器等配件在公共场所安装时,宜设于吊顶上方或距地 2.2m 以上的侧墙上。 5.5.5 监控系统通过网络接入电气火灾远程服务系统时,可通过公用网络连接,不需要单独敷设线路。
4.3 参数配置
2
DB37/T 2122—2012
4.3.1 电气火灾监控器的报警设定值应考虑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 4.3.2 系统设计中对监控节点漏电流的设定值应先给出设计估算值,在系统调试中可根据监控器显示 的实时漏电流参数修正漏电流设定值。 4.3.3 选用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被保护电气和设备正常运行时泄漏 电流最大值的 2 倍。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的优先值为 0.5 倍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 4.3.4 配电箱柜内温度探测点应为 A、B、C、N 四个线缆(或铜排)温度,温度报警设定值应在 55℃~ 140℃的范围内。 4.3.5 监控节点处分别探测 A 相、B 相、C 相电流,过电流报警设定值应在(1.15~1.5)倍额定电流 范围内。
5 施工安装
5.1 安装前的准备
5.1.1 系统配件、附件、监控软件使用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市场准入证明材料应齐全。 5.1.2 进行系统外观检查,外壳应光洁,表面无腐蚀、涂层无脱落和起泡现象,无明显划伤、裂痕、 毛刺等机械损伤,紧固件、插接件应无松动。 5.1.3 系统应有安装使用说明书。 5.1.4 按设计图纸核对系统规格无误。
1
DB37/T 2122—2012
监控节点 设置在配电箱(柜)内的现场监控器件系统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火灾发生前电力系统自身可能引发火 灾的监控报警任务。 4.1.2 电气火灾监控器应为面板仪表型结构,所有显示、操作均应在配电箱柜面板上进行,应能显示 漏电数值、温度数值、线缆电流数值等电气火灾监控参数,并应具有消防联动功能,报警时能输出脱扣 信号。 4.1.3 电气火灾监控主机应能实时显示漏电数值、温度数值、线缆电流数值等电气火灾监控参数和报 警部位的楼层、配电箱编号等信息,能人工在线查询、设定和修改各监控器的有关参数,且具有实时监 控报警和系统故障报警功能。 4.1.4 监控主机应具备储存、打印报警和故障信息功能,便于查询和存档记录。 4.1.5 4.1.6 监控主机可选用壁挂式或立柜式。 4.1.7 监控主机应放置于消防控制室,有专人值守,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置报警或故障信息。 4.1.8 监控系统应具有预警功能,能在被监控参数发生异常但未达到监控报警值前发出预报警信号。 4.1.9 条件具备时应将本建筑内所有电气火灾监控信息通过网络实时传送至电气火灾远程服务系统。 4.1.10 系统设计应包含漏电、温度及电流监控设置。
2012 - 05 - 07 发布
2012 - 06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2122—2012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系统设计......................................................................................................................................................... 2 5 施工安装......................................................................................................................................................... 3 6 系统调试......................................................................................................................................................... 4 7 系统验收......................................................................................................................................................... 4 8 系统维护.........................................................................................................................................................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不同接地方式的电气火灾监控应用.......................................................................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装有传感器的配电箱一次回路接法....................................................................... 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验收记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