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之特征和品鉴方法_姚月明

合集下载

武夷岩茶醉墨的品种特征

武夷岩茶醉墨的品种特征

武夷岩茶醉墨的品种特征
武夷岩茶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独特的一种茶叶,以其浓郁的香气、独特的
口感和独特的品种而闻名。

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原产地特征:武夷岩茶产自福建省武夷山地区,这个地区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拥有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湿度条件。

这些特征赋予了武夷岩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2. 叶型和外观:武夷岩茶的叶型较为完整,叶片肥厚,色泽墨绿。

茶叶表面散
发着一种茶园的自然气息,茶胚紧结,带有微微的曲线。

这些特点是武夷岩茶容易辨认和区分于其他茶叶的重要特征之一。

3. 香气和口感:武夷岩茶的香气独特而浓郁,常有“石香”和“岩韵”的形容。


香指的是茶叶中散发出的独特的岩石气息,这是由于茶树在武夷山的特殊生长环境中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所致。

岩韵则是茶汤入口后所带来的醇厚口感和回甘之感。

这些特点使得武夷岩茶成为茶叶爱好者们的热门选择。

4. 品种丰富多样:武夷岩茶的品种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武夷岩茶、水仙、大红
袍等。

每一种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味,丰富了人们对茶叶的选择和品味。

总而言之,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种特征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和欣赏。

它的
浓郁香气、独特口感和品种丰富多样使其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瑰宝。

不管是对于茶叶爱好者还是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人来说,武夷岩茶都是一个值得一试的茶叶品种。

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

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

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俗话说“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茶叶是武夷山的主要经济作物,武夷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次观色分别是干茶茶色,褐绿带宝色,佳者有褐、绿、红的三节色,精者深褐油润;茶汤色,橙黄或金黄,火功高或老茶者色略深至橙红等;叶底色,软绿带红边或红点。

四种感觉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速明显,滋味滞留长久。

五道闻香闻干茶香,闻气香,闻汤水香,闻品饮后的杯底香,闻冷汤冷叶底香。

优质茶的香气一般锐者需浓长,幽者需清远,有芳香馥郁气的天然香,香气持久而纯则佳。

六类香型清香,清花香,花香,花果香,果香,特征香。

七个品种的特征香水仙-->兰花香;肉桂-->桂皮香;乌龙-->水蜜桃香;佛水-->雪梨香;奇兰-->杏仁香;水金龟-->腊梅香;铁罗汉-->中药味。

这均指棠规而言,因植地和工艺不同,又会有所变化。

岩茶冲泡的茶水比例一般1:20左右为宜,即1克干茶20ML水,比如常用120ML的盖碗6-7克干茶即可。

无论用壶还是用盖碗,水要冲满,利于保持水温且宜于刮茶沫,水要高冲,即常言的“悬壶高冲”,以促茶叶松动出味。

出汤快慢浸泡时间的长短,因茶而异。

精茶,火功高者,一般只要10-20秒左右,火功低者可略长。

二三泡后可视个人可味轻重依次延长浸泡时间。

此外,可根据品种、条索粗细、口味浓淡灵活掌握。

品赏武夷岩茶“重在吃水”,因此要细心感悟其滋味,端起品杯之时,先观其色,再闻其香,再品其味。

老茶客品饮技巧多是茶水入口后,翘起舌尖,向口中吸气,使茶汤转动、充盈整个口腔,此为“啜”。

意在感觉茶水有无苦涩、苦涩面大小和苦涩程序轻重,是否醇厚甘活。

然后徐徐咽入喉,再体味是否顺滑润畅、清冽甘甜活。

品饮武夷岩茶,最忌粗心大意、三心二意。

茶是品出来的,优劣是比出来的。

除用心品啜之外,可将同一种茶常进行对比品饮,也可以不同种茶进行对比品饮。

茶界名人传奇: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

茶界名人传奇: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

茶界名人传奇: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名山出名茶。

武夷山灵秀山川孕育出的武夷岩茶,品质优异,驰名中外。

它是世界四大茶类中的中小叶种茶树之代表,又是乌龙茶类之始祖,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前茅,备受世人之青睐。

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193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东湖塘,2006年2月15日晚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75岁。

武夷山崇安茶场茶叶栽培专家,“武夷岩茶”泰斗把他的一生都交给了岩茶,并成为武夷岩茶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人物。

1953年,年仅21岁的姚月明毕业于安徽大学茶叶专业,被分配到当时全国三大茶叶试验场之一的崇安茶叶试验场任试验组长,成为该茶场第一个科班出身的茶叶专业大学生,挑起了武夷岩茶科研带头人的担子。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于历经长期的战乱与动荡,曾经辉煌一时的武夷山茶业处在历史低谷期。

当时崇安全县茶叶产量不到1000担,仅是现今武夷岩茶产量的1/10左右。

年轻的姚月明一到武夷山,便投入到茶场的恢复性建设和栽培制作的科研实践中去。

他负责规划勘察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有着4000余亩茶园的机械化茶场——崇安茶场。

同时,他还负责武夷岩茶的粗制加工和新品种培育,以及武夷名枞、武夷土壤、武夷耕作法、茶叶病虫害四个专题的调查。

为搞好调查,他与教授、茶师带着水壶,背着馒头,手拿罗盘针,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走,将每片茶园的地理位置、生长环境、品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饿了就啃啃馒头,夜里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不知跑了多少山头,也不知在山上睡了多少个晚上,终于他写出了第一篇论文《论武夷耕作法》,该文后来还成为中等专科学校的教材。

几十年来,他的科研成果可谓硕果累累,上世纪60至80年代,经他一手攻关的烘青绿茶被定名为崇安茶场高级莲心,作为当时国家的主要外交礼茶,武夷水仙被评为农业部部优产品。

他先后进行武夷名枞、武夷茶区病虫害调查及武夷岩茶耕作法等多项专项调查。

1958年,他设计使用了福建省第一条萎凋槽和四锅联炒式杀青机,1959年设计了乌龙茶专用第一台“双列联动摇青机”。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武夷岩茶产于闽北名山武夷山上,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深受人们的喜爱。

武夷岩茶有着极其特别的加工工艺,其色、香、味、形都很特别,初次饮用武夷岩茶有点微苦,但是稍后就会有回甘天,有股松柴烟和桂圆汤味,那么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武夷岩茶(1)品种特征: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 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

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

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

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

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2)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

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

某些消费者常把火功味、渥味、烟味、酸馊味或青味、陈味等当作“韵味”。

武夷岩茶(3)岩韵(环境特征):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以上定义说明:“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武夷岩茶以上就是有关武夷岩茶的特征知识介绍。

武夷岩茶的最典型特征就是它有“岩韵”,很多人喜欢喝岩茶其实也就是喜欢那股“岩韵”。

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骨花香,这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条件好以及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

小编提醒,在冲泡武夷岩茶的时候,适合用干净的山泉水冲泡,这样更能品出它的韵味。

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有哪些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

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感观审评使用110CL小审评杯,取茶样五克,冲入沸水,一水座杯约三分钟。

在过程中感受盖香的变化及香气的表现。

(以异杂味为劣。

花果香为优)三分钟后出水。

此法易于区分茶叶是否存在异杂味。

可根据茶水的苦涩程度判定茶质的好坏。

低档的茶叶苦涩感极强。

二水三水均座杯约三分钟,感受盖香与一水时的变化,以香气低为劣,以香气持久为优。

出水,对比茶水的浓淡及茶水的厚醇度。

以口感变化的差异为品质鉴定的标准。

以茶水浓淡变化判定茶叶品质的优劣。

通过此方鉴定可得出以下结论:香气:以幽香持久为上,以香气变弱且快为下,异杂味为劣(此方极易判定茶叶中的异杂味)茶汤:以浓度变化小为上,以浓度变化大为劣。

口感:以苦涩度的强弱区分茶叶品质。

回甘:三水回韵的变化程度感受茶叶的品质。

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异味判断馊味:类似于变质饭菜的味道。

焦味:类似于炒豆子的味道。

主要是杀青过程中,茶叶炒焦而产生。

反青味:茶叶保存过程中受潮产生。

水味:白开水的味道。

指茶叶焙火未到位,水份存在于茶叶之中而产生。

烟味:易判定,要出现在焙茶环节出现走烟现像。

如:焙笼焙茶里茶未掉入汤火中。

青味:非清香。

指茶叶中的青草味。

主要是因为发酵不到位产生。

扩展阅读:武夷岩茶的贮存方法武夷岩茶爱吸异味,更怕潮湿、高温和光照。

烘烤加工的武夷岩茶成品茶极为干燥,用手指轻轻一捻即碎,是茶叶的最佳保存湿度。

茶叶贮存的最佳温度为0~10℃。

气温在15℃左右保存期不能超过4个月,气温在25℃以上,保存期不宜超过2个月,否则会出现较明显的变色和变味。

光照可加速茶叶的氧化作用,不可将茶叶放于透明玻璃和塑料容器内贮存,更不宜在阳光下晾晒。

由于高级茶叶均系细尖嫩芽加工而成,极易发生氧化和老化,即使在防潮、防光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花茶保存期也不宜超过1年,绿茶保存期则不宜超过半年。

武夷岩茶的制作与品鉴方法

武夷岩茶的制作与品鉴方法

武夷岩茶的制作与品鉴方法武夷岩茶,是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特产的一种高山茶,因其茶叶生长在岩石缝隙中而得名。

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加工工艺赋予了武夷岩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和品鉴技巧。

一、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1. 采摘:武夷岩茶采用嫩叶为原料,一般选择在清晨或晴朗的天气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注意保持茶叶的完整和新鲜,避免损失其香气和营养。

2. 晾凋:采摘回来的嫩叶要经过晾凋的过程,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含水分慢慢蒸发。

晾凋的时间根据天气和茶叶的湿度而定,一般需要3-6小时。

3. 揉捻:晾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促使茶叶内部的汁液与空气接触,激发茶叶的香气。

揉捻时要注意掌握好力度和速度,均匀地揉捻茶叶。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视茶叶的发酵度而定,一般需要12-24小时。

在发酵过程中,要保持茶叶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茶叶内部的化学反应。

5. 烘焙:发酵后的茶叶要进行烘焙,以稳定茶叶的品质和香气。

烘焙的温度和时间视茶叶的类型而定,一般需要180-200°C的高温进行烘焙,时间为20-30分钟。

6. 分级:烘焙后的茶叶根据大小、形态和质量进行分级,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茶叶分级可以参考国家标准或者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

二、武夷岩茶的品鉴方法1. 外观:观察武夷岩茶的外观,茶叶应呈暗绿色、扁平而匀整,整齐排列,没有破碎、杂质或腐朽的叶片存在。

2. 色泽:武夷岩茶的汤色应为橙黄色,清澈透明,不浑浊。

汤色的颜色深浅可以反映茶叶的质量和制作工艺。

3. 香气:闻茶香是品鉴茶叶的重要环节。

好的武夷岩茶香气独特、醇厚而持久,香气可以从干茶、汤底和冲泡后的茶叶中感受到。

4. 口感:品尝武夷岩茶时,要注意茶汤的滋味和口感。

茶汤应具有浓郁的口感、柔和的润泽度和舒适的回甘感。

5. 茶底:观察武夷岩茶的茶底,茶叶应展开完整,叶质鲜嫩,有细腻的毛茸存在,茶底整齐。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一种传统名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武夷岩茶的特点是产地高海拔、气候凉爽、土壤肥沃,加之采摘、制作工艺独特,使得其口感独特,香气浓郁。

武夷岩茶分为大红袍、水仙、肉桂等多个品种。

其中最有名的品种是大红袍。

传说大红袍是一位明代皇帝赐给武夷山的一位道士的礼物,这位道士因为治好了皇帝的母亲而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尊重。

大红袍茶叶外形紧实匀整,色泽乌润,香气高雅清幽,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长。

水仙和肉桂两个品种也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水仙茶叶形似水仙花蕾,香气清新淡雅;肉桂则有浓郁的桂花香味。

武夷岩茶采摘时间通常在谷雨前后,即4月中旬至5月初。

采摘时要选择茶树上的嫩芽,每个嫩芽只留下一个叶子和一个芽头。

采摘完毕后,茶叶要经过晾凉、揉捻、发酵、烘干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茶叶。

武夷岩茶的产地有很高的海拔和陡峭的山路,因此采摘和制作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

这也是武夷岩茶能够保持传统风味并且口感独特的原因之一。

武夷岩茶不仅有着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它含
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B、C、E等以及钙、锌等元素。

长期饮用武夷岩茶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总之,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中最为著名的品种之一。

它不仅具有
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如果您想品尝正宗
的武夷岩茶,建议前往福建省武夷山市的茶园进行品尝和购买。

武夷山:优质岩茶有七个标准

武夷山:优质岩茶有七个标准

武夷山:优质岩茶有七个标准
优良之成品武夷岩茶,必须达到如下之标准:
1、形状:须质实量重,条索长短适中,紧致稍细,惟水仙香味种,因属大叶种,条索可略粗,但力求纯净,整齐美观。

2、色泽:色须呈鲜明之绿褐色,俗称之为宝色,条索之表面,且须呈有蛙皮状之小白点,此为揉捻适宜、焙火适度之特点。

3、香气:岩茶为半发醇茶,故须具有绿茶之清香与红茶之熟气,其香气愈强愈佳,且清新幽远者为上品,缺此不能称为佳品。

4、水色:岩茶水色一般呈深橙黄色,清澈鲜丽,且须冲泡至第
三、四次而水色仍不变淡者为贵。

5、滋味:岩茶之佳者,入口须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入口过喉均感润滑活性,初虽有茶素之苦涩,过后则渐渐生津、甘甜可口。

岩茶口质之好坏,几乎全部取决于气味之优劣,韵味之醇淡厚。

6、冲次:通常以能泡冲至五次以上,茶之原有气味仍未变淡者为佳,最佳者“八泡有余香”。

7、叶底:良好之茶叶,冲开水后,叶片易展开,且极柔软。

叶缘可见银朱色;叶片中央之绿色部分,清澈淡绿,略带黄色。

即常言的“绿叶红镶边”。

在物理的因子方面,如茶梗黄片、茶末含量,其他夹杂物要达到要求,越少越妙;检验所含水分、水浸出物、香油、单宁、茶素等的含量一定不能超过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岩茶之特征和品鉴方法
武夷山市政协 姚月明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发源于明末清初。

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制作加工工艺形成的茶类。

鲜叶采摘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杀青时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又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

一、武夷岩茶之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之上品,外形紧结(不是细嫩)具有部份蜻蜓头状,呈宝色光泽,长短适中,茶身重实。

冲泡后其味甘泽而气馥郁,去绿茶之苦,无红茶之涩,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叶底软亮,具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

茶汤金黄或橙黄(精茶为深橙黄),清沏艳丽。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俗称“岩石味”。

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

这是由于茶树立地条件好而所致的。

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那样,或以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生长在武夷山的鲜茶在独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

不同品种有各种特有的品种香。

香气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

二、武夷岩茶的鉴评和品尝方法
品尝武夷岩茶最好有一个比较雅静的环境,有一套常用的小壶小杯等茶具,如能用上洁净的山泉水更佳。

品茶时人的身心要放松,避免急燥,更能领略武夷岩茶的内涵意景。

1、品尝方法:通常有壶泡法和杯泡法两种。

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杯泡。

依照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浸泡时间。

用高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20-25毫升水。

水温:应达初沸摄氏98℃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第一次以1.5分钟,第二次2分钟,第三次3分钟较适宜。

优质武夷岩茶可冲泡六次以上。

冲泡方法:沸水高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淋净盖扣盖好壶杯。

分杯宜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

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沏艳丽,是否橙黄或深橙黄色,是否三层分明。

以表面
309
有“金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入口,领略水香与闻香是否一致。

二泡:应重点放在茶味上。

茶味是否醇厚,有否有较明显的苦涩味或杂味。

茶汤吞下喉后,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的感觉。

三泡:重点放在体味韵字上下功夫。

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是否有一种天然韵味,是否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将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之感。

武夷岩茶十分讲究“岩骨”,表现为喉韵口感、杯底香(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

品饮岩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2、鉴评内容和方法:
鉴评武夷之优劣,清代梁章钜早已提出“活、甘、清、香”四字。

因武夷岩茶在乌龙茶系列中是“重味以求香”的品类,不同于安溪茶的“以香而取味”,这是鉴别武夷岩茶的最重要的原则。

香有纯与不纯、锐短与幽长、青与熟、重与飘等区别,味有浓淡厚薄、韵的显露程度和持久性长短之分。

鉴评武夷岩茶是个细致、多种因素交叉相关而复杂的工作,仅能作一简要解说。

活:系指润滑、爽口,有快感而无滞涩感,喉韵清洌。

甘:系指回甘时间短而快捷,清爽甘润。

清:系指清纯不杂,清快舒适,清丽明亮(指茶汤、叶底)
香:系指口含茶汤有芬芳馥郁之气,冲鼻而出,饮后有齿颊留芳之感。

浓:系指浓而厚醇,无明显苦涩感。

厚:系指茶底厚薄,啜之有骨,持久不变,可谓“舌本常留甘尽日”之感。

韵:即指“岩骨花香”中的岩骨而言。

持久性:系指口腔舒适快感的持久性,而不是苦涩及杂味的持久性。

优质茶饭前饮之,饭后尚感有余味。

以上所言不是一下就能学会的,必须经长期实践体会深化。

有些还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如“韵”字等,本人仅能作概略介绍,供岩茶爱好者认识和品饮鉴评时参考。

加工制做一泡好茶不易。

有了一泡好茶,还需要一套科学的冲泡方法,又要有一套品饮鉴赏的技艺,才能真正领略茶趣。

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