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基本知识;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3.提高幼儿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自觉保护自己的健康;4.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及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手足口病是什么?2.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4.如何保持卫生防控手足口病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如何防控;2.培养幼儿自觉保护自己的健康意识及行为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脏兮兮的小手”海报,引导幼儿发现海报中小朋友的手很脏,问幼儿:“你们的小手干净吗?我们怎么才能保持小手的干净呢?”2. 学习1.手足口病是什么?(10分钟)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简单明了地解释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皮疹、口疮、手足口疮为主要症状。

2.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幼儿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如疱疹、发烧、喉咙痛、咳嗽等。

教师可以采取互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正在识字的同时学会了认识相关症状。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20分钟)3.1 传播途径:通过口腔、鼻腔、眼睛进入人体,主要由呼吸道、食道、肛门周围等处分泌物传播,教师采用简单的形象化语言,让幼儿了解疾病如何传播。

3.2 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流行季节;–随时洗手、勤切洗果蔬;–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平时要注意口腔、嘴唇等个人卫生习惯;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幼儿了解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将其落实为卫生习惯。

4.如何保持卫生防控手足口病(20分钟)围绕着如何保持身体的健康,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情况,介绍健康卫生、体育锻炼、睡眠、饮食等方面对身体的帮助,并指导幼儿自我保护与互相防控。

孩子们可以发言,谈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材的第四章“常见疾病的预防”,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认识手足口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足口病的基本症状,提高幼儿对疾病的识别能力。

2.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增强幼儿的卫生防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足口病的症状识别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足口病症状图片、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海报、故事书《小河马的手足口病》。

学具:彩笔、画纸、消毒湿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小河马的手足口病》,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河马的症状,讨论如何帮助小河马恢复健康。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足口病症状图片,讲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症状,引导幼儿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小河马是如何患上手足口病的?”引导幼儿分析问题,得出手足口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足口病2. 内容: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预防方法: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幅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

表示手足口病症状的图案(如:嘴巴、手、脚上的小红点)预防手足口病的标语(如:“勤洗手,保健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幼儿是否掌握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2. 拓展延伸: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开展实践活动,如一起洗手、整理个人卫生用品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在下一节课组织幼儿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中班认识手足口病教案及反思

中班认识手足口病教案及反思

中班认识手足口病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2.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
1.手足口病的概念和症状;
2.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卫生习惯培养。

三、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实物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播放PPT,让幼儿认识手足口病。

2.出示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

(二)讲解环节
1.讲解手足口病的概念和症状。

2.讲解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讲解卫生习惯培养。

(三)操作环节
1.分发洗手液,引导幼儿正确洗手。

2.引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

3.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纸巾。

4.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公共设施。

(四)总结环节
1.复述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点。

2.展示幼儿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PPT和实物模型的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认
识手足口病。

在操作环节中,我注重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洗手液、餐具、纸巾和公共设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但是,我在总结环节中没有
及时检查幼儿的掌握情况,下次需要注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
更加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领域,以《认识手足口病》为主题。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手足口病,了解其症状和传播途径。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实践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手足口病的相关资料、手足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邀请医生扮演者进入课堂,向幼儿介绍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2. 知识讲解:医生扮演者通过图片、资料等教具,向幼儿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口腔溃疡、手和脚的皮疹等)、传播途径(如:饮食、呼吸道等)以及预防方法(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

3. 互动环节:邀请几位幼儿上台,尝试模仿手足口病的症状,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说出对应的名称。

4. 实践操作:医生扮演者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5.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照顾生手足口病的同伴,并分享讨论成果。

6. 创意绘画: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如:洗手、戴口罩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认识手足口病症状:口腔溃疡、手和脚的皮疹等传播途径:饮食、呼吸道等预防方法: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并共同讨论预防方法。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如:洗手次数、饮食卫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家园共同预防手足口病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了解手足口病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了解手足口病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了解手足口病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第三节《认识手足口病》。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手足口病的概念、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日常护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意识。

3. 培养幼儿关爱同伴,共同抵抗疾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图片、PPT课件、卫生纸、洗手液。

2. 学具:画笔、纸张、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手足口病小故事,引发幼儿对疾病的关注。

2. 新课导入:a. 出示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内容。

b. 结合PPT课件,讲解手足口病的概念、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a. 邀请幼儿模拟洗手场景,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洗手方法,强调卫生重要性。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如何预防手足口病?”b. 引导幼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5. 随堂练习:a. 发给幼儿画纸和画笔,要求画出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

b.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手足口病2. 板书内容:a. 手足口病概念b. 症状c. 传播途径d. 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

2. 答案:宣传画内容应包括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等预防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b.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设置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栏,提高幼儿的预防意识。

c. 活动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医院,了解医护人员如何抗击手足口病,增强幼儿的敬畏之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达成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的实际效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健康教材第四章《生活习惯与保健》第三节《认识常见疾病》。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手足口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患病后的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使幼儿掌握简单的急救处理方法,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应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患病后的处理方法。

重点:让幼儿掌握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足口病图片、PPT、卫生纸、洗手液、口罩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手足口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它长什么样子?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它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PPT,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的概念、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患病后的处理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举手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演示与操作(5分钟)教师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让幼儿现场操作,提醒幼儿注意个人卫生。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足口病》2. 内容:手足口病概念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患病后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2)列举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2. 答案:(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PPT、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提高了预防意识。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

2. 拓展延伸:建议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课后作业,加强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知识竞赛等,提高幼儿对疾病的认识。

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教学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尤其在夏秋季节多见。

该病的特点是以口腔、手掌和脚底为主要发病部位,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手足口病对儿童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及早认识手足口病,了解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2. 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2. 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幻灯片、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与幼儿互动,让幼儿回忆一下上次学习的内容,比如:你们还记得我们上次学习了哪些传染病吗?引出手足口病这个新的话题。

2. 认识手足口病 (10分钟)通过播放幻灯片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幼儿展示手足口病的症状,比如口腔溃疡、皮疹等,并简单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如打喷嚏、咳嗽等。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并与之前学的传染病做对比。

3. 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 (15分钟)给幼儿分发贴纸,让幼儿在手掌、脚底和嘴巴周围黏贴上,模拟手足口病的皮疹位置。

与幼儿进行互动,鼓励他们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当你身上有红点时,你会感到什么?你还能吃饭吗?等等。

4. 学习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15分钟)通过播放幻灯片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幼儿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方法,比如经常洗手、避免密集场所等。

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方法的重要性,并进行口头呈现。

5. 制作手工 (20分钟)为了加深幼儿对预防手足口病的理解,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让幼儿用彩纸、剪刀等制作一个洗手牌,并在牌上画上洗手的步骤图案。

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又可以提醒他们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6. 温习与总结 (5分钟)通过游戏与歌曲等形式进行知识回顾,与幼儿一起温习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幼儿园中班健康精品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精品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精品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常见疾病的预防”,具体内容为第二节“认识手足口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其症状和传播途径。

3. 增强幼儿关爱同伴、关注健康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足口病知识挂图、PPT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彩笔、画纸、洗手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引导幼儿关注手足口病,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课件、挂图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判断哪些行为可能导致手足口病传播,进而加深对预防措施的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进行小组展示。

5. 互动环节(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健康小卫士”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关注健康,关爱同伴。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足口病2. 内容: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心脚心出现水疱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预防措施: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答案: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

2. 画一幅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画,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普及手足口病知识,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知识讲解的深度与方式5. 互动环节的设计与实施6.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呈现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作为教学难点,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图片和具体的实物模型来辅助讲解,以增强幼儿的理解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活动意图】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

开展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家了解此病,对此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让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

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

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的和腐烂变质的食物;少吃冷饮,瓜果要洗干净再吃等等。

同时也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

知道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又知道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所以,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恐慌感,对于手足口病不再害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