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设备管理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样本(三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样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设备的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生产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购买、验收、安装、维护、保养、保险、报废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生产设备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科学管理”的原则,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人员培训,合理配置维修保养资金,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设备购买管理第五条设备的购买应该根据公司业务需求和生产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明确购买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购买设备前,应进行市场调研,评估设备的技术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等,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
第七条设备的购买程序应包括设备需求申请、设备选型比较、设备供应商评审、购买合同签订等环节,严格按照公司的采购管理流程进行。
第八条购买设备应开具正式的购买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付款和交货手续。
第三章设备验收管理第九条设备交付后,应进行验收评估,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合同要求。
第十条验收评估应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能评估等环节,验收评估结果应以书面形式记录,并备案。
第十一条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安排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资料归档工作。
第四章设备安装管理第十二条设备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按照设备的安装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
第十三条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整性。
第十四条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设备的运行测试和调试,并进行记录和备案。
第五章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第十五条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包括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定期维修等各个环节。
第十六条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门的维修保养人员负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十七条维护保养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燃气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燃气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燃气有限公司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燃气有限公司内各类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信设备、仓储设备等。
第三条本办法的管理范围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环节。
第四条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全面负责燃气有限公司设备的管理工作,并协助其他部门进行设备管理。
第二章设备采购第五条设备采购应结合公司实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或询价。
第六条设备采购应列出详细的设备清单,明确设备的品牌型号、技术参数、数量、质量要求以及交付时间。
第七条设备采购应按照采购合同约定支付货款,并及时办理设备的发票、安装验收以及保修手续。
第三章设备验收第八条设备验收应按照采购合同及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验收时,应有专业人员参与,检查设备的功能、性能和质量。
第九条设备验收时,应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测试,确保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能够正常工作。
第十条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设备进库手续,并将设备信息录入设备管理系统。
第四章设备安装与使用第十一条设备安装应按照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由专业的安装人员进行操作。
第十二条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开机、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设备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遵守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流程,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第十四条对于需要进行特殊操作或者需要特殊培训的设备,使用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第五章设备维修与保养第十五条设备维修应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过程中应按照设备的维修手册进行操作。
第十六条对于设备的定期检查和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的保养计划进行,并填写相应的保养记录。
第十七条对于设备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修和维修,确保设备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第六章设备报废与更新第十八条对于无法修复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报废,并填写相应的报废手续。
设备管理第七章备件管理

4.按备件的制造材料分:金属件与非金属件
5.按零件使用特性(或在库时间)分:
(1)常备件:使用频率高、设备停机损失大、 单价便宜、需要经常保持一定储备量的备件, 如易损件、消耗量大的配套零件、关键设备 的保险备件等;
(2)非常备件:使用频率低、停机损失小、单 价昂贵的零件。
三、备件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备件管理:是指备件的计划、生产、订货、 供应、储备的组织与管理,它是设备维修资 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只有科学合理的储备与供应备件,才能使设备 维修任务完成得即经济又能保证进度。备件 储备过多,造成积压,增加成本,影响流动 资金周转;储备过少,影响维修供应,妨碍 维修进度,延长停歇时间,同样造成经济损 失。
备件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设备维修需要的备件,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尽 量减少备件资金,也就是要求做到以下四点:
(1)及时供应维修人员所需的合格备件; (2)重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好关键设备的备件供应工作,保证其正
常运行,尽量减少停机损失;
(3)做好备件使用情况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4)在保证备件供应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备件的储
五、备件管理的现代化 1.ABC管理法在备件管理中的应用 备件的ABC管理法,是物资管理中ABC分类控制在备
件管理中的应用。它是按照备件的品种、规格、占 用资金和备件库存时间、价格差异等因素,采用必 要的分类原则而实行的库存管理办法。 (1)A类备件,占品种数量的10~15%,占资金的 80%左右;A类备件应严加控制,运用存储理论确 定合适的存储量,尽量缩短订货周期,增加采购次 数,以加速备件储备资金的流转。 (2)B类备件:占全部品种的20~30%,占全部资金的 15%左右;B类备件可适当控制,根据维修需要, 适当的延长订货周期,减少采购次数,做到两者兼 顾。
第七章IO设备管理

2.设备驱动程序
❖ 设备驱动程序又称设备处理程序,其主要任务 是把用户提交的逻辑I/O请求转化为物理I/O操 作的启动和执行,如将设备名转化为端口地址、 逻辑记录转化为物理记录、逻辑操作转化为物 理操作等,并将由设备控制器发送来的信号传 递给上层软件。
❖ 设备驱动程序是I/O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 通信程序,它包括了所有与设备相关的代码, 由于它常以进程形式存在,所以也简称为设备 驱动进程
❖虽然中断驱动I/O比程序I/O方式更有效,但须 注意,它仍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I/O的,每当 完成一个字(节)的I/O时,控制器便要向CPU请 求一次中断。如果将这种方式用于块设备的 I/O,显然是极其低效的。
❖为了进一步减少CPU对I/O的干预而引入了直 接存储器访问方式。该方式的特点是:
▪ 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块,即在CPU与I/O设 备之间,每次传送至少一个数据块;
4.通道方式
③ 数组多路通道(Block Multiplexor Channel) ❖数组选择通道虽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但它却每次
只允许一个设备传输数据。 ❖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
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道(设备)分时并行操作的 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 ❖它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因而这种通道既具 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通 道利用率。 ❖也正因此,才使该通道能被广泛地用于连接多台 高、中速的外围设备,其数据传送是按数组方式 进行的。
❖为了完成上述主要任务,I/O设备管理程序一般要 提供下述功能。 ① 设备分配功能。 ② 设备映射功能。 ③ 提供与进程管理系统的接口,实现设备驱动。 ④实现设备和设备、设备和CPU等之间的并行操 作。 ⑤ 进行I/O缓冲区管理。
第七章 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保密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第七章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保密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加强和规范公司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保密管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标准》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保密管理工作。
本规定所称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是指公司在日常工作中配备和使用的各类应用系统、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外部设施设备、存储介质、办公自动化设备、声像设备和安全保密产品。
3.信息设备包括:服务器、终端、堡垒机、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网闸、VPN设备、KVM设备、各类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各种工作站、非线性编辑机、工业控制机、打印机、制图机、绘图仪、扫描仪、投影仪等。
4.存储设备包括:移动硬盘、光盘、U盘、软盘、存储卡、记忆棒等。
5.安全保密产品包括:计算机病毒查杀工具、密码产品、身份鉴别设备(IC卡、USB Key、指纹仪等)、访问控制设备、输入输出控制产品、安全审计系统、入侵监测系统、边界控制和防护系统、电磁辐射和传导泄漏发射防护产品、存储保护系统、信息消除工具、移动存储设备销毁工具、检查工具等。
6.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保密管理工作,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制度、分清职责、分级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到人。
7.本单位没有建设涉密信息系统,采用单台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
二、信息设备和保密设施设备管理要求1.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员负责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运行维护及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安全保密管理;该岗位组织制定由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组成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体系文件,维护工作的操作内容和处理过程应留有工作记录和日志文档,并妥善保存,组织对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安全保密检查。
2.各部门主管领导对本部门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保密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责任人和使用人员负直接责任。
操作系统原理-第七章设备管理知识点及习题

第7章 设备管理7.1 例题解析例7.2.1 何谓虚拟设备?请说明SPOOLing系统是如何实现虚拟设备的。
解本题的考核要点是虚拟设备的实现方法。
虚拟设备是指利用软件方法,比如SPOOLing系统,把独享设备分割为若干台逻辑上的独占的设备,使用户感受到系统有出若干独占设备在运行。
当然,系统中至少一台拥有物理设备,这是虚拟设备技术的基础。
SPOOLing系统又称“假脱机I/O系统”,其中心思想是,让共享的、高速的、大容量外存储器(比如,磁盘)来模拟若干台独占设备,使系统中的一台或少数几台独占设备变成多台可并行使用的虚拟设备。
SPOOLing系统主要管理外存上的输入井和输出井,以及内存中的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其管理进程主要有输入和输出进程,负责将输入数据装入到输入井,或者将输出井的数据送出。
它的特点是:提高了I/O操作的速度;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例7.2.2有关设备管理要领的下列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通道是处理输入、输出的软件B.所有外围设备都由系统统一来管理C.来自通道的I/O中断事件由设备管理负责处理D.编制好的通道程序是存放在主存贮器中的E.由用户给出的设备编号是设备的绝对号解本题的考核要点是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
(1)通道是计算机上配置的一种专门用于输入输出的设备,是硬件的组成部分。
因此A是错误的。
(2)目前常见I/O系统其外部设备的驱动和输入输出都由系统统一管理。
因此B是对的。
(3)设备管理模块中的底层软件中配有专门处理设备中断的处理程序。
通道中断属于设备中断的一种。
因此C是对的。
(4)通道设备自身只配有一个简单的处理装置(CPU),并不配有存储器,它所运行的通道程序全部来自内存。
因此D是对的。
(5)系统在初启时为每台物理设备赋予一个绝对号,设备绝对号是相互独立的。
由用户给出的设备号只能是逻辑编号,由系统将逻辑号映射为绝对号。
因此E是错误的。
例7.2.3 在关于SPOOLING的叙述中,描述是不正确的。
操作系统-第七章 外围设备管理

5、 外部管理结构
(3)调度和控制:直接面对硬件设备的控制细节,体现 为设备驱动程序。
① 并发I/O访问调度; ② 设备控制和状态维护; ③ 中断处理。
7.2 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设备管理重要任务:控制外部设备和内存或CPU之间
的数据传送
7.2 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外围设备与内存间常用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1.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2. 中断控制方式 3. DMA方式 4. 通道方式
(2) 设备管理功能
① 提供设备使用的用户接口:命令接口和编程接口 ② 设备分配和释放 ③ 设备的访问和控制 ④ I/O缓冲和调度
3 、外设管理的目的和功能
(3)设备管理的任务
① 选择和分配输入输出设备 ② 控制输入输出设备和CPU之间数据交换 ③ 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用户接口,使得用户在使用和
编程时不需要了解硬件特性 ④ 完成设备和设备、CPU和设备、进程和进程之间的并
提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通道方式的数据传送结构
7.2.4 通道控制方式
6、DMA和通道数据传输方式区别
(1)DMA:数据的传输方向、存放数据的内存地址和传送的 数据块长度由CPU控制; (2)通道方式:数据的传输方向、存放数据的内存地址和传送 的数据块长度由通道本身完成; (3)DMA控制器只能控制一台DMA设备,而一个通道控制器 可以控制多个通道设备。
2、外部设备类型和特征
(2)按交互方向分类 ① 输入(可读):键盘、扫描仪 ② 输出(可写):显示设备、打印机 ③ 输入/输出(可读写):磁盘、网卡
2、外部设备类型和特征
(3)按外设特性分类
按数据传输率: ① 低速(如键盘) ② 中速(如打印机) ③ 高速(如网卡、磁盘)
(设备管理)第七章养牛场设施与设备

第七章养牛场设施与设备本章学习目标:熟悉牛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点,奶牛的生产特点,奶牛场场址的选择要求,4的分区与布置,奶牛舍建筑特点、布置形式、奶牛场设施,挤奶中心的布置和挤奶设备;掌握几种常用的青贮设施和青贮设备。
第一节现代奶牛生产的特点一、牛的生物学特性(1)耐寒不耐热(2)反刍与嗳气(3)食管沟反射:到了成年,食管沟反射消失。
(4)群居性与优势序列(5)食物特性与消化率(6)繁殖特性:牛是常年发情的家畜,发育正常的后备母牛在18月龄时就可进行初配。
二、现代奶牛生产的特点(1)个体产奶量不断提高,奶牛头数趋于减少(2)奶牛品种单纯化(3)牛场生产管理向集约化、自动化方向发展(4)奶牛的环境受到重视第二节奶牛场选址和总平面布局一、选址要求奶牛场的场址选择,应根据交通运输、防疫要求,以及能够为奶牛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等因素选择场址。
在建场之前,需要充分考虑空间要求和栋舍间距的要求,国外奶牛场一般要求间距栋舍在12m以上、防雪间距在15m以上、防火间距在25m以上;另外还可能需要更大的空间以保证在机械通风条件下风机的正常通风。
(1)场地要求奶牛场最好建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背风,空气流通好,地下水位低,易于排水的平坦地方;土质最好的砂质土壤,透水透气性好;场区需要设置2~5%的排水坡度,用于排水、防涝。
(2)运输要求运输距离越短越好。
场址应综合考虑鲜奶运输、饲料供应、城市环境的交叉污染、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
(3)安全、防疫要求需要充分考虑防盗、蓄意破坏和故意放火的问题。
牛场离城市过近可能存在交叉污染问题。
要求场址距交通干线不少于200米,离居民点应保持不小于200米的防疫距离,并应注意,奶牛场应建在居民点的下风向。
场址标高应高于贮粪池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并将场区建在其上风向。
(4)用水、用电要求场址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并能保证良好的水质。
(5)风雪控制充分利用现有树木、建筑、小山坡、干草堆等的防风作用,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能阻碍夏季的通风和排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设备管理
主要内容
• 设备管理概述 • 硬盘和DVD-CDROM • 磁盘配额 • USB存储设备 • 打印机 • 显示设备、声卡及网卡
7.1 设备管理概述
–7.1.1 Linux设备管理概述
• 在Linux系统中,用户是通过文件系统与设备接口的。所有设备都 作为特别文件,从而在设备管理上具有下列特性:
7.1.3 设备分类
– I/O设备的类型
•
按设备的所属关系可以将I/O设备分为以下两类。
– (1)系统设备
•
系统设备是在系统生成时已登记于系统中的标准设备,属于
系统的基本配置。
– (2)用户设备
•
用户设备是在系统生成时未登记在系统中的非标准设备
7.1.3 按设备的信息交换的单位分类
• 字符设备(c):字符设备是以字符为单位进行输入和输出的设备。 – 所有能够象字节流一样访问的设备都通过字符设备来实现,通常在/dev/目录 下面。 – 无需缓冲直接读写设备,通常只允许按顺序访问。如打印机、键盘,终端等。 – 一般要包含open, read, write, close等系统调用的实现。
7.2.5 硬盘的接口
• IDE接口: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叫集成驱动器电子接 口,也被称为ATA接口,是硬盘主要的接口类型,,通常主板 上的有两个40芯的E-IDE插座,可支持四个IDE设备,标有 Primary的为主插座,标有Secondary的为次插座。IDE接口的 主要有Ultra ATA 33/66/100/133几种标准,其高达传输速度 每秒133MB。 ---速度较慢 ---价格较低 ---容量较大
7.2 硬盘
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r,HDD)是微机系统的基本外部 存储器,它的磁盘片是一般是硬质合金圆片,并固定安装在驱动 器内部,所以简称为硬盘。 它的存储容量大,速度快。硬盘至今仍是计算机的标准配置,并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其容量由早期的10余MB发展到现在的几百 GB,使计算机具备了海量存储的能力。
• 通过虚拟设备技术把一台独占设备变换为若干台逻辑设备,供若 干个用户(进程)同时使用,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7.1.4 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功能
• 设备管理是对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的管理,它是操作系统中最 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部分。其主要任务如下所述。
• (1)选择和分配I/O设备以便进行数据传输操作。 • (2)控制I/O设备和CPU(或内存)之间交换数据。 • (3)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透明接口,把用户和设备硬件特性分
• 1. 每个设备都对应文件系统中的一个索引节点(i-node),都有 一个文件名。
• 2. 应用程序通常可以通过系统调用open()打开设备文件,建立 起与目标设备的连接。
• 3. 对设备的使用类似于对文件的存取。 • 4. 设备驱动程序都是系统内核的一部分,它们必须为系统内核或
者它们的子系统提供一个标准的接口。 • 5. 设备驱动程序使用一些标准的内核服务,如内存分配等。
• SCSI接口: 与IDE接口从外观就可区别,普通SCSI接口采用50芯扁平线缆, 16位SCSI接口采用了68芯的扁平线缆。SCSI接口通常可支持 多达15个设备,传输速度较E-IDE更高,其转速在10000转/分 以上,被广泛应用在服务器的硬盘接口上。 ---速度较快 ---价格较高 ---容量较低
7.2.1 硬盘的特点
硬盘的驱动器和盘片是一个整体,硬盘的存储介质由若干个涂 有磁粉的金属圆盘片同轴叠加在一起构成,硬盘的磁头组与盘片 是非接触式,磁头是漂浮在盘片上方的,因而硬盘的转速很快, 常见有5400转/分、7200转/分和10000转/分。 硬盘是全封闭式,硬盘采用的密封式金属外壳使硬盘驱动器具备 一定的强度,保护内部的其它组件,密封式有助于防止灰尘进入 硬盘内部。
• 块设备(b):块设备的输入和输出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 – 通常是指诸如磁盘、内存、Flash等可以容纳文件系统的存储设备。 – 将数据按可寻址的块为单位进行处理,可以随机访问,利用缓冲技术. – 块设备也是通过文件系统来访问。
• 特征 – 在对字符设备发出读/写请求时,实际的硬件I/O一般就紧接着发生了。 – 块设备则利用一块系统内存作缓冲区,当缓冲区中的数据能满足用户对设备 的操作要求,就返回请求的数据,如果不能,就调用请求函数来进行实际的 I/O操作。 – 块设备是主要针对磁盘等慢速设备设计的,以免耗费过多的CPU时间来等待。
7.1.3 共享属性分类
• 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可将I/O设备分为以下三类。 – (1)独占设备
• 所有的字符设备都是独占设备。独占设备是指一段时间内只允许 一个用户(进程)访问的设备,即临界资源。 – (2)共享设备
• 块设备都是共享设备。共享设备是指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 时访问的设备。 – (3)虚拟设备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功能 1. 对设备初始化和释放。 2. 启动或停止设备运行。 3. 把数据从内核传送到硬件和从硬件读取数据。 4. 读取应用程序传送给设备文件的数据和回送应用程序请求的数据。 5. 检测和处理设备出现的错误。
在用户进程调用驱动程序时,系统进入核心态,这时不再是抢先 式调度。也就是说,系统必须在驱动程序的子函数返回后才能进 行其他的工作。
7.2.2 硬盘的外部结构
控制电路
电源接口 跳线
数据接口
7.2.3 硬盘的内部结构
音圈电机 磁头伺服机构
主轴马达 磁盘片
读写磁头组 磁头驱动臂
7.2.4 硬盘的分类
1)硬盘可按安装位置分类 内置式 外置式
(2)硬盘的接口类型: ◎ IDE接口 ◎ SCSI接口 ◎ SATA接口 ◎ IEEE 1394接口 ◎ USB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