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湘教版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合集下载
人口合理容量 PPT课件5 湘教版

•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A 温带 197800 45480
237
192
B 亚热带 410200 101900 426
239
C 热带
D
干旱半 干旱区
E 青藏区
22400 85600 10000
5600 8500 1000
486
11.5
32
165.6
4
250
经过计算,你能否解释 什么是人口容量?什么 是人口合理容量?
一定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下 所能承载的最高人口数量
BADCE
序 号
潜力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 最大人口密度 面积(万平 (万) (人/平方千米) 方千米)
A 温带 197800 45480
237
192
B 亚热带 410200 101900 426
239
C 热带
D
干旱半 干旱区
E 青藏区
22400 85600 10000
5600 8500 1000
•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 ,其实都是祝愿。
人口合理容量ppt14 湘教版优质课件

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 思考7: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多
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 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为了人类的生存延续,我们应该 分散到宇宙空间居住,这是非常重要 的,地球上的生命被一场大灾难灭绝 的危险性越来越大,比如突然的地球 温度上升、核战争、基因变异的病毒 或者其它我们还没有想到的灾难。
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 乱之中。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 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 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 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思考1:17世纪复活节岛上人口一
度增长十分迅速, 但为什么又会在 较短的历史时期里走向衰落呢?
1.主要制约因素 :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 活消费水平影响最大,而资源是首要因 素。
2、总结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展 决定开
水平
发数量
资源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消 耗数量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 要的 因素
思考: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
案例3: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 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 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 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 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 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 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 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 思考6: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
人口容量:是指全球或某一地区的资 源能够供养多少人,环境生态能够承载多 少人,而不是指地球有多大的空间,有多 少人的立足之地.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 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 思考7: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多
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 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为了人类的生存延续,我们应该 分散到宇宙空间居住,这是非常重要 的,地球上的生命被一场大灾难灭绝 的危险性越来越大,比如突然的地球 温度上升、核战争、基因变异的病毒 或者其它我们还没有想到的灾难。
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 乱之中。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 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 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 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思考1:17世纪复活节岛上人口一
度增长十分迅速, 但为什么又会在 较短的历史时期里走向衰落呢?
1.主要制约因素 :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 活消费水平影响最大,而资源是首要因 素。
2、总结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展 决定开
水平
发数量
资源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消 耗数量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 要的 因素
思考: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
案例3: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 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 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 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 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 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 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 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 思考6: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
人口容量:是指全球或某一地区的资 源能够供养多少人,环境生态能够承载多 少人,而不是指地球有多大的空间,有多 少人的立足之地.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 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和环境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30张PPT)

耕地面积 (公顷)
森林面积 (公顷)
淡水 (立方米)
0.1
0.1
2000
某地区现有的资源总量
人口
面积
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 年径流量
(万) (平方千米) (公顷) (公顷) (立方米)
8200
16万
920万 800万 2200亿
森林资源
5、人口容量的特点
临界性:人口数量若与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依 赖的物质资源相协调,若超过这个界限,自然资源就会
遭到破坏
临界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自然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
相对性:同一资源所承载的人口数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
同
一
不同
不同自然条件
土
地区
和科技水平
不同
地 面 积
同一 地区
不同历史时期
人口 容量
警戒线:人口容量并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 口数量,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把以色列农业称为神话并不为过。这样一组数字足以反映以色 列农业的效率:以色列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9%。一个农业人员 可以养活90人,农业出口占据全国出口总值的9%。按照以色列的 农业水准,地球可以养活3倍于现在的人口。
科学技术(提高利用效率,发现更多资源) 会影响人口合理的大小
思考
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 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还 是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大的多,20世纪70 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 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中国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合理容量PPT-公开课

定义: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 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能容纳 的最高人口数量。
我要吃肉! 我要盖楼! 我要买衣服! 我要买车! 我要娶老婆! 我要iPhone!
地球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 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国土总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可居住面积11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60位。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就是人口合理容量
88 600 比较表中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下游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经济贸易伙伴国;
22 000
395
2014年国情调查报告显示:日本人口为1.
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100 30 14 13 12 12
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世界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 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取决于 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木桶效应
一、环境人口容量概述
⑤加大教育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 由于山地多平地少,因此耕地面积很少,平均每人不到0.
右图为“某城市2015年人口容量木桶效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本节结束
That’s All!
谢谢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5.比较表中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生产潜力比青海、西藏地区大。
我要吃肉! 我要盖楼! 我要买衣服! 我要买车! 我要娶老婆! 我要iPhone!
地球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 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国土总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可居住面积11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60位。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就是人口合理容量
88 600 比较表中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下游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经济贸易伙伴国;
22 000
395
2014年国情调查报告显示:日本人口为1.
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100 30 14 13 12 12
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世界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 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取决于 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木桶效应
一、环境人口容量概述
⑤加大教育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 由于山地多平地少,因此耕地面积很少,平均每人不到0.
右图为“某城市2015年人口容量木桶效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本节结束
That’s All!
谢谢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5.比较表中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生产潜力比青海、西藏地区大。
人口的合理容量(湘教版)课件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一、“人口爆炸”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增长速率越来越快。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世界“10亿”人口年表
人口总数
年份
间隔时间
10亿
1830年
20亿
1930年
100年
30亿
1960年
30年
40亿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P′的区间是人口的最佳规模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 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图中反了( C)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 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案例分析一:南京
项目
数据
耕地面积(2004年)
245.58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2004年)
1023906000千克
1、人按均照粮2食0消04费年量人(均20粮04食年)消费量,南京31市2千的克耕/年地资源
可以水资供源养总3量28.2万人
25. 6亿立方米
2以3、、供人常如按均住养果照综人10南2合口109用(京0万水24是0年人量0“4人年孤均)立综”合的用城水市量,,南南京25京58可13市立万以的方人供米水养/年资的源最可大人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据英国2005年的《卫报》
报道: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 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 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 倍!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 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 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 万亿!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 将像蚂蚁一样密集,大多数人 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 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 序井然地生活,很少能够再看 到太阳光,有些科学家计算地 球上的最大人口极限将是6亿 亿人。
一、“人口爆炸”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增长速率越来越快。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世界“10亿”人口年表
人口总数
年份
间隔时间
10亿
1830年
20亿
1930年
100年
30亿
1960年
30年
40亿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P′的区间是人口的最佳规模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 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图中反了( C)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 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案例分析一:南京
项目
数据
耕地面积(2004年)
245.58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2004年)
1023906000千克
1、人按均照粮2食0消04费年量人(均20粮04食年)消费量,南京31市2千的克耕/年地资源
可以水资供源养总3量28.2万人
25. 6亿立方米
2以3、、供人常如按均住养果照综人10南2合口109用(京0万水24是0年人量0“4人年孤均)立综”合的用城水市量,,南南京25京58可13市立万以的方人供米水养/年资的源最可大人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据英国2005年的《卫报》
报道: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 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 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 倍!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 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 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 万亿!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 将像蚂蚁一样密集,大多数人 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 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 序井然地生活,很少能够再看 到太阳光,有些科学家计算地 球上的最大人口极限将是6亿 亿人。
人口的合理容量2湘教版课件

3.你是否完全认同马尔 萨斯的观点。如果按 照马尔萨斯的观点, 将会有什么结果?
环境的限制性
人类 活动
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显著增加
自然 资源
土地
资
矿产
源
类
型
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森林
◆资源是制约环 境人口增长的主 要因素, ◆人类的生存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资源状况, ◆资源越丰富, 能够供养的人口 数量越多。
你还在想的同时,也许已经有人比你走的很远了。那么有人问,我做了,也没有想了,怎么还是这么迷茫?所谓的不要闲着,不是让你像一
个无头的苍蝇乱飞。你做事同时要明白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什么是你需要的,这样接下来,你选择做事,是符合自己的。
而不是一味的我做了,我也辛苦了,还是看不到未来,还是这么迷茫。做的事要有意义,要给自己一个反馈,成与不成。人做任何事,希望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要 的因素
人口的合理容量
? 我们的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口?
我们中国究竟能承载多少人口?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 在有效和持续地利 用资源、环境并获 得最大经济效益的 情况下,一定地区 所能容纳的人口数 量。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3、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 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4、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 婆。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读书应具有学习和求知的欲望,也就是说,要用人类的天才积累的知识财富充实自己的头脑 和心灵。7、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学习有时候只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中思想与信念的成分,而没有改变情感与行为倾向,因此时间一过,态度又回复原状。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11、我认 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12、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也许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13、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14、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严格试验的结果。15、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 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很多朋友晒了他们去年已经实现的目标:有的如愿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有的瘦身成功,有的写了一百 多万文字。而有的,表示“很迷茫”。记得迷茫的这部分人,在2018年初的时候也是踟蹰不前,不知自己的方向对不对。这一年来,他们 晒得最多的是,今天去旅游,明天吃大餐,然后在深夜发出人生疑问:“远方和诗在哪里?很迷茫。”迷茫,一个多么熟悉的词,我们经常 把它挂在口头上:你发觉大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很迷茫;你觉得工作枯燥乏味,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很迷茫;你觉得人生艰 辛、梦想很远,很迷茫……过了很多年,你还在迷茫,而当时和你一样起点的人可能已经走了很远了。于是,你更迷茫,不禁问:为什么? 因为他们一直在行动啊,他们没时间迷茫我们去拜访一位老同学的画室,进去后都惊呆了,画室里密密麻麻地贴着他的习作,我们去时他正 在完成一幅大型作品。他说,他画这幅作品已经几个月了,这段时间就一直在做这件事。我们以前都认为这位老同学运气最好,一路走来顺 风顺水。参观了他的画室后,大家都改变了观点。所有的成功都在于日复一日的努力。 记得当初大学毕业时,有些人很迷茫——不知道是 否要在纯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在大家犹豫不前时,这位老同学已经在准备考研了。因为准备充分,他顺利考上研究生。毕业后,他因 成绩优秀留校当了老师,然后又继续读完愽士,还举办过好多次个展。如今,他是已经成名的教授、年轻有为的研究生导师。而我们,很多 年过去了,还在为要不要再去考研而犹豫不决。心中的艺术家梦想促使我们跃跃欲试,但如果真去考,会不会太天真了,太不现实了?真的 是很迷茫。迷茫的时候,我觉得可以问问自己:“你努力过了吗?” 侄女大学毕业后已换了两份工作,最近又想跳槽,觉得工作不合心意。 她妈妈想让她去考公务员,但她自己又不想。我问她有什么想法,她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我问她,这两份工作你都尽力做了 吗,还是因为迷茫,只是在应付?与其迷茫,不如尽力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等你尽力了,再看看现在这份工作真的不适合你吗,那时候再做 其他选择也不晚。侄女试着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很开心地说,她在一个项目里表现出众,拿了奖金,还得到领导赏识,获得了一个难得的 深造机会。如今的侄女已经不迷茫了,每天忙得根本没时间再迷茫。她感叹,人只有将当下的事尽力去做好了,才有迷茫的资格。所以,不 要把迷茫当成踟蹰不前的借口,不要让迷茫成为你前进的阻力。有时,你不是迷茫,你是缺乏行动力。人不能闲着,一旦闲了人就废了。这
环境的限制性
人类 活动
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显著增加
自然 资源
土地
资
矿产
源
类
型
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森林
◆资源是制约环 境人口增长的主 要因素, ◆人类的生存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资源状况, ◆资源越丰富, 能够供养的人口 数量越多。
你还在想的同时,也许已经有人比你走的很远了。那么有人问,我做了,也没有想了,怎么还是这么迷茫?所谓的不要闲着,不是让你像一
个无头的苍蝇乱飞。你做事同时要明白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什么是你需要的,这样接下来,你选择做事,是符合自己的。
而不是一味的我做了,我也辛苦了,还是看不到未来,还是这么迷茫。做的事要有意义,要给自己一个反馈,成与不成。人做任何事,希望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要 的因素
人口的合理容量
? 我们的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口?
我们中国究竟能承载多少人口?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 在有效和持续地利 用资源、环境并获 得最大经济效益的 情况下,一定地区 所能容纳的人口数 量。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3、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 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4、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 婆。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读书应具有学习和求知的欲望,也就是说,要用人类的天才积累的知识财富充实自己的头脑 和心灵。7、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学习有时候只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中思想与信念的成分,而没有改变情感与行为倾向,因此时间一过,态度又回复原状。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11、我认 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12、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也许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13、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14、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严格试验的结果。15、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 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很多朋友晒了他们去年已经实现的目标:有的如愿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有的瘦身成功,有的写了一百 多万文字。而有的,表示“很迷茫”。记得迷茫的这部分人,在2018年初的时候也是踟蹰不前,不知自己的方向对不对。这一年来,他们 晒得最多的是,今天去旅游,明天吃大餐,然后在深夜发出人生疑问:“远方和诗在哪里?很迷茫。”迷茫,一个多么熟悉的词,我们经常 把它挂在口头上:你发觉大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很迷茫;你觉得工作枯燥乏味,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很迷茫;你觉得人生艰 辛、梦想很远,很迷茫……过了很多年,你还在迷茫,而当时和你一样起点的人可能已经走了很远了。于是,你更迷茫,不禁问:为什么? 因为他们一直在行动啊,他们没时间迷茫我们去拜访一位老同学的画室,进去后都惊呆了,画室里密密麻麻地贴着他的习作,我们去时他正 在完成一幅大型作品。他说,他画这幅作品已经几个月了,这段时间就一直在做这件事。我们以前都认为这位老同学运气最好,一路走来顺 风顺水。参观了他的画室后,大家都改变了观点。所有的成功都在于日复一日的努力。 记得当初大学毕业时,有些人很迷茫——不知道是 否要在纯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在大家犹豫不前时,这位老同学已经在准备考研了。因为准备充分,他顺利考上研究生。毕业后,他因 成绩优秀留校当了老师,然后又继续读完愽士,还举办过好多次个展。如今,他是已经成名的教授、年轻有为的研究生导师。而我们,很多 年过去了,还在为要不要再去考研而犹豫不决。心中的艺术家梦想促使我们跃跃欲试,但如果真去考,会不会太天真了,太不现实了?真的 是很迷茫。迷茫的时候,我觉得可以问问自己:“你努力过了吗?” 侄女大学毕业后已换了两份工作,最近又想跳槽,觉得工作不合心意。 她妈妈想让她去考公务员,但她自己又不想。我问她有什么想法,她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我问她,这两份工作你都尽力做了 吗,还是因为迷茫,只是在应付?与其迷茫,不如尽力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等你尽力了,再看看现在这份工作真的不适合你吗,那时候再做 其他选择也不晚。侄女试着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很开心地说,她在一个项目里表现出众,拿了奖金,还得到领导赏识,获得了一个难得的 深造机会。如今的侄女已经不迷茫了,每天忙得根本没时间再迷茫。她感叹,人只有将当下的事尽力去做好了,才有迷茫的资格。所以,不 要把迷茫当成踟蹰不前的借口,不要让迷茫成为你前进的阻力。有时,你不是迷茫,你是缺乏行动力。人不能闲着,一旦闲了人就废了。这
人口合理容量ppt5 湘教版优质课件

BADCE
序 号
潜力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 最大人口密度 面积(万平 (万) (人/平方千米) 方千米)
A 温带 197800 45480
237
192
B 亚热带 410200 101900 426
239
C 热带
D
干旱半 干旱区
E 青藏区
22400 85600 10000
5600 8500 1000
3.你是否完全认同马尔萨斯的 观点。如果按照马尔萨斯的观 点,将会有什么结果?
活动二:自主学习
D A
E B
C
1. 根据表格计算我国最多可 承载量多少人口?
16.248亿
序 号
潜力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 最大人口密度 面积(万平 (万) (人/平方千米) 方千米)
A 温带 197800 45480
B 亚热带 410200 101900 426
239
C 热带
D
干旱半 干旱区
E 青藏区
22400 85600 10000
5600 8500 1000
486
11.5
32
165.6
4
2B
C
活动二:自主学习
3.请将A-E各区人口容 量由大到小排序,并说 明理由(限制因素)。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公报
17 、成功者失败之后永不气馁,能够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然后运用它,使成功再次向他招手。 4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 、用乐观的心态迎接困难,因为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13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 、成功之本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人生态度和才能资质。除了这些还要具有高远的志向和实现目标的专心致志的毅力。特别是专注于一的精神,更有利于助人成功。 16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我不会因此放弃,我会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13 、时间是宝贵的,抓住了时间就抓住了成功。 10 、要想壮志凌云,就须脚踏实地。 17 、只有满怀勇气,不畏艰辛,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4 、得失如云烟,转眼风吹散。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邂逅,悲欢喜舍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开,则一切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赏心悦目,却非永恒。不如开开心 心,坦坦荡荡,不让自己在悲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随缘起止,生活以开心为准则。人生一世,其实活在一回心境。
序 号
潜力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 最大人口密度 面积(万平 (万) (人/平方千米) 方千米)
A 温带 197800 45480
237
192
B 亚热带 410200 101900 426
239
C 热带
D
干旱半 干旱区
E 青藏区
22400 85600 10000
5600 8500 1000
3.你是否完全认同马尔萨斯的 观点。如果按照马尔萨斯的观 点,将会有什么结果?
活动二:自主学习
D A
E B
C
1. 根据表格计算我国最多可 承载量多少人口?
16.248亿
序 号
潜力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 最大人口密度 面积(万平 (万) (人/平方千米) 方千米)
A 温带 197800 45480
B 亚热带 410200 101900 426
239
C 热带
D
干旱半 干旱区
E 青藏区
22400 85600 10000
5600 8500 1000
486
11.5
32
165.6
4
2B
C
活动二:自主学习
3.请将A-E各区人口容 量由大到小排序,并说 明理由(限制因素)。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公报
17 、成功者失败之后永不气馁,能够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然后运用它,使成功再次向他招手。 4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 、用乐观的心态迎接困难,因为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13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 、成功之本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人生态度和才能资质。除了这些还要具有高远的志向和实现目标的专心致志的毅力。特别是专注于一的精神,更有利于助人成功。 16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我不会因此放弃,我会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13 、时间是宝贵的,抓住了时间就抓住了成功。 10 、要想壮志凌云,就须脚踏实地。 17 、只有满怀勇气,不畏艰辛,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4 、得失如云烟,转眼风吹散。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邂逅,悲欢喜舍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开,则一切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赏心悦目,却非永恒。不如开开心 心,坦坦荡荡,不让自己在悲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随缘起止,生活以开心为准则。人生一世,其实活在一回心境。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人口合理容量同步课件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课堂(kètáng)小结】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教材P10活动 提示:从第一个10亿开始,每增加10亿人口经历的时间分 别是100、30、14、13、12年,增长的速度明显是越来越 快。
教材P10~P11活动 提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不在于他的科学性,而在于他 的学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两种级数说”在世界整体上 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局部地区,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 条件下是存在的,如果人类(rénlèi)不加以自觉地控制生育, 将有可能步入类似“两种级数说”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所 以活动中的观点二是有道理的。
尝试探究:地球上最多能容纳多少人?地球的人口合理 容量又是多少?
提示:人口容量和合理容量是一个相对的、不确定的值, 它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第二页,共30页。
了解 人口“爆炸”现象,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guān xì) 掌握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应用 学会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人口承载量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7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35万
2012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40万
预测202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1)据表中数据判断(pànduàn),该岛国环境人口容量是
( )。
A.35万 B.40万 C.45万 D.75万
(2)据表中数据判断(pànduàn),该岛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第十页,共30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按照资源数量来推算,中国能养活的人口数远低于目前
的人口数,请据此分析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环境人口容 量(róngliàng)因素的有哪些?人口容量(róngliàng)的特点 如何理解? 2 . 请 谈 谈 环 境 人 口 容 量 ( r ón g l i àn g ) 与 人 口 合 理 容 量 (róngliàng)的区别与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地球能否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 我们身处的地球环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
3
必修Ⅱ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学 (1)了解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习 目
(2)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及人 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标 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4
环境的限制性
6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粮食需求量加大 城市膨胀 建设用地增加 开垦新耕地
人均耕农地药减、少化肥用量增加
土壤污染加剧
工矿规模扩大
植被破坏
土壤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耕地总面积减少
粮食产量下降
图1-6 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
请简要说明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
7
假如各块桶 板代表不同 资源种类, 那么“木桶效 应”揭示了什 么道理?
17
人口“爆炸” 环境的限制性 人口的合理容量
具体 地区 长江中下游 青海 西藏
年生物量(万吨) 88600 10000
可载人口量 22000 1000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395 4
⑶造成上述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D
① 光照 ② 地形 ③ 土壤 ④ 热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 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500亿)。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 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10亿)。
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 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到底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 9
自学指导二
阅读课本P13-P15“人口合理容量”回答 下列问题:
阅读课本P11-P13“环境的限制性”回答下列 问题:
1、人类和自然资源有着怎样的关系? 2、土地资源对人类有哪些重要性?人类增长对土地
资源产生了哪些影响? 3、矿产资源对人类有哪些重要性?人类增长对矿产
资源产生了哪些影响? 4、为什么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 5、破坏森林对人类产生那些严重后果?
合作探究:P15活动题
16
人口“爆炸” 环境的限制性
选择题练一地自然资源的数量确定的 B. 是一个国家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C. 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D. 随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人口的合理容量
⑵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供应资源的能力,也不能超 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
1、人口数量增多, 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 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 大的压力。
物 质 能 量
环境 人 类
2、人口数量增多、人 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 费水平上升 ,使得生产 规模扩大,生活生产排 污量剧增。
废 弃 物
环境
5
自学指导一
基本协调 协调被破坏
13
人口容量的特点
面积
人口
台湾岛 3.6万平方公里 2300万
海南岛 3.4万平方公里 750万
不同地区;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自然条件;
人口容量 是不同的
不同科学技术水平。
14
人口容量的特点
警戒线
人口容量(最大值) 人口合理容量
应该以人口容量为最终警戒线, 人口数量要低于人口容量。
2
地球是不是也像 无底洞一样永远
都装不满?
从地球上有人类开始,人口数量始终是不停 地增长着,而且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公元 初年时,全球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 已超过了60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 人口增长了20多倍,现在每年还要增加8600 万。据预测,21世纪末全世界人口可能达 100亿以上。
探 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 究 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
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 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 近1200万。
◇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中国1桶半),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 水平,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1、什么是人口容量?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2、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容量有何区别? 3、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4、人口容量有何特点?
10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最适宜养多少人?
人口容量与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 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 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保证合理健康的 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 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最适宜人口 数)
生产力水平
(1)图中反映的人口规
模属于(
)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
11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
空间是有限的 矿产是有限的 淡水是有限的 土地是有限的 生物是有限的
供养有限的人口 承载一定的经济规模
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 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12
人口容量的特点
= 实际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 实际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⑷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主要是 B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
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问题:
15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自然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
人们的文化和 生活消费水平
◇两片草原,一片水源好,生长茂盛,另一片 一般,能承载的牛羊数量不同。
◇日本国土狭小,与云南相近,资源匮乏但人 口接近1.3亿,但还在鼓励生育。而云南省人口 是日本的1/3。
◇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
活动一:问题探究
给我留一口
1.说明什么问题?
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 2050年94亿,2100年108 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 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 人。
1
活动一:问题探究 请描述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数量、速度)
J形曲线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3
必修Ⅱ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学 (1)了解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习 目
(2)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及人 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标 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4
环境的限制性
6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粮食需求量加大 城市膨胀 建设用地增加 开垦新耕地
人均耕农地药减、少化肥用量增加
土壤污染加剧
工矿规模扩大
植被破坏
土壤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耕地总面积减少
粮食产量下降
图1-6 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
请简要说明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
7
假如各块桶 板代表不同 资源种类, 那么“木桶效 应”揭示了什 么道理?
17
人口“爆炸” 环境的限制性 人口的合理容量
具体 地区 长江中下游 青海 西藏
年生物量(万吨) 88600 10000
可载人口量 22000 1000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395 4
⑶造成上述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D
① 光照 ② 地形 ③ 土壤 ④ 热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 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500亿)。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 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10亿)。
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 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到底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 9
自学指导二
阅读课本P13-P15“人口合理容量”回答 下列问题:
阅读课本P11-P13“环境的限制性”回答下列 问题:
1、人类和自然资源有着怎样的关系? 2、土地资源对人类有哪些重要性?人类增长对土地
资源产生了哪些影响? 3、矿产资源对人类有哪些重要性?人类增长对矿产
资源产生了哪些影响? 4、为什么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 5、破坏森林对人类产生那些严重后果?
合作探究:P15活动题
16
人口“爆炸” 环境的限制性
选择题练一地自然资源的数量确定的 B. 是一个国家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C. 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D. 随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人口的合理容量
⑵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供应资源的能力,也不能超 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
1、人口数量增多, 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 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 大的压力。
物 质 能 量
环境 人 类
2、人口数量增多、人 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 费水平上升 ,使得生产 规模扩大,生活生产排 污量剧增。
废 弃 物
环境
5
自学指导一
基本协调 协调被破坏
13
人口容量的特点
面积
人口
台湾岛 3.6万平方公里 2300万
海南岛 3.4万平方公里 750万
不同地区;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自然条件;
人口容量 是不同的
不同科学技术水平。
14
人口容量的特点
警戒线
人口容量(最大值) 人口合理容量
应该以人口容量为最终警戒线, 人口数量要低于人口容量。
2
地球是不是也像 无底洞一样永远
都装不满?
从地球上有人类开始,人口数量始终是不停 地增长着,而且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公元 初年时,全球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 已超过了60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 人口增长了20多倍,现在每年还要增加8600 万。据预测,21世纪末全世界人口可能达 100亿以上。
探 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 究 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
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 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 近1200万。
◇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中国1桶半),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 水平,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1、什么是人口容量?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2、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容量有何区别? 3、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4、人口容量有何特点?
10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最适宜养多少人?
人口容量与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 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 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保证合理健康的 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 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最适宜人口 数)
生产力水平
(1)图中反映的人口规
模属于(
)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
11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
空间是有限的 矿产是有限的 淡水是有限的 土地是有限的 生物是有限的
供养有限的人口 承载一定的经济规模
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 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12
人口容量的特点
= 实际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 实际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⑷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主要是 B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
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问题:
15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自然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
人们的文化和 生活消费水平
◇两片草原,一片水源好,生长茂盛,另一片 一般,能承载的牛羊数量不同。
◇日本国土狭小,与云南相近,资源匮乏但人 口接近1.3亿,但还在鼓励生育。而云南省人口 是日本的1/3。
◇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
活动一:问题探究
给我留一口
1.说明什么问题?
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 2050年94亿,2100年108 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 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 人。
1
活动一:问题探究 请描述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数量、速度)
J形曲线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