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加减法教案全

整式加减法教案全
整式加减法教案全

2.2整式的加减(二)

课本P67 例4,,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课本P67 例5,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一、复习引入:

1、做一做。

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①学生写出答案:n+(n+1)+(n+2)+(n+3)

②提问:以上答案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练习:化简:

(1)(x+y)—(2x-3y) (2)2(a2-2b2)-3(2a2+b2)

提问:以上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一个实际背景,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在通过复习、练习,为学生概括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作必要的准备)

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三、课堂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

4、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1、主要概念:(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

(3)什么叫整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整式

第一章复习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正数与负数:(给出4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和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4℃是什么意思?(2)如果向正北规定为正,那么走-70米是什么意思?(3)21世纪的第一年,日本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这里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是什么意思?(4)请同学们谈一谈,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例子吗?

2、有理数的分类:(通过2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理解有理数的意义。)(1)请说出下列各数哪些是整数、分数、正整数、负分数、非负数?(课本P62第一题)

3.5 ,-3.5,0,| -2|,-2,-135 ,-13 ,0.5;

(2)请将上面的各数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两类,并说明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若要分成三类,又该怎样分?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

3、相反数、倒数、绝对值:说出8个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4、数轴:(1)请你画一条数轴;并说一说画数轴时要注意什么?

(2)在你所画的数轴上表示出上面的8个数。

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请你将上面的8个数用“>”连接起来,并说明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说一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有哪些方法?

6、有理数的乘方:

(1)an(其中n是正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其中a、n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a、n满足什么条件时,an的值大于0?

7、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通过2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

(1)将数13445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2)请你说出1.6与1.60这两个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二、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用符号表述:)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③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

④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6、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则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7、运算律:①加法的交换律;②加法的结合律;③乘法的交换律;④乘法的结合律;

⑤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三、总结: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经常用到,应注意它们的区别;

(2)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可直观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相反数指的是两个仅符号不同的数,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和为0;而倒数指的是两个乘积为1的数;

(4)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在法则的指导下进行运算,做到有理有据;要时刻注意运算的顺序,在计算前,要认真观察式子,选择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中,要先确定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计算;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运算律可以正向用也可以逆向用。

向量的加法教学设计方案

《向量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作两个向量的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取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接触现实生活中除了数量之外的一些量,渗透研究新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过程的能力,合作释疑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数形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养成学生规范的作图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问题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此较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任意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教学难点】 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向量的定义: 2、向量的表示: 3、零向量: 4、单位向量: 5、相等向量: 6、共线向量: 7、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8、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我们都知道,数能够进行四则运算,与数的运算类比,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有了刚才所复习的这些知识作基础,接下来就可以进一步的探讨向量的运算了。数的运算中,加法运算是最基本的运算,类似地在向量的运算中,我们也从加法开始进行探索课题:向量的加法。 [问题情境] 某人从A地经B地到C地两次位移,的结果与从A地直接到C地的位移,有什么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结论:动点A直接位移到点C与从A地经B地到C地连续位移的效果相同。 即:+= 举实例:学生甲从宿舍到操场,再从操场到教室,学生乙从宿舍到教室。 结论:两个学生位移的效果相同。

加减法地巧算教案设计

加减法的巧算 适用学科数学适用年级三年级 适用区域沪教版课时时长(分钟)120 知识点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过程 第 1 讲加减法的巧算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 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 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 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 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其中a,b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例如, a+b+c+d=d+b+a+c=… 其中a,b,c,d 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 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 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a,b,c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 精彩文档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 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 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 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 1 计算: (1)23+54+18+47+82; (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 =224; (2)(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 32) =3000+100+100=3200。 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 (3)574-397 (4)472―203 (5)402+307―297―99 精彩文档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加减法教案设计

10以内加减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10以内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较熟练地根据加、减法的含义 和算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3.通过情境展示,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 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初步理解加、减法含义的基础上,较熟练地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纸制小红旗、红苹果,红心,每个同桌一套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首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复习一下10以内的加减法。 (1)要求:读算式,说得数。 出示:4+5 8-6 9-3 2+6 3+4 10-2 8-4 5+5 7-2 1+5 (2)下面请大家看算式,想得数,拍手表示。 2.教师导语:你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得很好,那么, 大家用我们学会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怎么样呢?这 节课咱们就赛一赛。 二、新授 教师板书课题“10以内的加减”。 (1).出示多媒体课件 1.观察多媒体图片,写出相关算式。 2.写一写。1 4 9 7 3 8 5 2 6 10,在圆圈里填上大于5的数和小于5的数。 3.把相等的算式连一连。 4. 在○填上“>”“<”或“=” 5. 填数 6.测测你的口算能力。 4 + 6=1 9 -1= 8 5 +3= 8 6- 4 = 2 6+3= 9 10-5= 5 2 + 8=10 10-9= 1 5 + 2=7 7-1= 6 10+0= 10 8- 0 = 8 10-3= 7 1 + 9= 10 10-0=10 2 + 6= 8 7.夺红旗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在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数,多加了就减去。多减了就要加上来。 教学过程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器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口算仍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这部份内容却困难较大,计算的正确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象直观而又蕴涵一定的数学知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中的“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时,先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加了几,减去几,多减了几,加上几”,这些话听起来比较拗口,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懂呢?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图(画有日常生活用品及其它们的价格),提出了问题: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因为买东西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同时为引出下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提出了许多问题: (1)、买一双旅游鞋和一套运动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需要多少钱? (3)、如果有200元钱买一只书包还剩多少钱? 他们调动了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这个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生活原型,探究运算规律 我们知道,数学本来就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当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体会出一些数学思想时,教师应以引导者、鉴赏者的身份,即教师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或信息,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判断,同时鼓励学生有创造的想法,使学生在最大的空间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在教学加法时,可以分成了两个步骤: 1、独立探索阶段。 我们知道,真正地数学学习不是对于所授知识地简单积累,而是通过主体地主动建构。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10以内加减法》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10以内加减法》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10以内加减法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 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 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试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 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 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向量的减法教案

《向量的减法》教案 英德中学黄小玲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向量的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会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 2、理解相反向量的概念及向量加法与减法的逆运算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向量的运算能反映出一些物理规律,从而加深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解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理解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的辩证思想。 〈四〉美育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的内在美及向量证明方法的逻辑美。 教学重点:向量减法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向量减法定义的理解。 学法引导:类比向量加法运算与数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习兴趣及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如图,已知a、b,求作向量c,使c =a +b。 (学生板演后,保留图形,方便后面对比) 向量是否有减法?如何理解向量的减法? 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类比实数的减法运算,能否把向量的减法同样作为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引入?二、展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94---p96 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东从A地走10米到B地,又再从B地走10米到A地,他的位移是多少? 2、什么叫做相反向量?相关性质? 3、你如何理解向量减法的定义? 4、已知两个向量a,b,如何作出两个向量的差? 小试牛刀: (1)设b是a相反向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a与b的长度必相等 B、a∥b C、a与b一定不相等 D、a是b的相反向量 (2)下列等式,①a + 0 =a ②、b +a = a +b ③、-(-a)= a ④、a +(-a)=0 ⑤、a +(-b)=a-b正确的有( )个? A、2 B、3 C、4 D、5 (3)已知向量a, b怎样作出向量m,使m =a-b? 四、共同探导 1、从上面习题(3)中,引导从之前的加法作图法中,归纳出作两向量差的方法。 三角形法则:①起点重合,连接两向量终点,箭头指向被减数(几何意义) ②、利用a-b=a +(-b)(板书演示作图过程) 2、改变a、b的位置(如下图),该怎样作出 a-b? 3、上题中,向量a、b不共线,若a、b共线时,怎样作a-b?(指名板演,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归纳作两共线向量差的方法:利用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并与怎样作a +b比较。5、再展牛刀 a b a b a b a b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加减法的巧算 适用学科 数学 适用年级 三年级 适用区域 沪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120 知识点 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过程 第 1 讲加减法的巧算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其中 a,b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例如,

a+b+c+d=d+b+a+c=… 其中 a,b,c,d 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 a,b,c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

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 1 计算: (1)23+54+18+47+82; (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 =224; (2)(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32) =3000+100+100=3200。 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1、认知目标:1、学会10的加减法。 2、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3、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4、通过游戏学会凑十法。 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和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能力目标: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猜一猜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材分析:本课是课改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训练学生有条理、按顺序思考。德育渗透点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谐共处。 设计理念: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大部分掌握10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他们自身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用小猴图激起他们收集信息的热情,并尝试着列算式,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强、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1 游戏练习:如孔雀姐姐考考你,猜一猜等 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加深10的加减法的记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10的加减练习,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强了信心,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2 开放题的设计 如接力赛跑,开放习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技能。这些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必须凭借10的加减法,又必须考虑到生活经验。通过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维问题。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背景: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以及回顾了整数、小数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学生在了解整数凑整、小数凑整的基础上能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中来,根据相关的运算定律及分数特点凑整简算。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发现分数加减法也可以应用减法的性质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来简算。 2、学生能够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自己设计练习题并解答。 3、学生能够根据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分数加减法也可以应用减法的性质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来简算。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自己设计练习题并解答。四、理论依据。 1、自主探究。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教学实施策略。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不困难,在学生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收集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并发现巧算的规律,体会巧算的好处。 2、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感悟解题策略。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在学生自主出题的环节中感悟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的知识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蛋糕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蛋糕。 师:对,元旦那天是小红她爷爷的生日,小红家为了庆祝爷爷的生日,买了一个大蛋糕,他们吃蛋糕的情况如下: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1/8,爷爷吃了这个蛋糕的1/9,小红吃了这个蛋糕的2/9;看到这些信息你想了解些什么, 生:提问题(三个人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还剩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没有吃,……) 师:根据学生说的提炼出列式:1/8+1/9+2/9= 1-1/8-1/9-2/9= (二)、新授。 师:你们能帮助小红算算他们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还剩蛋糕的几分 之几, 生:一二组做加法;三四组做减法。 师:巡视。 生:汇报。 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生:分母相同结合起来算比较简便。

10以内加法教学设计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加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第31—32页。教学目标:1、学习10以内的加法,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 2、能够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创设的花果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含创收义,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理解与体会加法的含义。 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西游记》的动画歌曲片段。(欣赏完毕)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画中本领最大的是谁吗?它的家乡在哪里,知道吗?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生:它的家在花果山…… 以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 二、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题的主题图:观察花果山上有什么? 生自由发言,说出花果山上有猴子、小鸟、桃树、……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到主题图上的一个问题,即解决“有多少只猴子?”的数学问题。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板书此数学问题) 生:有5只猴子。 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来计算出“5只猴子”,引导列出算式: 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然后教师用小棒演示:用1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 2、师:看着美丽的花果山,大家这么聪明地解决了数学问题。你想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天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指名学生来回答这个数学问题,师板书算式:5+1=6(只)。让学生独立利用学具小棒来操作5与1合起来是6的过程,并让一位同学来演示给同学们看。 生:花果山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此问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操作小棒来演示计算过程。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决的数学问题都是运用了加法符号列出的算式,这就是今天学习的10以内数的加法。大家既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并能顺利地解决,花果山的小猴子们都为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感到高兴! 三、拓展应用。 师:为了奖励大家的出色表现,小猴子愿意作导游,带我们游览花果山上的百果园。你们说好吗? 1、苹果园。

(完整版)向量的加法教案

《向量的加法》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能熟练掌握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投影,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 2、理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掌握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之和, 3、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向量加法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对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的理解,以及求两共线向量的和。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什么叫向量?如何表示向量? 2、什么叫相等向量? 二〉新课讲解: 在数的运算中,加法运算是最基本的运算,类似地在向量的运算中,我们也从加法开始进行探索课题:向量的加法。 定义: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收做向量的加法。 向量究竟是按怎样的方法相加的呢? 首先看下面的这个问题。 如图,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共线的两个力和,它们是怎样合成的? 以、为邻边作□ OACB ,则与、 共起点的 对角线就是与的合力,即 = + 即它们是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的。 力的合成等同于向量的加法。说明向量的加法可以按照平行四边形法 则来进行。 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以同一点O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为邻边作□ OACB ,则以O 为起点的对角线 就是与的和,这种作两个向量的和的方法叫 O C F B C + A O

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即: = + 。 法则特点:两个已知向量的起点相同。 例1:如图已知向量、,求作向量 + 。 作法:在平面内任取点O ,作 = ,OB = ,以OA 、OB 为邻边作□ OACB ,则 = + 。 练习:P84,2 点评练习:O 点可以任意选取,因此可以的起点作为O 点,将的起点移到点O 作平行四边形。 问题:观察□ OACB 中还有与相等的向量吗? = ,可见求、之和,可以直接将它们首 尾相连,然后连接OC ,则△OAC 边 就是 + 。 由此可知,求两个向量的和,只需将它们首尾相连,然后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就得到两个向量的和,这就是向量加法的: 三角形法则如图,已知非零向量 、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 、 = ,则向量 叫做 与 的和。记作 + 。 即: + = + = 这种求两个向量的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大家回想,在物理中哪些矢量的合成通常是按三角形法则来进行的?物移的合成,比如,一个物体从A 点移动到B 点,再由B 点移动到C 点,相当于从A 点直接移动到C 点。所以位移的合成可以看成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连,方向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规定: + = + = C + O A B B C A O + B C A

教案:奥数-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

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一) 森林王国的歌舞比赛进行得既紧张又激烈。选手们为争夺冠军,都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最好水平。台下的工作人员小熊和小白兔正在统计着最后的得分。由于他们对每个选手分数的及时通报,台下的观众频频为选手取得的好成绩而热烈鼓掌,同时,观众也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边看边猜测谁能拿到冠军。 观众的情绪也影响着两位分数统计者。只见分数一到小白兔手中,就像变魔术般地得出了答案。等小熊满头大汗地算出来时,小白兔已欣赏了一阵比赛,结果每次小熊算得结果和小白兔是一样的。小熊不禁问:“白兔弟弟,你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有什么决窍吗?” 小白兔说:“比如2号选手是93、95、98、96、88、89、87、91、93、91,去掉最高分98,去掉最低分87,剩下的都接近90为基准数,超过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不足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于是(93+95+96+88+89+91+93+91)÷8=90+(3+5+6―2―1+1+3+1)÷8=90+2=92。你可以试一试。” 小熊照着小白兔说的去做,果然既快又对。这下小熊明白了,掌握了速算的技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节省运算时间,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在进行速算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关定律和法则,选择合理的方法。下面介绍在整数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几种速算方法。 【基础再现】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第四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公能绿化我们的家园,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来植树的情况吧。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2.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排队先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图中的小朋友们来植树,5人是排队先来的,1人是推工具车来的。 白菜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2)引导列式: 问: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交流列式,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5+1= 问:6 1等于几呢?教师完整板书:5+1=6,学生齐读算式。 问: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5个先来的小朋友)

1又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1个小朋友) 为什么用加法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就是把5个先的小朋友和1个推工具车的小朋友加起来。” 问:再想一想,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或如果反过来,用这1个小朋友加上这5个小朋友,可以吗?(板书:1 5=6) (3)观察比较: 问:仔细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辣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 (2)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3)学生列式计算,指名反馈交流: 教师板书:3+4=7 4+3=7 (4)提问: 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这个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样观察的? 3+4和4+3得数都是7,为什么? (5)齐读两个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指导学生摆圆片,一名在黑板上摆,其余自己在课桌上摆。 第一题:先摆4个黄色的圆片,再摆2个红色的圆片。 (2)看着圆片,列算式。 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学生在书上填写。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4)反馈交流。(板书:4+2=6 2+4=6)

高中数学_第一节 向量的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1.2向量的加法》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普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B版))。第二章2.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二节“向量的加法”(80--83页)。高考考纲有明确说明,同时新课标也提出向量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高考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②向量作为工具的应用。另外,在今后学习复数的三角形式与向量形式时,还要用到向量的有关知识及思想方法,向量也是将来学习高等数学以及力学、电学等学科的重要工具。教材的第2.1节通过物理实例引入了向量的概念,介绍了向量的长度、相等的向量、零向量以及平行向量等基本概念。而本节课是继向量基本概念的第一节课。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第一运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是学习向量其他运算的基础。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它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正如第二章的引言中所说:如果没有运算,向量只是一个“路标”,因为有了运算,向量的力量无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向量的定义及表示,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知道向量可以自由移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学生对数的运算了如指掌,并且在物理中学过力的合成、位移的合成等矢量的加法,所以向量的加法可通过类比数的加法、以所学的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准确把握两个加法法则的特点。 三、设计理念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精练、系统、生动地讲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结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得到发展。 四、教学目标

三年级加减法的巧算

三年级加减法的巧算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627498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加减法的巧算 方法提示:加减法的巧算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凑整法,把两个数和多个数相加或减得到一个整数。 一、计算下面各题 1、43+66+57+34 2、28+54+22+46 二、加减混合运算中,交换数字的顺序时注意符号要跟着一起搬家。 1、67+52+23-32 2、98-76+96-88 3、39+48-19+20-38 4、39+78-29-28 三、一个数连续减去多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多个数的和、 1、89-43-36 2、128-65-35 3、100-7-7-7-7-7 4、86-11-22-33 四、注意到去括号的规则:括号前面是减号,打开括号要变号。 1、134-(34+50) 2、348-(150-52)

3、253-(33+53-22) 3、87+76-(30-24+17) 五、首尾凑整法 1、1+2+3+4+5+6+7+8+9 2、2+4+6+8+……+28 六、补数凑整法 1、9+99+999+9999 2、8+98+198+1998 课内练习 1、45+76+55+24 2、89-24+11+54 3、65-37+57-25 4、22+67+78-27

5、87-34-66+13 6、93-34-26 7、145-(67+45) 8、89-(56-11) 9、158-(120-40+58) 10、1+2+3+。。。+19 11、1+3+5+7+。。。+29 12、9+19+29+39 作业 1、49+16+51+37+84 2、39+38+41+45+37+40+43 3、86-37+14-63 4、79-25-39+85 5、267-(67+59) 6、435-(89+35-39) 7、11+12+13+。。。+29 8、8+18+28+38+48

10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10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31页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认识加号。让学生动手写一下加号。 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5+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应给予肯定。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精选、)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向量的加法的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2.能准确表述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归纳过程; 2.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习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向量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回顾,新课导入 1.物理学中,两次位移, OA AB的结果与位移OB是相同的。 2.物理学中,作用于物体同一点的两个不共线的合力如何求得? 3.引入:两个向量的合成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求出,本节将研究向量的加法。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已知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a+b=AB BC AC +=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这种求作两个向量的方法叫做三角形法则,简记“首尾相连,首是首,尾是尾”。 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OABC,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OC就是a与b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规定a+0=0+a=a 例1(课本P81例1)已知向量a,b,用两种方法(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作向量a+b。 作法一: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OA=a,AB=b,则OB=a+b. 作法二: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做OA=a,OB=b,以OA、OB为邻边作OBCA,则OC=a+b。 变式训练1:当在数轴上表示两个共线向量时,它们的加法与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 2.归纳: 1.两个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 2.当a,b不共线时,a+b的方向与a、b都不同向,且|a+b|<|a|+|b|. 3.当a与b共线时, (1)若a与b同向,则a+b的方向与a、b同向,且|a+b|=|a|+|b|. (2)若a与b反向,当|a|>|b|时,a+b的方向与a相同,且|a+b|=|a|-|b|;当|a|<|b|时,a+b的方向与b相同,且|a+b|=|b|-|a|. 3.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探究: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对任意a,b∈R,有a+b=b+a,(a+b)+c=a+(b+c),任意向量a,b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要求学生画图进行探索. (1)如图作ABCD,使AB=a,AD=b,则BC=b,DC=a,

10以内加减法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0以内加减法练习课教案 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小学傅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10的加减法的练习以及练习九部分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的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玩中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珠子、动物头饰、苹果图片、磁铁若干、算式卡、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准备 手指操 从1+1开始到4+1,再递减到1+1

一、专项训练 1、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师:羊羊村在村长的号召下,开展了学习班,激励大家向榜样学习,你们知道样样村里谁学习最好吗?(喜羊羊)喜羊羊他即聪明又懂事,你们喜欢他吗?(喜欢)他也很喜欢你们,提醒同学们好好表现,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有神秘礼物赠送,对表现优秀的同学有智慧星奖励。好,这节课我们就在喜羊羊的陪伴下,共同来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 2、动手摆一摆。 10的加减法的训练(一图四式) 师:首先,村长很想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动手能力如何?他要求同学们拿出十根小棒,分成两部分,你可以怎么摆?把你摆的结果告诉大家。(师板演)师:你们能根据他摆的图形列算式吗?注意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交换位置) 师: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摆法吗?5+5=10这幅图为什么只写了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教科书第67页的第4题。 师:你们的表现真让村长高兴,老师希望你们表现的更好。请打开书67页看第四题,谁能看图编一个小故事?怎么列算式?这些算式都表示是什么意思? 师:现在请看68页第七题,自己独立完成,请生说算式,同桌互相检查。 二、基本练习提高算速 1、异口同声:(投影) 师:同学们完成的真好,懒羊羊也想参和到你们当中来一起学习,你们愿意吗?(愿意)看他来了,谁来看大屏读算式?大家一起帮懒羊羊喊出这些懒洋洋的得数,好吗?(学生领读,说10以内加减法题,同学齐说得数,要求脱口而出)。 4+6= 1+9=9-5 =3+3= 10-4=1+2=5+5=2+8= 2+4=10-5=4+4 =5-1=

向量减法教案

《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高三数学组王运洪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反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减向量的图示,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3)认识向量的减法运算与向量的加法运算之间的转换方法,并会通过作图加强理解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类比与联想在相反向量定义中的应用; (2)探究法、思考与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方法在向量减法及其几何意义知识形成和实践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究与形成与实践,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科学的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喜悦、激发并养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类比与联想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培养学生“事物是广泛联系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和“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实践观; (3)通过探究法、思考与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积极上进与合作共进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方法;(4)通过与生活实际有关实例的引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积极运用数学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向量减法的概念和向量减法的作图法. 三.教学难点:减法运算时方向的确定及准确表达。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1: 张华同学早上出门上学,在他离家大约五十米远时突然想起忘了关门(家中无人),为了安全起见,他应该---- 问题1:你能用两个不同的向量来表示张华同学这一去一回的两个运动过程和结果吗? 问题2:请你描述一下这两个向量的关联特征?

加减法地巧算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第 1 讲加减法的巧算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其中a,b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例如, a+b+c+d=d+b+a+c=… 其中a,b,c,d 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a,b,c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 1 计算: (1)23+54+18+47+82; (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 =224; (2)(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32) =3000+100+100=3200。 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 (3)574-397 (4)472―203 (5)402+307―297―99 2.借数凑整法 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例如,计算976 +85,可在85 中借出24,即把85 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 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