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结构构造生物(新)——【沉积学碳酸盐实验】
合集下载
沉积学 第六章 碳酸盐岩资料

六、孔隙 碳酸盐岩的孔隙形成特征和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碳酸盐岩的矿物成 分、结构和形成条件、同时碳酸盐岩孔隙也与成岩作用环境和后期改造有重 要关系。前者主要是指原生孔隙,而后者则指次生孔隙。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构造 一、缝合线构造 缝合线构造占主导地位的成因说是压溶说。它的理论是:在压力作用下, 颗粒接触的化学势(溶度积常数)升高,造成溶液中离子活化度的增大,形 成浓度梯度,于是溶质离子就从浓度高的接触处扩散到浓度低的溶液所占据 的孔隙中去,并使 CaCO3 沉淀在未应变的颗粒表面上。溶质的扩散速度是缓 慢的,所以主要是通过溶解面进行,并为流动的液体所大量搬运。溶质迁移 有二种方式,一是沿缝合线或从平行于线应力轴的面迁移,二是向缝合线周 围的围岩中扩散。因此,造成缝合线周围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降低。 二、帐篷构造 这是一种碳酸盐潮坪环境形成的脊型背斜构造。这种构造具有柱状裂隙 和极大的干裂状 多角形断面,略呈不谐和的褶皱和类似尖顶状的褶皱或倒转岩层。此外, 还有受压变低的 V 字形裂缝和伴生有角砾岩层的出现。 三、鸟眼构造 鸟眼孔或雪花状、窗格状构造,主要产出于低能条件下所形成的泥晶、 团粒、藻团粒等沉积碳酸盐纹层中。 四、叠层石构造 叠层石构造也称叠层构造或叠层藻构造,简称叠层石。叠层石由两种基 本层组成:(1)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分含量多,有机质高,碳酸 盐沉积物少,故色暗;(2)富碳酸盐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分含量少, 有机质少,故色浅。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出现,即成叠层石构造。 五、示顶底构造 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如在鸟眼孔隙、生物体腔孔隙以及其他孔隙中, 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充填物。在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
此外,邓哈姆还分出两类特殊的石灰岩类型,即粘结岩和结晶碳酸盐岩。 3、曾允孚的分类 曾允孚等(1980)提出的分类方案为一结构—成因分类,在国内有一定 的影响。 二、本书的分类 石灰岩划分为三个大的结构类型即:I.颗粒-灰泥石灰岩;II.晶粒石 灰岩;III.生物格架石灰岩。
《沉积岩与沉积相》实验教学大纲

《沉积岩与沉积相》实验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沉积学实验教学是《沉积岩与沉积相》课程教学中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理论学习内容。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直接基础是《造岩矿物学》、《岩浆岩及变质岩》、《沉积岩石学》,并与《古生物学》等课程有一定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沉积岩的观察、描述、鉴定方法和内容,熟悉偏光显微镜的原理的使用方法。
四、实验教材和参考书
《沉积学基础及应用》,袁静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3。
沉积岩石学 第十一章 碳酸盐岩概论

(6)区域性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学研究有了重大的发展。
(7)现代和古代岩溶研究为油气水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8)建材及化工系统对碳酸盐的研究取得效益。Biblioteka 二、碳酸盐岩岩石学研究发展趋势
• 1、海相碳酸盐岩岩石学的基础研究有待加强。 • 2、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有待深入。 • 3、加强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 • 4、针对碳酸盐岩易变性和易溶性进一步开展成岩作用研究。 碳酸盐成岩作用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发展仍需加强。 • 5、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找油工作有待突破。 • 6、完善碳酸盐岩测试技术,提高分析化验精度,开展地质 建模和数值模拟。
• 第十一章 碳酸盐岩概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成分及颜色 •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 第四节 碳酸盐岩的构造
本章重点
1、各种碳酸盐结构组分的概念、特征及成因意义
2、常见碳酸盐构造的概念、特征及成因意义
第一节 概述
• 一、碳酸盐岩岩石学研究现状
• 1、国外碳酸盐岩岩石学研究现状 (1)非单一的化学成因。结构-成因分类。碳酸盐岩是多 种作用或多种形成机理的综合产物。岩石类型反映沉积相特征和 水动力条件,碳酸盐岩类学和岩相古地理学联系起来 。 (2)能量观点。定量标志的引入。
(3)白云岩及白云岩形成机理,出现许多全新的白云石及 白云岩生成机理的观点或学说。
(4)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碳酸盐沉积物(岩)具 有易变易溶和易成岩等特点。
• 一、碳酸盐岩岩石学研究现状 • 1、国外碳酸盐岩岩石学研究现状 (5)现代碳酸盐沉积模式。出现了新的碳酸盐岩的岩 相古地理学。
(6)化石岩石学。化石岩石学推进了碳酸盐岩类学和 古地理学的研究 。
• 2、鲕粒(鲕石)
岩石学课件)沉积岩实验四碳酸盐岩

搬运作用是指风化作用的产 物被流水、风、冰川和波浪 等外力搬运到沉积盆地的过 程。搬运作用的强度和方式 决定了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 。
沉积作用则是指搬运的物质 在盆地或湖泊等沉积环境中 逐渐沉积下来的过程。沉积 作用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沉 积岩,如砾岩、砂岩和泥岩 等。
化学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作用是指化学反应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沉积作用。例如,蒸发作用、沉淀 作用和结晶作用等。
非生物沉积作用
非生物沉积作用是指非生物 因素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起 主导作用的沉积作用。例如 ,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和沉 积作用等。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或 近地表环境下,受到温度变 化、水、氧气和生物等因素 的影响而发生物理和化学变 化的过程。风化作用可以形 成各种类型的土壤和岩石, 如黄土、红土和页岩等。
03
碳酸盐岩的分类与特征
石灰岩
总结词
石灰岩是沉积碳酸盐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矿物组成,通常 呈现灰白色或灰色。
详细描述
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含量通常在95%以上。石灰岩的结构多样, 常见的有结晶状、鲕状、竹叶状和生物骨架状等。石灰岩的硬度较大,不易被 风化侵蚀,因此常常形成陡峭的岩壁和溶洞等地质景观。
在碳酸盐岩中,常见的重结晶作用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的重结晶。 这些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溶解,然后在较低压力下重新结晶,形成新 的晶体结构。
重结晶作用可以改变岩石的结构和矿物组成,使其变得更加紧密和坚硬。
交代作用
01
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被另一种 矿物所取代的过程。在碳酸盐岩 中,常见的交代作用包括方解石 被白云石、绿泥石等矿物取代。碳酸盐岩概述 Nhomakorabea01
02
03
碳酸盐岩沉积相PPT课件

ppt课件34停滞缺氧盆地潮汐陆棚斜坡脚irwin的x带前斜坡开阔海陆棚浅滩水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间潮上带irwin的y带irwin的z带ppt课件352威尔逊wilson1975的模式wilson的模式与armstrong十分相似也划分为ppt课件36盆地深水盆地开阔陆棚碳酸盐斜坡脚较深水的碳酸盐陆棚远海低能带irwin暗色泥晶灰岩和页岩为主前斜坡生物生态礁台地边缘砂高能环境irwin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台地蒸发岩近岸低能带或潮坪地带irwin泥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蒸发岩等ppt课件37wilson的中还提出了24个微相从而使应用这一模式提供了方便
第14页/共66页
二、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及其能量带
欧文(Irwin,1965)继承了Shaw的陆表海的水能 量及沉积相的观点,提出了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概 念及相带模式。
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 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Irwin根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 和波浪作用的能量,也划分出三个能量带。
④开阔陆棚及台地
⑤礁及碳酸盐岩隆
⑥礁前塌砾及泥丘 ⑦远洋碳酸盐泥及浊积盆地 盆地—较深水斜坡区
在Tucker的模式中将开阔陆棚与台地放在一起, 在碳酸盐台地中将泻湖(局限台地)与潮坪分开,开阔 台地内又分出浅水碳酸盐砂滩,局部出现斑(点)礁及 泥丘。比较切合陆表海碳盐的沉积模式。
第37页/共66页
六、深水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前述诸模式基本上都是浅水海洋的甚至滨海的 碳酸盐相的模式,只有少数模式涉及到了深水相(但 较笼统)。
随着深水碳酸盐岩研究不断深入,逐渐总结出 一些深水碳酸盐相的模式,如多特(Dott,1963)的海下 重力流沉积类型、麦克尔里斯和詹姆斯(Mcllreath and James,1979)的四种不同的陆棚边缘的深水海洋 沉积模式。
第14页/共66页
二、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及其能量带
欧文(Irwin,1965)继承了Shaw的陆表海的水能 量及沉积相的观点,提出了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概 念及相带模式。
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 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Irwin根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 和波浪作用的能量,也划分出三个能量带。
④开阔陆棚及台地
⑤礁及碳酸盐岩隆
⑥礁前塌砾及泥丘 ⑦远洋碳酸盐泥及浊积盆地 盆地—较深水斜坡区
在Tucker的模式中将开阔陆棚与台地放在一起, 在碳酸盐台地中将泻湖(局限台地)与潮坪分开,开阔 台地内又分出浅水碳酸盐砂滩,局部出现斑(点)礁及 泥丘。比较切合陆表海碳盐的沉积模式。
第37页/共66页
六、深水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前述诸模式基本上都是浅水海洋的甚至滨海的 碳酸盐相的模式,只有少数模式涉及到了深水相(但 较笼统)。
随着深水碳酸盐岩研究不断深入,逐渐总结出 一些深水碳酸盐相的模式,如多特(Dott,1963)的海下 重力流沉积类型、麦克尔里斯和詹姆斯(Mcllreath and James,1979)的四种不同的陆棚边缘的深水海洋 沉积模式。
沉积学 第六章 碳酸盐岩资料

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及其组成特征 一般经过波浪和流水作用的搬运、沉积而成的碳酸盐岩,常常具有颗粒 (粒屑)结构,即由颗粒、泥晶基质(或灰泥杂基)、亮晶胶结物、孔隙等 四种结构组分构成。 由原地生长的生物构成岩石骨架的生物岩或礁灰岩,常具有生物骨架结 构,即由造架的生物和粘结的生物与填隙的颗粒或泥晶基质及亮晶胶结物构 成。 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成的石灰岩或白云岩,常具有泥晶或微晶结 构,一般属于低能环境的沉积。 上面的几种结构类型的岩石经过重结晶作用,或者石灰岩经过白云岩化 作用形成的白云质岩石,常具有大小不同的晶粒结构和各种残余结构。下面 介绍碳酸盐岩的各种结构组分及主要结构类型。 一、碳酸盐颗粒组分 相当于陆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组分,但是碳酸盐颗粒内容和函义较为复 杂,泛指盆地内化学、生物化学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潮汐等水流作用下就 地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一系列碳酸盐颗粒,或叫异化粒。 按碳酸盐颗粒的组成特征和成因分为:内碎屑、鲕粒、球粒、生物颗粒 和藻粒等。 1、内碎屑
六、孔隙 碳酸盐岩的孔隙形成特征和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碳酸盐岩的矿物成 分、结构和形成条件、同时碳酸盐岩孔隙也与成岩作用环境和后期改造有重 要关系。前者主要是指原生孔隙,而后者则指次生孔隙。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构造 一、缝合线构造 缝合线构造占主导地位的成因说是压溶说。它的理论是:在压力作用下, 颗粒接触的化学势(溶度积常数)升高,造成溶液中离子活化度的增大,形 成浓度梯度,于是溶质离子就从浓度高的接触处扩散到浓度低的溶液所占据 的孔隙中去,并使 CaCO3 沉淀在未应变的颗粒表面上。溶质的扩散速度是缓 慢的,所以主要是通过溶解面进行,并为流动的液体所大量搬运。溶质迁移 有二种方式,一是沿缝合线或从平行于线应力轴的面迁移,二是向缝合线周 围的围岩中扩散。因此,造成缝合线周围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降低。 二、帐篷构造 这是一种碳酸盐潮坪环境形成的脊型背斜构造。这种构造具有柱状裂隙 和极大的干裂状 多角形断面,略呈不谐和的褶皱和类似尖顶状的褶皱或倒转岩层。此外, 还有受压变低的 V 字形裂缝和伴生有角砾岩层的出现。 三、鸟眼构造 鸟眼孔或雪花状、窗格状构造,主要产出于低能条件下所形成的泥晶、 团粒、藻团粒等沉积碳酸盐纹层中。 四、叠层石构造 叠层石构造也称叠层构造或叠层藻构造,简称叠层石。叠层石由两种基 本层组成:(1)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分含量多,有机质高,碳酸 盐沉积物少,故色暗;(2)富碳酸盐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分含量少, 有机质少,故色浅。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出现,即成叠层石构造。 五、示顶底构造 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如在鸟眼孔隙、生物体腔孔隙以及其他孔隙中, 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充填物。在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
沉积相- 碳酸盐岩概论

方解石胶结物马牙状—细晶、中晶结构
(7)等厚环边片状:纤片晶体等厚环边。
四、晶粒
晶粒碳酸盐岩或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原生结构完全被破坏。
包括:泥晶、粉晶、砂晶、砾晶 泥晶、细粉晶——原生、准同生; 粗粉晶以上——次生或重结晶
细晶白云岩
五、生物格架
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珊瑚、苔藓、海绵、层孔 虫等,以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架。
二、矿物成分
(一)碳酸盐矿物
1.方解石( CaCO3 )矿物体系 文石 :现代沉积 高镁方解石 :红藻、生物外壳、早期胶结物 文石、高镁方解石 低镁方解石 低镁方解石:最稳定
2.白云石矿物体系 白云石(CaMg[CO3]2) Ca:Mg=1:1 原白云石 富钙的原生无序白云石,自然界中很少。 3.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菱镁矿
第六章 碳酸盐岩—内源岩
碳酸盐岩
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含量大于 50%)组成的沉积岩。 主要岩石类型: 石灰岩(方解石>50%) 白云岩(白云石>50%)
第一节
一、化学成分
主要是CaO、MgO、CO2
碳酸盐岩的成分
纯石灰岩——CaO:56%、 CO2:44%; 纯白云岩——CaO:30.4%、 MgO:21.8%、 CO2:47.8%。
六、硬底构造(硬地面构造?) 海底碳酸盐沉积物表面发生固结,形成同沉积的硬化层。 与固着底栖生物的钙化有关。 包括:浅海被侵蚀(光滑)、深海被溶蚀(不光滑) 的两种面。
七、古岩溶 碳酸盐沉积物暴露地表溶解、风化形成的不规则表面。
二、泥(泥晶、泥屑、灰泥)
包括: 灰泥—方解石 云泥—白云石
成因
波浪、生物机械破碎: 化学沉淀: 现代海洋中的泥状文石针 生物成因::生物死亡分解
第六章 碳酸盐岩概论

称为“异化颗粒”(allochem)或“异化组
分”。
1.内碎屑(intraclast) 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
或固结的碳酸盐岩岩层,受波浪、潮汐水流、 风暴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 而成的,也可以是其他作用形成的。 ▪ 根据直径大小,可把内碎屑划分为砾屑、 砂屑、粉屑和泥屑四个级别。
红色类——高价铁氧化物引起的。
第六节 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carbonate rocks
▪ 一、野外研究方法
▪ 1.岩类学的研究 ▪ 用稀盐酸(1:7或5%)对碳酸盐岩进行鉴
别. ▪ 酸蚀法,观察岩石的结构.
▪ 2.古生物学的研究 ▪ 3.地层学的研究 ▪ 4.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 ▪ 5.油气生储盖有利层段及地区的判断 ▪ 6.采样
灰泥 泥
云泥
▪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灰泥大多由针状 文石组成,针状文石晶体平均长度近于 0.03mm,宽度约为长度的1/10。 化学沉淀作用生成的—针状文石
灰泥的成因 机械破碎作用生成的—泥屑
生物作用生成的:在活的钙质
藻中含大量针状文石。
云泥的成因更加复杂。
三、胶结物(cements)
胶结物——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 石或其他矿物
第六章 碳酸盐岩
(General view of carbonate rocks)
第一节 概(Introduction)
▪
碳酸盐岩(carbonate rocks)——主要由方解
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如石灰岩、
白云岩。
▪ 碳酸盐岩占沉积岩总量的20%,仅次于粘土岩和 砂岩。
▪ 碳酸盐岩占沉积岩覆盖面积的55%,如南方Z、 Pz1、T、北方Pt、Pz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含量为25%~10%(或25%~5%)的,用它定岩石基本 名称的次要形容词,以“含×× (的)”表示之,写在最前面;
含量小于10%(或小于5%)的,一般不反映在岩石名称中。
碳酸盐岩的结构
砾 屑 结 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
砾 屑 结 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
砂 屑 结 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
粉 屑 结 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
二、成分分类
1.石灰岩与白云岩过渡类型的划分
根据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相对含量,可首先把碳酸 盐岩划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类;其次,在此两大类中还可 划分出一系列的过渡类型,
三、结构分类
教材分类
石油行业标准SY/5368.5-1995分类方案
石油行业标准SY/5368.5-1995分类方案
碳酸盐岩 结构、构造、生物碎屑
分类、命名
பைடு நூலகம்
碳酸盐岩:由化学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 白云石)组成的岩石。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 和白云岩。
古老的石灰岩经机械风化剥蚀下来的碳酸盐岩碎 屑经搬运再沉积形成的岩石不属于碳酸盐岩。
一、 碳酸盐岩的成分
1. 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组成碳酸盐岩的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两级或三级分类命名原则
所谓两级分类,即以大于50%和50%~25%的两个含量级 进行分类命名;所谓三级分类,即再加上25%~10%或25%~5 %的一个含量级,以此三个含量级进行分类命名。
凡含量大于50%的,即用它定岩石的基本名称,以“×× 岩”表示之;
凡含量为50%~25%的,用它定岩石基本名称的主要形容 词,以“××质”表示之,写在基本名称之前;
生 屑 结 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
鲕 粒 结 构
亮晶鲕粒灰岩,具典型的复鲕和二世代胶结结构
真鲕
复鲕
表鲕
豆 粒 结 构
安徽宿县
核 形 石 结 构
四川.马脚坝
核 形 石 结 构
安徽宿县
团 块 结 构
凝 块 石 结 构
碳酸盐岩的构造
生 物 扰 动 构 造
碳酸盐岩的构造
示 顶 底 构 造
碳酸盐岩的构造
前者化学成分为CaCO3,后者化学成分为 CaMg(CO3)2,如果以氧化物表示,组成碳酸盐岩的 化学成分主要有:CaO、MgO、CO2。
2. 结构组分 (1) 颗粒
a 内碎屑: 内碎屑按粒径大小可分
为
砾屑:>2mm 砂屑:0.05~2mm 粉屑:0.05~0.005mm b 鲕粒 c 生物碎屑 d 球粒 (2) 泥晶 (3) 胶结物 (4) 晶粒
缝 合 线 构 造
藻 类肾
形 藻
绿 藻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红藻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腹足类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有孔虫类
蜓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海百合
介形虫
三叶虫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珊瑚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苔藓虫
海绵骨针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层孔虫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本节内容结束
含量小于10%(或小于5%)的,一般不反映在岩石名称中。
碳酸盐岩的结构
砾 屑 结 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
砾 屑 结 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
砂 屑 结 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
粉 屑 结 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
二、成分分类
1.石灰岩与白云岩过渡类型的划分
根据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相对含量,可首先把碳酸 盐岩划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类;其次,在此两大类中还可 划分出一系列的过渡类型,
三、结构分类
教材分类
石油行业标准SY/5368.5-1995分类方案
石油行业标准SY/5368.5-1995分类方案
碳酸盐岩 结构、构造、生物碎屑
分类、命名
பைடு நூலகம்
碳酸盐岩:由化学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 白云石)组成的岩石。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 和白云岩。
古老的石灰岩经机械风化剥蚀下来的碳酸盐岩碎 屑经搬运再沉积形成的岩石不属于碳酸盐岩。
一、 碳酸盐岩的成分
1. 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组成碳酸盐岩的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两级或三级分类命名原则
所谓两级分类,即以大于50%和50%~25%的两个含量级 进行分类命名;所谓三级分类,即再加上25%~10%或25%~5 %的一个含量级,以此三个含量级进行分类命名。
凡含量大于50%的,即用它定岩石的基本名称,以“×× 岩”表示之;
凡含量为50%~25%的,用它定岩石基本名称的主要形容 词,以“××质”表示之,写在基本名称之前;
生 屑 结 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
鲕 粒 结 构
亮晶鲕粒灰岩,具典型的复鲕和二世代胶结结构
真鲕
复鲕
表鲕
豆 粒 结 构
安徽宿县
核 形 石 结 构
四川.马脚坝
核 形 石 结 构
安徽宿县
团 块 结 构
凝 块 石 结 构
碳酸盐岩的构造
生 物 扰 动 构 造
碳酸盐岩的构造
示 顶 底 构 造
碳酸盐岩的构造
前者化学成分为CaCO3,后者化学成分为 CaMg(CO3)2,如果以氧化物表示,组成碳酸盐岩的 化学成分主要有:CaO、MgO、CO2。
2. 结构组分 (1) 颗粒
a 内碎屑: 内碎屑按粒径大小可分
为
砾屑:>2mm 砂屑:0.05~2mm 粉屑:0.05~0.005mm b 鲕粒 c 生物碎屑 d 球粒 (2) 泥晶 (3) 胶结物 (4) 晶粒
缝 合 线 构 造
藻 类肾
形 藻
绿 藻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红藻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腹足类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有孔虫类
蜓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海百合
介形虫
三叶虫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珊瑚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苔藓虫
海绵骨针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层孔虫
碳酸盐岩的生物碎屑
本节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