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摘要: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它传入中国以后得到广泛地普及,并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占领了一席之地。本文主要阐述了交际教学法的实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语教学;现状

一、引言

交际教学法的出现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我们已经发现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失败之处也就是他本身所存在的不足。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传入中国后,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许多英语老师还不能掌握什么是真正的交际教学法。

二、交际教学法的含义

根据Howatt的观点,交际法分为“强”说法和“弱”说法。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弱”说法强调提供学习者为了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并试图将这样的活动综合起来,成为语言教学的一项范围更为广泛的活动。从定义来看,我们知道一个人学习英语是为了交际,那就是说一个人必须首先学好了英语,然后才能与别人交流,所以,这种说法再次将学习英语与使用英语分离开来了。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旧运用陈旧的教学法,即只关注于语言结构。总而言之,这种关于交际法的说法仍旧是属于结构教学领域,而不是真正的交际法。

“弱”的说法主张为了交际而学,而“强”的说法正好相反,它主张语言是在交际过程中的需要。这不仅仅是激活现有的迟钝的语言知识的问题,更是促进语言系统本身发展的问题。如果我们将“弱”的说法描述为学习运用英语,那么后者可以描述成为运用英语去学习。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才是真正的交际法的定义,它比较好的解释了语言是怎样来的,并且也理想化地认同外语也是需要学会的。Krashen说:“所谓外语习得是指在真实自然的情况下的外语掌握。”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交际能力。语言的获得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前者指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来掌握语言结构;后者指的是在教师直接明晰地解释所有的语言结构之后,再帮助学生去掌握语言结构。虽然那样的结果是一样的(即掌握了语言结构)。但是由此得到的交际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是通过学习来掌握语言,那么他的交际能力是很薄弱的。但假如是通过另外的途径来掌握语言,那么他的交际能力肯定是会很强的。

三、交际教学法在中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许多学者尝试将交际法引入中国,Candlin和胡闻仲首先将这种教学法引入中国。孙黎和辛斌对交际法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史宝辉对交际法及其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此后,交际法就开始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但是无论是在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和还是在将出国的学生的教学应用上,交际教学法最终都失败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中没人能综合系统地介绍交际法,只是在某些特殊的方面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因此使得人们对交际法充满迷惑与不解。所以,在认识和接纳交际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对于真正的交际教学法的误解

一些教师、学者将那个“弱”的说法当作是交际法的全部。他们相信交际法是为以后的交际活动做准备的,所以他们将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的语言结构教学上,把它看得和交际功能一

样重要。

2、将教学法看作是一种方法

交际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或只是一种理论,而并非一种具体真实的教法。但在中国,许多教师将它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课堂上,他们只是操练学生并称此为交际教学法。

3、交际法与教学现实之间的距离

交际法的主旨是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和交际能力可通过交际被掌握并得到。但是学生生活在汉语的生活与学习的环境没有在他们的意识中形成英语交际的氛围。这样并未到达与理想的交际法的宗旨和目的。

4、运用交际教学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语言的流畅和语言的错误。有些人认为交际教学法强调的只是语言的流畅性,而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但我们知道英语不是我们的本族语,因此当我们说话的时候难免会犯错误。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比如人称的混淆、名词的单复数形式或动词的时态,只有那些阻碍交流或引起误解的错误需要被纠正。(2)语法教学。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交际教学法只重视语言的使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语法是重要的,没有语法,我们与别人交流时,语言就没有逻辑性。所以我们说把语法教学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分离开来是错误的。但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在课堂上不必教语法,因为语言习得已经包括了词汇和语法的习得。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语法,然后我们对它有所了解,经过几次使用,我们会记住并会自如地使用这些语法。(3)交际的概念。运用英语包括4种能力:听、说、读、写,但是许多人只认为听和说才识交际的能力。在交际教学法的运转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只是注重其中的一方面或两方面能力。

5、教师出现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来到中国才短短的十多年,还处在一个学习研究时期。很多教师对交际教学法不是很了解。事实上,交际教学法要求教师就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地准备好由学生随时提出的无法预言的问题。在结束课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预料的语言活动进行概括或评述。但由于我国英语教师的本身条件,特别是那些在乡村的英语教师在运用目标语言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交际能力,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因此就不能很好地扮演作为一个课堂组织者的角色。再者受训练的教师之间存在智力水平的差异,所以能领会交际法的本质并且精通目标语言和语言教学艺术的教师寥寥无几,这些都是阻碍交际教学法顺利应用的致命问题。

6、学生出现的问题

在中国,许多学生习惯教师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来组织教学。他们已经习惯了坐在教室里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语言点。如果教师采用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们会感到很大的不适应。

7、测试体系出现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我们需要交际式测试。不幸的是目前没有一种测试是专门针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我们的外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交际能力,但我们仅仅测试学生对于语法的掌握,这与交际教学法的目的相矛盾。因此,当前的测试对于我们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极其大的负面影响。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系统全面地了解这种交际法。如果人们能很好地了解这种方法,那么他们就不会把这种抽象的理论当作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了。

其次,我们必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中国的实际。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交际法只是一种教学法,是一种理论,它有时候并不能真正适应现实情况,所以作为一名中国英语教师,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我们特有的实际来提高我们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本关键所在。

再次,教师和学生应该改变各自的角色。作为一个学生,他必须从一个被动听者转变成一个积极参与者;而作为一名教师,他必须从知识传授者转化为课堂组织者。对于教师而言,这更为迫切。他们应该做的是受到训练来提高语言能力和语言材料组织能力以及正确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而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最后,我们应该改变测试体系。我们以测试为手段测试学生的交际能力,以此来为我们的语言课程的主要目标服务。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以交际能力定位测试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测试。新的测试系统应该在真实条件下测

交际教学法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尽管CLT 在中国获得了成功,在CLT 和中国文化式的

英语学习中还是存在着矛盾和制约性。矛盾首先,中国教师注重让学生遵守纪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根据中国的习惯,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应该保持肃静,即使他们有问题或迷惑也不应该打断老师。老师仍没有意识到保持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在任何时间提问的自由有多重要。第二,中国学生一直害怕在学习中犯错误,这会阻碍他们用英语互相交流。中国人认为如果他们在别人面前犯错误就是丢脸。正常地说他们会在课堂上选择保持沉默而不是丢脸。第三个矛盾与中国的特点有关。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持有者。如果教师在讲座上不显示他们的知识,或者如果他们与学生玩游戏或教学生在课上角色扮演,那么他们没有尽职做他们的工作!因为根据中国传统的学习观点, “学”与“玩”是并不相容的。迄今为止,很幸运的是,CLT 非常有效并且成为了中国主导性的教学方法,教师意识到了动机和学习能够适当的结合在一起。而且动机能够鼓励学生玩游戏或其他活动能够使课堂更有吸引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首先,缺乏有资格的英语教师,教师在英语语言习得的方面起了基本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素质受教师素质的制约。在中国,大多数英语教师缺乏听说英语的能力。在中国550 000 所中学中, 只有89.4%的初中教师和55%的高中教师受过职业训练。第二,能够使课堂更有趣并扩展学生知识面并与课本有关的恰当的材料很有限,很少能够找到这

样的材料。很容易地会发现大量的单调的语法练习册,但不太容易找到一些交际性的教学材料。即使你能找到一些材料,他们也与你现在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匹配不上。第三,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最基本一班也有50 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能够安排成对作业、角色扮演或分组练习, 他们也花不起时间去检查每个人的工作。所以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通常选一或二对在全班面前表演,得到一个总体的反馈。很显然这不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在个体学习上只有有限的帮助, 但是他们只是没有时间。进一步说,拥挤的教室诱发了另一个问题———学生的水平不同。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设计不同水平的教学活动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然而,在每个班的教学过程中很难真正的实现。最后,考试还不能跟上新大纲和教学法的发展,更多的重点应放在语言应用而不是语言用法部分。检验学生的能力而不失知识检验他们的记忆力这点非常重要。在今日中

国,CLT 代表了英语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 并以成为过去十年或多或少标准的实践活动。

经证实它在中国环境下英语教学上已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方法,但应采取一些措施使之更好。对策首先,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应给予高度关注。当CLT 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时,教育权威(官方)和教师就已经意识到了教师在CLT 成功与否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提供给教师长期或短期的业内培训。同时,他们应该在教师学院或师范大学进行长期的业内训练来帮助他们去了解教学理论和教育学;合格的教师需要参与短期培训以便更新他们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学习那些英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学习他们关于CLT 理论和其他有效的方法论和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第二,需要更多的交际性教学材料来实行CLT,应鼓励出版商发行更多的易读材料。比如说故事和其他的现代材料,比如说CD、卡通电影、英文歌曲来与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匹配,而不是发行那些单调的习题集。这些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小孩和青少年的兴趣,帮助教师组织一个交际性的课堂。最后,班级规模应缩小。中国的正常班级大小是50 ~60 个学生。作为这样的结果,教师不能保持个体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是政府在教育上加大投入, 这样才有助于建立起更多的学校,训练更多合格的教师。班级的规模缩小,这样教师才可能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这样能直接使教学更有效。再附加一条,应该实行测试改革。CLT 在中国实行以前,英语考试过去重点放在语言用法,强调语法、拼写和词汇量的重要性。在CLT 应用在课堂以后,测试改革不可避免地与变化的形势相匹配。否则,CLT 不能在中国实行。在1992 年以后已经采取了更多的行动来改革考试,语言应用加到了英语考试中来。在这种考试中,要求学生听磁带并回答问题(听力部分),阅读理解并回答问题(阅读问题),并关于一个论题或时间写一篇作文(写作部分)。然而,说的部分被省略了。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足够重视说。它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学生在说的方面弱。所以应把为了满足实现对学生能力和英语技巧的培养中说的部分加到考试中来,同时也鼓励使他们的课堂更加有交际性。中国现存社会经济形势为CLT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给英语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CLT 对中国式CLT 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有阻力和许多制约因素,中国的ECT 英语语言教学已经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CLT 在中国已经广泛地传播开来,并成

为了现在中国学校英语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 甚至对其他语言教学法造成影响,对那些归属于类似的语言教学方法有其影响。CLT 和中国文化或英语学习之间的制约因素和矛盾已受到重视,每一个关注CLT 的人都尽力寻找着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预计到CLT 会进行诸如教学方法、测试改革、教学材料改进方面的改革,CLT 的新趋势将逐渐出现使之在中国环境下日臻完善。

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一、引言 交际教学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总体来说,交际教学法的发展有效的弥补了翻译法和认知法等教学方法只重语法规则而忽略语言使用的缺陷,极大了促进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发展。但是交际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还有许多问题应该注意。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进行语境化教学 二、交际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957年Chomsky认为语言结构理论已经难以解释语言的基本特点,他提出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两个概念。而Hymes (1972)认为,语言不仅包含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也应该包含语言应用能力(language use ability),因此他在Chomsky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划分地基础之上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ymes认为,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不仅在于语法规则的正确,也在于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如其分的运用语言。这就扩大了语言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内涵意义,涉及到了语言使用者语言之外的知识(陈坚林,2000)。 Halliday对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做了有益的补充,他为,语言是为交际服务的工具,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语法规则,更要培训学生如何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的交际需求和学习动机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得以进一步发展,而实践和科研的成果又进一步促进了交际教学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对交际教学法做出突出贡献的还有Widdowson、Richard和Schmidt。Widdowson (1978)年出版的《语言的交际教学》(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为交际教学法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ichards 和Schmidt联合众多学者编纂的《语言与交际》(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交际活动以及相关的问题。 此外,1994年H. Douglas Brown编写的《按交际法原则教学》(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从课堂实践的基础,教学环境,课堂技巧的设计与应用及课堂实例四个方面对交际教学进行阐述,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和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此著作理论联系实际,是交际教学法研究的精华之一。 在国内,胡文仲(1982),秦小孟(1979),李筱菊(1985,1988),吕万英(1996),李予军(2001),张素娣(2002)等对交际教学法的兴起,特点,优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课堂实践及交际教学法大纲设计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三、交际教学法的特点 (一)交际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种交际的能力又包含四个方面(Michael Canale ,1980):语言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应付能力(communicative strategic competence)。语言能力是指掌握发音,词素,句法等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是指语言使用和话

英语交际教学法

英语交际教学法 交际功能项目如问候、邀请、作客、看病等主要线索来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其培养目标的侧重面,加强针对性。外语教学主要不是讲解语言规则和机械操练句型,而是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使用真实的语言。 一、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 “用英语学英语”(using English to learn it )“学用英语” (learning to use English )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 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表达清楚)及得体(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 (1)设置真实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去进行教学,而要把整个交际过程放在一个恰当的情景中让学生很自然地去理解,通过反复练习,进而掌握交际内容。 (2)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活动进行教学。课堂的交际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担任主角。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大量使用信息转换、模拟情景、扮演角色、游戏活动等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声、色、形相结合,寓教于乐,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4)教师要有容忍的态度。教师在学生用英语交际训练中不必有错

就纠,以免挫伤学生语言交际的积极性。 三、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 1. 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2. 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大都是中式英语。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一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You go first ,或Go first ,please 。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 you 。再比如,中国人与朋友道别时,经常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语。一些喜欢用母语思维的英语学习者不了解英美人士常常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他们会习惯地说成:Go slowly ,walk slowly 或Ride slowly 。这些说法听起来很不自然。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 忆里的习惯,以及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3. 采用分级教学

如何用交际法进行语法教学-模板

如何用交际法进行语法教学 外语教学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是外语教学本身的职能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所决定的。然而,多年来,中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形式,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忽视培养交际能力和掌握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得不花过多的时间讲解繁杂又枯燥的语法规则。这种重语言形式,轻语言交际的教学思想,长期笼罩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是交际为语言服务,还是语言为交际服务,一直成为英语教学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从理论上就如何用交际法教语法作了初步探讨,通过运用交际和模拟交际指导语法教学。 一、在语法教学中,明确英语教学的核心就是交际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交际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作为教与学两个主体是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学生是认识的承担者、实践者;教师也是认识的承担者,只是任务和角色不同而已。学生学习外语,靠自己主动地学,直接与英语信息源(如所学材料)发生作用;教师是指导者、助学者和引路人,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不单是我教你学,也不仅是我讲你听,而是师生双方互动的结果。 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的客体是英语,教师认识的客体是教学规律。学生认识英语进展的快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依赖于教师对教学规律认识的深浅,当然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双方都以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 实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我们要努力通过人的交际的最优化促进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有效运作,不断实现学生认识结构的重构,在语法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方向,明确英语教学的核心就是交际,既要扎实地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 二、在语法教学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交际教学法初探

交际教学法初探 一、交际教学法实践的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维戈斯基认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独立工作时具有实际能力;另一个是在和别人一道工作时,在旁人协助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比实际能力高一级的程度。合作学习小组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随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协助。所以,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自主学习,其表现方式则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大量的对应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动力和途径。 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交往。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交际化,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促进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进程。 交际法的理论依据尚未定型,其现存的依据在于:学习

外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结构形式,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能力,这包含了两个既存在联系而又不同的观点。前者来自乔姆斯奎的语言能力说,后者来自海姆斯的理论,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这种理论使语言学习对象由形式转向了内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现象依据,补充了乔氏的语言能力说的不足,并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 1、语法的正确性; 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样说。如walk on foot; 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 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 以相互作用为原则和交际任务为目标的教学能够极大的激活语言习得机制,它要求课堂教学提供出让学生开口说话及相互交流和探讨思想的环境,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及师生通力合作。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只传授系统语法知识是不够的,应将交际能力定为主要目标之一。 二、交际式教学法与结构传统式教学法比较 在教学顺序上,结构教学法是:介绍新项目→操练→结

交际教学法

ERIC Identifier: ED357642 Publication Date: 1993-06-00 Author: Galloway, Ann Source: ERIC Clearinghous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Washington DC.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and Sample Activities. ERIC Digest. This digest will take a look at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It is intended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for teachers and teachers-in-training who want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in the classroom for their students to engage in real-life communica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Questions to be dealt with include what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s, where it came from, and how teachers' and students' roles differ from the roles they play in other teaching approaches. Examples of exercises that can be used with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are described, and sources of appropriate materials are provided. WHERE DOES COMMUNICA TIVE LANGUAGE TEACHING COME FROM? Its origins are many, insofar as one teaching methodology tends to influence the next.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uld be said to be the product of educators and linguists who had grown dissatisfied with the audiolingual and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s of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They felt that students were not learning enough realistic, whole language. They did not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using appropriate social language, gestures, or expressions; in brief, they were at a loss to communicate in the culture of the language studied. Interest i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style teaching mushroomed in the 1970s; authentic language use and classroom exchanges where students engaged in real communication with one another became quite popular. In the intervening years,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has been adapted to the elementary, middle, secondary, and post-secondary levels, and the underlying philosophy has spawned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known under a variety of names, including notional-functional, teaching for proficiency, proficiency-based i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WHA T IS COMMUNICA TIVE LANGUAGE TEACH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akes use of real-life situations that necessitate communication. The teacher sets up a situation that students are likely to encounter in real life. Unlike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of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relies on repetition and drills,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an leave students in suspense as to the outcome of a class exercise, which will vary according to their reactions and responses. The real-life simulations change from day to day.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comes from their desire to communicate in meaningful ways about meaningful topics. Margie S. Berns, an expert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writes in explaining

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13级英语1班李雪201313001059 一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 1.定义方面:交际法是一种将语言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并承认语言与交际的相互依赖关系是培养学生四项语言基本技能的语言教学法。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它是交际法的延续。 2.理论基础方面:交际法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包括互动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交际法是以行为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而任务型教学法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3.特点方面:交际法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以功能为纲、教学过程交际化、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4.教学模式方面:交际法---包含两个模式PPC、PPP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Willis、Ellis 5.优缺点:优点---交际法仅教授有关而且必须的语言信息,比那些试图教给学生整个语言体系的方法更省时间和精力。任务型教学法的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缺点---交际法在同一方面可用于多种形式表达,如何选择和取舍,没有客观的标准。任务型教学法中,当教师与学生缺乏资源,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时,任务型语言教学很难展开。 相同点: 1.两者都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主,这样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强调语言教学材料、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真实性 3.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4.在缺点方面,两者都比较难做出评价。 5.都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两者都适合高水平阶段的学生。 二者之间的关系: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延承和发展。 二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对比?

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交际语言教学法这一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介绍了其发展,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实例就此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我国对于外语人才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地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对于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交际语言教学的起源,特点以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进行了逐一探讨。 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理论根据。其创始人之一是英国语言学家 D. A. Wilkins,1976年维尔金斯出版了《意念教学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一书,把交际法置于更可靠的基础之上。交际语言教学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和方向。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并受到话语分析、语言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影响。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具体运用,也就是说

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运用。其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要教授语言功能方面的知识,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门语言的交际本领,没有具备这门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就不能说学会了这一门外语。交际教学法强调要把学生真正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并且要由学生亲历一种活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根据交际教学法的原则,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运用所学外语进行真实的课堂以及课外交际活动,在尽量模拟现实的交际情景中来进行教学和学习,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以下部分就交际教学法的原则谈谈运用此方法进行教学的一些具体方式和做法。 一.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的交际场景 我们传统的外语教学概念中多注重语法形式是否完善,在交际教学法中更注重的是交流者是否能正确流利的表意,即是否“get the ideas across”。而这种侧重面对于培养我国所急需的实用型外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真实场景来训练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及应变能力。而对于真实场景的选用则要有一定的取舍,我们应尽量选择符合实际需要或符合中国大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实际应用的语言情景。例如作为旅游院校的学生,今后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要接触或进入旅游行业,那么选用和旅游相关的场景则比较合适。笔者在教授英语专业成人本科三年级口语课时就选用了在带外国旅游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

浅谈交际教学法及交际能力

浅 谈 交 际 教 学 法 及交际能力 周秀兰1, 熊晓路2① 交际教学法是七十年代以来语言教学观发生 革命性变化的具体体现, 它在外语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交际法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强调外语学习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迚行交际的能力。兲于人们只有在反复实践运用外语迚行交际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外语的观点, 现在已被国内外语言家们肯定。非交际的外语教学方式和这个原则背道而驰。它不是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迚行教学, 不是通过实践去达到掌握这个工具, 它不懂得外语知识必须为实践, 为掌握外语, 为培养学生的外语技能和技巧服务。交际法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但它注 重了语言的使用, 使得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不够, 不能灵活运用语言。其次, 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 使用交际法给老师带来一定的困难, 有时给有些学生有机可乘, 不能充分调动全班的积极性。另外, 测试时需涉及口语和听力, 尤其是口语测试主观性 强, 测试和阅卷的信度和效度低, 不宜使用于我国大

觃模的群体测试。尽管交际法有这些缺点, 但同其优点相比, 毕竟瑕不掩瑜。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 做到灵活运用。 交际能力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 来的。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参 数: 合语法性, 某种说法是否在形式上可能; 适合性, 某种说法是否可行; 得体性, 某种说法是否得体; 4. 实际操作性, 某种说法是否实际出现了。换句话说, 海姆斯理解的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主理、社 会文化和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说, 一个人 不但知道什么是语法正确的句子, 而且还知道什么 是合适的句子, 即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说, 什么时候不 该说,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谁讲什么 话。因此可以说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它涉及 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它是指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和副语言手段来达到某 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 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 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 综合能力。外语交际能力包括准确接受信息和収出 信息的能力。它由两个方面组成: 语言知识和交际知 识. 语言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交际能力, 交际的实践 可以巩固学到的语言知识, 这样又可以反过来促迚 交际能力的提高。 从心理语言学观点分析, 交际是双方信息传递 的过程, 交际的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过 程。它需要具备听与说的基本知识, 有兲的词汇、语 音、语调、语法等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感知、推 理、判断、分析、综合等语言技能, 语用知识及语言功 能知识的综合使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社会交 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在交际中才有生命。人 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才真正学会使用语言, 语言在 使用中变化収展, 获得新的生命。人们在社会中生 活, 离不开相互交往。语言交往是人们最司空见惯、 最重要的交往方式。然而很多人都同意这样一个观 点即非语言交往往往伴随语言交往, 辅助表达交际 意义, 特别是讲话人的情感与态度, 有时亦单独表 意。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概念不同。语言能力概念 反映的语言观是语言为一个自主的形式系统。其在 外语教学上的局限性已为人所共识。交际能力通过 交际法反映出的语言观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一个

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法

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 hing交际语言教学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or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that emphasizes interaction as both the means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study. Language learners in environments utilizing CLT techniques learn and 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ne another and the instructor, study of "authentic texts" (those writte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of the language in class combined with use of the language outside of class. Learners converse about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partners, and instructors teach topics outside of the realm of traditional grammar in order to promote language skills in all types of situations. This method also claims to encourage learners to incorporate their personal

交际教学法

摘要: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它传入中国以后得到广泛地普及,并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占领了一席之地。本文主要阐述了交际教学法的实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语教学;现状 一、引言 交际教学法的出现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我们已经发现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失败之处也就是他本身所存在的不足。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传入中国后,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许多英语老师还不能掌握什么是真正的交际教学法。 二、交际教学法的含义 根据Howatt的观点,交际法分为“强”说法和“弱”说法。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弱”说法强调提供学习者为了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并试图将这样的活动综合起来,成为语言教学的一项范围更为广泛的活动。从定义来看,我们知道一个人学习英语是为了交际,那就是说一个人必须首先学好了英语,然后才能与别人交流,所以,这种说法再次将学习英语与使用英语分离开来了。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旧运用陈旧的教学法,即只关注于语言结构。总而言之,这种关于交际法的说法仍旧是属于结构教学领域,而不是真正的交际法。 “弱”的说法主张为了交际而学,而“强”的说法正好相反,它主张语言是在交际过程中的需要。这不仅仅是激活现有的迟钝的语言知识的问题,更是促进语言系统本身发展的问题。如果我们将“弱”的说法描述为学习运用英语,那么后者可以描述成为运用英语去学习。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才是真正的交际法的定义,它比较好的解释了语言是怎样来的,并且也理想化地认同外语也是需要学会的。Krashen说:“所谓外语习得是指在真实自然的情况下的外语掌握。”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交际能力。语言的获得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前者指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来掌握语言结构;后者指的是在教师直接明晰地解释所有的语言结构之后,再帮助学生去掌握语言结构。虽然那样的结果是一样的(即掌握了语言结构)。但是由此得到的交际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是通过学习来掌握语言,那么他的交际能力是很薄弱的。但假如是通过另外的途径来掌握语言,那么他的交际能力肯定是会很强的。 三、交际教学法在中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许多学者尝试将交际法引入中国,Candlin和胡闻仲首先将这种教学法引入中国。孙黎和辛斌对交际法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史宝辉对交际法及其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此后,交际法就开始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但是无论是在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和还是在将出国的学生的教学应用上,交际教学法最终都失败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中没人能综合系统地介绍交际法,只是在某些特殊的方面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因此使得人们对交际法充满迷惑与不解。所以,在认识和接纳交际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对于真正的交际教学法的误解 一些教师、学者将那个“弱”的说法当作是交际法的全部。他们相信交际法是为以后的交际活动做准备的,所以他们将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的语言结构教学上,把它看得和交际功能一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or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that emphasizes interaction as both the means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study. Language learners in environments utilizing CLT techniques learn and 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ne another and the instructor, study of "authentic texts" (those writte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of the language in class combined with use of the language outside of class. Learners converse about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partners, and instructors teach topics outside of the realm of traditional grammar in order to promote language skills in all types of situations. This method also claims to encourage learners to incorporate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into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focus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addition to the learn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1] According to CLT, the goal of language education is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the target language.[2] This i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views in which grammatical competence was commonly given top priority.[3] CLT also focuses on the teacher being a facilitator, rather than an instructor. Furthermore, the approach is a non-methodical system that does not use a textbook series to teach English but rather works on developing sound oral/verbal skills prior to reading and writing. Contents [hide] ?1Background o 1.1Societal influences o 1.2Academic influences ?2Classroom activities o 2.1Role-play o 2.2Interviews o 2.3Group work o 2.4Information gap o 2.5Opinion sharing o 2.6Scavenger hunt ?3Critiques ?4See also ?5References ?6Further reading

【参考文档】交际教学法定义英文-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交际教学法定义英文 篇一:交际教学法在英语中的运用 交际教学法在英语中的运用 新编教材英语教学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使用交际教 学法,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听说在先,读写跟上。运用这种教学法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一改以往学生愿读不愿讲,能写不能说的状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虽然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但其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并不尽人意。学生总是背诵学过的现成句子,自由表达思维困难,不能令人满意地完成交际活动。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语言基本功训练。交际是能力的体现,而交际能力来自语言能力,要想获得语言能力,则必须练好语言基本功。有了扎实语言基本功,在交际活动中才能反应迅速,思路清晰敏捷,语言正确流利,随意表达思想。因此,在运用交际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时,切不可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 一、语言结构操练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语系,语言句子结构差别很大。汉语中句子动作的时间关系是用副词来表达了,而在英语中主要是用动词的形式变化来表达的;英、汉语序以及其它诸多方面都差异甚大。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技能和习惯,对于早已习惯了汉语结构的学生来说,如果不把灵活的英语的语言结构练熟,而仅仅把它当作知识去“知晓”,是决不可能在实际交际活动中熟练运用的。因此对英语中典型的句型,短语、语法结构等,应结合句式转换,进行机械操练,使学生熟悉其结构形式,形成条件反射,以便不加思索地运用,达到语感敏锐,反应快捷、脱口而出的效果。 二、问答训练问答是对话起点,是基础,不可忽视。进行问答训练时,应注意避免流于机械和单一,应渐次提高问答的要求和难度。可首先结合某个语言结构进行足量的机械问答,然后就一事物进行较快速度提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结构,最后就某一事物或课文进行连续的、逐渐深入的、富有逻辑性的问答训练。 三、即景反应训练在实际交际活动中,随时都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这就要求参与者迅速反应,即时表示赞同或反对,即时提问或表述自己的意见等。但学生常常只能背诵事先准备的话语,当对方所讲内容和自己的预料不相符或中

交际法教学模式设计

姓名:刘玉润 学号:20120201146 教材:牛津英语(八年级上) 课文:Unit3 Everybody Must Help to Fight Pollution 交际法教学模式案例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goals) 1、语言目标(Language goals): 1)掌握本课单词和词组 2)掌握句子结构: A. Noise pollution makes us talk more loudly and become angry easily. B. Everybody must help to fight pollution so as to keep our country clean. 3)掌握句型: It’s+adj.+for sb to do sth 2、能力目标(ability goals):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及知识自学的综合能力 3、德育目标(mental goals):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4、重点和难点(major points) 1)so as to/not to do sth 2)make sb do sth 二、多媒体工具(Teaching aids): a tape and ppt 三、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交际活动为课堂主要的活动形式。学生是交际活动的直接参加者,教师则营造外语教学氛围,起到启发、组织、监控的作用。 四、评价方法 通过口试、听力和笔试的考查和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进行较为客观的测试(要考虑到影响一个语言行为的许多其他因素),增加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五、教学步骤(Teaching steps): 一、Warming-up: 1.English songs; 2. Quick Responses; 3. Daily talk 4.Word revision 二、Presentation: 1.Situational diagram Pollution Harm Harmful to noise make people talk loudly / become angry People

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不在只关注语言形式、语义组合机英美文化下的语用标准,而应重视全球化和多元背景下语言使用的语用维度和语用特征,重视多元化的语用知识、语用能力、语境制约、人际效果等语用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揭示和阐释语言使用的真实性,才能真正关注语言多元化和社交语用多元化背景下的英语使用及语用能力。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达到在试卷上取得高分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只关心考试成绩,对所学的知识毫无兴趣,更别说在将来能在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难题。要让学生活学活用,激发创造性思维,我觉得改进教育方法和建立强大的先进师资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关键。 一、改进教育方法 现在和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更为进步、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在课堂上对这两种教学法的学习,再加上阅读了一些课外书籍和在网上查找了许多资料,我对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有几个共同点:(1)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起辅导作用;(2)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的交际场景,在课堂中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交际活动;(3)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小组活动;(4)都注重4交际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和语言的流利度。这两种教学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

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有利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是,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语言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1)交际语言教学法更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任务型教学法在强调学生参与完成任务的的同时,还注重任务的目标和结果;(2)交际语言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需要,通过既定的教学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而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主要为学习者提供参与以意义为焦点的开放型的交际任务的机会来达到教育目标。(3)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比交际语言教学法中的“练习”更具现实性,任务活动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作意识得到全面发展;(4)交际语言教学法提倡学生在课堂尽量使用目标语,适当利用母语,而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5)交际语言教学法重视话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交际语言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许多方面有着直接联系,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交际法为基础,是交际法的纵深与发展。交际语言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它的特点是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已达到交际目的。但任务型教学法更明确地提出了“任务”,并强调“任务”完成的结果。任务型教学法不仅继承了交际法中“做中学”情景教学,而且明确了学习任务,教与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并把评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质量纳入最后

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知识讲解

对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不在只关注语言形式、语义组合机英美文化下的语用标准,而应重视全球化和多元背景下语言使用的语用维度和语用特征,重视多元化的语用知识、语用能力、语境制约、人际效果等语用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揭示和阐释语言使用的真实性,才能真正关注语言多元化和社交语用多元化背景下的英语使用及语用能力。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达到在试卷上取得高分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只关心考试成绩,对所学的知识毫无兴趣,更别说在将来能在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难题。要让学生活学活用,激发创造性思维,我觉得改进教育方法和建立强大的先进师资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关键。 一、改进教育方法 现在和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更为进步、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在课堂上对这两种教学法的学习,再加上阅读了一些课外书籍和在网上查找了许多资料,我对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有几个共同点:(1)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起辅导作用;(2)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的交际场景,在课堂中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交际活动;(3)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小组活动;(4)都注重4交际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策

略能力和语言的流利度。这两种教学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有利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是,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语言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1)交际语言教学法更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任务型教学法在强调学生参与完成任务的的同时,还注重任务的目标和结果;(2)交际语言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需要,通过既定的教学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而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主要为学习者提供参与以意义为焦点的开放型的交际任务的机会来达到教育目标。(3)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比交际语言教学法中的“练习”更具现实性,任务活动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作意识得到全面发展;(4)交际语言教学法提倡学生在课堂尽量使用目标语,适当利用母语,而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5)交际语言教学法重视话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交际语言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许多方面有着直接联系,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交际法为基础,是交际法的纵深与发展。交际语言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它的特点是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已达到交际目的。但任务型教学法更明确地提出了“任务”,并强调“任务”完成的结果。任务型教学法不仅继承了交际法中“做中学”情景教学,而且明确了学习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