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点评 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及训练——门与路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及训练——门与路

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
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 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2、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绿叶对根的情意”材料)
阅读下列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2014浙江高考作文真题练习
新材料作文——材料自拟题作文
高 考 作
话题作文
材料话题作文

无材料话题作文


材料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无材料命题作文
浙江历年高考作文
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材料
话题)
•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 标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 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 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 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 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 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2014年浙江高考试题分析报告

2014年浙江高考试题分析报告

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新高中语文组付成日、朱虹2014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试卷的点评与分析又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总体来看,省2014高考语文考试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也着重考查了考生把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以及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对于过去的分析总结是为了未来走得更好,在这里笔者试对2014年卷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准高三”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也希望大家对于高考的分析和解读能够更加多元化。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点评篇:今年的语言运用题基本沿袭之前卷的一贯风格,强调贴近生活——所选的字词都是平时比较常见的,也是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误用的词语。

这就要求同学们需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生活中常见的文字或者文化现象充满好奇心,带着热爱生活的心去体察生活。

解析篇: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摭(zhí)拾哄笑(hōng) 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B.屏(bǐng)息包扎(zhā) 夹(jiā)克衫言之凿(záo)凿C.孱(càn)弱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D.吟哦(é) 皲(jūn)裂胳(gā)肢窝蜚(fēi)声中外答案:D解析:今年的字音题还是如同去年一样,强调贴近生活,所选的字词都是平时比较常见的,也是日常生活中常会误用的词。

比如,擎(qíng)天柱、哄笑(hōng)、包扎(zā)、夹(ji ā)克衫、胳(gā)肢窝等词语都是常见词。

A选项中“擎天柱”的“擎”应读作(qíng),故A项有误。

D选项是正确选项。

C选项中“孱弱”中的“孱”应读“chán”而不是“càn”。

B选项中包扎应读作“zā”。

本项中“夹(jiā)克衫”不读第二声。

字音体整体而言,不是很难,还是课上不断强调的容——要留意生活中日常词汇,同学们不仅要掌握高考的常用词,还要注意中考的重点词汇。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

201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回头看今年各个省市的考题,高考作文成了很多人评论的重头戏,以下是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一起来看看专家的点评,也许你会有收获噢!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搜狐教育:你如何看待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命题?温儒敏:这样的题目它真正有哲理性的,但是这个题目有一个毛病,它比较晦涩,像刚才讲的北京的题规定性很明确,学生知道这个题可以进入状态,然后发挥每个人的思维能力。

但是这个门和路都已经绕来绕去,跟你说了半天了,门是起点,路是终点,门可以阻碍你的脚步,又可以什么,它好像已经把一些哲理跟你说的,但他又说得很绕,有些东西他的提法不是准确的,门可以阻碍你的脚步,当然意思是可以理解,就是你不能迈错门,但是它的表述是比较生硬的。

这道题是真正有哲理性,但它比较绕,绕来绕去的绕,它不像北京的题,它的规定性比较明确,比较容易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考试的状态,而且北京的题比较偏重于考学生思维的能力,而并不像往年很多省份的题目,很喜欢出那种抒情的、文艺腔的这样一个题目,所以向比较来说,北京的题出得是不错的。

从今年作文题可以看出,现在因为高考的改革,命题确实是有所改善,虽然浙江的题好像比较绕,但是它也是往理性,大家都往理性,往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作文他最基础的东西还是思维,语言的表达也是思维的表现。

现在我觉得改革的迹象是好的。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及训练——门与路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及训练——门与路

借用各种复句关系进行追问是另一
方法。
• 1、条件式 • 只有选择了正确的路,才能走进真正自家的门。 • 只有学习探索创造,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门路。 • 2、转折式 • 虽然进了门,却依然有未走完的路。 • 虽然走了很多很艰难的路,却依然有望门而叹的可能。 • 3、因果式 • 因为选错了门,所以走歪了路。 • 因为路之崎岖不放弃,终于进了门。 • 4、假设式 • 假如我们进了门发现门内的风景并非是自己当初想象
关系型作文
• 抛开材料,单论话题“门与路”,又与2004年浙 江卷的作文题“人文素养与发展”同类,属于关 系型作文题。所谓关系型作文题,就是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词语或短语并列构成的命题形式。此类 题型的写作难点在于,如何兼顾两个并列要素, 比如门与路,且清楚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 而言,“门与路”当为并列共存型关系。材料已 经阐述很清楚:紧密相连,起点与终点的转换。 开门未必大吉,关门未必大难,路始终在你的脚 下——而你真的去阐述门与路另外的关系,比如 你说门与路是割裂的,没有特定的关联性,那是 很危险的。
的,我们是否会怀疑自己走过的路以及继续要走的路。 • 假如门永远在远方的远方,我们是否永远在通往门的路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行走在消逝中”材料话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
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 离我们远去。 •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 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 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 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 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 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 思想观点。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答题分析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陈智峰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答题分析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陈智峰

所以这样的倾吐也是十分舒畅。
h
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立意不准,偏题跑题。 ▪ 《开门》一文只写了“门”; ▪ 《你看,多美》一文只写了想象中的大学; ▪ 《门与路》一文只字未提及“大学” ;
▪ 另外,撇开这三个关键词另起炉灶,大写“梦 想”“信念”“幸福”“选择”“坚持”“奋 斗”“挫折”“磨难”之类,亦有少数。

三年一瞬,曾经认为漫长的高考路已到尽头,我记得怀揣着分班成绩踏入教室时的踌躇满志;
我记得第一节化学课校长坐在讲台上我们的小心翼翼;我记得发了高烧数学老师允许我睡节课
我的心满意足;我记得无数个夜晚我的挑灯夜读;我记得无数个清晨我的闻鸡起舞......(情境2)
现在回想,这一切或成功或失败的努力,或欣喜或忧伤的经历,于不经意间早已一寸一寸地为我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答题分析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陈智峰
h
1
一、作文题分析
▪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
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 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 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来,真不知该如何写起,这便大致是我初看题的心态,心里有些乱,时
间还挺紧,这种类型的文章又完全无甚可套,于是,和往常一样,我选
择了从材料着手的入题方式。每回总是这样,先打开一个小豁口,再把
想说的说出来。我这样想,在考场上为我的学习生涯作了个阶段性小结,
也算是一种圆满。
▪ 写作前我的目标还算明确,当时觉得这样出题其实是在考查考生对学

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点评

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点评

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点评(后附题目)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凸显三大亮点传递核心价值观贴近考生实际加大思维力度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随着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作文题再度成为热议话题。

今年的作文命题有哪些特点?着重考查哪些能力?对语文教学有何导向?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高考语文学科命题专家。

据专家介绍,2014年全国共18套作文题,从写作试题命制的思想和能力导向分析,体现三大亮点——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突出时代精神,有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例如,全国大纲卷作文题…农民工与医药费‟,取材于真实感人的新闻事件;新闻当事人老王和医院以及老板之间诚挚信任、互敬互助的关系,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关键词,引导考生从积极角度去认识和谐社会对…中国梦‟寄予的期望。

”专家指出。

又如,湖南作文题,直接以央视最新报道的“最美乡村干部”为材料,弘扬坚定信念,鼓舞顽强斗志。

此外,全国卷一作文题“给动物喂食”中有关“法治”建设的探讨、上海作文题“沙漠与自由”中有关“自由”的思辨,以及全国卷二作文题“…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北京作文题“老规矩的新思考”、广东作文题“老相片与数码照”、辽宁作文题“霓虹灯与繁星”等,都是对“文化传承与现代化”、“高科技与当代社会”、“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等问题的思考,都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所做的选择,既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的教育功能,又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贴近实际,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写出真我风采。

例如,江西作文题延续去年直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取材的特点,要求考生针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谈体会、说见闻、进行反思;又如浙江作文题“大学的门与路”,希望考生在高考现场写下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及想象;再如江苏作文题“青春与不朽”,力图把握学生正值青春期的特点,引导考生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直面现实、关注人生、珍视生命。

2014年浙江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解读与心得

2014年浙江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解读与心得
学校图书馆需要购置一批新书,现向学生征求意见。假
popular science books)和文学类图书(literary books)。请
100――-120词的信,推荐
注意:信的抬头与落款已给出(不计入词数)。
Dear Mr. Wang,
Yours sinyou can consider my
Yours sincerely,
Li Yue
3. 试题特点,命题反思
3.1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控制性减弱,开放性增强
“控制性”是指控制考生的思维不无限扩张而无所依托;
(controlled and guided composition)作文。
2014年书面表达体裁沿用近几年的实用性文体――书
话题改变了以往连续五年“一半记叙,
第一,符合中心,达到写作目的;
以下是可供参考的范文:
Dear Mr. Wang,
Knowing that our library is going to buy books, I’d like to
What we need most are popular science books. Usually
In addition to reading for knowledge, we read for fun and

, written by masters, present
, but also encourage us to
年浙江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解读与心得
【摘 要】 书面表达是当前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
2014年浙江
【关键词】 高考英语 书面表达 语言能力
1. 引言
英语书面表达是当前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

2014浙江高考作文4篇

2014浙江高考作文4篇

2014浙江高考作文4篇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人生的门与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选择,但路上的风景千差万别。

庆幸我最终推开了北京大学的门,回顾以往的日子,考上北大仍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质变。

然而,为了推开这扇沉甸甸的门,我走了比一般人更坎坷的路。

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的一个小山村的我,家里条件比较清贫,高一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清贫的家欠下三千元的债务,弟弟也因此辍学。

那时候少不经事的我心理压力非常大,我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让家里每个人都在为我付出。

1993年10月,在高二读了两个月之后,我决定放弃学业,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希望能尽早去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我找亲戚借了三千元开了一家礼品店,没想到生意非常红火,三年后我家居然有了十七万元的存款,我的父母也从94年开始不再务农。

开店一年后我把小店交给父母,只身南下来到珠海松下马达有限公司打工,成了一名默默无闻的流水线上的打工妹。

我想虽然道路不同,但只要努力赶路,生活都会给予馈赠。

我积极参加了公司的征文比赛获得了第一名,结果被公司领导发现,让我做了厂报《松风》的编辑,我的工作从体力劳动变成了脑力劳动,生活为我打开了又一扇门。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安稳平淡,只等再过几年结婚生子,淹没在千千万万的打工妹中。

生活长路中,可以预知的未来再没有新奇、再没有惊喜,但我已经适应了这一切,一晃又是两年。

九六年国庆,一位小学同学来珠海旅游,她已经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我却……,她的到来,让我了解到大学的美好,也让我意识到,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每扇门的背后都有不同的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点评作文指导
编者按:浙江省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杭州第七中学学术顾问组召集人、省修辞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省楹联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高级教师李小勇点评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卷,如是说——
李小勇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最大的亮点:重视考核考生欣赏语言的能力和思辨性的合理回归。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继续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来开考。

所选用的是一段既有哲理性又有诗化性的散文材料作为背景材料。

对这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可以分三步来走。

第一个步骤是“品语义”。

“门”,词典解释为“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路”词典解释为“往来通行的地方”。

很常见,同学们多懂。

第二个步骤是抓意象。

该散文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审题时,我们可抓住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们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这一步,我们要弄清“门”和“路”的意象,孰轻孰重,有什么联系或象征意义,从“门”的原始意义看,“门”作为家的一个成员,具有阻挡外来伤害,保护门内的人的安全的重要作用,然后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入门”、“门第”、“门望”、“豪门”等;从“路”可以引申到“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可以联想到思想或行动的方向,如“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等。

第三个步骤是析主旨。

这一步,要找出并理解它们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第一句中““门与路永远相连”是开宗明义,点明两者不可分割;然后分说思辨关系,“终点”与“起点”、“挡住你的脚步”与“走向世界”是对立的统一。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
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第二句是具体列举,以”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为例,采用了以大缩小或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论证,很有哲理性。

这里的难点是“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这个比喻句增添了审题难度,如果把“门”解读“理想、目标、希望、事业”等,你要入门,除了一路上要克服种种困难险阻,勇往直前,还必须要有“通行证”才行。

我们可以顺材料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审题立意方向(仅供参考)
1. 把“门”理解为“成功与辉煌”,“路”理解为“人生之路”,“通行证”理解为“学习、探索、创造”。

写在人生之路上行走,既要敢于奋斗拼搏,不能害怕失败,又要开拓创新,才能“入门”。

如“佩戴通行证,拥抱辉煌”。

2.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在求学之路上行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一步一个脚印,满怀信心迈向终点。

如“终点在于起点;起点之后在于坚持”。

3.行走在事业之路上,有的脚印“很浅”,有的“很深”,无论浅和深,只要走,便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走路的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获得打开大门的喜悦,因此要正视没有入门所带来的难
堪、伤心,有勇气再找入门之路。

如“无怨无悔,曾经徘徊在大门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