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竞争态势分析
宁波-舟山港物流发展SWOT分析

宁波-舟山港物流发展SWOT分析宁波一舟山港自港口一体化以来,港口资源整合、规划发展正如火如入荼地进行。
运用SWOT分析法,对宁波一舟山港物流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竞争优劣势进行研究,提出宁波一舟山港物流发展的若干战略。
标签:宁波一舟山港;物流发展SWOT1SWOT分析法简介SWOT分析法是常用的战略分析法,其实质是通过分析自身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判断所面临的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来提出相应的战略方案。
2宁波一舟山港物流发展的劣势(Weakness)2.1码头能力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宁波一舟山港的基础设施已具有相当规模,能力紧张的矛盾有较大缓解,但由于腹地经济发展迅速,港口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发展,能力总量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
2.2港口岸线利用粗放由于宁波港域以大陆岸线为主,舟山港域以岛屿岸线为主,原宁波港和舟山港开发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岸线利用粗放星现不同的特征,宁波港域港口岸线功能混杂、分工不清,舟山港域港口岸线利用分散。
2.3港口发展水平与岸线资源分布不平衡原宁波港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具有滚动发展的能力,但可供发展的港口岸线和后方的土地资源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原舟山港的岸线资源丰富。
但发展受到岛屿自然条件的限制,随着外界环境日益改善,集装箱运输和临港工业的发展迫切。
2.4港口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宁波一舟山港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突出,但与宁波、舟山两市的经济关联度小。
宁波一舟山港对宁波的临港工业发展的支撑功能和依托作用比较明显,但仍有较大发展潜力,舟山市的临港工业处于起步阶段。
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布局调整的重大历史机遇;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与两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尚未形成合理规模;现代港口物流业和信息港的建设虽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总体水平不高,发展较好的北仑地区物流受到土地资源制约,其它很多港口物流园区尚处于规划阶段,真正发挥作用尚需时日;港口商贸、仓储功能拓展不够,以港兴市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增强。
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竞争力比较分析

(College of Marine Business,Hainan Tropical Marine University,Sanya 572022,China)
Abstract:Shanghai Port and Ningbo-Zhoushan Port locate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region and e- conomic hinterland.They are facing with all kinds of competition of port logistic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port investment,port hinterland supply of goods,transshipment goods,policy sup- port and port logistics talents.Basing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ort logistics com- petitiveness 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paper selected three representative indexes, such as port business scale,port logistics facilities and the port development potential so on,to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ort logistics development between Shanghai Port and Ningbo-Zhoushan Port.Some suggestions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for the two ports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Shanghai port,Ningbo-Zhoushan port,Port logistics,Changjiang Delta,Industrial e- conomy
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整合研究

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整合研究陈建军;周斌【摘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港口群中最重要的两个港口--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应该避免"同质竞争".走合作竞争之路,共同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深入分析了上海宁波港的各自的优劣势及其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并以国外若干港口成功整合为借鉴,我们认为上海港和宁波港之间形成一种分工协作的整合优势是可能的,并提出了两港整合的基本思路,并认为整合后的上海港将是一个以集装箱为核心业务,高端港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化大港,而宁波-舟山港则将成为大型中转、集疏枢纽港,它们共同组成未来的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9(025)001【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港口经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长三角【作者】陈建军;周斌【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52.75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港口作为连接海洋和陆地的枢纽,其战略作用不言而喻,凡拥有海岸线的国家都不约而同的把港口列为其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外向度较高的国家,港口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船运设备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集装箱兴起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内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大港,如鹿特丹、汉堡、纽约、新加坡、横滨、釜山、香港等,世界港口的竞争异常激烈。
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两个港口都有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潜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两港不仅要面对外部竞争,还要面对同样激烈的长三角内部竞争,在这么一种“内外夹攻”的形势下,如何寻找整合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综合优势,避免零和竞争,积极开展双赢的合作竞争,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从而增强整个长三角港口群的竞争力,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三角港口双雄,上海洋山港VS宁波舟山港,谁才是龙头老大?

长三⾓港⼝双雄,上海洋⼭港VS宁波⾈⼭港,谁才是龙头⽼⼤?1、上海港概况上海港位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城市群,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长江与⼤海“T字形”的交汇处,拥有最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最为⼴阔的经济腹地。
上海港区位上海原本只是⼀个⼩渔村,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迅速发展壮⼤,成为中国经济中⼼、贸易中⼼和⾦融中⼼,其城市综合竞争⼒全国⾸屈⼀指,在世界上也雄踞领先。
经过多年经营,上海港形成功能完善的综合运输⽹络,不仅有铁路和公路,还有⽔路和航空等运输⽅式,沿着长江可抵达中国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沿海可达天津、青岛、厦门、深圳、⼴州,韩国、⽇本、新加坡也距离上海港不远。
毫⽆疑问,上海港是中国集疏运条件最好的港⼝。
东⽅明珠—上海2、宁波⾈⼭港概况宁波港位于长三⾓城市群南翼,主要由北仑港、⾈⼭港、镇海港和宁波⽼港4个港⼝组成,是⼀个集内河港、河⼝港、海港于⼀体的综合性港⼝。
其中,北仑港区⾃然条件⼗分优越,主航道⽔深50⽶以上,是天然的不淤不冻的深⽔良港,可全年进⾏⼤型船只停泊作业。
繁忙的宁波港1991年,宁波港才正式进⾏集装箱装卸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潜⼒巨⼤。
为了适应⽇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充分整合浙江港⼝群的优势,2006年1⽉宁波港和⾈⼭港正式合并为宁波⾈⼭港,这也是浙江省政府提出⼤港⼝战略的重要⾏动之⼀。
宁波港和⾈⼭港合并仪式优越的深⽔良港条件和开放的航线政策,宁波⾈⼭港吸引着全球⼤批船运公司。
在陆路交通运输⽅⾯,⽬前已建成杭甬⾼速、甬台温⾼速、甬⾦⾼速公路和杭州湾跨海⼤桥、⾈⼭连岛⼯程等基础设施,使得宁波⾈⼭港交通运输⽹络⽇益完善,经济腹地进⼀步扩展。
⾈⼭连岛⼯程3、宁波⾈⼭港和上海港的⽐较分析(1)⾃然条件⽅⾯,宁波⾈⼭港的航道⽔深明显优于上海港。
上海港平均⽔深只有9⽶左右,随着远洋货轮腹地巨型化,上海港已经⽆法适应新时代港⼝发展的需要。
于是,上海市政府投⼊巨资,在孤悬海外的洋⼭岛兴建新的集装箱港洋⼭港。
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的竞争与合作

和服 务水平是 吸 引货源 的重要 条 件 , 因而港 口之 间的
竞 争还 意味着 对船 舶 的吸 引 , 即对 中转货 源的竞 争 。
112 港 口地 位 的 竞 争 ..
这 种现 象往往 发生 于货 源性 质相 同的邻 近港 口之 间。
维普资讯
永 邑 管 埋 第O 第 期 28 4 3 4 0 ̄ 月 0
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的竞争与合作
王 晓 萍
( 波 大学 宁 海 运 学 院 ,浙 江 宁波 35 1 ) 1 2 1
【 摘 要 】 为推动 宁 波一 舟 山港的 一体化 运 作和 上 海港 洋 山港 区及 上 海 国际航 运 中心 的建
111 港 口规划建设 的竞争 ..
宁 波一 舟 山港 从 20 0 6年 开始 一体 化运 作 和大规 11 .. 港 口投 资 的竞 争 3 宁波一 舟 山港 与上海 港的投 资绝大 部分来 自于国 集装箱转运 功能 的港 口, 为同际性 能源集疏枢 纽港 ; 家 。目前 , 成 两港 都在 加大项 目建设 和改造 力度 , 这势 必 上 海港则在 目前全 国最大集装 箱枢纽港 和综合 性港 口 会加 剧两港 在 争取 国家投 资方 面 的竞 争 。 加之 两港所
及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观 点 。
【 关键词 】 宁波一 舟 山港 ; 上海 港 ; 争 ; 作 竞 合
流 中心综 合性 港 口为发 展方 向, 宁波一 舟 山港 则在建
设 国际集装 箱 中转港 口的同时 , 展矿 石 、 发 煤炭 、 原油 、
竞 争是提高效 率 、 创新 发展 的原 动力 , 宁波一 舟山 粮食 等 的水水 中转业 务 , 最终 目标 是 向世 界级综 合 其
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竞争与合作探讨

Y n s a ota d S a g a I tr ain lS ip n e tr a g h n P r n h n h i n e n t a h p ig C n e ,mo e a d mo e c n e a e n o r n r o c r h s b e n
问的竞争、 口集群 内部枢纽港与周边 中小港 口 港
的竞 争 、 以及港 口内部 各 港 口经 营人之 间 的竞 争 。
从宁波一舟山港规划及其作为深水大港的天然优
势来看 , 同属 于 长 三角 的宁 波一 舟 山港 与 上海 港
于打造上海国际航运 中心和国际物流 中心 , 成为 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为此两港都在加快港 口项目
要性 和 可行性 , 出了促 进 宁波一 舟 山港与上 海港 竞争 与合作 的相 关建议 。 提 关 键词 : 宁波一 舟 山港 上海港 竞争 与合作
A s a c n Co p tto n o e a i n Re e r h o m e iin a d Co p r t o
20 06年开始一体化运作和大规模建设 , 力争用三 年左右 的时间建 成全 国最 大 的深 水 港 口, 宁波 把
一
舟山港建设成为具备国际集装箱转运功能的港 口, 以及 为长三 角及 沿 江 地 区 和浙 江 省 服务 的矿
石、 煤炭 、 原油、 粮食等的水水 中转港 口, 成为国际 性能源集疏枢纽港。而上海港则在 目前的全国最 大的集装箱枢纽港和综合性港 口的基础上, 致力
s i t ft er c o ea in,t i p p r p t fr a d t e r lt e s g e t n o c r i g t er i l o i o p rt b i y h o h s a e u s o w r h e ai u g s o s c n e n i v i n h c mp t in a d c p r t n w t iw t r moi g ter d v lp n . o e i o n o e a i i a v e o p o t h i e eo me t t o h n Ke r s y wo d :Ni g o—Z o s a o S a g a o c mp t o n o p r t n n b - h uhnP r t hn h i r Pt o e t n a d c ea i i i o
长三角各港口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长三角各港口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一、长三角区域主要港口情况随着洋山港开港并进入成熟运营,上海港成为我国大陆沿海港口中集装箱航班密度最高、航线最多、覆盖最广的港口。
目前,长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了以上海港、宁波港为集装箱干线港,连云港、苏州、南京、南通、镇江、温州等港口为支线港,其他港口为喂给港的集装箱运输格局。
长三角南翼,浙江宁波港和舟山港“两港合一”,而在长三角北翼,位于江苏如东的洋口港陆岛通道和围筑人工岛的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长江沿岸更是出现了一城一港,甚至一城多港的局面。
与此同时,港口间的陆路通道也相应建立起来:杭州湾跨海大桥、连通江南江北的苏通大桥以及沪-崇-启通道,已建设完成。
一张连接港口及其广阔经济腹地的大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如今以上海为首,长江沿江港口为身,浙江、江苏的沿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的格局已经成型。
长三角港口群的腾飞正为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是港口大战还是合作整合?二、长三角港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从长三角经济客观需求看,长三角港口发展动力强劲,发展空间很大,前景十分看好。
目前的长三角港口在集装箱、矿石、液体化工、汽车滚装码头建设中,基本不存在重复建设问题,而是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近1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以平均增长18.38%的速度发展,而同期主要港口吞吐量平均增长仅为11.29%。
2005年,我国沿海港口总能力缺口5亿吨。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已做出规划,“长三角”港口群发展将建立三个体系:以上海港为核心的集装箱运输体系,以宁波、舟山为核心的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中转体系和江苏长江下游港口的海进江转运体系。
在“十一五”期间上海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程中蕴藏着很多的发展机遇。
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为参与国际竞争和提高整个长三角地区港口综合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启用,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未来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口岸政策扶持;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腹地经济资源的支持;世博会的召开和长三角地区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都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上海港VS宁波港_谁是第一大港_

现代物流报/2008年/9月/17日/第A02版物流新闻上海港VS宁波港:谁是第一大港?何勇根据有关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1.26亿吨,首次超过上海港,国际港航界权威杂志英国《集装箱国际》的评选中,宁波港集团成功入围“世界五佳港口”,居中国第一大港。
与此同时,据接近宁波港人士透露,由于奥运会而搁置的宁波港上市计划现如今又紧锣密鼓地启动。
宁波港上市是宁波港增加其长三角港口群竞争地位的一个重要筹码,而眼下,宁波港长远的目标也绝非仅仅是上市。
而在上海港方面,为加速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上海港第一大港的地位的稳固,8月28日,一份命名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主题的《意见》摆放到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案头。
竞争加剧上海港此次“讨要”的国家政策十分明确。
《意见》中,上海方面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政策支持的五点意见是: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特别是长江;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在洋山港建立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发展航运机构体系以及大力发展油轮经济。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这份《意见》中,上海寻求5项政策支持,其中几乎都涉及到财政税收的支持。
有了这些财税政策的支持,上海港将能与包括韩国釜山港、日本横滨港等一些大港抗衡,甚至超过这些港口,从而完成建立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
上海港的计划可谓是雄心勃勃,但宁波港也一直没有放松追赶的步伐,而年中的一条统计数据曾让宁波港人兴奋不已。
7月份,上海虽然集装箱吞吐量遥遥领先全国其他港口,但增速已明显下降。
上海港的增速仅为9.3%,增速已经跌入了个位数,而宁波港7月份集装箱月吞吐量创历史新高,达9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3.1%。
“尽管在集装箱规模上宁波港尚不能与上海港同日而语,但经过数年发展后宁波港货物吞吐总规模已经与上海港旗鼓相当。
”国金证券港口行业分析师周战海表示,今年以来,受美国次级债危机恶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开始下降,我国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速已经明显下滑,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拐点显现,上海港增速已经跌入了个位数,外部因素也迫使上海港加快发展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竞争态势分析
【摘要】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是长三角港口群内的重要集装箱枢纽港,通过Lotka-Volterra模型对两港口集装箱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得到上海港的最大吞吐能力大于宁波-舟山港,且两港口竞争最终趋向均衡的结论。
通过竞争与合作,合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避免过度竞争,是提高港口群整体实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集装箱港口;竞争态势;Lotka-Volterra模型1引言
港口作为一个基础性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港口业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生,现代港口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一国或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我国港口业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积累,基础设施、港口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也跃居世界前列,但是,就港口业本身发展程度而言,距离世界港口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和上海自贸区的重要载体,长三角港口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
作为长三角港口群的枢纽港,上海港是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港口,致力于将上海
港打造为国际航运中心。
但是随着2006年原宁波港和舟山
港合并为宁波-舟山港,宁波-舟山港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
显增强,其货物吞吐量于2012年超过上海港,集装箱吞吐
量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上海港,对上海港枢纽港地位发起了挑战。
目前,国内对港口竞争的研究以实证那就为主,多采用博弈论、结构方程等模型,研究的焦点也主要是港口间的竞争合作问题。
很少有人从时间发展的角度去研究港口之间的竞争态势。
本文以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发展情况为例,研究港口竞争态势,并对港口未来的竞争趋势做出预测。
2模型与数据
1.1模型选择
Lotka-Volterra模型(一下简称LV模型),是一个引自生物生态学的模型方法,它是Lotka(1925)和Volterra(1926)两位学者分别建立的一个关于捕食-被捕食的系统模型,其中还隐含了竞争机制。
90年来该模型所建立的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完善,并被引入到数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
LV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生态学领域早已通过实地检测和实验被证实,且不断被更新和补充,其应用至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
甲和乙是两个单独的生物种群,它们拥有各自的生长生存环境,并且其生长演化均遵循Logistic所呈现的生长规律。
则设a1(t),a2(t)是甲和乙两个生物种群的数量,r1,22分别为它们的增长率,N1,N2为密度制约。
则有:θ1表示乙种群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是甲种群的倍。
表示甲种群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是乙种群的倍。
这里的θ1,θ2就是了解甲乙两个种群在同一生长环境下相互竞争的关键指标。
若θ1>1,则说明在该环境下乙种群的生命力更强,乙的竞争力强,具有侵略性。
反之,θ2>1说明种群甲的竞争力更强。
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如下:
(1)当θ11时,甲乙两种群的平衡点为M1(N1,0),表明甲种群的竞争力远强于乙种群,并最终导致乙种群最终走向消亡,甲种群趋向最大密度容量N1。
(2)当θ1>1,θ1<1时,与上一种情况类似,两种群的平衡点为M2(0,N2),甲种群竞争力小并最终灭绝,乙种群趋向最大密度容量N2。
(3)当θ1<1,θ2<1时,两种群的平衡点为M3N1(1-θ1)1-θ1θ2,N2(1-θ21-θ1θ2),此时甲乙两种群之间存在竞争,但相互作用较小,实现了双方的竞争平衡。
(4)当θ1>1,θ2>1时,两种群之间的竞争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两种群的竞争力强弱取决于开始阶段各自的初始条件,哪一方在初始阶段占优,就会持续扩大优势直至最后消灭另一种群。
为方便参数估计,将原方程组化为一般形式,如下:
2.2变量与数据选择
对于集装箱港口来说,反映其生产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因此本文选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作为衡量指标,本文采用1985-2014年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
对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进行Logistic增长曲线拟合,经过检验,两港口的增长趋势满足Logistic增长模型,系数分别为:上海港(3558.69,15220.98,-0.3443),0.995;宁波-舟山港(2156.18,3679.47,-0.3362),R2=0.995
3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对1985-2014年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数据进行LV模型分析,计算得到r1=0.39,N1=3648.56,θ1=0.62,r2=0.58,N2=2684.9,θ2=0.58。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0<θ1,θ2<1,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在长三角港
口群发展中存在彼此的竞争,但是竞争发展到最后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合作竞争是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最大容量要大于宁波-舟山港,这是由于上海港在港口建设、政策支持等各方面要优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作为长三角区域内的核心枢纽
港更有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潜力,上海港是长三角港口群的集装箱主枢纽港。
3.结论
上海港作为长三角港口群的核心枢纽港,近年来地位受到宁波-舟山港的严峻挑战,但是通过LV模型对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之间竞争系数小于1,且上海港容量密度大于宁波-舟山港。
受外部环境的限制,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在发展中都有其最大载荷能力,港口吞吐量不可能持续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尤其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速度下降,受其影响,港口发展速度也会相应下降,并逐渐走向稳定。
上海港作为国家重点打造的国际航运中心,长三角港口群的主枢纽港,其在基础设施、腹地经济、政策支持以及港口服务等方面均优于宁波-舟山港,这也是其最大吞吐能力大于后者的主要原因。
宁波-舟山港作为长三角港口群内的重要港口,在发展中应谋求与上海港错位发展,避免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作竞争是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通过竞争与合作,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合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高港口群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东吴,坚持改革攻坚加快港口经济协调发展[J],港口经济,2005(4)
[2]王江,罗宇源.基于伯特兰德模型的港口定价博弈分析――以深圳港和香港港为例[J].物流技术,2008,10:
181-183
[3]徐雷.大连港与营口港对于腹地货源的竞争态势分析[J].经济论坛,2010,08:68-71
[4]段璐璐.基于博弈论的港口群内竞争研究[D].浙江大学,2014
[5]余蕾.基于货主选港的港口竞争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6]刘洪.经济系统预测的混沌理论原理与方法[M].科学
出版社.2003
[7]陈海俊,娄喜娟,刘洁,吴利丰.Lotka-Volterra模型参数的灰色估计法及其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23:108-113
[8]Heaver T.The evolving roles of shipping lines i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time Economics,2002,4(3),21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