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化学2014年期中考试试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4.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4B.+3C.+2D.+55.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6.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上册期中测试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3.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A B.B C.C D.D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7.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A.9.2 g B.6.9 g C.4.6 g D.2.3 g8.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A.物质Y一定是单质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4D.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9.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10.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1.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 X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2.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物理化学期中试卷答案

ΔrHm=179.5 kJ·mol-1
反应 (2) C2H2(g) + H2O (l) → CH3CHO (g);
ΔrHm=-107.2 kJ·mol-1
反应 (3) C2H4(g) + H2O (l) → C2H5OH (l);
ΔrHm=-44.08 kJ·mol-1
反应 (4) CS2(l) + 3O2(g) → CO2(g) + 2SO2(g);
(D) 不定
19.理想气体由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 (1) 绝热可逆膨胀, (2) 多方过程膨胀,达到同一体积
V2,则熵变ΔS1 和ΔS2 之间的关系为:
(C)
(A) ΔS1>ΔS2 (B) ΔS1<ΔS2 (C) ΔS1=ΔS2 (D) 两者无确定关系 20. 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p[(V/n)-b]=RT,式中 b 为常数, n 为物质的量。若该气体经一等温过
程,压力自 p1 变至 p2,则下列状态函数的变化,何者为零?
(A)
(A) ΔU (B) ΔH (C) ΔS (D) ΔG
二、填空题 ( 共 5 题 10 分 ) 21.某气体服从状态方程 pVm= RT + αp (α> 0 的常数),若该气体经恒温可逆膨胀,其内 能变化ΔUm= _________ J。 [答] 零
物理化学期中试卷答案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 共 20 题 40 分 )
1.某理想气体可逆压缩至同一压力 p2,
若环境所做功的绝对值分别为 WT 和 WA,问 WT 和 WA 的关系如何?
(A)
(A) WT>WA
(B) WT <WA
(C) WT =WA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精品】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精品】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3.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4.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5.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 +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X的化学式是Ag2S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D.乙不是化合物8.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9.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A. B. C. D.10.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1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12.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13.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华东师大二附中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物理

华东师大二附中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 物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作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2.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爱因斯坦 3.物体A B 、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A B V V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D. 5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同4.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s 内导弹匀速上升B.1s ~2s 内导弹静止不动C.2s ~3s 内导弹匀速下落D.5s 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5.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 -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 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图中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6.如图所示,物体A 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下滑,则A 受到的作用力是( )A.重力、弹力和下滑力B.重力和弹力C.重力和下滑力D.重力、压力和下滑力7.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力为2N 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杆对小球的弹力( )A.大小为2N ,方向平行于倾面向上B.大小为1N ,方向平行于倾面向上C.大小为2N ,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D.大小为2N ,方向竖直向上8.如图,A B m m >的两物体A B 、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 的受力示意图是( )9.有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它们的合力F 随二力夹角θ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两力的大小为( )A.4N 6NB.2N 10NC.2N 4ND.1N 5N10.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知道( )A.小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C.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mD.小车做曲线运动二、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遵循的运动方程为2=-(其中,x单位为m,t单位为s).则该物体在0~4sx t t6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A.11mB.10mC.9mD.8m1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0t=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票,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图中,直线a 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秒~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10t=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D.在5秒~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13.如图所示,三块相同木板A B、重均为100N,A B、间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均为0.2,现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板A用水平绳子系在左侧墙上,若要将板B抽出,需要的水平力F至少为()A.20NB.40NC.60ND.80N14.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当小阀门打开让水漫漫流出,在此过程中,系统(包括容器和其中的水)的重心位置()A.慢慢下降B.先下降后上升C.慢慢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15.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A.2/v gB./v gC.2/h vD./h v三、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A 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从某点开始计时的速度图象如图中的a b、所示,则由图可知,在0到t2时间内()A. A B 、运动始终同向,B 比A 运动得快B.在1t 时刻,A B 、相距最远,B 开始反向C. A B 、的加速度始终同向,B 比A 的加速度大D.在2t 时刻,A B 、并未相遇,只是速度相同17.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1t 时刻,速度达较大值1v 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1t 时刻以较小速度1v 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该空降兵在0~1t 或1t ~2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A. 0~1t ,12v v =B.1t ~2t ,122v vv +=C. 1t ~2t ,122v v v +>D. 1t ~2t ,122v vv +<18.用手握住一个油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且静止不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所得越紧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不管手握得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D.摩擦力等于油瓶与油的总重力 1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 连接,P 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N 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 此刻受到外力个数可能为( )A.2个B.3个C.4个D.5个20.两个共点力12F F 、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 ,则( ) A. 12F F 、同时增大一倍,F 也增大一倍B. 12F F 、同时增加10N ,F 也增加10NC.1F 增加10N ,2F 减少10N ,F 一定不变D.若12F F 、中的一个增大,F 一定增大 四、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有三个共点力1235N 8N 12N F F F ===,,,方向不定,这四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为__________. 22.从正六边形ABCDEF 的一个顶点A 向其余五个顶点作用着五个力12345F F F F F 、、、、(图),已知1F f =,且各个力的大小跟对应的边长成正比,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23.小球从高180m 处自由下落,着地后跳起又下落,每与地面相碰时碰后速度大小为碰前速度大小的1/2,则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经过的总时间为__________s (g 取210m/s )24.如图,两光滑斜面在B 处连接,小球由A 静止释放,经过B C 、两点时速度大小分别为3m/s 和4m/s ,AB BC =.设球经过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则球由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m/s .25.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 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 成正比,即v Hr =,式中H 为一常量,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认经,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 .根据过去观测,哈勃常数2310H -=⨯米/(秒·光年),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T =__________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310m/s ⨯) 五、实验题(26题4分,每空1分;27题4分,每空2分;共8分)26.(1)DIS 是我们对的简称,DIS 实验分别是英文三个词的缩写,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一种手段,我们使用的DIS 实验系统的主要仪器是传感器、__________和计算机或图形计算器.(2)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s t -)图象和速度-时间(v t -)图象实验中,要用到如左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安装在小车上的是__________传感器的__________部分(填接收或发射). (3)如右图实验装置,其中安装在轨道上的①为__________传感器.27.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量出重力加速度g ,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两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在经头处到盘子的高度为()m h ,再用秒表测量时间,从第一滴水离开龙头开始,到第N 滴水落至盘中,共用时间为()s T .当第一滴水落到盘子时,第二滴水离盘子的高度为__________m ,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_2m/s .六、计算题(不写过程只有结果的不得分,共27分)28.(6分)一个滑块沿斜面静止滑下,依次通过斜面上的A B 、、C 三点,如图所示,已知6m 10m AB BC ==、,滑块经过AB BC 、两段位移的时间都是2s ,求(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2)滑块在B 点的瞬时速度?(3)滑块在A 点到初始位置0点的距离?29.(7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013.5m S =处作了标记,并以9m/s V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20m L =.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30.(7分)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到1t 时刻,1t 时刻紧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经1s 时间又接着做匀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部(1)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1t =?(2)汽车在该区域行驶的总位移x =?31.(7分)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d 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此过程视为竖直上抛运动),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h 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10.50m d =,“竖直高度”1 1.0m h =;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20.00080m d =,“竖直高度”20.10m h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测试卷

一定条件2024日期:2024.11(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说明:本试题的选择题,没有特别注明,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若注明不定项,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一半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Cu-64一、铜及其化合物(本题共 20 分)铜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之一。
在化学反应中,铜元素可表现为 0、+1 、+2 价。
1. 在元素周期表中,铜元素位于 。
A. s 区B. p 区C. d 区D. f 区2. 铜或铜盐的焰色反应为绿色,该光谱属于 。
A. 原子吸收光谱B. 原子发射光谱C.紫外光谱D.红外光谱3.基态Cu 原子简化的电子排布式为: ,其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为 。
4.某同学想要利用反应 Cu + 2H + Cu 2++ H 2 ↑来制备 CuSO 4 ,应选择装置 。
5.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 ,生成配合物[Cu(CN)4]2-,则1 mol 该配合物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N A 。
A.2B.4C.6D.86.Cu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产生蓝色沉淀,后又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Cu(NH 3)4]SO 4。
7.晶体铜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铜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已知晶胞的边长为a pm(1pm=1×10-10cm,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 A表示),计算晶体铜的密度为8.Cu2O与Cu2S都属于离子晶体,但前者熔点(1235℃)比后者熔点(1130℃)高,原因是。
二、海水中卤素资源的开发利用(20分)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水资源和其他化学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其中卤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相对成熟。
1.海水中有丰富的食盐,要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常采用的方法是( )A.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B. 蒸发溶剂法C. 过滤法D. 加硝酸银沉淀过滤法已知粗盐中含有的主要杂质为SO42-、Mg2+、Ca2+ ,还含有少量的K+等。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带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有4种分子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4.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5.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4B.+3C.+2D.+56.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7.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8.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9.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B.C.D.10.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1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第一学期期中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化学》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共30分)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则:( )(A) V1> V2(B) V1< V2(C) V1= V2(D) 无法确定2、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3、下列过程均为等温等压过程,根据公式d G = -S d T + V d p计算得ΔG = 0,此结论能用于下述何过程( )(A) -5C、pθ、冰→-5C、pθ、水(B) 等温、等压下,W f= 0 的化学反应 A + B→C + D(C) 等温、等压下食盐溶解于水(D) 100C、pθ、水→100C、pθ、水气4、在下列五个物理量中:(1) (V/n B)T,p,n c b≠(2) (B/n B)T,p,n c b≠(3) (H/n B)s,p,n c b≠(4) (A/n B)T,p,n c b≠(5) (G/n B)T,p,n c b≠(A) (1)、(4)、(5) 是偏摩尔量;(1)、(3) 是化学势(B) (1)、(4)、(5) 是偏摩尔量;(3)、(5) 是化学势(C) (1)、(4)、(5) 是偏摩尔量;(2)、(5) 是化学势(D) (1)、(2)、(4) 是偏摩尔量;(3)、(5) 是化学势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 5、在101325 kPa 压力下,mol H2O(l) 由10C升至50C,已知H2O(l)的平均摩尔定压热容为J·K-1·m ol-1,则此过程中体系的熵变为:( ) (A) J·K-1(B) 18225 kJ·K-1(C) J·K-1(D) J·K-16、石墨(C)和金刚石(C)在25C,101325Pa下的标准燃烧焓分别为kJ·mol-1和$(金刚石, 298 K)为:( )kJ·mol-1,则金刚石的标准生成焓Δf Hm(A) kJ·mol-1(B) kJ·mol-1(C) kJ·mol-1(D) kJ·mol-17、下列叙述中,不具有可逆特征的是:( )(A) 过程的每一步都接近平衡态,故进行得无限缓慢(B) 沿原途径反向进行时,每一小步系统与环境均能复原(C) 过程的初态与终态必定相同(D) 过程中,若做功则做最大功,若耗功则耗最小功8、恒温下,单一组分的过冷液体的化学势比其固体的化学势:( )(A) 高(B) 低(C) 相等(D)不可比较9、两只烧杯各有1 kg水,向A杯中加入mol蔗糖,向B杯内溶入mol NaCl,两只烧杯按同样速度冷却降温,则有( )(A) A杯先结冰(B) B杯先结冰(C) 两杯同时结冰(D) 两杯都不会结冰10、当溶液中溶质浓度采用不同浓标时,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系2011级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期中测试
姓名学号分数
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
(每空2分,共40分)
1.统计热力学中根据粒子是否可分辨将体系分为体系和体
系;根据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体系分为体系和体系。
2.在已知温度T下,某粒子的能级εj=2εi,简并度g i = 2g j,则εj和εi上分布的
粒子数之比为。
3.某理想气体X,其分子基态能级是非简并的,并定为能量的零点,而第一激
发态能级的能量为ε,简并度为3。
若忽略更高能级时,则X的配分函数为。
若ε=0.5kT,则第一激发态能级与基态能级的分子数之比为。
4.巳知CO和N2分子的质量相同,转动特征温度基本相等,若电子均处于非
简并的基态,且振动对熵的贡献可忽略,那么S m (CO) S m (N2)。
(填入“>”,“<”或者“=”)
5.对于热力学函数U、S、G、H和A:(1)当考虑粒子可辨与不可辨时,哪些
函数会发生变化?;(2)当考虑分子运动的零点能时,哪些函数会发生变化?。
6.净重为8g的某物质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半衰期为10天,则40天后
其净重为。
7.某复杂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间关系为:k=k2(k1/2k4)1/2,
则表观活化能E a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为:。
8.碰撞理论中,反应阈能(E c)与实验活化能(E a)之间的关系为:。
9.链反应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10.催化剂能加快反应,其根本原因在于。
11.增加浓液中的离子强度时,对以下反应的速率系数有何影响?填入“增大”,
“减小”或者“不变”。
(1)Fe2++Co(C2O4)33-→Fe3++Co(C2O4)34-
(2)蔗糖+OH-→转化糖
(3)S2O82-+3I-→I3-+2SO42-
二、 选择。
(每题2分,共10分)
1. 反应2O 3→3O 2的速率方程为21332[O ][O ][O ]d k dt
--=,或者21232[O ]'[O ][O ]d k dt
-=,则速率常数k 和k ′的关系是:( ) A. 2k =3k ′ B. k =k ′ C. 3k =2k ′, D. k /2=-k ′/3
2. 分子运动的特征温度νΘ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νΘ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B. νΘ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C. νΘ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D. νΘ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3. 反应A (1)−−
→B (2)−−→C 若E 1>E 2,为了有利于B 的生成,原则上应选择:( )
A. 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 维持温度不变
D. 及时移走产物C
4. 关于玻耳兹曼分布定律/i kT i i N n g e q
ε-=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 A. n i 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 随着能级升高,εi 增大,n i 总是减少的;
C. 任何分布都可通过玻尔兹曼分布定律求出;
D. n i 称为一种分布。
5. 光化反应 A h ν−−
→ 产物,初级过程速率:( ) A. 与产物浓度有关;
B. 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C. 取决于光照强度与反应物的量;
D. 只与吸收光强度有关。
三、现有5个可辨的分子,具有总能量为U =5(ε0+ε)。
其中每一分子可以占据的能级为ε0+jε,j 为整数0,1,2,…… (1)用列表的方式给出总能量为U =5(ε0+ε)时,所有可能的分布,并计算每种分布对应的微观状态数;(2)指出何种分布为最概然分布?(10分)
四、对某一特定的一级反应,在27°C反应时,经过5000s后,反应物的浓度减少为初始值的一半;在37°C反应时,经过1000s,反应物的浓度就减半,计算:
(1)27°C时反应的速率常数;
(2)在37°C反应时,当反应物浓度减低为初始浓度的1/4时所需要的时间;(3)该反应的活化能。
(10分)
五、O2(g)的摩尔质量为32g⋅mol-1,转动特征温度为 2.07K,振动特征温度为2256K,电子基态能级简并度为3,计算298.15K时O2(g)的标准摩尔统计熵。
(10分)
六、反应C 2H 6+H 2→2C 2H 4的机理如下:
C 2H 62CH 3•
CH 3•+H 21k −−
→CH 4+H • H•+C 2H 62k −−
→CH 4+CH 3• 设第一个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为K ;设H •处于恒稳态,试证明: 1/21/241262[CH ]2[C H ][H ]d k K dt
= (10分)
七.由实验得知,丁二烯的二聚作用2C 4H 6(g ) → C 8H 12(g )在440~600K 温度范围中的速率常数k =9.2×109exp(-99120/RT ) dm 3·mol -1·S -1。
已知玻尔兹曼常数k B =1.38×10-23J·K -1,普朗克常数h =6.626×10-34J·S ,请计算该反应在600K 时的活化焓r m H ≠∆和活化熵r m S ≠∆。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