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化合物的质谱

合集下载

质谱分析法(下)

质谱分析法(下)

支链烷烃:1)分枝烷烃的分子离子峰强度较直链烷烃降低。 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因在分枝处易 断裂,其离子强度增加。 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原子的倾向, 产生较强的 Cn H2n 离子。 4)有 M-15 的峰。 环烷烃:1)由于环的存在,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 2)常在环的支链处断开,给出 Cn H2n-1 峰, 也常伴随氢原子的失去,因此该 CnH2n-2 峰较强。 (41、55、56、69…) 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 C2H4 (也可能失去 C2H5)。
H
O
+
.
OCH3
.
OCH3
15
m/z74 奇电子离子
� 乙酯和高级酯
RCOOR′: 当R′大于丁基时,M+• 很小。
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H
.+
O O
rH
.
H
+
O O
α
H +
+
O
.O
m/z60
.
H O
H
+
H
O
+
.
m/z56
+ O
O
.
rH
双氢重排
OH + HO
m/z47,61,75 特征离子系列
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质谱法(下)
Mass Spectrum
1
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常见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诱导断裂是由正电荷诱导、吸引一对电子而发生的断裂, 其结果是正电荷的转移。诱导断裂常用i来表示。
2
一、烃类
随机重排倾向,氢原子和碳骨架都可能(饱和烃中最为严重)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与主要结构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与主要结构

+ H2C CH2
2. 酚(或芳醇)
1)分子离子峰很强。苯酚的分子离子峰为基峰。 2)M-1 峰。苯酚很弱,甲酚和苯甲醇的很强。 3)酚、苄醇最主要的特征峰: M-28 (-CO)
M-29(-CHO)
酚类 在苯环上引入羟基,谱图比芳烃更富有特征
a: M 峰很强,往往是基峰 b:[M - CO] 是酚类特征峰,对鉴别结构很有用。
2. 烯烃
1)由于双键的引入,分子离子峰增强。 2)相差14的一簇峰,(41+14 n)41、55、69、83…。 3)断裂方式有 β 断裂;γ-H、六元环、麦氏重排。 4)环烯烃及其衍生物发生 RDA 反应。
烯烃易发生烯丙基断裂:
CH3 CH2 CH CH2
CH3 CH2 CH CH3
CH3 + CH2 CH CH2
醇类
M 很难得到,因为离子化羟基引发的反应使分解 更为容易, *当进样量较多时,易形成[M+H]+峰(易发生 离子-分子反应)。
除1- 链烷醇外,α-碎裂是醇类最有用的特征反应, 并优先失去最大烷基,形成丰度最大的离子。
CH3
(1)
C4H9 C OH
C4H9
α
C2H5
CH3 H C OH
H2C C H H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 质谱和主要结构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和
§1 烃类化合物的质谱
1. 烷烃
直链烷烃:1)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 2)由一系列峰簇组成,峰簇之间差14个单位。 (29、43、57、71、85、99…) 3)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C3或C4。 4)比 M+. 峰质量数低的下一个峰簇顶点是 M-29。 而有甲基分枝的烷烃将有 M-15,这是直链烷烃 与带有甲基分枝的烷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质 谱(第五六节)

质 谱(第五六节)

(M-OR)的峰 ,判断酯的类型;(31+14 n )
(M-R)的峰,29+14 n;59+14 n 3)麦氏重排,产生的峰:74+14 n 4)乙酯以上的酯可以发生双氢重排,生成 的峰:61+14 n
33
5. 酰胺类化合物 1)分子离子峰较强。 2) α 裂解; γ-氢重排
34
6. 氨基酸与氨基酸酯
芳香羧酸分子离子峰强,苯甲酸α -断裂丢失-OH基团后。再丢失中性 分子CO得到m/z 77的苯基离子,其质谱图示于图4-42中。
30
芳酸:1)分子离子峰较强。 2)邻位取代羧酸会有 M-18(-H2O)峰。
31
4 .酯
酯可以发生 α - 裂解丢失 · R或· OR 自由基产生 m/z59+n×14 和 29+n×14 的离子,乙酸丙酯为例:
37
2.芳胺 1)分子离子峰很强,基峰。 2)杂原子控制的 α 断裂。
38
芳胺的分子离子峰是基峰,M-1是中等强度的峰;特征裂解是丢 失HCN,与苯酚丢失CHO基团相类似。
12
叔醇 - 叔丁醇也有三种 α - 断裂,每种α - 断裂丢失的 · R 自由基是相同的, 得到m/z59的强峰,其他叔醇可产生m/z59+n×14的峰。
消去H20的开裂(见重排裂解)产生M-18(H20)的离子峰。正丁醇的质谱有很 弱的分子离子峰 m/z74 ,强的 m/z56 的离子峰就是 M-18(H20) 而得的。长链 高级醇更容易发生环化脱水反应。
26
1)酮类化合物分子离子峰较强。
2)α 裂解(优先失去大基团)
烷系列:29+14 n
3) γ-氢重排 酮的特征峰 m/z 58 或 58+14 n
27
3.羧酸

质谱 有机化合物

质谱 有机化合物
H H2C H2C O C H2
H CH R
CH R CH 2 M 一 46 +
+
H2O
(4)、羟基的Cα-Cβ键容易断裂,形成极强的: m/z 31峰 (CH2 =O+H,伯醇), m/z45峰(MeCH =O+H,仲醇), m/z 59峰(Me2C=OH,叔醇) 。
H 伯醇 R C OH H R' 仲醇 R C OH H R' 叔醇 R C OH R'' R' C OH H m/z 45+14n R' C OH R'' m/z 59+14n + R + R H 2C OH + R
1.
R X
异 裂
M
R + M-X
X
R
X
均 裂
R +
M
X M-R
H
2.
R
C H
CH 2 X
RCH
CH 2 + HX
M
M-HX (当X=F或Cl,强峰)
CH 2 X H2C X
3.
R
+ R
M
M一 R
100 80 60 40 20 0 CH3 Br
170 M 91 172
间-溴代甲苯质谱图
100 80 60 40 20 0 49 CH2Cl+ 51 BrCH2Cl M 130
出现m/z 27、41、55、69、83、等(CnH2n一l)+系列的离子 峰。长链烯烃还有 (CnH2n+l)+。
(3)、烯往往发生麦克拉夫梯重排裂解,产生CnH2n离子。
H
CH3 β

第二章 有机质谱2

第二章 有机质谱2
之为质谱图。
质谱图: ① 分子离子峰提供分子量, ② 碎片峰提供结构信息
复习质谱峰类型 分子在离子源中可产生各种电离,即同一分子可产生多种离子峰:分
子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碎片离子峰、重排离子峰、亚稳离子峰等。
设有机化合物由A,B,C和D组成,当蒸汽分子进入离子源,受到电
子轰击可能发生下列过程而形成各种类型的离子: 分子离子
2、重排(脱掉中性分子)
麦氏(Mclafferty)重排反应
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可进行γ-H重排到不饱和 基团上,并伴随发生β键断裂的麦氏重排反应:
H QZ CY
X
-e
H QZ
CY X
QH Z CY
X
Z
+ QH
C
Y
X
醛、酮、羧酸、酯都可发生麦氏重排,产生特征质谱峰。
OH R
γ
RC
α
β
OH R RC
HN(C2H5)2 73
① H
H3C
- CH2=CH2

H2
a
C
. N(C2H5)2
H2C
- CH3
N(C2H5)2
101
86
. ③ i - N(C2H5)2
④ i - CH2=NC2H5
+ C2H5 29
+ C2H5 29
第二章 有机质谱
➢质谱概述 ➢质谱仪及其原理 ➢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反应及机理 ➢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有机化合物质谱解析 ➢生物质谱技术及联用技术
R' CR Y
R + CR Y
c、含π键的化合物
R1 CH2 CH
CH2
- e R1 CH2 CH

各类化合物的质谱

各类化合物的质谱
m/z = 101
C2H4
CH3CH OH m /z =45
CH3
CH3
H C OH
(2)
C4H9 C OH
C2H5
α
C2H5
C H
CH H
C2H5
m/z = 101
C4H9 rH
CH3CH OH
45
C2H5
CH3
H C OH
(
C2H5
C H
CH H
C2H5
m/z = 101
支链烷烃:1)分枝烷烃的分子离子峰强度较直链烷烃降低。 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因在分枝处易 断裂,其离子强度增加。 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原子的倾向, 产生较强的 CnH2n 离子。 4)有 M-15 的峰。
环烷烃:1)由于环的存在,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 2)常在环的支链处断开,给出 CnH2n-1 峰, 也常伴随氢原子的失去,因此该 CnH2n-2 峰较强。 (41、55、56、69…) 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 C2H4 (也可能失去 C2H5)。
§3 硫醇、硫醚
硫醇与硫醚的质谱与相应的醇和醚的质谱类似,但硫醇和硫醚 的分子离子峰比相应的醇和醚要强。
1. 硫醇 1)分子离子峰较强。 2)α 断裂,产生强的 CnH2n+1 S+峰 ,出现含硫特征碎片离子峰。
( 47+14 n ;47、61、75、89…) 3)出现(M-34)(-SH2), (M-33)(-SH),33(HS+),
5. 酰胺类化合物 1)分子离子峰较强。 2) α 裂解; γ-氢重排
6. 氨基酸与氨基酸酯
小结:
羰基化合物中 各类化合物的 麦氏重排峰
醛、酮:58+14 n 酯: 74+14 n 酸: 60+14 n 酰胺: 59+14 n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张敏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张敏

当-C上有烷基取代时,重排优先发生在有较大取 代基的那个-H上,次序为叔碳>仲碳>伯碳。
2-戊酮
2-辛酮
4.芳酮有较明显的M+.峰,当酮羰基的一短大于丙基时发生 麦氏重排.。如 苯丙酮 M=148
苯丙酮 的裂解
5.芳酮有较明显的M+.峰,如
薄荷酮 M=154
薄荷酮 的裂解
六、羧 酸 和 羧 酸 酯
二、醇 类
(一)脂肪族饱和醇
1.开裂
1-己醇 M=102
2-甲基-2戊醇M=102
2. 脱 水 所有的醇(甲醇除外),通过环状过程脱水, 生成M-18峰,峰强一般超过M+.峰; 长链醇的质谱图与烯烃化合物的质谱图类似,其 特征离子均是41、55、69等系列离子即为41+14n
1-十六醇 M=242
1. 特征离子 分子离子峰:脂肪族为较弱的峰:芳香族为强峰。
2. 麦氏重排
最重要的裂解方式
3. -开裂
4. 在芳香羧酸中,如邻位有CH3,NH2,OH时,易失 去H2O,NH3,ROH。
2-羟基-苯 甲酸丁酯
2-羟基-苯 甲酸丁酯 的质谱裂 解谱图
十六酸 M=256
十六酸甲酯 M=270
十六酸乙酯 M=284
3. 麦氏重排:具-H的脂肪醛,能发生麦氏重排, 产生偶数质量的重排离子(m/e 44+14n),有时为基峰。
丁醛 M=72
己醛 M=100
醛类化合物的裂解机理图
(二)酮 类
1. 分子离子峰M+.较强; 2. 易发生-开裂;
3. 小分子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类似烷烃;当酮羰基 的一边烷基大于等于丙基时易麦氏重排,有一个-H时 发生一次麦氏重排,如有二个-H时,则发生二次麦氏 重排。

1[1].4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1[1].4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弱)
+
1-溴戊烷
2-氯庚烷
α
+
R• + CH2=NH2 m/z 30 H α rH m/z 30
+
R−CH2−NH−CH2CH2
CH2=NH2 + C2H4 + R•
二乙胺
苯胺的重要碎裂反应:
•+
NH2 -HCN
HH
•+
-H
m/z 93
66
65
11.
含氮化合物
谱图分析框 —— 含氮化合物 分子离子 酰胺:弱 M+• 氰:很弱 M+• 硝基:弱 M+• 碎片离子 m/z = 44, 59 m/z = 41, 强 (M – 1)+ R+, NO+, NO2+
醛( R′ = H):
=
产物离子为: [CH2=CH−OH]+•
m/z 44(特征峰)
=
=
丁醛
苯甲醛
2-丁酮
2-辛酮
8.

谱图分析框 —— 酯 分子离子 碎片离子 甲基酯: M – 31, m/z = 59, 74 高级酯: M - 45, M - 59, M – 73 m/z = 73, 87, 101 m/z = 88, 102, 116 m/z = 61, 75, 89 m/z = 77, 105, 108 M – 32, M – 46, M - 60
m/z 43, 57, 71 等
酯重要的裂解反应(续): R H O O
•+
rH R′
+
R

OH O R′
α
+
R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芳系:39、51、65、77、91、92、93
氧系:31、45、59、73(醚、酮) 氮系:30、44、58
6.尽可能推测结构单元和分子结构
7.对质谱的校对、指认
§2 质谱解析实例
1. 请写出下列化合物质谱中基峰离子的形成过程。
① 1,4-二氧环己烷
基峰离子 m/z 28 可能的形成过程为:
② 2-巯基丙酸甲酯
O HH CH2
3. 醚
脂肪醚: 1)分子离子峰弱。 2) α –裂解及碳-碳 σ 键断裂,生成系列 CnH2n+1O 的 含氧碎片峰。(31、45、59…) 3)ί-裂解,生成一系列 CnH2n+1 碎片离子。
(29、43、57、71…)
芳香醚:1)分子离子峰较强。 2)裂解方式与脂肪醚类似,可见 77、65、39 等苯的特 征碎片离子峰。
4)含氧的碎片峰 (45、59、73…)
芳酸:1)分子离子峰较强。 2)邻位取代羧酸会有 M-18(-H2O)峰。
4. 酯类化合物 1)分子离子纷纷较弱,但可以看到。 2) α 裂解,强峰
(M-OR)的峰 ,判断酯的类型;(31+14 n )
(M-R)的峰,29+14 n;59+14 n 3)麦氏重排,产生的峰:74+14 n 4)乙酯以上的酯可以发生双氢重排,生成 的峰:61+ 101
CH3 CH3 (2) C4H9 C C2H5 OH C2H5 H C2H5 C H C OH C4H9 rH CH3CH OH 45
α
C H H m/z = 101
C2H5
CH3 (3) C4H9 C C2H5 OH CH3
H C2H5 C H
C
OH C4H8 rH C2H5CH OH m/z = 59 H H C C H H OH
芳香烯类 注意重排的离子峰:m/z 92. 当苯环上烷基侧链C≥C3时,通过六元环过渡态的氢 重排可产生特征的OE+.离子。
思考:
H3C
写出重要裂解碎片
§2 醇、酚、醚
1.醇
1)分子离子峰弱或不出现。 2) Cα-C β 键的裂解生成 31+14 n 的含氧碎片离子峰。 伯醇:31+14 n ; 仲醇:45+14 n ; 叔醇:59+14 n 3)脱水:M-18 的峰。 4)似麦氏重排:失去烯、水;M-18-28 的峰。
2.芳胺 1)分子离子峰很强,基峰。 2)杂原子控制的 α 断裂。
§5 卤代烃
脂肪族卤代烃的分子离子峰弱,芳香族卤代烃的分子离子峰 强。
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随 F、Cl、Br、I 的顺序依次增大。 1) α 断裂产生符合通式 CnH2nX+ 的离子
2)ί 断裂,生成(M-X )+的离子
3)含 Cl、Br 的直链卤化物易发生重排反应,形成符合 CnH2nX+ 通式的离子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1 烃类化合物的质谱 1. 烷烃
直链烷烃:1)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
2)由一系列峰簇组成,峰簇之间差14个单位。
(29、43、57、71、85、99…) 3)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C3或C4。 4)比 M+. 峰质量数低的下一个峰簇顶点是 M-29。 而有甲基分枝的烷烃将有 M-15,这是直链烷烃
§6 羰基化合物
1. 醛 脂肪醛:1)分子离子峰明显。
2)α 裂解生成 (M-1) (-H. ),( M-29) (-CHO)
和强的 m/z 29(HCO+) 的离子峰;同时伴随有 m/z 43、57、71…烃类的特征碎片峰。 3)γ-氢重排,生成 m/z 44(44+14n)的峰。 芳醛:1)分子离子峰很强。 2)M-1 峰很明显。
34(H2S+)的峰。
2.硫醚
1)硫醚的分子离子峰较相应的硫醇强。 2) α 断裂、碳-硫 σ 键裂解生成 CnH2n+1S+ 系列含硫的
碎片离子。
§4 胺类化合物
1.脂肪胺 1)分子离子峰很弱;往往不出现。
2)主要裂解方式为 α 断裂和经过四元环过渡态的氢重排。
3)出现 30、44、58、72…系列 30+14 n 的含氮特征碎片离子峰。
OH H3C H3C
O H H rH
O H H -H -CO
H3C
H H
α -H
H3C
m/z 80
m/z 79
邻甲基苯酚有较大的(M - 1) 峰,是失去苯基氢而产 生的。苯酚的质谱图中,没有(M - 1) 峰。 邻甲基苯酚的(M – H2O) OE 很小. 特征离子是 “邻位效应”
+
+
的一个例子,在相应的间位和对位异构体中,(M - 18) 丰度
3.芳烃
1)芳烃类化合物稳定,分子离子峰强。 2)有烷基取代的,易发生 Cα-C β 键的裂解,生成的苄基离子往
往是基峰。91+14 n--苄基苯系列。
3)也有 α 断裂,有多甲基取代时,较显著。 4)四元环重排; 有 γ-H,麦氏重排; RDA 裂解。 5)特征峰:39、51、65、77、、78、91、92、93
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 C2H4 (也可能失去 C2H5)。
2. 烯烃
1)由于双键的引入,分子离子峰增强。 2)相差14的一簇峰,(41+14 n)41、55、69、83…。
3)断裂方式有 β 断裂;γ-H、六元环、麦氏重排。
4)环烯烃及其衍生物发生 RDA 反应。
烯烃易发生烯丙基断裂:
CH3 CH2 CH CH2
基峰离子 m/z 61 可能的形成过程为:
③ E-1-氯-1-己烯
基峰离子 m/z 56 可能的形成过程为:
2.试判断质谱图1、2分别是2-戊酮还是3-戊酮的质谱
图。写出谱图中主要离子的形成过程。
解:由图 1 可知,m/z 57 和 m/z 29 很强,且丰度相当。m/z 86
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比最大的碎片离子 m/z 57 大 29 u ,该质量差
解:由质谱图可知:
①分子离子峰 m/z 149是奇数,说明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
② m/z 149与相邻峰 m/z 106 质量相差 43u,为合理丢失,丢 失的碎片可能是 CH3CO 或 C3H7; ③ 碎片离子 m/z 91 表明,分子中可能存在 苄基 结构单元。 综合以上几点及题目所给的 1H NMR图谱数据得出该化合物
CH3 CH2 CH CH3
CH3 + CH2 CH CH2
烯烃在质谱的碎裂过程中,显示双键位移的倾向。 在高鲨烯中, (M- 57)+ 离子是由于双键迁移到共轭位置 上再发生α- 碎裂产生的。
(C5H8) 4H (M - 83)
(C5H8) 4H (M - 57)
多双键的烯烃质谱往往与双键位置无关。(*双键定位)
由于红外谱在1740~1720 cm-1 和3640~3620 cm-1无吸收,可否 定化合物为醛和醇。因为醚的 m/z 31 峰可通过以下重排反应产生:
据此反应及其它质谱信息,推测未知物可能的结构为:
质谱中主要离子的产生过程
4. 某化合物的质谱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 1H NMR 谱 在 2.1 ppm 左右有一个单峰,试推测其结构。
与带有甲基分枝的烷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支链烷烃:1)分枝烷烃的分子离子峰强度较直链烷烃降低。 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因在分枝处易 断裂,其离子强度增加。
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原子的倾向,
产生较强的 CnH2n 离子。 4)有 M-15 的峰。 环烷烃:1)由于环的存在,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 2)常在环的支链处断开,给出 CnH2n-1 峰, 也常伴随氢原子的失去,因此该 CnH2n-2 峰较强。 (41、55、56、69…)
1.校核质谱谱峰的m/z值
2.分子离子峰的确定
3.对质谱图作一总的浏览
分析同位素峰簇的相对强度比及峰形,判断是否有 Cl、Br S、Si、F、P、I 等元素。
4.分子式的确定 -----计算不饱和度 5.研究重要的离子
(1)高质量端的离子(第一丢失峰 M-18 -OH)
(2)重排离子 (3)亚稳离子 (4)重要的特征离子 烷系:29、43、57、71、85….
解:从质谱图中得知以下结构信息: ① m/z 88 为分子离子峰; ② m/z 88 与 m/z 59质量差为29u,为合理丢失。且丢失的可能
的是 C2H5 或 CHO;
③图谱中有 m/z 29、m/z 43 离子峰,说明可能存在乙基、正丙 基或异丙基; ④基峰 m/z 31为醇或醚的特征离子峰,表明化合物可能是醇或 醚。
2. 酮
1)酮类化合物分子离子峰较强。
2)α 裂解(优先失去大基团)
烷系列:29+14 n
3) γ-氢重排 酮的特征峰 m/z 58 或 58+14 n
3. 羧酸类 脂肪酸:1)分子离子峰很弱。 2) α 裂解
出现 (M-17) (OH),(M-45) (COOH),
m/z 45 的峰及烃类系列碎片峰。 3) γ-氢重排 羧酸特征离子峰 m/z 60 (60+14 n )
§3 硫醇、硫醚
硫醇与硫醚的质谱与相应的醇和醚的质谱类似,但硫醇和硫醚 的分子离子峰比相应的醇和醚要强。 1. 硫醇 1)分子离子峰较强。 2)α 断裂,产生强的 CnH2n+1 S+峰 ,出现含硫特征碎片离子峰。 ( 47+14 n ;47、61、75、89…)
3)出现(M-34)(-SH2), (M-33)(-SH),33(HS+),
5)小分子醇出现 M-1 的峰。
醇类 M 很难得到,因为离子化羟基引发的反应使分解
更为容易, *当进样量较多时,易形成[M+H]+峰(易发生
离子-分子反应)。
除1- 链烷醇外,α-碎裂是醇类最有用的特征反 应,并优先失去最大烷基,形成丰度最大的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