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实施细则
03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

Rd
M 2 gh (kPa) e(M m)A
2.测试设备与方法的标准化
落锤技术比较关键
人力牵引落锤与自动落锤的锤击数之间的关系:人力 牵引的锤击数要小于自动落锤的锤击数。
自动落锤的锤击数再现性好,结果可靠。
测试数据处理
1. 实测击数的统计分析
a. 每层实测击数的算术平均值。 x-脚标代表锤重。
N
' x
1 n
n i 1
Nx
分别为10, 28,63.5, 120等
式中,
N
' x
--Nx
的平均值;
Nx—实测锤击数;
n——参加统计的测点数。
对于轻型动力触探为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
中型、重型为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
fk——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
3. 确定单桩容许承载力
动力触探试验对桩基的设计和施工也具有 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动力触探不易打入时, 桩也不易打入。这对确定桩基持力层及沉桩的 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用标准贯入击数预估打入桩的极限承载力 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国内外都在采用。
由于动力触探无法实测地基土的极限侧壁 摩阻力,因而用于桩基勘察时,主要是采用以 桩端承载力为主的短桩。
Ncr :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 数临界值; N0 :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 数基准值,由下表查; ds : 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 m); dw :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 m); Pc : 土中粘粒百分含量,当 Pc 3%时,取Pc 3。
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
地震烈度
7度 8度 9度
N0 近震区(基本烈度比震中小2度以上) 6 值 远震区(基本烈度比震中小2度以内) 8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现场操作规程一、标准贯入试验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15m处,清除残土。
清孔时应避免试验土层受到扰动。
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
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孔口宜加导向器,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0.1m。
3.采用自动落锤法,将贯入器以每分钟15~30击打入土中0.15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0.10m的锤击数,累计0.30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N,并记录贯入深度与试验情况。
若遇密实土层,贯入0.3吗锤击数超过50击时,不应强行打入,记录50击的贯入深度。
4.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并量测其长度。
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1.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
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值为1mm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当测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
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
启动动力设备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4.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采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仪时,应设置深度标尺。
5.将探头按1.2±0.3m/min匀速贯入土中0.5~1.0m左右(冬季应超过冻结线),然后稍许提升,使探头传感器处于不受力状态,待探头温度与低温平衡后(仪器零位基本稳定),将仪器调零或记录初始读数,即可进行正常贯入。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汇编

学习-----好资料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 触探试验现场操作规程一、标准贯入试验 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 0.15m 处,清除残土。
清孔时应避免试验土层受到扰动。
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 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
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 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孔口宜加导向器,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 0.1m。
3. 采用自动落锤法,将贯入器以每分钟 15~30 击打入土中 0.15m 后,开始记 录每打入 0.10m 的锤击数,累计 0.30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 N,并记录贯入 深度与试验情况。
若遇密实土层,贯入 0.3 吗锤击数超过 50 击时,不应强行打 入,记录 50 击的贯入深度。
4. 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 并量测其长度。
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 1. 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
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 值为 1mm 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 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 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 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当测 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
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
启动动力设备并调 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4. 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 采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仪时,应设置深度标尺。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初探对比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初探对比1、名词解释:标准贯入试验: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自由下落,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自钻孔孔底预打15cm,测记再打入30cm的锤击数的原位试验方法。
静力触探试验:以静压力将一定规格的锥形探头压入土层,根据其所受阻抗力大小评价土层力学性质,并间接估计土层各深度处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和进行土层划分的原位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试验:用一定质量的击锤,以一定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性质的原位试验方法。
2、解析: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的一种,是在现场测定砂土或黏性土的地基承载力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一定的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对开管式贯入器打入钻孔孔底的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贯入阻抗判别土层的变化及土的工程性质。
静力触探试验:采用静力方式均匀地将标准规格的探头压入土中,通过量测探头贯入阻力以测定土的力学特性的原位测试方法。
一般在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及相应的处理土地基中较为适用,对于含少量碎石土层,其适用性应根据碎石含量、粒径级配等条件而定。
静力触探试验能较为直观地评价土的均匀性和地基处理效果,结合载荷试验成果或地区工程实践经验,能推定土的承载力及变形参数。
动力触探试验:用标准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
共分为轻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三种:轻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地基及其人工地基土形状、地基处理效果和判定地基承载力;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黏性土、粉土、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及其人工地基以及极软岩的地基土性状、地基处理效果和判定地基承载力,也可用于检验砂石桩和初凝状态的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灰土桩、夯实水泥土桩、注浆加固地基的成桩质量、处理效果以及评价强夯置换效果及置换墩着底情况;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碎石土、极软岩和软岩等地基土性状和判定地基承载力,也可用于评价强夯置换效果及置换墩着底情况。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圆锥动力触探方法,获取地下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备和材料1.圆锥动力触探设备:包括锥头、锥杆、推进器等。
2.试验记录设备:包括试验记录表格、测量工具等。
3.地质勘探设备和工具:包括钻杆、钻头、钻进设备等。
4.试验液:用于冲洗钻孔。
三、试验准备工作1.按照地质勘探项目要求选择试验点位,并进行钻孔。
2.准备试验设备和材料。
3.对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试验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熟悉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试验操作步骤1.将试验设备组装好,并根据钻孔直径选择合适的锥头。
2.将锥杆连接到锥头,并将推进器连接到锥杆上。
3.用试验液冲洗钻孔,确保钻孔干净。
4.将装配好的试验设备通过推进器放入钻孔中。
5.根据需要进行锥头的下压和旋转操作,同时记录推进器的行程和锥杆的旋转圈数。
6. 在每10 cm的深度处进行一次试验数据的记录,包括锥体阻力、摩擦阻力和孔压。
7.当推进器到达设计深度或无法继续推进时,停止试验操作。
8.将试验设备取出钻孔,并清理设备,以备下次试验使用。
9.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编制试验报告。
五、试验安全措施1.试验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品。
2.尽量选择安全的试验点位,避免有隐患的地质地貌。
3.提前做好试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试验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剖析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现场操作规程一、标准贯入试验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15m处,清除残土。
清孔时应避免试验土层受到扰动。
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
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孔口宜加导向器,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0.1m。
3.采用自动落锤法,将贯入器以每分钟15~30击打入土中0.15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0.10m的锤击数,累计0.30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N,并记录贯入深度与试验情况。
若遇密实土层,贯入0.3吗锤击数超过50击时,不应强行打入,记录50击的贯入深度。
4.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并量测其长度。
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1.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
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值为1mm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当测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
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
启动动力设备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4.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采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仪时,应设置深度标尺。
5.将探头按1.2±0.3m/min匀速贯入土中0.5~1.0m左右(冬季应超过冻结线),然后稍许提升,使探头传感器处于不受力状态,待探头温度与低温平衡后(仪器零位基本稳定),将仪器调零或记录初始读数,即可进行正常贯入。
作业指导书-标准贯入试验实施细则

标准贯入试验实施细则编写依据:DBJ/T15-60-20191检测目的及适用范围1.1推定砂土、粉土、黏性土、花岗岩残积土等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1.2推定非碎石土换填地基、强夯地基、预压地基、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处理地基、注浆处理地基等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1.3鉴别砂土、粉土、黏性土、花岗岩残积土、花岗岩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等天然地基岩土性状;1.4评价砂土、粉土、黏性土等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效果;1.5评价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密实度;1.6评价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等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1.7判别砂土、粉土液化级别。
1.8标准贯入试验鉴别混凝土灌注桩桩端承载力层岩土性状可参照执行。
2仪器设备2.1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落锤锤的质量(kg)63.5±0.5落距(cm)76±2贯入器对开管长度(mm)>500外径(mm)51±1内径(mm)35±1管靴长度(mm)50~76刃口角度(°)18~20刃口单刃厚度(mm) 1.6钻杆直径(mm)42/50相对弯曲<1/1000穿心锤导向杆相对弯曲<1/10002.2应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3现场检测3.1标准贯入试验孔应采用回转钻进。
标准贯入试验孔钻进时,应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孔外地下水位。
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或套管护壁,首个试验点应在套管底端75cm下。
钻至试验标准高以上15cm 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3.2标准贯入试验落锤高度为76±2cm,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试验时,应保持贯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晃动。
3.3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
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应记录50击的总贯入深度,按下式计算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并终止试验。
动力触探标贯仪校验方法

动力触探(标贯)仪自检校验方法一、技术要求动力触探(标贯)仪技术参数见下表:二、校验项目及条件1、校验项目(1)落锤质量、落距。
(2)探杆直径。
(3)圆锥头锥角及锥底面积或贯入器内径、外径及长度。
2、校验用器具(1)钢直尺:量程1m、分度值1mm。
(2)台称:称量100kg、感量50g。
(3)案称:称量15kg、感量10g。
(4)万能角度尺:精度0.5°。
(5)游标卡尺:量程150mm,分度值0.02mm。
三、校验方法1、10kg落锤质量用10kg案称称量,精确至10g。
63.5kg落锤质量用100kg台称称量,精确至50g。
2、落距用钢直尺测量,精确至1mm。
3、探杆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取两个垂直方向的平均值,精确至0.1mm。
4、圆锥锥角用万能角度尺测量两个垂直方向,取平均值,精确至0.5°。
5、圆锥锥底面积,用游标卡尺测量圆锥底部直径,测定两个垂直方向,取平均值,精确至0.1mm,再经计算得到。
6、贯入器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0.1mm。
四、校验结果处理全部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校验周期为12个月,。
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验证书格式见附录Ⅰ。
校(检)证书LHZLJL-3(2009)第018号仪器名称动力触探(标贯)仪型号/出厂编号/送校(校)单位土建NO.8标工地试验室校(验)验结论合格校(检)验日期2010年10月07日校(检)验周期12个月有效日期2010年10月07日至2011年10月06日校(检)验员:检验员:校(检)验单位(章)动力触探(标贯)仪校验记录TGX043-2001 送检单位土建NO.8标工地试验室仪器编号校验号0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实施细则
一、术语
圆锥动力触探:用标准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型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的一种原位试验方法。
圆锥动力触探也称动力触探,其类型分为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
标准贯入试验: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落距,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自钻孔底部预打15cm,记录在打入30cm的锤击数,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的一种原位试验方法。
原位测试: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的测试。
二、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凝土灌注桩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
标准贯入试验可用于以下地基检测:①推定砂土、粉土、粘性土、花岗岩残积土等天然地基的基地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②推定非碎石土换填地基、强夯地基、预压地基、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处理地基、注浆处理地基等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地基处理效果;③评价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
不同类型的动力触探的适用范围不同,详见表1:
表1 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规格与适用范围
三、试验设备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以地质钻机配套的圆锥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设备为主,其中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可独立使用,其余需与钻机配套使用。
设备规格见表1。
四、原理
动力触探试验(英文缩写DPT)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或以能量表示)来判定土的性质,并对土进行粗略的力学分层、对处理土地基进行评价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五、执行标准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21-2001。
六、操作步骤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保持探杆垂直,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为每分钟15~30击;
3、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宜转动探杆一次;
4、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5、每个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次数不应少于3次,同一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点间距宜为等间距,深度间距宜为1~1.5m。
七、测试数据分析与判定
1、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的修正:当用于判别砂土、粉土液化和用于鉴别土的岩土性状时可不修正,用实测击数N';当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需进行杆长修正,用修正击数N。
2、动力触探试验击数的修正:当用于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评价地基土密实度时,需根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附录C进行修正,修正系数见表C.0.1和表C.0.2。
3、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或动力触探试验击数确定土的状态和承载力可查看《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第四章表4.4.5-1、表4.4.5-2、表4.4.5-3、表4.4.5-
4、表4.4.6-1、表4.4.6-2、表4.4.6-3、表4.4.6-4,第五章表5.4.7、表5.4.8、表5.4.9-1、表5.4.9-2、表5.4.9-3、表5.4.9-4、表5.4.9-
5、表5.4.9-6。
4、检测报告的内容:
(1)工程概况,内容包括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名称,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目的、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2)主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3)主要仪器设备;
(4)试验方法;
(5)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或动力触探试验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表;
(6)同一岩土层或同一深度范围的击数标准值;
(7)对地基(土)检测时,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密实度(指砂土、粉土);
(8)检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