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赏析

合集下载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介绍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作品,被许多音乐评论家称为音乐史上
的经典之作。

这部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作曲才华,更突破了传统音
乐形式,引入了合唱和独唱声部。

第一乐章:序奏
第一乐章以雄壮而震撼人心的序奏开场,通过庄严宏伟的旋律激发人们内心深
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起初静谧温和,随后递增至高潮,为后续各个乐章铺垫。

第二乐章:田园诗
第二乐章名为田园诗,带给听众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该段描绘了大自然万
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并通过柔和动听的旋律传达出关于生命、宁静和喜悦等主题。

第三乐章:舞曲
第三乐章是一支富有活力和活泼的舞曲,充满了韵律感和动感。

这一乐章快速
流畅的旋律将听众带入一个欢快喧闹的氛围,使人们陶醉于音乐中。

第四乐章:合唱
第四乐章被称为合唱乐章,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为著名的部分。

这一乐章引
入了声乐独唱和合唱团体,并演绎出了强大并具有振奋人心意义的主题。

其着
名的“欢乐颂”,宣扬了人类团结、友爱与自由的理念,成为音乐历史上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作品之一。

结尾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华丽绝伦,以其杰出的音乐构思和深远的主题内涵赢得了世人赞誉。

通过对序奏、田园诗、舞曲和合唱这几个不同音乐风格组成的部分进行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部伟大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字数:约263 个字)。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艺术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艺术赏析

1 8 2 3 年, 贝多芬完成 了《 第 九交响 曲》 的创作 , 1 8 2 4年 在维
量用交响乐传达给 了人们 , 鼓励人们用 自己智慧来克服战争 , 随
也纳剧 院进行 了首演 , 获得 了巨大 的成 功。《 第 九交响 曲》 又名
《 合唱交 响曲》 , 组 曲由四个乐章构成 , 被看作是贝多芬在交响乐
现, 富有很强的哲 理性 。 , 将他对命运 的指责发挥的淋漓尽致 , 并
升华 到一定 的境界 , 呼吁全世界人 民团结一心 , 共 同反抗专制强
权, 为争取 “ 民主 、 自由 、 平等 ” 做斗争 。因此 可以说 , 《 第九 交响 曲》 是贝多芬创作 成熟 的代表 , 也是 贝多芬艺术创作中 曲》是贝多芬承受巨大的心理痛
苦和身体痛苦的状况下完成的 。 在这首交响乐首场演出成功 时,
贝多芬就已经聋 了 , 虽然他不能亲耳听到听众 的欢呼声 , 但 他能 够从全场听众狂热的表现上看到他们内心的激动 。对于这种情 况, 罗曼罗兰这样 说道 : 他没有独 自享 受音乐带来 的欢乐 , 而是
二、 《 第九交响曲》 的艺术性
( 一) 结 构 的 紧 密 性
大的影响。 与此 同时 , 《 第九交 响乐》 还 为人们 向专权挑战提供了 巨大的精 神力量 , 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追捧 , 并对后 世的音乐创造 带来 了很 大的影响 , 具 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
参考 文献 :
[ 1 ] 田自 平, 王诗伦. 用 苦难 谱写欢乐谈 贝多芬 第九交响 曲[ J 】 . 北方 音




文 艺 生 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2 O 1 5 一 O 4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为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它不仅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还体现了贝多芬对人类团结、和平与美好未来的思考。

本文将就该交响曲进行详细分析,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音乐欣赏体验。

第一乐章:让音符奏鸣首先是交响曲的开篇,由强烈的主题以及激情四溢的音符构成。

这个乐章凭借其高度变化的节奏和动态,打破了传统交响曲先缓后急的模式,直接引领听众进入贝多芬独特且富有张力的音世界。

第二乐章:忧郁与温暖这个乐章是一个悲劇性而充满浪漫色彩的悲怆行板(Adagio)部分。

它表达了生命中不可避免而又无法预测性质——悲剧事件的悲痛,同时也散发着一丝希望,温暖和鼓励。

第三乐章:轻盈的舞曲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以它通过音调、节奏和情感的温柔变化来形容和表达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既欢快又颇具舞曲风格,令人难以抗拒地跟着旋律摆动。

第四乐章:合唱交响曲篇这是整个交响曲最出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乐章。

它以庄严肃穆而庄重的方式结合了管弦乐器与声乐团队,展现了对人类团结和友爱的美好愿景。

其中包括著名的歌词“欢迎至光之门”(Ode to Joy),向听众传递了正能量和希望。

符号与主题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了许多符号和主题,这些符号代表着具体意义或寓意深远。

比如,通过使用特定音调、节奏或重复元素,贝多芬使我们与他共同感受到他所传达的情感。

结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以及象征性的符号和主题,向我们传递了对于团结、和平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这部交响曲以其深刻而感人的音乐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以上是关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解析的简要内容。

通过详细分析每个乐章,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傑作。

音乐欣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导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世界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结合了管弦乐、声乐以及合唱团,富有深度和情感。

本文将为您带来关于这部伟大交响曲的详细解读和欣赏指南。

作曲家简介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

他出生于德国,因其卓越的才华和创新精神被誉为音乐史上的伟大先驱。

第九交响曲概览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一首完整交响作品,也是他创造了许多突破性变革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是:第一乐章:威风凛凛地奏鸣曲形式这个揭开序幕的乐章以其雄壮而激昂的气势著名,以强大的管弦乐声表达内心矛盾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二乐章:慢板,精力充沛这一乐章是一个优美而富有表情的中间段,平静地回应了第一乐章的激烈气氛。

第三乐章:舞曲风格这个活泼轻快的乐章带给我们欢快与愉悦的感受,展现出贝多芬对音乐多样性的追求。

第四乐章:合唱与大合奏这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知名和令人期待的部分。

在这里,贝多芬引入了合唱和声乐独唱家,振奋人心地演绎了强烈而庄重的主题。

音乐解读与欣赏指南以下是您在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可能会有所启示和帮助的一些指南:1.了解背景:学习关于贝多芬、他当时所处时代及其影响因素等背景知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2.深入听觉体验:尝试以不同的角度聆听,并留意节奏、旋律和和声。

3.观察乐团配置:注意交响乐团的构成和不同乐器的声音贡献,这能让您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演奏技术。

4.品味合唱部分:关注合唱与声乐独唱家演绎的部分,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意义。

5.行文式思考:拿起笔或打开键盘,记录您对作品中特定部分或整体的想法和感受。

结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震撼人心且传世经典的作品。

通过深入了解其背景、聆听并欣赏指南提供的指导,您将获得对这部伟大交响曲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与欣赏。

希望您享受每一个音符所带来的美妙体验!。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音乐刚开始从朦胧的引子到主部主题出现时就非常吸引人,仿佛是混沌初开时的太虚,一开始就预示着这是一个宏大的音乐戏剧:再现部那遏止不住的悲壮气氛轰鸣时,伯恩施坦处理得既慷慨激昂又不至失控;第二乐章茫然无着又勇符直前的力量和迷惘情绪,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大动态的对比,伯恩施坦都恰到好处:第三乐章是伯恩施坦最动人的演绎之一,那赤诚心灵的跳动、深藏的感情流露大海般的胸怀和偶然泛起的浪花,都在伯恩施坦全身投入的指挥中得到最充分的展露:第四乐章紧张的引子、从一片寂静中引出的《欢乐颂》、欢乐情绪自然而又艰难地蔓延、男低音端正傲然的吟唱都非常令人信服;中间乐队气象万千的大赋格动感十足而又清晰分明,而后全体乐队的大合唱高潮如此感人;之后四声部合唱的庄严圣洁、轮唱的此起彼伏、直至最后尾声全体乐队的欢呼,小号手和长笛手已经近乎疯狂了,全体乐队和合唱团也近乎疯狂了·-+《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甚至有很多作曲家普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构思《第九交响曲》这部宏伟巨作的岁月,正是贝多芬的垂兽之年。

那时,英雄的作曲家正在悲苦的深渊中奋击。

1814 年 9 月,维也纳会议开始了欧洲封建反动复辟的时代,贝多芬痛苦地叹息:“共和国的精神在满是尘埃的角落里腐朽了。

”在窒息的低沉气息下,贝多芬也发出— 1 —向暴君的挑战,他说:“象这样的家伙,应该首先吊死在第一棵最好的树上。

”这时,维也纳的艺术风尚也有了改变;上流社会认为“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老一辈才赞成他们。

”在这种气氛下,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有的离去,有的丧亡,加上完全的耳聋,清贫的作曲家“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他在笔记本上愤激地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第九交响曲》的前三乐章,大师通过突显大调凌驾于小调的技巧,表达了较《第五交响曲》更为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的奋斗历程(人性被压抑,强烈的要求自由解放)。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提起“乐圣”贝多芬,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指挥家,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包括九首编号交响曲、三十五首钢琴奏鸣曲、十部小提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以及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等等,这些优秀的作品永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在暮年,经过了种种人生风雨历练之后,才开始创作的心目中的最高理想。

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整部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在第四乐章中贝多芬大胆地打破了传统的交响曲形式,加入了大型的人声合唱,因此后来人们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

在欣赏第一乐章时,我能够明显感受到音乐由弱到强的转变,时而平稳低沉,时而高亢有力,节奏也是时而轻缓,时而明快。

这一乐章一开始会让人感觉到平静,给人以一种遥远而又朦胧的感觉。

然而随着乐曲的演奏,又会深切地体会到一股强劲、宏大的气势正在涌现,隐约感到有一种燥动的力量。

接着音乐又转为平缓,展现一段短暂的安宁。

就是通过这样不同节奏的交替以及声音高低的起伏,使得听众内心感到十分的震撼。

第二乐章的节奏鲜明,旋律也是十分欢快的,让人体会到一种在蓝色的天空下,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在宽阔的绿草地上自由起舞的感受。

不过到了乐章最后,仔细品味就会发现旋律又逐渐变得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相比于第二乐章而言,第三乐章更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平缓而又不失柔美,充满了抒情性和哲理性。

聆听着音乐,会使人不知不觉地陷入沉思之中。

整个乐章表现了人们在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历史之中,展望未来,相互激励,凝聚着更多更新的力量,准备为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以及获得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迎接新的斗争。

想必对于第四乐章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欢乐颂》可以说是这部交响曲里最著名的部分。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音乐刚开始从朦胧的引子到主部主题出现时就非常吸引人,仿佛是混沌初开时的太虚,一开始就预示着这是一个宏大的音乐戏剧;再现部那遏止不住的悲壮气氛轰鸣时,伯恩施坦处理得既慷慨激昂又不至失控;第二乐章茫然无着又勇往直前的力量和迷惘情绪,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大动态的对比,伯恩施坦都恰到好处;第三乐章是伯恩施坦最动人的演绎之一,那赤诚心灵的跳动、深藏的感情流露、大海般的胸怀和偶然泛起的浪花,都在伯恩施坦全身投入的指挥中得到最充分的展露;第四乐章紧张的引子、从一片寂静中引出的《欢乐颂》、欢乐情绪自然而又艰难地蔓延、男低音端正傲然的吟唱都非常令人信服;中间乐队气象万千的大赋格动感十足而又清晰分明,而后全体乐队的大合唱高潮如此感人;之后四声部合唱的庄严圣洁、轮唱的此起彼伏、直至最后尾声全体乐队的欢呼,小号手和长笛手已经近乎疯狂了,全体乐队和合唱团也近乎疯狂了…构思《第九交响曲》这部宏伟巨作的岁月,正是贝多芬的垂暮之年。

那时,英雄的作曲家正在悲苦的深渊中奋击。

1814年9月,维也纳会议开始了欧洲封建反动复辟的时代,贝多芬痛苦地叹息:“共和国的精神在满是尘埃的角落里腐朽了。

”在窒息的低沉气息下,贝多芬也发出向暴君的挑战,他说:“象这样的家伙,应该首先吊死在第一棵最好的树上。

”这时,维也纳的艺术风尚也有了改变;上流社会认为“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老一辈才赞成他们。

”在这种气氛下,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有的离去,有的丧亡,加上完全的耳聋,清贫的作曲家“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他在笔记本上愤激地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构思《第九交响曲》这部宏伟巨作的岁月,正是贝多芬的垂暮之年。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从中世纪到现代,音乐作为一种传承者人类感情和智慧的艺术形式,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而贝多芬的音乐无疑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而他的第九交响曲更是一部具有举世闻名的经典之作。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及其魅力所在。

1. 贝多芬:音乐史上的巨匠在讲述第九交响曲之前,让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代表了音乐的极致与自由,具有深沉的情感和独创的创作风格。

贝多芬一生中共写了9部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是他的巅峰之作。

2. 第九交响曲:伟大的创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也被称为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他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

这部作品由4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快板、缓板、行板和快板。

与其他交响曲不同的是,第九交响曲在最后一个乐章中加入了合唱和独唱部分。

3. 薛定谔的音乐贝多芬的音乐就像是一个薛定谔方程一样,既有粒子又有波,并且同时存在于无穷的可能性中。

第九交响曲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它融合了巴洛克音乐的庄重和古典音乐的优雅,同时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力量。

这种多元的风格和情感的交织,使得第九交响曲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4. 音乐的宇宙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像是一个宇宙,一个由音符和旋律构成的宇宙。

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星系,每一个旋律都是一个行星。

当我们聆听这首交响曲时,我们就置身于这个宇宙中,感受着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5. 第一乐章的磅礴第一乐章是第九交响曲中最为庄重和磅礴的一部分。

它以宏大的开头开始,由全体乐团演奏出绚丽的旋律。

这一部分的音乐既庄严又激昂,给人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同时,它也展示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独特才能和创作风格。

6. 第二乐章的宁静第二乐章是第九交响曲中一次宁静的旅程。

它以一段温柔、优雅的旋律开始,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柔美和内在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唱交响曲---贝多芬赏析Ⅰ.第一乐章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D小调,2/4拍子描写了巨大而紧张的斗争面开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复辟时期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写照。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

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宏伟的乐章,仿佛在描绘无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

瓦格纳评论道:“这明暗的、失去了欢乐的气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胀,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严之中,占据了现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据了为了神的欢乐而创造的这个世界。

” 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

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

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 D小调,3/4拍,庞大的诙谐曲式紧接着的,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但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二主题悲叹的音调表现了苦难、悲哀和同情的形象。

展开部中各种矛盾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并与再现部联结起来,如同一场暴风雨般的激战。

结尾悲壮的气氛再一次体现了艰苦斗争的坚强意志。

在第一乐章悲剧性地结束后,为更好的体现英雄主义创作思想作者有意打破以往慢板乐章的程式,将第二乐章定成急速活跃的诙谐曲,表现出明朗振奋的情绪和积极的行动。

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结构。

第一段为奏鸣曲式,主题坚毅、激动;乐章中段安静柔美,同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田园般的梦幻境界。

极为快速的谐谑曲。

这是非常卓越的谐谑曲,但是,它有些接近狂乱。

“几乎是被绝望追逐着,又从绝望中脱逃,在不间断地、无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获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 ——瓦格纳与之相反,中间部(trio)却非常快活。

木管流水般的旋律发出诱人的音响。

也许那就是年老的贝多芬心中燃烧的爱情的圣火吧。

本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

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

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

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

Ⅲ.第三乐章如歌的柔板;中庸的行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

整个乐章都以变奏曲形式写成,欢乐到来得愈迟,就愈强烈。

像暴风雨到来前可伯的静谧那样,欢乐到来之前露出纯情的微笑。

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如此洋溢着爱情的崇高的乐章是绝无仅有的。

“音乐艺术一旦被贝多芬这样的人物所驾驭,就能自由自在地发挥用笔墨在狭小的纸面上难以表达的错综复杂的爱情和思想。

” ——罗曼•罗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

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

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抒情流畅,让人感受到脆弱心灵的颤动。

它不断变奏发展,逐渐表现出巨大的感情力量;第二主题优雅抒情,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在平静的气氛中结束。

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仿佛是历经悲剧性事件和暴风雨之后的沉思。

第三乐章是表现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

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

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

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Ⅳ第四乐章急板;甚快板 D大调,4/4拍,变奏曲第四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总结,以变奏曲形式写成。

作者在这里又一次突破传统,将合唱引入交响曲,形成整部作品的中心与高潮,从而更深刻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

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

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

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

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

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

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第一部分开始时,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

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

管乐吹出惊心动魄的急板乐句,如猛烈可怖的号角声,但很快就被低音弦乐的宜叙调打断。

贝多芬曾为宜叙调写过唱词,虽未用上,却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构思和意图。

第一次在管乐器的一声怒吼后宜叙调唱词为:“不,这会使我们都想起绝望的时候,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

终于千呼万唤地出现了《欢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

接着,由低音弦乐器开始,庄严地奏出《欢乐颂》主题,纯朴的旋律和着暗哑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反复时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并以弦乐转到管乐,音响也渐增强,最后乐队全奏,造成强有力的声势。

在进入声乐部分之前,又出现乐间开始时猛烈的号角声,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

《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

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

随后男中音独唱揭开“欢乐颂”大合唱的序幕:“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Anstimmen, und freudenvollere.(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 作者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这些诗句都是从独唱或重唱开始,再由合唱加以重复,主题在每次变奏时都有色调上的变化,但一直保持欢乐的情绪。

第七变奏是纯器乐的军队进行曲;第九变奏是乐队赋格曲。

在辉煌的大合唱再次出现后,音乐转入庄严的行板,一个新的主题如宣叙调式的赞美诗一般,号召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在第十一变奏中与欢乐主题构成双主题赋格段。

最后合唱与乐队的演奏愈来愈火热、速度越来越快、尾声高昂激越,气氛欢腾。

音乐以急板的速度在团结胜利的欢呼声、激越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在这儿我们必须了解,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思想、情感升华了,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无地自容。

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

评价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傲然耸立在古今众多的交响乐之林。

罗曼•罗兰评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写道:“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汇流点。

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

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过去的一切。

由于《第八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的‘生涯的全书’而飞翔。

” 这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可以说就是贝多芬的“生涯的全书”。

罗曼•罗兰还说:“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风雨的一天。

”的确,他的一生就是悲惨的苦难的延续。

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丧母,他不得不为了照顾酗酒的父亲和弟弟们而苦斗,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丽叶塔•格依恰尔蒂的恋爱将要成熟,却又横道失败,26岁就患了可诅咒的耳疾,终于导致他决心自杀。

罗曼•罗兰说过:“音乐和思想从来不牺牲自己,而是相互使对方丰满。

” “几个世纪以来从未达到的‘诗与音乐’的结合,在这里完全融合了。

” 李茨拉说:“单凭大音乐家的一部作品就使全世界,而且不仅是同时代的世界,它还包括后来的世界已经处于兴奋状态100多年的,除了这部《第九交响曲》,再也没有其它了。

” 他说得太对了。

在席勒的诗中“世界”这个词一再出现,不论是席勒还是贝多芬,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世界”和“和平”的人。

这部交响曲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理由之一,就在于拥有这种精神。

如果要我们为人类的音乐文化推举一部作品作为代表,怎么办?这个令人恼怒的问题,通过美国人在1979年的一次壮举向我们提了出来:他们把《合唱》送上了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用它来作地球人类给外星生命的介绍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