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具操作要点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一)2024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一)引言概述:蒙氏教具是一套用于儿童早期教育的教具,旨在帮助儿童掌握语言、数学、生活技能等基本知识。
本文将提供一份蒙氏教具的操作说明,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使用这套教具,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大点1:认识和使用蒙氏教具小点1:了解蒙氏教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小点2:掌握蒙氏教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小点3:熟悉各类蒙氏教具的具体功能和使用场景小点4:培养儿童对蒙氏教具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态度小点5:探索创新的蒙氏教具使用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大点2:语言能力的培养小点1:使用蒙氏语言教具进行单词和句子的学习小点2:创造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小点3:利用蒙氏字母教具进行字母和拼音的学习小点4:通过蒙氏阅读教具培养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小点5:结合实际情景,将语言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大点3:数学概念的学习小点1:使用蒙氏计数教具进行数字和数量的学习小点2:利用蒙氏几何教具进行形状和空间的认知小点3:通过蒙氏运算教具培养儿童的加减乘除能力小点4:结合实际游戏,让儿童在玩中学数学小点5:引导儿童进行数学思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大点4:生活技能的培养小点1:使用蒙氏生活教具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小点2:教授儿童自助能力,如穿衣、餐具使用等小点3:使用蒙氏绘画教具培养儿童的艺术才能小点4:引导儿童进行园艺活动,培养绿色意识小点5:鼓励儿童参与社区活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大点5: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小点1:使用蒙氏地理教具,培养儿童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小点2:利用蒙氏动物教具,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小点3:使用蒙氏植物教具,学习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小点4:引导儿童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索能力小点5:结合文化活动,向儿童介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总结:蒙氏教具是一套多功能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儿童全面发展。
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蒙氏教具应用到语言、数学、生活技能、文化和科学等方面,促进儿童的认知和能力提升。
蒙氏教具教案

蒙氏教具教案教案:蒙氏教具教学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通过蒙氏教具的运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和耐心。
3. 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1. 蒙氏教具:包括自由选择的教具和指导教具。
自由选择的教具有大小不同的块、球、圆柱体等。
指导教具有金属材料的桶、圆柱体、球、棒、金属平板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明亮的空间。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蒙氏教具,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特殊的教具,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各种形状和大小的事物。
2. 演示:教师选择一个自由选择的教具示范给幼儿看,然后把这个教具放在幼儿面前,鼓励他们自己摸索和观察。
3. 引导:教师用指导教具在蒙氏桌上进行指导教学,教幼儿认识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教具并进行分类。
4. 练习:教师放置一些教具在蒙氏桌上,让幼儿自由选择和组合教具,如使用块教具搭建一座塔、使用球形教具搭建一个球体等。
5. 讨论:教师与幼儿讨论他们选择和组合教具的原因和思路,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选择和组合方式。
6. 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蒙氏教具运用到其他活动中,如用球形教具在纸上做印记、用块教具搭建不同的建筑等。
7. 结束:教师与幼儿共同整理和清理教具,鼓励他们关注细节和秩序。
教学反思:蒙氏教具的使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方式,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另外,教师需要创造安静、整洁、明亮的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蒙氏教具教案

蒙氏教具教案教学目标:1. 手眼协调能力:通过使用蒙氏教具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2. 认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操纵蒙氏教具,学生能够认识到数目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关系。
3. 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蒙氏教具的堆叠和拼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准备工作- 教师将蒙氏教具放置在教学桌上,并组织学生坐好,保持安静。
- 展示一些蒙氏教具,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教具,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操纵蒙氏教具- 教师逐个介绍蒙氏教具的名称和功能,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
- 让学生轮流观察和操作蒙氏教具,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具进行玩耍。
3. 进行观察、讨论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蒙氏教具的特点和功能,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 学生围绕蒙氏教具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展开讨论,并尝试总结出使用蒙氏教具的一些规律。
4. 游戏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蒙氏教具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根据指令使用蒙氏教具进行拼图、堆叠等,以增加学生对蒙氏教具的兴趣和参与度。
5. 结束活动- 教师提醒学生把蒙氏教具放回原处,并进行集体总结与回顾。
- 教师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整理玩具、数物品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蒙氏教具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各种教具的功能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在观察、操作和讨论中积极参与,兴趣浓厚,希望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在活动设计上可以继续丰富,增加更多的游戏环节,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蒙氏教具操作说明:一、蒙氏教具概述蒙氏教具是一种用于儿童早期教育的教具集合,它是由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所设计的。
蒙氏教具通过帮助儿童感知和探索,促进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包括数学、语言、生活和感官等方面。
本操作说明将逐步介绍蒙氏教具的使用方法。
二、数学教具1.直觉数:直觉数是蒙氏数学教具中最基础的部分,用于帮助儿童理解数的概念。
将直觉数的图形与相应的数字配对,引导儿童逐渐了解数字的意义。
2.十位数板:十位数板用于教授十以内的数的概念,通过让儿童将木制的数字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帮助他们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3.金属材料的材料立方:金属材料的材料立方用于教授立方和立方根的概念,让儿童通过触摸和感知金属材质的特点,进一步认识立方和立方根。
三、语言教具1.字母积木:字母积木是用于教授字母认知和拼读的教具,每个积木上都有一个字母,儿童可以通过拼装字母来拼写单词。
2.三字母音素盒:三字母音素盒是用于教授三个字母组合音的概念的教具,每个盒子里都有一些带有三个字母组合音的物品,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同时,帮助儿童理解这些组合音的发音规则。
3.句子分析木板:句子分析木板用于教授句子结构和语法的概念,通过将不同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帮助儿童理解句子的构成和规则。
四、生活教具1.洗衣工具盒:洗衣工具盒是用于教授儿童日常生活技能的教具,包括洗衣板、洗衣刷等,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生活场景,让儿童学会洗衣服的基本方法。
2.插花盒:插花盒是用于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生活美感的教具,通过插植花卉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儿童发现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五、感官教具1.散射光球:散射光球用于教授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通过观察球体各个表面的折射和反射效果,帮助儿童理解光的行为。
2.听觉框:听觉框是用于培养儿童听觉和语言能力的教具,盒子内装有各种产生不同声音的物品,通过儿童的触摸和听觉感知,帮助他们区分声音的不同。
3.器皿倾倒:器皿倾倒是用于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触觉感知的教具,通过将物体倾倒到不同的容器中,帮助儿童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容量。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蒙氏教具操作说明一、介绍蒙氏教具是一套专门设计用于蒙氏教育方法的教具,旨在帮助儿童通过实践与体验,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本操作说明旨在提供对蒙氏教具的详细介绍,以便用户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二、教具列表以下是蒙氏教具的主要类型和教具列表:1、直观教具:- 分类箱- 几何形状积木- 链条- 逻辑数学教具2、语言教具:- 字母板- 图卡- 阅读和写作材料3、数学教具:- 数字牌- 单位小人- 十位板- 个位板4、生活教具:- 大地图- 植物和动物卡片- 生活技能教具三、使用指南1、直观教具使用指南:a:分类箱:将不同的物品分类放入不同的格子中,让儿童通过触摸和感知来理解不同的概念。
b:几何形状积木:通过组合不同形状的积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空间感。
c:链条:连接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环,帮助儿童理解序列和关系。
d:逻辑数学教具:通过拼图和迷宫等游戏,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2、语言教具使用指南:a:字母板:使用字母板,让儿童学习字母和单词的发音和拼写,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b:图卡:通过图卡,让儿童学习不同的单词和相关的图片,提高他们的词汇量。
c:阅读和写作材料:提供适合不同年龄和能力的阅读和写作材料,培养儿童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数学教具使用指南:a:数字牌:让儿童通过数字牌认识数字的大小和数量,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
b:单位小人:使用单位小人,帮助儿童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加法和减法。
c:十位板和个位板:通过十位板和个位板,让儿童进行数字的分解和合并运算。
4、生活教具使用指南:a:大地图:通过大地图,让儿童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植物和动物卡片:通过植物和动物卡片,让儿童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意识。
c:生活技能教具:提供各种生活技能教具,如绑鞋带、穿扣子等,帮助儿童学会自理能力。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蒙氏教具图片集(附件1)- 使用教具示范视频(附件2)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蒙氏教育方法:一种以儿童自主学习和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方法,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建。
蒙台梭利儿童教具使用指导

搬椅子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教具准备
椅子
教育
目的
直接目的
锻炼幼儿手眼协调,促使肌肉得到锻炼
间接目的
锻炼儿童耐性,专注力
正确指引
搬椅子平稳
兴趣点
搬运物体
变化延伸
搬小凳子,搬小箱子
操作步骤+配图
1.伸出一只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轻轻用一只手握住椅背。
2.伸出另一只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轻轻用一只手握住椅坐面。
正确指引
豆子不撒
兴趣点
倒的动作
变化延伸
倒水等
操作步骤+配图
1.伸出一只手,四指并拢,拇指朝上,握住右边杯子把手。
2.伸出另一只手,手指并拢,扶住杯身。
3.轻轻拿起右边杯子。
4.眼睛看向左边杯子,找准空杯的中心。
5.倒米入左边空杯中。
6.轻轻将右边杯子放下。
7.伸出一只手,四指并拢,拇指朝上,握住左边杯子把手。
5.倒水入左边空杯中。
6.用海绵擦拭杯子。
7.轻轻将右边杯子放下。
8.伸出一只手,四指并拢,拇指朝上,握住左边杯子把手。
9.伸出另一只手,手指并拢,扶住右边杯身。
10.轻轻拿起左边杯子。
11.眼睛看向右边杯子,找准右边空杯的中心。
12.将水倒入右边杯子中。
13.用海绵擦拭杯子。
14.轻轻将杯子放下。
活动名称
拧瓶盖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教具准备
工作毯、瓶子
教育
目的
直接目的
学习拧的动作,双手配合
间接目的
锻炼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
正确指引
瓶盖瓶子一一对应
兴趣点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操作步骤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操作步骤-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数学教具操作步骤一、数棒示范一: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以三指拿的方式从短到长将数棒搬运到工作毯上(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4、拿出第一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这是1”;拿出第二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2,这是2”,进行三阶段教学法5、依序点数到“10”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以三指拿的方式从短到长将数棒与数字卡搬运到工作毯上4、先将数字卡从1—10水平排放在工作毯上5、拿出第一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这是1”,再拿出1的符号与数棒相结合;拿出第二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2,这是2”,再拿出2的符号与数棒相结合,(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6、依序点数与符号相结合到“10”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二、砂纸数字板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把砂纸数字板盒搬运到桌上4、取出1的砂纸数字板,与桌延对齐,口念“1”,用2指触摸书写“1”进行3次书写(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5、取出2的砂纸数字板,与桌延对齐,口念“2”,用2指触摸书写“2”进行3次书写。
完成后进行三阶段教学法6、用上述的方法依序完成“3—9”的书写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三、纺锤棒箱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纺锤棒箱搬运到工作毯上4、手指数字点数给孩子看,并进行三阶段教学法5、手指数字“1”,取一根纺锤棒,口念“1”,放入相应的盒内;手指数字“2”,取二根纺锤棒,口念“1、2”,放入相应的盒内(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6、用上述的方法,完成“3—9”的纺锤棒工作7、纺锤棒盒子空空的没有了,询问孩子“还有哪里也是空空的?”,孩子指出“0”的位置,老师进行“0”的介绍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四、数字与筹码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数字与筹码搬运到工作毯上4、把数字卡从1—10排放在工作毯上,进行三阶段教学法5、手指数字卡“1”,取出“1”的筹码,手指数字卡“2”,取出“2”的筹码,手指数字卡“3”,取出“3”的筹码(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6、用上述的方法完成4—10的数字与筹码排放7、最后检查一下数字与筹码是否都排对了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五、彩色串珠操作步骤:示范一: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彩色串珠搬运到工作毯上4、拿出“1”的量,点数“1”,拿出“2”的量,点数“2”,然后进行三阶段教学法5、用上述的方法完成3—10的点数(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彩色串珠和小数字卡搬运到工作毯上4、将小数字卡从1—10水平呈现在工作毯上5、老师取出一个数字卡,孩子拿出相应数字的量6、最后检查一下数字与彩色串珠是否都配对了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金黄色珠搬运到工作毯上4、老师示范工作“这是一粒珠,我们叫它1”、“这是一串10,我们叫它10”、“这是一片百,我们叫它100”、“这是一个千,我们叫它1000”,并从右到左依序排放,然后进行三阶段教学法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大数字卡搬运到工作毯上4、老师取出大数字卡“1、10、100、1000”进行示范,并从右到左依序排放,然后进行三阶段教学法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八、金黄色珠与数字结合—十进位的介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金黄色珠和大数字卡搬运到工作毯上4、老师先进行“1、10、100、1000”量的复习,再将数字卡“1、10、100、1000”放在相对应的量的位置,进行三阶段教学法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九、九的危机操作步骤:示范一: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金黄色珠搬运到工作毯上4、老师示范,从个位数开始点数,“1、2、3…9,再加一个1,就变成10”5、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介绍到“1000”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大数字卡搬运到工作毯上4、老师示范,从个位数开始数,“1、2、3…9,再加一个1,就变成10”5、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介绍到“1000”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三: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金黄色珠和大数字卡搬运到工作毯上4、老师示范,从个位数的数字卡开始数,“1、2、3…9,再加一个1,就变成10”5、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介绍到“1000”6、将金黄色珠的量配对在大数字卡旁边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示范一: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塞根板Ⅰ的量搬运到工作毯上4、老师示范,“这是10,加上一个1,我们叫它11”、“这是10,加上一个2,我们叫它12”,然后进行三阶段教学法5、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介绍到“19”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塞根板Ⅰ搬运到工作毯上4、把塞根板Ⅰ的数字卡从1排到95、老师示范,“10,加上一个1,我们叫它11”、“10,加上一个2,我们叫它12”,然后进行三阶段教学法6、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介绍到“19”(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示范一: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塞根板Ⅱ的量搬运到工作毯上4、老师示范,“1、2、3…10”,“10加上一个1等于11,10加上一个2等于12…19加上一个1等于20,29再加上一个1等于30…”5、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介绍到“99”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塞根板Ⅱ搬运到工作毯上4、把塞根板Ⅱ的数字卡从1排到95、老师示范,“10加上一个1等于11,10加上一个2等于12…19加上一个1等于20…”6、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介绍到“99”(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三: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塞根板Ⅱ和塞根板Ⅱ的量搬运到工作毯上4、老师示范,“10加上一个1等于11…”数字与量相结合5、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介绍到“99”(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十二、一百板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一百板搬运到工作毯上4、请孩子从1—100点数读出来5、拿出1—10的数字卡,请孩子依序排在一百板上,然后与对照板检查是否排正确6、用上述的方法排列到“100”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十三、一百串珠链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一百串珠链搬运到工作毯上4、首先把一片百与一百串珠链进行比较,接着展开一百串珠链5、把一百串珠链的数字卡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排序在工作毯上6、点数串珠,并把数字卡放在相应的串珠量的下方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十四、邮票游戏操作步骤:示范一: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邮票游戏搬运到桌上4、读题目“2416+1242=?”,先拿2416的量,从个位数开始拿,再拿1242的量放在红线下方;5、“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把它们合起来”,把红线把2组数字的量分别合起来,然后数一下一共有多少,把答案写在题目卡上,完成后再读一遍题目和答案,最后翻开题目卡检查一下是否正确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邮票游戏搬运到桌上4、读题目“3475+5216=?”,先拿3475的量,从个位数开始拿,再拿5216的量放在红线下方;5、“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把它们合起来”,把红线把2组数字的量分别合起来,然后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位数合起来有10个1,我们可以换成1个10”6、把答案写在题目卡上,完成后再读一遍题目和答案,最后翻开题目卡检查一下是否正确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乘法板搬运到桌上4、把乘法板数字卡从1—10依序排列在桌上5、读题目卡“4×3=?”手指点数到4,把红色筹码放在数字4上方,把被乘数3数字卡放入凹槽内,解释给孩子“4拿3次”,把红色珠子放入相应的凹洞内,完成后来点数一下一共有多少,最终答案是12,最后翻开题目卡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完成后再读一遍题目和答案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除法板搬运到桌上4、读题目卡“12÷3=?”取出12粒珠子,平均分给3个小人,再取出3个小人放在除法板上,把12粒珠子放入相应的凹洞内,分完后每个小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拿一个小人做代表分到4粒珠子,最终答案是4,最后翻开题目卡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完成后再读一遍题目和答案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十七、分数小人操作步骤:示范一: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分数小人搬运到桌上4、把第一个分数小人分别与其他的分数小人进行对比5、一个完整的分数小人,我们称它为“1分家庭”;把“1分家庭”分成一样大的2等份,我们称它为“2分家庭”,把“2分家庭”进行对比6、用上述的方法完成“3分家庭”和“4分家庭”,然后进行三阶段教学法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分数小人搬运到桌上4、拿出“1分家庭”的符号与“1分家庭”的量配对在一起5、用上述的方法完成“2分家庭”到“4分家庭”的符号与量的配对,然后进行三阶段教学法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88种蒙氏教具使用方法

88种蒙氏教具使用方法蒙氏教具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育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中。
它的独特设计和多样的功能能够帮助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
本文将介绍88种常见的蒙氏教具及其使用方法。
1.分类卡片:将一组物体根据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孩子的分类能力和思维逻辑。
2.数字卡片:通过数字卡片让孩子认识数字及其数量,培养孩子的数学概念。
3.形状拼图:用不同形状的拼图片拼接成完整的图形,培养孩子的空间认知和手眼协调能力。
4.颜色卡片:通过颜色卡片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培养孩子的颜色辨识能力。
5.大小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培养孩子的视觉判断和比较能力。
6.直线和曲线:通过触摸和跟随线条的形状,培养孩子的手部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
7.连线游戏:将相同的图形用线连接起来,培养孩子的图形辨识和连线能力。
8.数字拼图:将数字拼图片拼接成完整的数字形状,培养孩子的数字辨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9.动物拼图:将不同的动物形状拼接成完整的动物图案,培养孩子的动物辨识和形状辨识能力。
10.时钟拼图:将时钟上的数字和指针拼接成完整的时钟形状,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和数字辨识能力。
11.水果拼图:将不同的水果形状拼接成完整的水果图案,培养孩子的水果辨识和形状辨识能力。
12.音乐盒:通过转动音乐盒的曲柄,孩子可以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13.字母拼图:将字母拼图片拼接成完整的字母形状,培养孩子的字母辨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14.听觉盒:通过听觉盒中的不同声音,培养孩子的听觉辨识能力。
15.感官训练:通过触摸、听觉、嗅觉等感官刺激,培养孩子的感官觉知能力。
16.量杯:通过使用量杯测量不同物体的容量,培养孩子的容量概念和数学能力。
17.迷宫:通过解决迷宫问题,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18.蛇形拼图:将蛇形拼图片拼接成完整的蛇形图案,培养孩子的形状辨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体插座教具构成:圆柱体插座4组第一组:直径和高同时递减第二组:高固定不变直径递减第三组:反比例组第四组:直径不变高度递减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学习辨别物品大小、高低、粗细的特征。
间接目的--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配对、排序)。
2、为书写作准备。
<br><br>操作方法:(节选)1.配对:1)略2)双手握住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把圆柱体插座拿到桌子上(注:一次只出示一组)。
3)坐在孩子右手一侧。
4)用三指捏的动作捏住圆柱体的手柄部分,从粗到细把圆柱体抽出,放在插座前。
5)三指捏住最大的圆柱体插座将其插回插座。
6)略7)略8)略2.排序1)略2)将圆柱体插座取出随意混放,通过视觉的辨别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桌子的左边。
3)在从剩余的圆柱体插座中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上一个的右侧,依次类推将其按照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将排列好的圆柱体插座一一放回凹槽中,结束工作。
5)略3.三阶段教学法(名称学习)1)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一起。
2)用三阶段教学法将两个圆柱体的特征“大的”“小的”教给孩子。
第一段:命名—介绍概念和物体或名称,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
第二段:辨别—名称、概念或物体的再确认,使用选择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问题中要出现“大的”,“小的”。
第三段:发音—名称、概念或物体的记忆重视,请孩子发音说出正确名称。
<br>注意:在第一次教孩子认识“大、小”时,选择最大和最小的两个,给孩子视觉上反差最大的刺激,等孩子比较熟悉后,再选择相近的两个让孩子来认识。
<br><br>变化与延伸:1、两组、三组、四组的组合操作。
2、将家里的日用品(碗、杯子、拖鞋等)进行排序和配对。
3、名称练习:第一组—大的,小的第二组—粗的,细的第三组—又粗又矮的,又细又高的第四组—高的,矮的适用年龄:2岁或2岁以上的孩子错误控制:教具本身粉红塔粉红塔通过10个边长等量递减的正方体展示三维立体空间,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锻炼手眼脑的协调和肌肉运动,为做数学教具做间接准备。
教具构成:边长递减的十个粉红色方体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通过视觉的辨别了解物体的大小。
间接目的--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
2、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
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4、为书写做间接准备。
操作方法:(节选)感官展示—垂直积塔:1)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粉红塔的工作。
2)握住最小的粉红塔,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粉红塔一一取到工作毯上散放工作毯的左侧(在孩子看清粉红塔的动作手可以请孩子参与邓的步骤)。
3)从粉红塔中选出最大的一块,放在毯子中央。
4)再从剩余的粉红塔中选取最大的粉红塔,叠在最大的粉红塔上,成塔状。
5)按照同样的方法将粉红塔一一叠起,摞成定塔形。
6)略7)略8)略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操作方法同圆柱体插座,名称为“大的”,“小的”变化与延伸:1、套娃从大到小的排列(家长可自行购买)。
2、套碗的排列(家长可自行购买)。
3、可用粉红塔按一定的顺序摆出不同的图形。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或能熟练操作圆柱体插座的孩子。
错误控制:视觉和教具本身棕色梯棕色梯"引导儿童透过视觉体会阶梯的概念,了解实体粗和细的变化,初步认识平面几何面积和体积的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构成:边长等量递减的十个棕色长方体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通过视觉的辨别物体的粗细。
间接目的--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
2、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
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4、为书写做间接准备。
操作方法:(节选)感官展示—水平排列:1)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工作,介绍要做棕色的工作。
2)握好最细的棕色梯,按照由细到粗的顺序将棕色一一取到工作毯散放工作毯的右侧。
3)用视觉选取最粗的棕色梯放在孩子的正前方。
4)在从剩余的棕色梯中选取最粗的一块,放在最粗的棕色梯前方。
5)按照同样的方法将棕色梯一一摆好,平铺成楼梯状。
6)略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操作方法同圆柱体插座,名称为“粗的”“细的”。
变化与延伸:1、可用棕色梯按一定顺序摆出不同的图形。
2、可用粉红塔和棕色梯按一定顺序组合不同的图形。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错误控制:视觉和教具本身。
色板通过颜色深浅、明暗的变化,培养儿童视觉分辨渐进色的能力,建立初步对美术的审美观念。
属感官教具。
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教具构成:色板11对--红、黄、蓝、橙、绿、紫、粉、棕、灰、黑、白各1对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通过视觉的辨别物体的粗细。
间接目的--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
2、培养孩子的色彩美感。
3、启发孩子的艺术感觉。
操作方法:配对练习:1、准备好工作毯(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色板的工作。
2、取出红、黄、蓝的色板6块,散放在工作毯(桌子)上。
3、进行配对的工作。
名称练习:1、略。
2、右手拇、食指捏住色板白色的边缘将红色和蓝色取出拿到桌上(每种颜色的色板只拿一片)。
3、用三阶段教学法教给孩子颜色名称。
4、请孩子在屋子里找了色板的物品进行配对。
变化与延伸:1、在生活中发现学过的颜色。
2、做涂色和调色的练习。
3、自由的用颜色画画。
适用年龄:3岁以上。
错误控制:视觉控制。
神秘袋教具构成:5个原木色的几何立体组—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小篚子一个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透过视觉和触觉,让孩子感知并了解几何立体组的特征。
操作方法:1、准备好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几何组的工作。
2、取来教具放在桌子的右下角,从中拿出球体、正方体、圆锥体横行摆在桌子上。
3、指球体说:”这是球体“,拿起球体放在两手手心中来回滚动,感知球体的外形,也递给孩子感知一下,放回原处。
4、同样方法认识正方体和圆锥体。
5、进行三阶段教学法。
6、教具归位。
变化与延伸:神秘袋工作—将几何立体组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家长说出一个名称,让孩子从袋中摸出。
适用年龄:4岁以上。
错误控制:教具本身。
二项式二项式是代数公式(a+b)三次方的具体展示,每一个项数组合正好有一块矩形方块与之对应,学龄前的幼儿可籍视觉辩识其颜色及形体来探索此教具,是学习代数二项式的间接准备。
教具构成:二项式木盒一个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孩子视觉能力间接目的—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
2.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3.手眼动作的协调。
4.为数学学习打基础。
操作方法:1、略。
2、取来二项式放在桌子上,拿起箱盖,盖面向上,放在木箱边。
3、一一取出各个立方体、无序的放在桌子上。
4.按着红色和黑色将立方体分类,先选出纯红色和纯蓝色的两块摆好,再将红黑、蓝黑摆在其下。
5、依照箱盖的颜色找相应颜色的立方体摆在盖子上—第一层以纯红色的为控制、摆好后平移回箱子内、顺序不能变,第二层以纯蓝色的为控制、摆好后和、平移回箱子内、顺序不能变。
6、全部摆完后给孩子看箱子侧面的色块和摆好的立方体颜色一致,箱盖也同样。
7、比较后盖好箱盖。
8、略。
适用年龄:4岁以上。
错误控制:教具本身,依据颜色及视觉。
数棒用于介绍10以内数量及名称。
帮助儿童理解10的合成与分解,认识连续数的概念。
教具构成:数棒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学习1-10连续的数量、学习数数。
间接目的—1、导入数的概念。
2、为学习十进位法打基础。
操作方法:数棒的命名:1)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数棒工作。
2)握数棒两端,由短至长一一取出来并散放在工作毯上。
3)数棒左端对齐,按照由长至短的顺序排列在工作毯上方。
4)取出数棒1.指着它说:“这是1”5)取出数棒2,拿着数棒1比着2数“1、2,这是2”,将数棒1放回原位。
6)依次类推,数一按照由长至短的顺序将数棒送回去。
7)注意:数棒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数量的工作,每次只要认识3-4根就可。
变化与延伸:1、为数棒配上1-10的数字卡片。
2、按照一定顺序摆出不同的图形,亦可和粉红塔、棕色梯搭配。
适用年龄:3岁或3岁以上。
注意事项:数棒红色在左侧。
纺锤棒箱纺锤棒箱培养幼儿体会0-9数与量的关系,认识0并增强数与量集合的概念。
教具构成:纺锤棒箱一套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认识0、巩固数和量的对应练习。
间接目的—渗透集合的概念。
操作方法:1)略。
2)双手将纺锤棒箱取来放在桌上。
3)指并读出数字1,“1”从箱中点数出1根纺锤放在1的格子中,指并读出数字2,“1、2”从箱中点数出2根纺锤放在2的格子中,依次类推。
4)数完后,给孩子示意装纺锤的箱子已经空了。
5)之后指出并读出数字0,0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用放。
6)最后按照0-9的顺序将纺锤收回箱子里。
变化与延伸:可以用吸管、木棒、牙签或筷子代替纺锤棒,用橡皮筋将其按一定数量捆好,加0-9的数字卡片一起使用。
适用年龄:熟悉数棒和量练习孩子。
注意事项:要一个一个点数并请孩子参与。
数字与筹码熟悉数与量对应关系,并可利用数字与筹码进行奇数与偶数的学习。
教具构成:木制数字1-10各一个、55片红色圆形筹码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巩固1-10的点数,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操作方法:数字与筹码—奇数和偶数的发现:1)略。
2)取来教具放在工作毯上,请孩子将木制数字按1-10的顺序横行摆开。
3)每读出一个数字就从盒中取同样的数量的筹码摆在数字下面。
4)全部对应摆好,家长说“我们现在来给筹码排队好么?”,将筹码左右对称摆好。
5)指着1的筹码说,“这是1,1有小伙伴么?没有,给他起个名字叫奇数,我们请他站出来”,将1的木制数字向上挪动。
6)指导着2的筹码说“这是2,2的筹码有小伙伴么?有,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偶数,请他站着不动”,2的木制数字不动。
7)依次类推,将1、3、5、7、9的木制数字均向上挪动,和2、4、6、8、10的数字分开。
8)总结,“我们看看,1、3、5、7、9都有个筹码没有伙伴,我们叫奇数;2、4、6、8、10的筹码都有伙伴,他们叫偶数。
”9)可用三阶段教学法巩固学习。
10)略。
变化与延伸:可用扭扣、硬币、核桃等物品。
适用年龄:能熟练操作纺锤棒箱的孩子。
注意事项:摆放时筹码要左右对称1-100连续数字板儿童将活动数字卡片排列在一定的方格板上,认识1-100的排列并认识数的连续性。
教具构成:一百板一块,控制板一块,1-100的木制数学板,10个小盒(可用胶卷盒,每个内放10个数字,盒外要贴有标签1-10,11-20,21-30……91-100)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认识并能正数、倒数100以内的数字。
间接目的—导入间隔计数、培养儿童专注力和耐心。
操作方法:1)略。
2)取来教具,100板放在中间,控制板放在100板左边,数字小盒放在控制板前。
3)从标签1-10的小盒中倒出数字板,铺开摆放在100板下方。
4)手指指着控制中的“1”和“1”,从数字板中找出1,放在100板相应的位置,再次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