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附着力报告
油墨附着力

油墨涂层表面性能解析油墨印刷涂层表面性能的差异是审美的需要和承印材料的要求所致。
当然,很多时候也与印刷品的功能性息息相关。
作为油墨的使用者,人们通常检测油墨涂层的各种各样的性能,用以判断油墨是否印品的需求;而作为油墨的制造者,人们通常为追求某种涂层性能而设计配方。
本文从油墨涂层表面性能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和调整方法等方面作以介绍。
附着力网印油墨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印刷后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固着牢度。
在绝大多数印刷材料上,油墨没有固着牢度,就等于没有印刷。
油墨固着牢度问题涉及到油墨和承印物的黏结机理等一系列因素。
在附着力的测试方法中,网印油墨常用的有两种检测方法。
一种是参照GB /T 9286-1998 eqv ISO 2409:2007《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俗称“百格法”,指用多刃切割刀具在涂层上划出系列规矩的小方格,以小方格涂层剥落比率衡量附着力;另外一种是参照GB /T 13217.7-2009 《液体油墨附着牢度检验方法》,用600#的黏胶带黏附于涂层上,按90°或180°两种方式剥离胶带,检验涂层是否剥离底材。
油墨对印刷基材附着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底材表面的洁净程度特别是底材表面有油污、石蜡、硅油等脱模剂、有机硅类助剂时,表面极性很弱,且阻碍油墨与底材表面的直接接触,附着力将严重下降。
对承印物表面进行清洁、打磨等表面处理,可大大改善附着力。
2.树脂的影响树脂是构成油墨连接料的主要成分,油墨的固着效果与树脂性能有密切关系。
树脂的分子量高,溶点也高,在溶剂中难溶解,对附着效果不利。
若树脂分子量太小,则内聚力与相容性太差,附着效果就差。
配方设计中,树脂的分子量选择很重要,必须适宜。
另外,树脂分子中的官能团、支链结构等直接影响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固着效果。
事实上,采用两元或三元共聚树脂、混合树脂,对树脂改性等方法能配制出来的油墨可有效改善油墨对基材的附着力。
对室温固化油墨其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应很低,这显然对附着效果有利。
浅谈油墨附着力和屈服值

浅谈油墨附着力和屈服值油墨的着色力,除了由其结构中的颜料浓度、含量和分散度决定外,同时也与油墨膜对光波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有关。
一般地说,颜料含量多、且分散度又大时,其着色力强;反之,其着色力则弱。
由于平版胶印是一种间接印刷方法,印张上的墨膜厚度较薄,因此需要借助油墨的着色力予以补偿。
在胶印过程中,油墨的着色力不仅直接关系着印刷效果和印品质量,而且对于油墨的单位面积用量,关系也十分密切。
如选用着色力强的油墨,较着色力弱的油墨耗用量少,又可获得良好的印刷效果。
对于油墨的着色力选择,通常是按印刷品的图文性质而定的。
如以印刷彩色网线为主时,则应用着色力强的,对反应小网点有利。
而以印刷满版实地为主时,则应用着色力稍弱一些的。
在胶印过程中,对于油墨着色力强弱的判定,通常可以从墨辊表面的传墨量和印品的着色浓度加以对比。
如传墨量多,而印品浓度不足,则表明其着色力弱;反之,则强。
粘度是指油墨流动时的粘滞程度它是表征油墨流体流动的阻力(或内摩擦力)大小的指标。
胶印油墨的粘度主要取决于所用连结料的固有性质和颜料(含填充料)颗粒大小、含量,及其在连结料中的分散状态。
颜料含量高,粘度大;颜料颗粒大,粘度小;颜料分散度好,粘度小。
在胶印过程中,一定的粘度是保持油墨正常传递、转移的主要条件,也是决定印迹牢度、清晰度和光泽度的重要条件。
油墨粘度过大时,传递、转移困难,使版面墨量不足,造成图文基础裸露形成花版。
同样,粘度过大,也易引起纸张拉毛、脱粉现象,或造成印张的剥离。
但粘度过小时,则容易产生浮脏,严重时会造成墨体乳化,若使其不能保持正常的传递、转移,并逐渐在墨辊、印版和橡皮布上堆积起颜料颗粒,当堆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糊版。
在胶印过程中,对于粘度的控制,应该根据所用纸张的紧度和印刷速度而定。
紧度大粘度可以大些,反之则应小。
印刷速度慢粘度要大,印刷速度快粘度要小。
粘性是指油墨在传递、转移与分布过程中。
其墨层间分离、断裂(或扯开)时所产生的阻力,它是表征油墨的粘附和内聚力性质的,故通常又称为粘着性。
UV油墨UV上光油的附着强度

UV油墨UV上光油的附着强度包装印刷工业向快速、多色、一次印刷的方向飞速发展,UV油墨和UV光油已成为包装印刷材料的新宠。
但随着应用的时间,应用领域不断增大,人们对上述产品也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在印刷机上不干,又要印后能迅速干燥;既要用料成本低,又要光泽高;既要贮存期长,又要印刷、辊涂后附着牢度好。
目前,能同时达到上述要求的几乎没有。
包装印刷操作工关心的是印刷墨膜、辊涂胶膜的粘附牢度,其次是在低温时能够流动而不结块。
无论是UV油墨、还是UV上光油,包装印刷厂一是怕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作业;二是怕承印物水分含量超标。
因为在上述的车间环境和承印物上印刷或上光后极容易被初栓时(胶带纸)把墨膜或胶膜拉脱落,被用户退货。
例如笔者在河南漯河“双汇”集团发现:该集团的火腿肠纸箱包装,用胶带纸封口,当消费时揭撕胶带后,其包装封口上的装潢(油墨和上光油)被成块拉掉,降低了包装商品表(面)观上的质量,直接损害了该企业的品牌形象。
再如南京金箔集团承印武汉金龙香烟上的口花,当在140℃~160℃高速自动贴标时,往往在连续贴标工艺中,不是难以贴标,就是不耐高温或是分切时掉落印刷图文色块。
这不仅影响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金箔集团的声誉,也给用户增大了废品率。
上述油墨和上光油脱落是因为它们与承印物之间附着强度差引起的。
如何提高附着强度。
笔者对湖南益阳、上海浦东、江苏张家港、无锡、河南新乡、荥阳、山东青岛等地进行调研,结合前些年的经验,先后拜访了印刷界的前辈。
从光固树脂或预聚物到交联剂用量,从光敏剂到阻聚剂的不同品牌、技术参数和实际比例分析后认为:现有一些生产厂商忽视了交联剂的作用,一个理想的交联剂也是一个理想的活性稀释剂,不仅与树腊的混溶好,并能溶解和稀释不饱和的聚酯、树脂降低油墨、光油体系粘度,提高油墨、光油的流动性。
并能参加光固化反应,所以在其配方中往往偏少,从而告成油墨流动性不好和光油的结块、不抗冻;其二是光敏剂用量过大,错误地认为:光敏剂能提主光固化速度,其实不然,用量多,不仅不能提高光固化速度,而且生产成本相应增加了,光敏剂过量,会降低UV敞车或UV上光油的结膜强度等等。
丝印油墨填料与附着力

丝印油墨填料与附着力
丝印油墨填料是一种用于丝印印刷过程中的涂料,用于填充印刷网孔,并在印刷过程中将油墨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填料的选择对印刷质量和附着力都有重要影响。
首先,填料的选择应考虑其黏度和流动性。
填料的黏度应适中,以确保其能够在印刷网缝中流动,但又不会过于稀薄,以免造成油墨流失和印刷图案不清晰。
同时,填料的流动性也应较好,以确保能够顺利填充印刷网孔并良好地附着在印刷材料上。
其次,填料的粘结力也是影响附着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填料应具有较好的粘结力,能够将油墨牢固地粘附在印刷材料上,以确保印刷图案的持久性和清晰度。
当填料的粘结力不足时,油墨易于脱落或在印刷过程中出现模糊的情况。
除了填料本身的性能,附着力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印刷材料的表面特性和预处理。
印刷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亲水性和表面处理剂的使用都会对填料的附着力产生影响。
为了获得更好的附着力,可以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清洁、打磨和使用粘结剂。
综上所述,填料的选择和附着力直接影响丝印油墨的印刷质量和效果。
填料应具有适当的黏度和流动性,并具有良好的粘结力,以确保油墨能够顺利地填充印刷网孔并牢固地附着在印刷材料上。
此外,印刷材料的表面特性和预处理也会对附着力产生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附着力。
油墨附着力性能测试

印刷装饰纸样品在压贴过程中的脱色测试方法脱色的意思是,印刷油墨在后期的压贴过程中色彩脱落到压贴钢板上的程度。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有可能是由于在压贴时更换不同花色的装饰纸,以及部分脱落粘附在钢板上的色彩残留,造成饰面板表面阴影或者重影,从而令生产出来的装饰板材报废。
测试材料:5张浸渍过的装饰纸样品(250*500 mm);1张浸渍过的原纸样品(500*500 mm),原纸颜色与装饰纸原纸颜色一致;灰度卡ISO 105-A03中密度板压贴钢板为经过抛光的亮面钢板测试过程:在中密度板宽度二分之一处做好标记,取一张浸渍装饰纸样品,使得它刚好位于中密度板分界线的位置,中密度板做过标记的一面总是面朝压机的光亮面钢板的一面摆放,并进行压贴。
这个过程反复用于余下的4张浸渍装饰纸样纸。
每张样纸压贴于一块新的中密度板,且保证压贴位置一致,目的在于可能出现脱色的部分呈现在压贴钢板镜面上。
将浸渍过的原纸样品覆盖在整张中密度板上,同上方法进行压贴,这将是检测脱色的样板。
压板:在中密度板上用短时压贴方式压板(无耐磨纸)压力400N/cm2(110t)时间90秒温度165摄氏度压贴钢板亮面钢板结论:贴上原纸对比纸样的中密度板可以用“灰度卡测试法”来判断非常严重的褪色对应灰度卡的1级无褪色对应灰度卡的5级印刷装饰纸在浸渍槽中印刷花色的耐溶性测试(湿样)该项测试用于确定印刷花色在浸渍槽中的溶解和流散程度。
所需化学试剂:三聚氰胺溶液Madurit 50%,无固化剂测试材料:50cm*40cm的不锈钢槽,用于存放三聚氰胺溶液48cm光版刮棒,0.4mm直径细钢丝环绕的刮棒驱动装置,设置值:10.0有脚踏开关的控制盒4 个带金属盖的磁铁烘箱型号:UFE800,温度设置:105℃PH-试纸裁切好的纸:至少8张标准测试步骤:●50*40cm的不锈钢槽内倒入约4升的50%三聚氰胺溶液;●测试样至少要放置24小时!●准备好驱动装置以及控制盒,先放光版刮棒,然后在上方放好带细钢丝的刮棒;●将试样的印刷面朝上,平铺于溶液上,注意避免气泡产生;●50秒时间使溶液完全渗透纸样,然后再将纸样完全浸没于溶液10秒时间;●将测试装饰纸样挂于光版刮棒上(印刷面朝光版刮棒),细钢丝环绕的刮棒置其上方并且捏紧纸样;●启动脚踏开关,使得纸样顺势穿过刮棒;●测试纸样的印刷面平整的放在之前准备好的纸张上(至少4张),这些纸张将作为垫纸给与测试纸一定压力。
油墨检测报告

油墨检测报告一、检测目的。
本次检测旨在对市面上常见的油墨产品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用户的健康和环境安全。
二、检测范围。
本次检测主要针对常见的印刷油墨、墨水和打印油墨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水性油墨、溶剂型油墨、UV油墨等。
三、检测方法。
1. 检测油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GC)进行分析。
2. 检测油墨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进行分析。
3. 检测油墨的印刷性能,包括附着力、耐磨性等指标的测试。
四、检测结果。
经过检测,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油墨样品A的VOC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存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过高的问题,不符合环保要求。
2. 油墨样品B的重金属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风险,不符合安全要求。
3. 油墨样品C的印刷性能较好,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可以放心使用。
五、建议。
1. 针对油墨样品A存在的环保问题,建议生产厂家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
2. 针对油墨样品B存在的安全隐患,建议生产厂家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减少重金属含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
3. 对于油墨样品C,建议生产厂家继续保持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总结。
通过本次油墨检测,我们发现了部分油墨产品存在环保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发现了部分优质油墨产品。
希望生产厂家能够重视检测结果,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油墨产品。
七、致谢。
感谢各位参与本次检测的厂家和合作伙伴,感谢他们对本次检测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油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解决好水性油墨的附着力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解决好水性油墨的附着力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许多厂家在生产水性塑料油墨的时候,大多把重点放在对树脂的选择上面。
这本身也是一个积极的方面,因为树脂在水性体系中的溶解性,直接关系到油墨本身的流平、流动和印刷适性等诸多问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随着树脂问题的解决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比如说水性油墨在塑料薄膜上的附着力问题,就是大多数厂家都在考虑和研究的课题。
其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水性油墨与塑料薄膜表面极性的巨大差别。
因为在印刷当中,极性的差别往往会直接表现在,由于表面张力的过度差别而影响到油墨在塑料薄膜上的附着力。
过去我们在使用溶剂型油墨印刷时,为了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对塑料薄膜进行表面电火花处理。
但是随着整个油墨体系的巨大改变化,表面张力的大跨度提高,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体系与薄膜的附着牢度问题。
我们都知道,塑料薄膜的表面张力一般只有三十几,最高的也不超过46mN/m,而水的表面张力都在70mN/m以上,如此大的差距对附着力的影响程度将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如何降低水性油墨的表面张力,使之与所料薄膜之间达成尽可能的一直与统一,是水性塑料油墨生产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
一种基材润湿剂的问世,恰恰使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油墨附着力

油墨涂层表面性能解析油墨印刷涂层表面性能的差异是审美的需要和承印材料的要求所致。
当然,很多时候也与印刷品的功能性息息相关。
作为油墨的使用者,人们通常检测油墨涂层的各种各样的性能,用以判断油墨是否印品的需求;而作为油墨的制造者,人们通常为追求某种涂层性能而设计配方。
本文从油墨涂层表面性能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和调整方法等方面作以介绍。
附着力网印油墨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印刷后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固着牢度。
在绝大多数印刷材料上,油墨没有固着牢度,就等于没有印刷。
油墨固着牢度问题涉及到油墨和承印物的黏结机理等一系列因素。
在附着力的测试方法中,网印油墨常用的有两种检测方法。
一种是参照GB /T 9286-1998 eqv ISO 2409:2007《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俗称“百格法”,指用多刃切割刀具在涂层上划出系列规矩的小方格,以小方格涂层剥落比率衡量附着力;另外一种是参照GB /T 13217.7-2009 《液体油墨附着牢度检验方法》,用600#的黏胶带黏附于涂层上,按90°或180°两种方式剥离胶带,检验涂层是否剥离底材。
油墨对印刷基材附着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底材表面的洁净程度特别是底材表面有油污、石蜡、硅油等脱模剂、有机硅类助剂时,表面极性很弱,且阻碍油墨与底材表面的直接接触,附着力将严重下降。
对承印物表面进行清洁、打磨等表面处理,可大大改善附着力。
2.树脂的影响树脂是构成油墨连接料的主要成分,油墨的固着效果与树脂性能有密切关系。
树脂的分子量高,溶点也高,在溶剂中难溶解,对附着效果不利。
若树脂分子量太小,则内聚力与相容性太差,附着效果就差。
配方设计中,树脂的分子量选择很重要,必须适宜。
另外,树脂分子中的官能团、支链结构等直接影响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固着效果。
事实上,采用两元或三元共聚树脂、混合树脂,对树脂改性等方法能配制出来的油墨可有效改善油墨对基材的附着力。
对室温固化油墨其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应很低,这显然对附着效果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过程
3.测试后观察产品油墨面,未出现油墨起皱、脱落的现象;3M 胶带上也未发现有油墨附着。
测试前的OK产品
测试后的OK产品
三、实验过程
测试前油墨薄的产品
测试后的油墨薄产品
3M胶带上无油墨
三、实验过程
二、将产品做回流焊处理
产品做回流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实验过程
三、用3M胶带测量做过回流焊的产品的附着力 1.用3M胶带测试油墨的附着力(要求用胶带测试后,胶带上无 油墨,产品油墨无脱落、起皱等现象),测试方式如下图所示:
2.将产品做回流焊处理;
3.用3M胶带测量做过回流焊的产品的附着力。
三、实验过程
一、用3M胶带测量两种产品的附着力 1.挑选出相同料号的电池产品(本试验采用的是产品CP.SM28158A成 品)
OK产品
油墨薄产品
三、实验过程
2.用3M胶带测试油墨的附着力(要求用胶带测试后,胶带上无 油墨,产品油墨无脱落、起皱等现象),测试方式如下图所示:
油墨附着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为了验证我司电池产品油墨附着力,保证产品可靠性,提升产 品交货的品质,现对我司在线产品进行油墨附着力的抽样检测。
二、实验方案
排查我司在线电池产品(成品),挑选出部分OK产品与油墨薄 的产品。将OK品和油墨薄的产品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1.用3M胶带测量两种产品的附着力;
未能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我司电池产品的油墨附着力
能够达到我司的标准要求。
三、实验过程
2.测试后观察产品油墨面,未出现油墨起皱、脱落的现象;3M胶 带上也未发现有油墨附着。
测试前的OK产品
测试后的OK产品
三、实验过程
测试前的油墨薄产品
测试后的油墨薄产品
3M胶带上无油墨
四、结论
我司电池产品的油墨在成品测试和过一次回流焊测试后附着力 均未出现产品油墨起皱,脱落等不良现象,产品油墨外观无变化,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