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法教学有9个主要特征
交际法

Chapter 14 交际法一、语言理论1.语言作为交流的理论。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是关注说话者所拥有的抽象能力,这个抽象能力能使他们创造语法正确的句子。
而Hymes认为这个观点枯燥乏味,认为语言理论还应融合交际和文化,他对交际能力的定义是说话者在口语社团中为了能得体地进行交流而需要的知识。
2.韩礼德对语言使用的功能性解释。
这个理论认为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它作为交际工具为社会上各项交际活动服务。
二、学习理论交际法没有学习理论,但从它的应用中,我们可以识别出一些学习理论的元素:1.交流原则:涉及到真正交流的活动能够促进学习2.任务原则:使用语言实现有意义的任务的活动能促进学习3.对于学习者有意义的语言有助于语言的学习过程Krashen的理论与交际法的原则相一致,Krashen将习得作为发展语言水平的基本过程而且区分了学习和习得。
习得是将语言用于真实的交流,从而无意识地发展目标语系统的过程,而学习室由教学导致的,是对语法知识进行有意识的表征的过程,它不能导致习得。
三、教学目标语言教学应反映目标学习者的特殊要求。
特定课程的课程或教学目标根据学习者水平和交流需要反应了交际能力的特定方面。
四、教学大纲1.Wilkin的意念大纲分为语义-语法种类和学习者需要表达的交流功能种类,但后来受到英国应用学家的批判。
2.一些交际法大纲的设计者还将任务详述和任务组织作为大纲涉及的合适标准。
马来西亚交际大纲是第一个尝试将交际语言教学围绕特定的交际任务来组织的大纲之一。
这个组织结构将三大交流目标根据需要分析分成24个更具体的目标。
3.也有人建议废除大纲的概念,因为只有学习者才能完全意识到他们自己的需要、交流资源、学习的步调和方式,而且每个学习者都必须将创造自己的大纲作为学习的一部分。
五、教学形式教学活动通常是已语言为中介或是涉及信息写上和信息分享系统来完成任务的活动。
在交际法中,Littlewood还将这活动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功能交际活动,它主要包括任务的完成(对比图片找相同和不同;在一系列图片中找出可能的顺序等),另一种是社会互动活动,它包括交谈和讨论会议、对话和角色扮演、模仿、短剧、即兴创作和辩论。
英语交际法教学

英语交际法教学展开全文交际教学法是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一个外语教学方法。
其核心思想主要有三: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用结合,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采用“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的方法,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在真实的情景中,以及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外语学习。
一、开展交际法教学的必要性(一)语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其社会功能是为各项交际活动服务。
服务于社会交际活动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
人们在日常交往时,更多考虑的是说什么,很少考虑为什么这样说,往往意识到的是说话的内容,很少意识到自己言语中的语言结构(语言、词汇、语法等) ,能将思想表达清楚,事物叙述清楚,能被对方听懂和理解,能与对方进行正常交流是语言的基本功能。
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为了达到一定交际目标所说的内容和所说内容的表达形式。
教语言本身,而不是教有关语言的知识。
语言是操这种语言的人实际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个人认为他们应该怎么说的话。
教语言应将其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学语言应将其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学、来用。
(二)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性的通用语言和国际间进行交流的主流媒体语言,在人类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其作用显得格外重要,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已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们的许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年的英语学习,却听不懂,讲不出英语,造成这种“聋哑”英语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教学忽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语言交际这一实质性原则。
二、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应采用的方法(一)了解学生“教有法,但无定法。
论交际法的特点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 : 际法 , 译 法 交 翻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G 4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8 9 (0 2 0 10 4 9 2 0 ) 3—0 0
比准 确 程 度 更 为 重 要 。
会语 言学 、 理学和其他 一些 学科 , 强调指 出 , 言是 心 它 语 交际 的工具 , 习语 言 的最 终 目的是交 际。 际法强 调 , 学 交 语 言教材 的 内容 必须是真 实 的 、 自然 的语 言而不是 为 了
交际 教学 法认为 ,在人们 的交 际活动 中 , 8项基 有 本要素各 自扮演着不 同的角色 , 它们 是 : 场景 、 功能 、 意 念、 社会 、 性别 、 心理 作用 、 语体 、 重音和语 调 、 语法和词 汇、 副语 言特征等 。交 际教学法 强调不 以语 法项 目为 主
睾 [ 稿 日期 】0 2—0 收 20 3—2 1
素{ 作者 简介 ] I }f 周维江 , , 男 黑龙 江 哈尔滨人 , 哈尔滨 理工大学人文 学院讲师 。
1 02
维普资讯
的能 力 , 与其 它教学法 相 比, 它有 以下特 点 。 ( ) 以意思 的传递为 中心 ( a ig oue ) 语 一 、 Menn —F csd 。
体现 某种 语法现 象而特意 凑合 的语 言 ; 而且 , 实 、 真 自然
的语 言材 料要安 排在合情 合理 、 合乎社 会交际情理 的情 景之 中 ,这是 因为教学过 程本身 就是一 种交际 ,真实 、
线来 安排 教学 内容 和顺 序 , 是 以功 能和意念 为基础 。 而 但 这并 不意 味着它 反对 以语 法 知识 的讲 解 和对母 语 以
任务型教学--交际法

任务型教学法百科名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编辑本段产生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
编辑本段方法介绍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编辑本段优点其优点是: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交际语言教学法这一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介绍了其发展,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实例就此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我国对于外语人才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地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对于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交际语言教学的起源,特点以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进行了逐一探讨。
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理论根据。
其创始人之一是英国语言学家 D. A. Wilkins,1976年维尔金斯出版了《意念教学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一书,把交际法置于更可靠的基础之上。
交际语言教学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和方向。
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并受到话语分析、语言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影响。
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具体运用,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运用。
其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所以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要教授语言功能方面的知识,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门语言的交际本领,没有具备这门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就不能说学会了这一门外语。
交际教学法强调要把学生真正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并且要由学生亲历一种活的交际活动的过程。
浅谈中职英语交际教学法的特征

k ow h n ow t us an r spon t dier t es o o e d e d o f ent yp f f
绝大 部分 的身心 功 能 都处 于 压 抑状 态 , 据 “ 进废 退 ” 根 用 的原 理 , 我 们 可 以毫不夸 张地 说 , 这样 的教 学是 对 学生 身心 的摧 残 。而 交 际教 学法 的直 接 目的是学 生 英语 交际 能力 的 习得 , 这种 能 力必 须
经 由学 生个体 自主 的 活动 、 极 的 操练 才 能 获得 , 积 因此教 9 就必 i f i
2 .多重 的 角色
关键 词 : 中职 英语教 学 ; 际教 学法 ; 交 交际 能力
交际教 学 法的理 论依 据
这是 交际 教学 法对 教 师的最 大挑 战 。 9不但 是知识 的传 授 教i f ; 者 , 是课 堂 活动 的设计 者 、 还 组织 者 、 指导 者 、 参与 者和 评估 者 等。
3 多种的 功能 .
定语 境 下 的运用 能力 , 而不 是仅 记忆 一些 句 型结 构在 运 用时 乱 海默 的交 际能 力说认 为语 言学 习是 社会 性 的活 动 , 为如 果 认
套一 气 。 得语 言 变得结 构化 、 使 模式 化 。 没有 语言 背景 , 语言 就失 去 了表达 的意 义 。海默 把 交际 能 力分 为 四 个 方 面 :1 eh r ob bet n w te a re n f () te ea l ok o h ge me t Wh t o
【 声】 教 学 新 i 心 啼l 法 法 探
(整理)交际法介绍、描述与评析

交际法介绍、描述与评析一.交际法的背景和理论依据交际法(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 是以语言的“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法。
交际法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
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
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交际法的代表人物有荷兰的范埃克(J.A.Van. Ek),英国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D. A. Wiklin) ,威多森( H. G. Widdowson)等。
交际法从诞生起就明确地把目标定位于使学生获得交际能力, 它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形式同等重要。
交际法针对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提出了重视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 坚持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打破传统语言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局面。
因此, 交际教学法一经产生就风靡全球, 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语言教学流派之一.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围绕语言的“形式一功能”争论不休,对它们的研究几乎涵盖了语言学研究的所有内容,而这些争论必然又反映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法理论和实践上。
交际法的流行反映出功能主义者在这场论战中取得胜利。
他们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它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工具,外语教学应体现这一本质;能用外语进行成功的交际,就说明外语教学是基本成功的。
交际法对于语言本质的描述抓住了外语教学的关键所在,第一次为外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同时,他们设计了各自不同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外语教学理论,促进了教学法的发展。
交际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功能主义的语言学理论和心灵主义的心理学理论(Bell.1981:146)。
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交际语言教学法这一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介绍了其发展,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实例就此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我国对于外语人才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地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对于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交际语言教学的起源,特点以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进行了逐一探讨。
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理论根据。
其创始人之一是英国语言学家 D. A. Wilkins,1976年维尔金斯出版了《意念教学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一书,把交际法置于更可靠的基础之上。
交际语言教学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和方向。
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并受到话语分析、语言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影响。
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具体运用,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运用。
其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所以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要教授语言功能方面的知识,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门语言的交际本领,没有具备这门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就不能说学会了这一门外语。
交际教学法强调要把学生真正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并且要由学生亲历一种活的交际活动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际法教学有9个主要特征。
(1)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2)以功能意念为纲。
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
(3)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
(4)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认为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
(5)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6)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错误能不纠就不纠,尽量鼓励学习者发挥言语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以语言功能为纲,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者安排“专用语言”的教学。
(8)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应是仅仅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学包”,即教师用书、辅导读物、磁带、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
(9)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教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