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0届5月份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某省2020年高三语文第五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某省2020年高三语文第五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摘要: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近日科学家们声称2.52亿年前一种......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 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近日科学家们声称2. 52亿年前一种微生物释放了大量的甲烷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引发全球性灾难,导致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这是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种假设,旨在解释科学界长久存在的谜题之一:在二叠纪末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地球历史上第五次大灭绝的发生。
这场灾难事件规模之庞大,使得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事件看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一假设暗示着甲烷八叠球菌属是单细胞有机物的一员,它与名为古生菌的细菌有所不同,后者没有细胞核和其它常见细胞结构。
“二叠纪末期发生的大灭绝几乎横扫了所有物种,”研究学者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格雷格·富尔尼埃(Greg Fournier)这样说道。
“大多数勉强幸存的物种都命垂一线,只有非常少的物种存活下来的,很可能纯属偶然。
”富尔尼埃解释道。
之前针对二叠纪大灭绝事件提出的观点包括小行星撞击和大规模火山爆发。
但这些研究学者认为需要一台显微镜来查明真凶。
甲烷八叠球菌属在生长过程中会喷出大量的甲烷至地球大气层,这导致全球气候急剧变热,海洋酸性水平增加从而改变海洋的化学过程,导致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很多物种生存。
马蹄铁形类似螃蟹的三叶虫和海蝎曾经在海洋里生活了几亿年,在这场事件后就完全消失了。
其它海洋生物也没有幸免于难,包括一些常见的生物,例如有触须的菊石类和贝壳。
2022-2023学年安徽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________在一起的。
中国历史上以家训为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后来________,直至晚清民国。
“家训”就像一位神情庄重严肃的老祖父,________地训导后世子孙,成为中华道德文化传承在最基本的社会层面的保证。
A.结合绵延不绝不厌其烦B.融合络绎不绝不厌其烦C.融合绵延不绝不胜其烦D.结合络绎不绝不胜其烦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嚣张跋扈.(hù)的重庆保时捷女司机以一个耳光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网友纷纷谴责或谩.(màn)骂她,也有网友“人肉”其女儿并扬言要曝光,这样的做法却实在为人不耻。
B.请你牢记:与其在从人前出乖露.(lù)丑,丢人现眼,惹人耻笑,还不如把自己的短项、可笑处隐藏起来,晦莫如深,毕竟藏拙.(zhuō)固然不佳,却比露丑略胜一筹。
C.1978年始,亿万人民踏上了改革征程,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席卷大江南北,四十年的砥砺前行,神州大地硕果累累.(léi),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已然载.(zǎi)入史册。
D.毋庸讳言,现代人的疏离感,部分源自被一些无良者蒙.(méng)骗、讹诈的经历与听闻,以致人们面对陌生人时,首先选择警惕与畏葸.(xǐ),而不是选择信任。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诗言志,其中不乏哀愁,伟大的诗人们往往把胸中难以排遣的愁情化作千古流传的美妙诗句。
在《虞美人》中李煜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这一形象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来抒发自己作为亡国之君的无尽哀愁;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用“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鲍照在《拟行路难》中则用“心非木石岂无感,⑤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欲说还休的愤懑与不平;而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把闺怨闲愁化作了“⑥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锦绣词句。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2020·定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艺和艺术的区别在于,工艺强调的是“工”,艺术强调的是“艺”,工艺强调“制作”,艺术强调“创造”;工艺并非不要创造、而是先是“工”然后才是“艺”,反之,“艺术”也不是不要“制作”,在“创造”的基础上,还应该追求“术”,即制作。
在艺术追求其纯粹精神性和个性化的同时,工艺的群体性、物质性和满足其具体环境、生产、生活的实用功能使工艺继续保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传统民族工艺在具有精神意义和地方文化意义的同时,本来就应该具有复制生产的属性。
要满足特定地区民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就只有在手工,或借助简单机械、工具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规模的复制和生产。
在传统社会里,这种一定规模的复制和生产大多具有“在地性”,即在特定地区或区域附近进行复制、生产和流通。
但在大众文化消费的今天,传统民族工艺的生产复制也开始出现了工业化时代艺术复制的一些基本特征,开始了规模化和跨地域的生产、复制和流通。
历史上,云南滇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民族迁徙走廊的重要结点,也是多元文化交流汇聚的地方。
本土文化、中原文化、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地方文化和其他相对单纯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漫长的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使该地区的地方文化具有了包容开放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后,滇西北地区作为云南、乃至全国重要的一个国际性旅游地,海内外大量游客的涌入、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技术和跨地域的市场使该地区的文化具有了全球化、现代及后现代的文化特征。
传统民族工艺在几近崩溃时得到恢复和再显示,大众文化消费带来的艺术复制现象也在这个地区的传统民族工艺中得到非常明显的体现。
规模化复制带动了地方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使传统民族工艺从形式、技艺、功能以及凝结在具体工艺符号中的地方性知识和文化意义发生了相应的变异,这对传统的人文价值系统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种新的开放,具有一种向现代社会的延展。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高考语文模拟卷

高考语文模拟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 ”喻指自己的刚烈不屈与世俗难合,因为这是自古圣贤的处境;用“______ ”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是前贤所推重的。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 ,______ ”两句先喻写依山而筑的楼阁的布局特点,后慨叹高耸楼阁的密集之状。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德国制造”俨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140 多年前情况刚好相反。
1886 年1 月20 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竟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
为了,他们还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
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企业倒下了。
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 )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
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
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提高产业工人待遇。
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的追求。
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快闪是一种以创意、幽默、奇观为重要元素的亚文化活动,旨在“用颠覆性的表演震撼顺从的城市人群”。
2003年,美国人比尔·瓦斯克在纽约市区发起了首次快闪活动,随即它便乘着新媒体发展的东风魔力般席卷全球,成为当代城市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快闪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20至30岁的青年。
这一人群的社交网络最具流动性,喜欢结识新朋友,不一味强调社交关系的稳定性,在快闪活动中,社交媒体一对多、节点式的传播特征,进一步扩大了流动性社交的优势,使得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陌生人参与成为可能,而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机制。
在大型密集而人口异质的城市中心,年轻人巧妙地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活动策划、人员调度,可以打破城市生活的日常节奏,打造出临时性的公共空间。
快闪类型多样,先后出现过离散型、游戏型、政治型、商业型等不同种类。
其内容或是一种娱乐狂欢,或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抑或是宣传某种新观念、新产品。
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
批评者认为它肤浅幼稚,只是纯粹的社交性游戏并且缺乏严肃理性的实践目标;指责它干扰城市正常秩序,增加城市治理成本;甚至担心快闪族被未知组织者利用,从而引发社会混乱。
赞赏者则认为,快闪降低了社会参与的门槛,创造了一种平等民主的社交形式;它以戏剧化的方式重塑了人们的城市空间体验,并拓展了公共表达的形式。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充满活力的形式,并通过有效的策划和组织为其注入了深沉的内容和情感,提升了审美品格,展现了亚文化参与构建主流话语的无限可能。
注入意义,内容主流化。
有别于快闪亚文化的无意义传统,爱国歌曲快闪活动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是一份献给祖国的特别礼赞。
所唱曲目虽多为老歌,但因其爱国情感浓烈、社会普及度高,且经过全新编排,更能直达人心,引发共鸣。
安徽省滁州中学年高考语文仿真试卷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6.①雨声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廉吏赵卞高尚人格的钦佩;②雨声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寄寓了作者对陆游唐婉的爱情的惋惜以及对陆游命途多舛的同情;③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爱国精神的颂扬和共鸣;④雨,淋淋漓漓一个下午,瓦片上还噼里啪啦响,一园子的雨声奏着交响曲。蕴含了作者对蜀州大地的赞美与祝福。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开头,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语句的含义,D项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C项,“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错,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在罨画池听雨的喜爱程度,并无每年都要经常来听之意。
3.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就不会消亡”这一判断从原文中推不出来,消亡的原因并不能当作不会消亡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罨①画池听雨
汪建中
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指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检测试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024年新年戏曲晚会喜庆、祥和、大气、浓烈,在百花齐放中突出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在精彩纷呈里彰显传统艺术的时代精神,是一台精致、精炼、精致的戏曲晚会。
2024年新年戏曲晚会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戏曲艺术旺盛兴盛的喜人景象。
参演剧目既有观众耳熟能详、传播较广的京剧、昆曲、豫剧,也有极富地方风味的婺剧、丹剧、绍剧、闽剧、晋剧、吉剧和川剧,可谓梨园百花齐放,剧种争奇斗艳。
近年来,随着戏曲振兴工程的实施,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京剧像音像工程、“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等稳步推动,地方戏的爱护传承取得明显进展,一大批地方戏呈现出新老融合、朝气焕发的生动景象。
2024年新年戏曲晚会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充分呈现了我国戏曲艺术传承有序、后继有人的美妙前景。
84岁老艺术家童祥苓壮怀激烈,“杨子荣”英姿豪迈、气贯长虹;72岁老艺术家裴艳玲老当益壮,“林冲”夜奔,愁肠百结、令人动容;75岁老艺术家章其祥身手不减当年,“关羽”观阵,渊渟岳峙、声振屋瓦。
而最小的一位主演只有10岁。
尤为可喜的是,一大批青年戏曲工作者呈现出超群的艺术技巧,唱念做打,功底扎实,对人物内心的挖掘与塑造,立体生动,给戏曲艺术增加了青春的力气。
晚会中一些剧目是喜闻乐见的经典之作,深受群众宠爱。
这既是因为其艺术价值高,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妙的志向。
豫剧《苏武》、绍剧《佘太君》、晋剧《于成龙》这三部戏,一部源自传统剧目,一部改编自京剧,一部是新创剧目,分别塑造了坚守气节的志士、爱国救国的英雄和清廉为民的官员三个人物形象,时代虽然不同,角色虽然各异,但家国情怀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
202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
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
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
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
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
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
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
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
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
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