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2013—2030)

合集下载

浅析六安市东部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规划

浅析六安市东部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规划

浅析六安市东部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规划六安市东部新城倡导以水为载体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将水融入城市,通过对水系的梳理和整治,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构建安全、生态、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健康河流水系,打造“全国生态水利建设示范区”。

根据现状和规划水系的功能分析,提出“分区优化,雨洪调蓄,环形连通,河湖分离”的规划思路,供同类工程借鉴。

标签: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六安市东部新城1、前言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大别山地区的商贸流通及旅游服务中心,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安徽省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之一。

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60km2,人口约60万人。

经多年发展建设,六安市城市面貌、区域经济环境、对外交通条件和自身实力有了很大改善。

随着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泛长三角经济圈”建设的相关举措,以及安徽省“合肥经济圈”的构建,六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六安市在第三次党代会上以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提出“东部新城”的宏伟设想。

六安市东部新城位于市区以东,距市区20km,规划面积315km2,规划人口规模45万人。

2、东部新城水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东部新城地处江淮之间北部,属亚热带北部边缘的东亚季风气候,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100mm,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但时空分布不均。

规划区内水系主要包括:小(1)型水库2座,小(2)型水库6座,淠史杭灌区灌溉渠道5条,天然河道3条、排水沟2条,此外,区域内散布着小沟渠100余公里,塘坝400多口。

区域水系复杂,天然河流、人工渠道纵横交错,地形上岗冲相间,起伏多变,洪涝灾害频繁,长期以来未进行统一规划治理。

天然河道狭窄、行洪能力不足;灌溉渠道淤积严重,部分堤防断面、高程不足,存在渗漏、管涌等险情;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防汛管理设施欠缺;区域排涝标准低,排涝能力不足;建成区生产生活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造成河流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生态状况较好,但景观效果单一,随着开发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可避免。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说明书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说明书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述 (2)1.1前版燃气规划综述 (2)1.2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2)1.3规划依据及编制原则 (3)1.4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4)1.5燃气专项规划编制的原因及必要性 (4)1.6燃气专项规划的设计原则 (5)1.7规划目标 (5)1.8主要规划指标 (6)第二章城市概况 (7)2.1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 (7)2.2自然条件 (7)2.3社会经济 (7)2.4大气环境状况 (8)2.5城市规划介绍 (8)2.6城市能源现状 (9)第三章气源规划 (11)3.1气源选择 (11)3.2气源组分和参数 (14)第四章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16)4.1天然气利用方向分析 (16)4.2各类用户耗热指标 (16)4.3各类用户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18)4.4储气调峰 (23)第五章天然气输配系统规划 (25)5.1输配系统总述 (25)5.2天然气次高压管道布置 (25)5.3天然气中压输配管网布置 (27)5.4天然气管道穿越、跨越障碍物 (30)5.5管道防腐 (31)5.6已建中压管网利用 (32)第六章天然气场站规划 (33)6.1场站规划 (33)6.2LNG储存气化站 (33)6.3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 (34)6.4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36)6.5天然气储配站 (40)第七章天然气综合管理系统 (41)7.1天然气综合管理概述 (41)7.2SCADA系统 (41)7.3GIS系统 (42)7.4MIS系统 (42)第八章液化石油气规划 (44)第九章安全供气保障 (45)第十章安全防火篇 (47)10.1规划依据 (47)10.2工程概述 (47)10.3火灾爆炸危险分析 (47)10.4防火、消防以及安全生产措施 (47)10.5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49)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54)11.1概述及编制依据 (54)11.2工程概况 (54)11.3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54)11.4主要防范措施 (55)第十二章节能专篇 (57)12.1编制依据 (57)12.2能耗状况和能耗分析 (57)12.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7)第十三章组织结构、劳动定员和后方设施 (60)13.1组织结构 (60)13.2劳动定员 (60)13.3后方设施 (60)第十四章主要工程量及建设实施计划 (62)14.1六安市主要燃气项目工程量 (62)14.2建设实施计划 (62)第十五章投资估算 (64)15.1编制范围 (64)15.2编制依据 (64)15.3项目建设投资 (64)15.4资金筹措 (64)15.5其他说明 (64)15.6附表 (64)第十六章效益分析 (67)16.1经济效益 (67)16.2社会效益 (67)16.3环境效益 (67)第十七章结论和建议 (68)17.1结论 (68)17.2几点说明 (68)17.3建议........................................................... 68 附件:附件1:关于编制燃气专项规划的委托书附件2:六安市燃气专项规划评审意见前言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9′,北纬31°46′。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六政〔2015〕1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六政〔2015〕1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正文:----------------------------------------------------------------------------------------------------------------------------------------------------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六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毕小彬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现将《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

各地、各部门要以市“两会”精神为动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加快幸福六安建设而努力奋斗。

2015年1月30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20日在六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长毕小彬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幸福六安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1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091亿元,增长7.5%;财政收入142.1亿元,增长1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78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4元,增长11%。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政策落实,稳定经济增长。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安排财政专项资金3.88亿元,减免缓抵各项税费17.2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户、总数达1010户;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0亿元,增长10%。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六安市区域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六安市区域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六安市区域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7•【字号】六政办秘[2013]41号•【施行日期】2013.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六安市区域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六政办秘〔2013〕4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重要区域发展政策,切实做好全年工作,市发改委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起草了《2013年六安市区域发展工作要点》。

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职能,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实施步骤,狠抓任务落实。

2013年4月7日附件:2013年六安市区域发展工作要点2013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跨越崛起、建设幸福六安的关键之年。

为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区域发展扶持政策,发挥区域政策叠加效应,加快发展步伐,现就2013年全市区域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入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1.加快产业承接步伐。

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优惠政策,不断改进考核、激励机制,整合招商资源,围绕重点区域,紧盯重点客商,突出重点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招商小组、驻外联络处以及各类协会和商会作用,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和引凤还巢;全面落实招商引资项目预审、洽谈、考察、签约、服务等环节的各项工作,注重提高项目履约率。

力争全年示范县区(包括开发区、示范园区和新桥国际产业园)实现招商引资突破300亿元。

2.提升平台承载能力。

围绕我市合六工业走廊和舒三工业集聚区、新桥国际产业园“一轴双翼”产业承接布局,示范园区、开发区要以管理体制调整为新起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东部新城”的目标,按照“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发展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高效率推进,着力建设产业新城、生态新城、示范新城;抢抓省关于开发区转型发展、国家和省推进开发区清理整改前期工作等机遇,进一步规范园区运行,积极推进开发区转型发展、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

六安市新安镇总体规划

六安市新安镇总体规划

壹 规划背景
近期:2008——2015年
规划年限
远期:2016——2025年
壹 规划背景
新安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积极融入六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框架中去,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改良,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成为裕安区的领头军,
壹 规划背景
主要指标: l 新安镇总人口 13.5万人 l 镇区总人口 7.54万人 l 城镇化水平 55.8% l 人均建设用地 100㎡/人 l 人均绿地 23.7㎡/人 l 人均道路面积 11.2㎡/人 l 人均生活用水量 200升/人·日 l 人均生活用电量 1000千瓦时/年 l 供水普及率 100% l 电话普及率 40部/百人 l 大气环境质量 城镇达到二级标准 农业生态观光区达到一级标准 l 污水处理率 95% l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l 环境噪声平均值 50分贝
玖 城镇近期建设规划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拾 城镇建设管理准则
一、1、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山林、河流等均有城镇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新建、扩建、改建需要使用规划区土地 包括地上、地下、水域 ,必须向城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择申,严格按照一书两证制度执行,依法加强土地审批手续, 2、本规划按不同用地对城镇整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据国家用地分类标准,将城镇用地分为三类:即强制性用地、控制引导用地、灵活选择用地, 二、强制性用地 1、镇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湿地、水系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区, 2、城镇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镇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文本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燃气工程规划 (3)第一节气源规划 (3)第二节天然气供气规模 (3)第三燃气调压器气调压器天然气输配系统 (4)第四节天然气场站工程规划 (8)第五节液化石油气规划 (12)第三章投资估算 (13)第四章规划实施 (14)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15)附件:附件1:关于编制燃气专项规划的委托书附件2:六安市燃气专项规划评审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3)《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4)《六安市产业承接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2010~2030)》5)《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总体规划(2010~2030)》6)《六安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燃气专项规划(2005~2020)》7)规划基础资料(包括气象、环保等资料)第二条编制原则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实行分期气化、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为远期留有一定发展余地。

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用户市场调研,科学预测各类用户的燃气需求量及发展梯度,并满足其工业发展的需要。

3)规划气源以清洁环保、优质经济、长期稳定供应和安全可靠为原则。

输配系统统筹解决调峰问题,满足各类用户的用气需要。

4)管网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并根据气源位置和各类用户用气量综合确定;规划地下燃气管网主干管道走向,符合城市道路长远规划和各类用户分布的要求,尽量避免在管道可用期限内开挖道路致使改建或重建燃气管道,做到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5)以满足市场需要、安全、可靠、稳定供气为目的,统筹考虑,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燃气设施,合理配置全市燃气资源,优化系统方案。

6)合理规划六安市各类用户用燃气工程建设分期,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扩大供气范围。

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关系,以近期为主,做到近、中、远期相结合,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7)坚持科学的态度,运用详实的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规划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切实可行,造福于民。

合肥六安新桥空港新城总体发展规划

合肥六安新桥空港新城总体发展规划

10km
342km2
机场高速
长江西路
3
汇 报 目 录
一、现状发展基础及条件 二、发展规模与目标定位 三、空间布局与规划实施
规划重点解决五个问题
(1)产业发展:识别和预控高临空指向性核心产业空间,并确定发展定位与规模。 (2)区域协调:统筹协调合肥、六安不同行政区域建设空间布局。 (3)生态保护:保护南淝河源头保护区、机场周边及端净空、农业区、江淮运河等生态资源。 (4)交通联系:合理确定空港新城与合肥主城区、西部组团、六安、淮南等的交通联系。 (5)启动建设:合肥6平方公里,位于机场东侧;寿县10平方公里,包括蜀山共建园4平方公里,新 桥国际产业园6平方公里。
4
1.1 现状用地情况
现状总人口23万,用地特征如下: (1)现状用地以农用地为主
建设用地:75km2(占10.8%); 非建设用地:621 km2(占89.2%),其中: 基本农田320km2(46%), 水域及林地21km2(3%), 一般农田及其他用地280km2(占40.2%)
合肥 寿县 空港地区
合肥(六安)新桥空港新城总体发展规划 汇 报
合肥市规划局 六安市城乡规划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 2012.10
0
规划编制过程
2012年7月29日,在合肥市吴存荣书记主持召开的规委会主任办公会上汇报规划方案。 2012年8月02日,在新桥国际产业园举行了六安市、寿县相关部门意见征求会。 2012年8月04日,在高新区皇冠假日酒店举行建设部专家咨询会。
助推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平台 带动安徽省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携手长三角,融入世界的空中门户
骆岗机场航线分布图
目标
合肥
大 阪

六安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2013—2030)

六安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2013—2030)
杭淠干渠 三十铺镇
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
六安经开区
宁西铁路
空间布局
三、发展目标与定位
规划定位:打造引领区域提速发展的跨越发展示范区
支撑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承接理想地
带动区域经济崛起的经济增长新支点 驱动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新高地 发展目标:建成一座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产业新城、 生态新城、示范新城。
城际铁路
预留合六城际铁路通廊; 规划4处站点,其中2处位于东部 新城规划范围内。
空间布局
六、规划布局
4、道路交通
打造低碳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引导“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 的出行方式
加快合六城际铁路建设;
打造BRT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覆盖全 城的公共交通网络; 加强城市支持骑行和步行的城市绿道 建设。
合肥市 六安市
珠空间结构,形成带状网络化的城镇功能斑
块发展布局模式。
发展策略
策略二:体现产城融合新格局
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推进园区建设。 将城市功能适当混合,为居民提供有品位 的居住环境,有价值的工作场所,充满诗 意的休闲空间,避免形成单一的新城区。 推动经济发展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
杭州未来科技城
消费” 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产城融合 杭州未来科技城
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采用组团式发展,形成 明显的产业聚集和比较清晰的城市空间结构; 产业与配套结合紧密,形成高效的空间结构。
发展策略
策略三:建立产业集聚新平台
现状产业分析
合肥市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90亿元; 主导产业: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食品及农副 产品加工、新型平板显示和新能源及光伏等六大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