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教案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4篇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精选4篇(一)教案标题:认识手足口病教案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
2. 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教学准备:1. 手足口病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展示材料,如海报或幻灯片。
3. 手足口病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步骤:引入:1. 发放一份问卷给学生,让他们填写自己对手足口病了解的程度。
2. 询问学生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并简要介绍手足口病的定义。
内容:1. 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和症状:- 通过展示资料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即肠道病毒。
- 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 可以播放手足口病相关的视频,展示病情和症状。
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
- 强调密切接触和不良卫生习惯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3. 预防手足口病:- 向学生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 强调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密闭空间的聚集。
4. 共同完成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 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设计和制作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
- 让学生参考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设计海报的内容,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成果,评估他们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的设计和内容。
延伸活动:1. 建议学生回家向家人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提醒家人保持卫生习惯。
2. 可以邀请专业人员来学校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培训和讲座。
3.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对手足口病预防的意识。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精选4篇(二)教案名称:《逃出污染区》适用对象:小班学生(年龄:3-4岁)活动目标:1. 增加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了解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 培养学生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3. 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中。
它的传播途径多样,症状轻重不一,但对儿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正文内容: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1.1 经常洗手:儿童应养成经常洗手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到患者、接触到公共场所或者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洗手。
1.2 妥善处理垃圾:家庭垃圾和儿童使用的纸巾等应妥善处理,避免垃圾滋生细菌和病毒,以防传播手足口病。
1.3 保持居室清洁:经常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儿童常接触的地方,如桌面、玩具等,以减少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2. 加强饮食卫生2.1 食品熟透:儿童食用的食品应煮熟,尤其是肉类、蛋类等,以杀灭潜在的病毒。
2.2 避免生食:儿童应避免食用生食,如生肉、生鱼等,以免感染病毒。
2.3 分餐制:家庭成员应采用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加强儿童个人防护3.1 避免接触患者:儿童应避免接触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期间。
3.2 避免儿童群居:减少儿童在托幼机构或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的时间,以降低感染风险。
3.3 保持个人卫生用品的个人化:儿童的牙刷、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品应个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4. 增强儿童免疫力4.1 接种疫苗:根据医生建议,及时为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4.2 合理膳食:儿童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4.3 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5. 加强家庭环境的卫生管理5.1 定期通风:保持家庭环境的通风,减少病毒在室内的滋生和传播。
5.2 定期消毒: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消毒,特别是儿童常接触的地方,如地板、门把手等。
5.3 避免室内拥挤:避免家庭成员聚集在狭小的空间,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总结: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我们从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儿童个人防护、增强儿童免疫力和家庭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入手。
大班键康活动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键康活动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手足口病防控主题活动,增强幼儿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掌握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技能,提高预防手足口病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1. 清洁环境和个人卫生教育•环境清洁:讲解手足口病传染途径,让幼儿和家长掌握卫生防护技能,灌输家庭清洁卫生知识。
•个人卫生: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流程,提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培养锻炼洗手的好习惯。
2. 疾病预防知识教育•相关知识:介绍手足口病的特点和传染方式,让幼儿和家长了解其他病源和疫情动态情况,有助于减少疫情危害。
•食品安全:教导幼儿和家长正确的饮食习惯,严格执行自主检查制度,防止食品发霉变质,导致交叉感染。
3. 手足口病应急处置如果在幼儿园发现手足口病疫情流行,需要了解相关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快速识别手足口病发展趋势、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及时处理手足口病疫情。
三、活动方式1. 手足口病宣传片播放观影幼儿和家长都可以参与观看手足口宣传片,了解基础的健康知识和卫生技能。
2. 清洁实践活动学习以及掌握清洁卫生技巧,如擦拭卫生间、清洗厨房、消毒餐具等操作训练等。
3. 健康教育小讲堂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染模式,如发热、口腔溃疡等,以及应对措施,让家长和学生掌握病情急救知识。
四、教学反思1.有效性:活动中家长和学生很积极,反应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2.灵活性:在活动中,家长和学生都获得了很多了解手足口病的知识、了解疾病的形式和预防措施,还锻炼了动手实践和洗手技巧。
3.多元性:这项活动包括多种形式,不论是讲解、演示、还是手动操作,都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重视,突破课堂上单一的学习模式,涵盖了多种教学手段,满足了不同孩子的学习方式。
五、活动总结本次主题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了解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预防和处理方法,提升了健康和卫生习惯。
通过此次教育,学生们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家务技能,并锻炼了自留能力,为经济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幼儿的健康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8篇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8篇预防手足口病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体验洗手的乐趣;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正确洗手的方法;3、能够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
二、活动准备ppt、装满水的脸盆、视频《预防手足口病方法》。
三、活动过程1、认识手足口病。
(1)、出示图片(一名幼儿躺在医院的床上打点滴)、谈话:小朋友们看这个小朋友怎么样了?(生病了),这个小朋友他生病了,小朋友知道他生的什么病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感冒了、肚子疼等。
(2)、他得什么病了呢,咱们一起看一看他在医院里,医生给他拍的照片(出示得病的手、足、口的照片),小朋友们看一下,他的手、脚上,嘴里有什么?(小水泡)。
(3)、教师小结:原来这种病叫:手足口病,得这种病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浑身不舒服,在嘴里、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
所以说,小朋友们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如果觉得不舒服,或是发烧就告诉老师或是妈妈。
2、了解手足口病得病的原因。
(1)、她是怎么的得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不洗手、吃脏东西等),(2)、教师小结:原来这位小朋友经常的玩完玩具,吃饭前不洗手,就得了手足口病,这种病传染,所以明明只能在医院里打针、吃药。
不能去他的幼儿园上学了。
小朋友说这样好不好啊?(不好)、如果得了这种病小朋友不要害怕,只要向明明这样在医院坚持治疗,很快就会好的。
3、了解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怎样做才能不生病呢?(2)、播放视频《预防手足口病方法》请幼儿观看。
(3)、请幼儿回答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4)、教师总结: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
4、学一学、勤洗手。
(1)、教师示范,请幼儿跟学;(2)、请个别幼儿上台练习洗手。
5、考一考。
(1)、预防手足口病有哪四招?(2)、花花玩了玩具,不洗手就吃早餐。
(3)、小明提醒妈妈晒被子。
(4)、小明常常让妈妈帮忙打开窗户通风。
(5)、花花从不喝开水,只喝汽水饮料。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预防手足口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2.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措施;3.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1.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2.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措施;3.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手足口病的症状及传播途径(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疮、皮疹等,以及它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唾液等传播的途径。
引导学生认识到手足口病的严重性和传播途径。
2.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措施(15分钟)(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洗手液和流水洗手的重要性;不挖鼻孔、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掩盖口鼻;不把手指放进嘴巴。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开窗户、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避免接触病毒:不与手足口病患者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用品;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粪便。
(4)保持健康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强身体免疫力。
(5)及时就医: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治疗。
3.个人卫生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个人卫生不仅能够预防手足口病,还能够预防其他疾病的传播。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够保证自己的健康,也能够保护他人的健康。
四、教学方法:讲授结合讨论、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出几道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评价学生对预防手足口病方法和个人卫生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3.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谈谈他们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否良好,如果不好的话,应该如何改进。
六、教学资源:1.演示图片或视频:用来介绍手足口病的症状;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介绍手足口病症状和传播途径的视频;3.教材:用于辅助讲解和学生阅读。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一(1)班潘能莹活动地点:一(1)班教室活动目的: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
2、向学生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要点。
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
活动过程:一、认识手足口病:二、手足口病的症状:1、急性起病,发热;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1、饭前便后要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多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要开窗通风换气。
要保持教室、房间充分通风。
4、注意家庭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5、减少自己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6、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保证充裕的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7、不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和街边小店“三无”或过期食品。
8、在流行期间,不去人群集中场所,不去医院探望病人。
四、正确的洗手方法五、活动小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
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
篇二:手足口病的预防主题班会教案147主题班会教案时间:2011年12月12日地点:本班教室参加人员:六(2)班全体学生主题:手足口病的预防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深入地了解,从而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积极预防,并加以宣传。
活动过程: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预防手足口教案

预防手足口教案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染给他人。
预防手足口病的教育工作对于保护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教案。
一、了解手足口病1.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1.2 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部和足部皮疹等。
1.3 了解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和易感人群: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易感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和儿童。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1 勤洗手: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殊是在接触到污物、垃圾、动物等之后。
2.2 妥善处理垃圾和污物:教育儿童正确分类垃圾,将污物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澡、勤换洗衣物等。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3.1 定期清洁消毒:教育机构应定期对教室、洗手间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3.2 加强通风换气:教育机构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的传播。
3.3 确保食品安全:教育机构提供的食品应符合卫生标准,做到煮熟煮透,避免食品污染。
四、加强儿童健康监测4.1 定期体温检测:教育机构应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温检测,及时发现发热病例。
4.2 观察症状变化:教育机构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口腔溃疡、皮疹等,及时采取措施。
4.3 健康宣教:教育机构应定期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加强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普及。
五、加强家庭卫生管理5.1 家庭清洁卫生:教育家长做好家庭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
5.2 家庭饮食安全:教育家长做好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5.3 家庭健康宣教:教育家长加强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并就医。
结语:通过加强对手足口病的了解、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儿童健康监测以及加强家庭卫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该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的儿童。
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教案,匡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加强个人卫生意识1.1 时常洗手:儿童应养成时常洗手的良好习惯,特殊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外出回家后等情况下。
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特别是手指间和指甲缝隙。
1.2 注意饮食卫生:儿童应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特殊是肉类和蔬菜。
同时,要确保餐具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3 做好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教导儿童使用纸巾或者手肘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同时,儿童应学会正确使用纸巾,并及时将使用过的纸巾丢入垃圾桶。
二、保持环境清洁2.1 定期清洁和消毒:儿童接触的常用物品、玩具和学习用具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殊是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
2.2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有助于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
2.3 避免接触污水和污物:儿童应避免接触污水和污物,以防止病毒通过接触传播。
三、加强个人防护3.1 使用口罩: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或者疫情期间,儿童应佩戴口罩,特殊是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或者外出时。
3.2 避免亲密接触:儿童应尽量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亲密接触,如分享食物、饮水杯等。
3.3 注意个人卫生用品的个人化:儿童应使用个人专用的毛巾、牙刷等卫生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加强家庭卫生管理4.1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家庭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儿童接触的常用物品、玩具和学习用具等,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
4.2 定期通风:保持家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家庭中的滞留时间。
4.3 饮食卫生:家庭成员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确保餐具的清洁和消毒。
五、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管理5.1 定期检查儿童健康状况:学校和幼儿园应定期检查儿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隔离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手足口病教育宣传》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简单认识手足口病,并了解其传播途径。
2、让幼儿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3、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2、活动准备:PPT 自制水龙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晨检时的图片导入
师:孩子们,看看大屏幕上这些照片,知道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吗?(幼儿回答,老师们检查手、口、量体温)
师:对,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有的还需要量体温,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手足口病,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多少都有些了解,前段时间,我们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也有一些小朋友被怀疑得了手足口病,那我们在座的小朋友认识手足口病吗?得了手足口病哪里会不舒再
介绍看谁懂得最多,服?把你知道的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给大家。
(发烧、头疼、嗓子疼,在嘴里、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
师小结:得了手足口病发现不及时往往会先出现发烧症状,有的还头疼、嗓子疼,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病重的还会引起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
(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医生给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拍的照片(出示图片,让幼儿讲述)
3.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师:看来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肯定浑身不舒服,那他们是怎么得的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饭前不洗手、玩了玩具不洗手就东西,抠鼻子等坏习惯)
师小结:大家说的对,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大家听听这个小故事就知道为什么有小朋友得手足口病了!
(故事: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它特别喜欢待在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多,年龄也小,看来这种病毒喜欢凑热闹。
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有最喜欢的人和最害怕的人,它最喜欢的人是那些不讲卫生的人,最害怕的人就是爱干净的人。
于让所有不讲卫生的人听它的指挥,它每天都梦想着自己能当大王,
是它每天在那些又脏又臭的地方来回溜达,找到不讲卫生的人就朝着他施魔法:让那些爱吃手的小朋友,挖鼻孔的小朋友,不经常洗手的小朋友都染上了病毒,得了手足口病,可刚开始这些小朋友并不知道自己得了手足口,手足口病毒大王就大笑着说:“哈哈,那叫潜伏期!”潜伏期一般是2—5天,也就是说在2—5天里这些小朋友并不知道自己得了病,身体还好好的,那些讲卫生的小朋友可能和他牵过手,可能和他翻过绳,可能和他玩过游戏,可能玩了他玩过的玩具,可能吃了他摸过的点心,也可能可恶的蚊虫叮了他又来咬了讲卫生的你,我们都会得病。
一年有12个月,从3月到11月份,手足口病毒总想着偷偷溜进幼儿园,但在6、7、8三个月当中,手足口病毒总能很容易的找到那些不讲卫生的人。
幸好,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干净卫生的幼儿园里,哈哈,手足口病毒想进都进不来呢!)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有小朋友得手足口病了吧?(找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传播途径: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
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
4.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师: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让手足口病毒这个大坏蛋靠近呢?(幼儿讨论)师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抗病毒的药物预防。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
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师: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老师这里还有个15字咒语呢,记住15字咒语,手足口病毒就不会靠近你。
(看大屏幕:预防手足口病毒15字口诀)看一看,读一读,接龙记忆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手足口病来不了。
5.教幼儿正确洗手
①师:咒语里第一句,勤洗手,找个小朋友来示范一下,你平时是怎样洗手的?(找个别幼儿示范)怎样才能把小手洗干净?看老师怎样做。
(教师示范正确洗手方法,提示:当手足口病毒看到我们这样洗手,它以为我们练的什么功,吓得不敢靠近,看仔细了)
②幼儿跟着老师做,看大屏幕,听音乐《洗手歌》徒手练习一遍
③出示自制水龙头,实地演练,师幼一起洗手(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④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三、结束部分
师:哎呀,瞧我们今天学了那么多知识,更多地了解了手足口病毒知识,知道怎样预防远离手足口,还学会了正确洗手方法,我们快上一年级了,马上离开幼儿园,我们赶紧把正确的洗手方法教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不让病毒靠近他们,走吧
六步洗手法儿歌
小朋友,来洗手,
六步洗手记心头;
排排队,挽挽袖,
轻轻拧开水龙头;
先湿手,打肥皂,(一湿)
关上龙头再搓手;
手心相对搓一搓,(二搓开始)
掌心正对揉一揉;(第一步)
手指交叉搓手背,(第二步)
上下互换磨前后;
十指交叉擦擦掌(第三步)
扣实小手扭一扭;(第四步)
拇指为轴转转手,(第五步)
换手攥紧小拳头;
(第六步)手成小铲掌心划,
轮流完成六步骤;(搓步骤完成)重开龙头接流水,
冲净双手病菌溜;(三冲)
捧水三洗水龙头,(四捧)
龙头拧紧擦净手;(五擦)
小手洗得白加净;
身体倍(儿化)棒阳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