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实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第一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五:二叉树的相关操作学生姓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2012 年 3 月 5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年级班一、设计题目设计五二叉树的相关操作二、主要内容建立二叉树,并对树进行相关操作。
三、具体要求1)利用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建立一棵二叉树。
(层数不小于4层)2)统计树叶子结点的个数。
3)求二叉树的深度。
4)能够输出用前序,中序,后序对二叉树进行遍历的遍历序列。
四、进度安排依照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本设计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完成设计。
建议将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即系统包括哪些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并画出相应的流程图.同时编写相应的设计文档;第二阶段,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代码并调试,再将调试通过的各个子模块进行集成调试;第三阶段,归纳文档资料,按要求填写在《课程设计说明书》上,并参加答辩。
三个阶段时间分配的大概比例是:35: 45: 20。
五、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本课程设计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范的要求完成,在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要提交的成果和有关文档资料包括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课程设计有关源程序及可运行程序(含运行环境)。
其中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按学校规范(见附件),其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必须包括的内容有:1、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系统的总功能和各子模块的功能说明;2、课程设计有关算法的描述,并画出有关算法流程图;3、源程序中核心代码的说明。
4、本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2)你的创新和得意之处;(3)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设想;(4)本次课程设计的感想和心得体会。
5、源代码要求在关键的位置有注释,增加程序的可读性。
程序结构和变量等命名必须符合有关软件开发的技术规范(参见有关文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算法和编程综合实习课题名称:姓名:学号:院系:计算机科学和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年1月15日目录第1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3)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 (3)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4)2.1 问题描述 (4)2.2 设计要求 (4)第3章课程设计总体方案及分析 (4)3.1 问题分析 (4)3.2 概要设计 (7)3.3 详细设计 (7)3.4 调试分析 (10)3.5 测试结果 (10)3.6 参考文献 (12)第2部分课程设计总结 (13)附录(源代码) (14)第1部分课程设计报告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仅仅认识到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是远远不够的,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入了解队列的特征,以便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它,同时还将巩固这种数据结构的构造方………………………………………………………………………………………………………………………………………………………………………………………..(省略)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2.1问题描述:迷宫问题是取自心理学的一个古典实验。
在该实验中,把一只老鼠从一个无顶大盒子的门放入,在盒子中设置了许多墙,对行进方向形成了多处阻挡。
盒子仅有一个出口,在出口处放置一块奶酪,吸引老鼠在迷宫中寻找道路以到达出口。
对同一只老鼠重复进行上述实验,一直到老鼠从入口走到出口,而不走错一步。
老鼠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学会走通迷宫的路线。
设计一个计算机程序对任意设定的矩形迷宫如下图A所示,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图A2.2设计要求:要求设计程序输出如下:(1) 建立一个大小为m×n的任意迷宫(迷宫数据可由用户输入或由程序自动生成),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2)找出一条通路的二元组(i,j)数据序列,(i,j)表示通路上某一点的坐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案例精编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数据结构(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 学会分析不同数据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并能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解决问题;3. 掌握各类数据结构的存储方法和操作原理,如顺序存储、链式存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等;4. 了解常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并能对数据结构进行性能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编程实践技能;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数据结构的应用进行讨论和分析;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编程语言(如C/C++、Java等)实现各类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数据科学,树立正确的数据处理观念,认识到数据结构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善于倾听和分享。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但对数据结构的应用和深入理解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设计和实现复杂数据结构及其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性表:包括线性表的定义、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及实现。
- 教材章节:第2章 线性表- 内容安排:2课时2. 栈和队列:介绍栈和队列的定义、存储结构、基本操作及实现,以及栈和队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栈和队列- 内容安排:3课时3. 树和二叉树:讲解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遍历算法、线索二叉树、树的应用等。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1_城市链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链表部分选题为:2.4.3—城市链表1、需求分析(1)创建一个带有头结点的单链表。
(2)结点中应包含城市名和城市的位置坐标。
(3)对城市链表能够利用城市名和位置坐标进行有关查找、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
(4)能够对每次操作后的链表动态显示。
2、概要设计为了实现以上功能,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设计。
(1)主界面设计为了实现城市链表相关操作功能的管理,设计一个含有多个菜单项的主控菜单子程序以系统的各项子功能,方便用户使用本程序。
本系统主控菜单运行界面如下所示。
(2)存储结构设计本系统主要采用链表结构类型来表示存储在“城市链表”中的信息。
其中链表结点由4个分量组成:城市名name、城市的横坐标posx、城市的纵坐标posy、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
(3)系统功能设计本程序设计了9个功能子菜单,其描述如下:①建立城市链表。
由函数creatLink()实现。
该功能实现城市结点的输入以及连接。
②插入链表记录。
由函数insert()实现。
该功能实现按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结点插入到链表中。
③查询链表记录。
由searchName()函数和searchPos()函数实现。
其中searchName()实现按照城市名查询的操作,searchPos()实现按照城市坐标查询的操作。
④删除链表记录。
由delName()函数和delPos()函数实现。
其中delName()函数实现按照城市名删除的操作,delPos()函数实现按照城市坐标删除的操作。
⑤ 显示链表记录。
由printList ()函数实现。
该功能实现格式化的链表输出操作,可以显示修改后的链表状态。
⑥ 更新链表信息。
由update ()函数实现。
该功能实现按照城市名更新城市的坐标信息。
⑦ 返回城市坐标。
由getPos ()函数实现。
该功能实现给定一个已存储的城市,返回其坐标信息的操作。
⑧ 查看与坐标P 距离小于等于D 的城市。
由getCity ()函数实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例100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例100例1. 设计一个简单的栈数据结构。
2. 实现一个简单的队列数据结构。
3. 设计一个链表数据结构。
4. 实现一个二叉树数据结构。
5. 设计一个哈希表数据结构。
6. 实现一个图数据结构。
7. 设计一个堆数据结构。
8. 实现一个优先队列数据结构。
9. 设计一个有向图数据结构。
10. 实现一个循环链表数据结构。
11. 设计一个红黑树数据结构。
12. 实现一个字典数据结构。
13. 设计一个AVL树数据结构。
14. 实现一个散列表数据结构。
15. 设计一个双端队列数据结构。
16. 实现一个字典树数据结构。
17. 设计一个多叉树数据结构。
18. 实现一个最小生成树算法。
19. 设计一个并查集数据结构。
20. 实现一个图的遍历算法。
21. 设计一个迪杰斯特拉算法。
22. 实现一个Floyd算法。
23. 设计一个拓扑排序算法。
24. 实现一个最短路径算法。
25. 设计一个Kruskal算法。
26. 实现一个插入排序算法。
27. 设计一个快速排序算法。
28. 实现一个希尔排序算法。
29. 设计一个选择排序算法。
30. 实现一个冒泡排序算法。
31. 设计一个堆排序算法。
32. 实现一个归并排序算法。
33. 设计一个桶排序算法。
34. 实现一个基数排序算法。
35. 设计一个计数排序算法。
36. 实现一个递归算法。
37. 设计一个动态规划算法。
38. 实现一个回溯算法。
39. 设计一个哈夫曼编码算法。
40. 实现一个最大子序列和算法。
41. 设计一个最长递增子序列算法。
42. 实现一个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
43. 设计一个贪婪算法。
44. 实现一个深度优先搜索算法。
45. 设计一个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46. 实现一个信号量算法。
47. 设计一个分治算法。
48. 实现一个枚举算法。
49. 设计一个置换算法。
50. 实现一个位运算算法。
51. 设计一个红黑树插入算法。
52. 实现一个二进制查找算法。
53. 设计一个最小堆插入算法。
数据结构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

数据结构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元素本身的存储结构。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合理的数据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数据结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 1. 电商平台订单管理系统假设我们要设计一个电商平台的订单管理系统,该系统需要支持用户下单、支付、发货、退款等功能。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使用树形数据结构来管理订单信息。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二叉搜索树来存储订单信息,其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订单,节点的左子树存储比该订单金额小的订单,右子树存储比该订单金额大的订单。
这样设计可以快速地查找订单信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哈希表来存储订单号和订单信息的映射关系,这样可以通过订单号快速定位到对应的订单信息。
同时,使用队列来管理订单的处理顺序,保证订单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混乱的情况。
### 2. 社交网络好友关系管理另一个实际案例是设计一个社交网络的好友关系管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需要存储用户之间的好友关系,以及好友之间的互动信息。
为了高效地管理好友关系,我们可以使用图这种数据结构来表示用户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使用邻接表来存储用户的好友列表,其中每个用户对应一个顶点,顶点之间的边表示好友关系。
这样设计可以快速地查找用户的好友列表,推荐新的好友,以及分析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栈来管理用户之间的消息通知,保证消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处理。
同时,使用优先队列来实现消息推送功能,根据用户的偏好和行为习惯,将重要的消息优先推送给用户,提高用户体验。
### 3. 医院挂号排队系统最后一个案例是设计一个医院的挂号排队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需要管理患者的挂号信息,医生的排班信息,以及患者的就诊顺序。
为了高效地管理挂号信息和排队顺序,我们可以使用队列这种数据结构来实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例一、引言二、设计需求分析1. 设计目标2. 功能需求3. 性能需求三、数据结构选择与设计1. 数据结构选择原则2. 数据结构设计方案四、算法设计与实现1. 算法流程图设计2. 算法实现代码五、测试与优化分析1. 测试方法与步骤2. 测试结果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案六、总结与展望一、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是程序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之一。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实例,通过对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应用和实现。
二、设计需求分析:1. 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能够高效地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程序,并在此过程中熟悉各种常见数据结构的应用和实现。
2. 功能需求:该程序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能够读取输入文件中包含的大量数据;(2)对输入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排序;(3)将排序后的结果输出到指定文件中。
3. 性能需求:该程序需要满足以下性能需求:(1)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即使输入数据量非常大,也要保证程序的运行效率;(2)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能超过O(nlogn)。
三、数据结构选择与设计:1. 数据结构选择原则:在设计该程序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处理输入数据。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时间复杂度较低的数据结构。
对于本次课程设计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见的数据结构进行实现:数组、链表、堆、栈和队列等。
2. 数据结构设计方案: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堆排序算法来进行排序。
由于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并且具有优先级队列的特性,在进行大规模数据排序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因此,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个最大堆来存储输入文件中的所有数据,并使用堆排序算法对其进行排序。
四、算法设计与实现:1. 算法流程图设计: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使用以下流程图来实现基于堆排序算法对大规模数据集进行排序:读取输入文件|V构建最大堆|V排序输出结果2. 算法实现代码: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使用C++语言来实现基于堆排序算法的大规模数据集排序程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根据数据结构课程的设计,以下是一个示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1. 引入数据结构:介绍数据结构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操作。
2. 线性表:介绍线性表的定义、顺序表和链表的实现及其相关操作。
3. 栈和队列:介绍栈和队列的定义、顺序栈和链式栈、顺序队列和链式队列的实现及其相关操作。
4. 串:介绍串的定义和常用操作,如模式匹配。
5. 树:介绍树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包括二叉树、树的存储结构和遍历算法。
6. 图:介绍图的定义、存储结构和基本操作,包括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7. 排序算法:介绍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8. 查找算法:介绍常见的查找算法,包括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
9. 动态规划: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讲解和示例代码演示,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2. 编程实践: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结构的各种操作和算法,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练习:设计和实现相关的实验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促进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四、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课堂参与等,占总评成绩的70%。
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 作者:严蔚敏,吴伟民参考书目:1.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 作者:Mark Allen Weiss2. 《算法导论》, 作者:Thomas H. Cormen 等3. 《大话数据结构》, 作者:程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赫夫曼编码系别: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07年2月1日一.需要分析赫夫曼编码自己找一篇不少于100个单词的英文文章,分析该文章中每一个字符的出现概率(包括标点符号,区分大小写),根据分析结果对文章中每一个字符进行赫夫曼编码,并将编码原则存储于一个独立的文本文件中。
最后,根据这个编码原则,将英文文章转换为01串存储于一个文本文件中。
如:英文文章为aaabbc则编码规则为a-----0b-----10c-----11英文文章将被转化为000101011有能力的同学应该再编写一个解码程序,这个就不统一要求。
二.概要设计1.系统运行时,将有ifstream fs("n.txt")句生成一文本文件,用于存放要编码的英文文章。
2.然后,将有fs.get(c)语句从文章中逐个读入字符,其字符的ASCII码值将存入int w2[128]的对应下标中,且对应w2[i]的值加1。
之后,将ASCII 码值及对应字符出现次数记录于一动态分配的机构体tongji数组*w中。
3.然后,将调用赫夫曼编码函数HuffmanCoding(HT,HC,w,n)对文章中出现的字符进行编码,并将结果存于数组HC[]中。
4.有ofstream fp("code.txt")打开勇于存储编码后的文章。
5.对01码的解码程序将有函数Decoding()执行。
三.详细设计#include<iostream.h>#include<string.h>#include<stdlib.h>#define MAX_NUM 100000#include<fstream.h>typedef struct{int index;//用于记录字符的ASCII码int frequent;//用于记录字符出现的次数}tongji;//该结构体用于对统计文章中字符出现的次数,及该字符对应的整数值(用于字符与编码的转换)typedef struct{unsigned int weight;unsigned int parent,lchild,rchild;}HTNode,*HuffmanTree;//动态分配数组存储赫夫曼树typedef char **HuffmanCode;//动态分配数组存储赫夫曼编码表//Select()函数,用于选择两个weight最小的结点void Select(HuffmanTree HT,int end,int *s1,int *s2){//cout<<end<<endl;int i;int min1=MAX_NUM;int min2;for (i=1;i<=end;i++){if (HT[i].parent==0&&HT[i].weight<min1){*s1=i;min1=HT[i].weight;}}min2=MAX_NUM;for(i=1;i<=end;i++){if(HT[i].parent==0&&(*s1!=i)&&HT[i].weight<min2){*s2=i;min2=HT[i].weight;}}}void HuffmanCoding(HuffmanTree &HT,HuffmanCode &HC,tongji w[],int n){//w存放n个字符的权值(均>0),构造赫夫曼树HT,并求出n个字符的赫夫曼编码HCif(n<=1)return;tongji *t=w+1;int m=2*n-1; HuffmanTree p;int i;HT=(HuffmanTree)malloc((m+1)*sizeof(HTNode));for(p=HT,i=1;i<=n;++i,++t) {p[i].weight=t->frequent;p[i].parent=0;p[i].lchild=0;p[i].rchild=0; }//*p={*w,0,0,0};for(;i<=m;++i){p[i].weight=0;p[i].parent=0;p[i].lchild=0;p[i].rchild=0;}//*p={ 0,0,0,0};int s1,s2;for(i=n+1;i<=m;++i){//在HT[1...i-1]选择parent为0且weight最小的两个结点,其序号分别为s1和s2。
Select(HT,i-1,&s1,&s2);HT[s1].parent=i;HT[s2].parent=i;HT[i].lchild=s1;HT[i].rchild=s2;HT[i].weight=HT[s1].weight+HT[s2].weight;}//---------从叶子到根逆向求每个字符的赫夫曼编码----------------/*int start,c,f;HC=(HuffmanCode)malloc((n+1)*sizeof(char *));char *cd;cd=(char *)malloc(n*sizeof(char));cd[n-1]='\0';for(i=1;i<=n;++i)//逐个字符求赫夫曼编码{start=n-1;for(c=i,f=HT[i].parent;f!=0;c=f,f=HT[f].parent)//从叶子到根逆向求编码{if(c==HT[f].lchild) cd[--start]='0';else cd[--start]='1';}HC[i]=(char *)malloc((n-start)*sizeof(char));strcpy(HC[i],&cd[start]);}free(cd);//释放工作空间*///--------------从根到叶子求编码---------------------------------------------HC=(HuffmanCode)malloc((n+1)*sizeof(char*));//分配n个字符编码的头指针向量char *cd;cd=(char*)malloc(n*sizeof(char));//分配求编码的工作空间cd[n-1]='\0';//编码结束符int q=m;int cdlen=0;for(i=1;i<=m;++i) HT[i].weight=0;//遍历赫夫曼树时用作结点状态标志while (q){if(HT[q].weight==0){//向左HT[q].weight=1;if(HT[q].lchild!=0){q=HT[q].lchild; cd[cdlen++]='0';}else if(HT[q].rchild==0){//登记叶子结点的字符的编码HC[q]=(char*)malloc((cdlen+1)*sizeof(char));//为第i个字符编码分配空间cd[cdlen]='\0';strcpy(HC[q],cd);//从cd复制编码(串)到HC}}else if(HT[q].weight==1){//向右HT[q].weight=2;if(HT[q].rchild!=0){q=HT[q].rchild;cd[cdlen++]='1';}}else{//HT[q].weight==2,退回HT[q].weight=0;q=HT[q].parent;--cdlen;//退到父结点,编码长度减1}//else}//while}//主函数void main(){HuffmanTree HT;HuffmanCode HC;int n=128;// int w[20]={0,5,29,7,8,14,23,3,11};//for(int i=1;i<9;i++)cout<<HC[i]<<endl;ifstream fs("n.txt");//该语句将自动创建并打开一个“n.txt”文本文件,用于要翻译的英文文章char c;int w2[128];//对应128个ASCII码值for(int i=1;i<128;i++)w2[i]=0;while(fs.get(c)){int a=c;w2[a]++;//统计各个字符出现的次数}fs.close();tongji *w;w=new tongji[100];//用new动态分配空间int k=0;cout<<"字符的存储位置,对应ASCCII码值及出现次数依次为:"<<endl;for(i=0;i<128;i++){if(w2[i]>0){k++;w[k].frequent=w2[i];//w[k].frequent存储字符出现次数w[k].index=i;//存储字符的ASCII码值cout<<"k="<<k<<" "<<"i="<<i<<" "<<w[k].frequent<<endl;}}n=k;//表明要对n=k个进行编码HuffmanCoding(HT,HC,w,n);//调用赫夫曼编码函数cout<<"各个字符对应编码(每行显示5个字符编码)依次为:"<<endl;for( i=1;i<=k;i++){cout<<HC[i]<<" ";if(i%5==0)cout<<endl;}//显示各个字符的编码fs.open("n.txt");char ch;tongji *ptr;ptr=w;//创建并打开“code.txt”文件,存储编码结果ofstream fp("code.txt");while(fs.get(ch)){int b=ch;for(i=1;i<=k;i++){if(w[i].index==b)fp<<HC[i];}}fp.close();}//main()四.调试分析1.本题是利用赫夫曼树对一篇英文文章进行编码,起初感到无从下手,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对课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了解了其一般的思路,掌握该设计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