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图片
敦煌整理资料之六(敦煌壁画)

敦煌整理资料之六(敦煌壁画)longzizhai 的敦煌整理资料之六(敦煌壁画)我暂别敦煌资料的整理已经半月了,今天又重新拾起来半月前的提纲,收集了一些资料。
可惜我的时间太有限,当时列提纲时将网撒的太开了,竟然有些收不住了。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体部分,其线条、色彩、技法、表现内容等都很值得结合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仔细研究,但是我无奈之余却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零散的收集了些资料。
以后有时间会一个窟一个窟的仔细收集资料,看得多了,自己的观点也就孕育胸中了。
以下的所有文字我甚至没有仔细读过。
先作为背景知识列出吧。
-----------------------------------------------------------------------------------------------------------------------------------------5 敦煌艺术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
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
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
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
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
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
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补考

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补考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艺术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珍品,是佛教艺术的宝库。
莫高窟第419窟是莫高窟壁画的一个珍贵艺术遗产,里面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壁画和雕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莫高窟第419窟的萨埵太子本生图,这是一幅宝贵的壁画作品。
萨埵太子本生图描绘的是佛教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讲述了一位慈悲善良的太子为了救母而牺牲自己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莫高窟的壁画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和传播。
这幅壁画作品的题材大胆,构图独特,细节生动,色彩鲜艳,驾驭了大量的佛教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了莫高窟艺术的瑰宝。
由于时间的长河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幅宝贵的壁画作品已经出现了一些损坏和褪色的现象。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幅壁画,有必要对其进行一次细致入微的考察和补考。
这个补考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这幅壁画的历史、题材、艺术特点和状况,为修复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支持。
下面,我们将对莫高窟第419窟的萨埵太子本生图进行一次细致的补考。
我们需要对这幅壁画的历史进行深入的了解。
据相关资料显示,莫高窟第419窟的开凿和绘画工作大约发生在唐朝晚期,属于唐朝壁画的典型代表之一。
据《敦煌文献》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莫高窟开始兴建,盛于唐贞观至开元时期。
萨埵太子本生图所描绘的故事起源于印度佛教经典,经过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延续,最终成为了莫高窟壁画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这幅壁画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常深远,其修复工作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对这幅壁画的题材和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
萨埵太子本生图的题材源自于佛教经典,讲述了一位太子为了救母而牺牲自己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融合了佛教的慈悲主义理念和家庭伦理观念,充满了感人和震撼的力量。
在艺术表现上,这幅壁画以清新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展现了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绘画技法高超,让人印象深刻。
这幅壁画的构图独特,场景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补考

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补考1. 引言1.1 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补考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是莫高窟中一组珍贵的壁画作品,描绘了萨埵太子在佛教故事中的生平经历。
这组壁画是莫高窟中的重要艺术遗产,展现了当时的绘画技法和宗教信仰。
虽然壁画受到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但经过专家们的修复和保护,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这组壁画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和宗教情况,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和专家投入到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的研究中,为我们呈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 正文2.1 艺术背景"艺术背景"是指一幅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艺术流派、艺术家个人生平等因素。
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的艺术背景主要是指该作品所在的唐朝时期和莫高窟艺术的风格特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艺术也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莫高窟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遗产,承载着许多独特而珍贵的艺术作品。
除了唐代的艺术氛围外,莫高窟的壁画艺术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如印度、希腊等地的佛教艺术。
这些外来文化元素的融合使得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珍贵遗产。
"2.2 内容介绍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是莫高窟中一组珍贵的壁画作品,描绘了佛教经典中的故事情节。
作品共分为多个场景,每个场景都展示了萨埵太子(previous life of Buddha)的一段经历。
主要场景包括萨埵太子为母亲而投河故事、萨埵太子遇见虎王的故事、萨埵太子教导老鹰等。
每个场景都生动展示了萨埵太子的慈悲心和智慧。
图中人物栩栩如生,面部表情丰富,服饰华丽细致。
背景也呈现了丰富的细节,如树木、山川等。
敦煌壁画中的佛传故事

敦煌壁画中的佛传故事敦煌壁画中的佛传故事佛传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
在佛教经典中,涉及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的典籍数量很多。
其中较系统、较集中地记载释迦传记的译述主要有东汉昙果、康孟祥、竺大力译《修行本起经》,三国吴支谦译《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马鸣撰,南朝宋释宝云译《佛本行经》,隋闍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等。
在古印度的佛教遗存中,以佛传为题材的艺术品,如:山奇第一大塔浮雕、巴尔胡特的浮雕、犍陀罗出土的公元二、三世纪的雕刻等。
其中或者画面不多、情节简单,或者内容虽多,但重点是修行成佛后的事迹,出家前的情节表现比较简略。
在我国遗存的表现佛传的艺术品种类众多,以佛教石窟为主,造像碑也较多。
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110窟,整窟壁画以佛传为主,表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涅盘的主要事迹。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7、8、12、48、53窟均有佛传雕刻。
此外南响堂山第2窟中心柱、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和莲花洞中,也有佛传雕刻。
敦煌莫高窟现存各时期的佛传故事画计37幅,其中北凉1幅,北魏5幅,北周4幅,隋7幅,唐17幅,五代1幅,宋2幅,分布在27个洞窟之中。
早期的佛传故事画多为片段画面,如四相、八相或者仅画乘象入胎、夜半逾城两个代表性场面。
北周时期才出现完整的、连环画式的佛传故事画。
如290窟6条并列的佛传故事画,长达25米,主要内容有:乘象入胎、树下诞生、仙人占相、太子读书、太子比武、掷地定亲、太子迎亲、出城游观、夜半逾城、树下苦修等,共80多个画面,前后衔接,是我国现存早期最完整的传记性连环画。
五代宋初曹氏画院时期,佛传故事画以屏风形式出现,描绘了130多个场面,并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前后增加了降怨王立城、燃灯佛授记、初转法轮、灵鹫山说法、均分舍利等。
这些新内容,使佛传故事的内容更为丰富,亦更加中国化了。
乘象入胎古代印度波罗奈国,疆域辽阔,兵强马壮。
国王净饭王,年老无子。
释迦牟尼传记故事

释迦牟尼传记故事(敦煌壁画故事)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
释迦为种族名,牟尼为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敦煌彩塑中有大量释迦牟尼“说法像”,壁画中有大量“说法图”和“佛传图”,佛传图详细描绘了释迦牟尼生平事迹,是一个长篇传记故事。
由于篇幅所限,全部故事太长,只选主要情节讲述。
一、乘象人胎古时候,波罗奈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国王净饭王贤德善良,王后摩耶夫人性情温和,深受百姓尊重。
只是国王夫妇老迈年高,膝下无有儿子,不免忧心忡忡。
盛夏的一个中午,骄阳似火,天气闷热。
王后摩耶夫人燥热不安,来到后花园菩提树下的凉亭内乘凉,躺在床上不知不觉睡着了,进入甜蜜的梦乡。
她梦见一头白象脚踏白云,飘然而来,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坐在象背上笑着。
白象从天空徐徐而降,落在床前。
小男孩突然从象背上跳下来,从右肋下钻进夫人的胎中。
这时,白象大吼一声,踏着白云上了天,王后猛然惊醒了,把梦中之事告诉了净饭王。
国王不知吉凶,请来一位相师圆梦。
相师说:“小孩乘象人胎,是瑞祥之兆。
恭喜王后身怀喜孕,恭喜国王有了太子!”国王听后大喜,重赏了相师。
二、树下诞生王后真的怀孕了,自觉心情舒畅,食欲大增。
净饭王愁眉换上了笑容,对王后更加关心。
这一年四月初八,怀胎十月的王后挺着肚子即将分娩了。
她为了解闷,信步来到后花园散心。
她站在枝繁叶茂、树冠如伞的菩提树下,只见园中各种鲜花争奇斗妍,花间蝴蝶飞舞,树上百鸟鸣唱,池中碧波荡漾,荷花含苞欲放……“啊,真是太美了!”王后右手抬起,抓住树枝。
谁知一抬手,胎儿从她的右腋下呱呱出生了。
王后高兴极了,只见婴儿生得眉清目秀,体态丰满,十分惹人喜爱。
她张开双手想抱一抱刚生下的小宝宝,可那孩子眨巴着水旺旺的大眼睛,笑嘻嘻地站了起来,走了七步,生出七朵美丽的莲花,并一手指天,一手指他说:“天上天下,唯有我尊!”这时,天上飘下一位仙女把小太子轻轻抱起,放在凉亭的象牙床上。
天上飞来九条龙喷吐香水为太子洗浴,称之为“九龙灌顶”。
历史故事-佛教始祖释迦牟尼

历史故事-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你到过北京的西山吗?那里有一座著名的卧佛寺,寺里有一尊很大的铜铸佛像。
它身长五米多,重好几万斤。
特别的是,佛身侧卧,右手撑头,目光慈祥,仪态庄重,周边还围着十二尊小的铜佛。
卧佛似在病中不倦地对弟子们谆谆教诲。
除了北京卧佛寺以外,全世界每个有佛教的国家,都有同样形状的卧佛塑像。
这个卧佛是谁?他,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4月8日。
姓乔达摩,名悉达多。
他的父亲是印度半岛北部的一个小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国王。
根据当地的风俗,婴儿要出生在外婆家里。
释迦牟尼的母亲怀孕以后,准备回娘家去生育,她大着肚子路过一个花园,在树下休息时生下了这位王子。
他母亲从此得了病,七天后就去世了。
所以,释迦牟尼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的。
这个孩子从小就喜爱学习,文学、哲学、算学,样样精通。
同时,他又喜欢武术,骑马、射箭、击剑,他全娴熟。
他的父亲非常高兴,决定将来把王位传给他,并且希望他光宗耀祖,成为一个“转轮王”——统一天下的君王。
然而,释迦牟尼对权势半点兴趣也没有。
他满脑子想的全是人世间的种种不平:为什么在印度要把人分成四等?为什么白种人要统治其他肤色的人?为什么混血儿是人人唾弃的“贱民”?一次,他乘车出游,看见田野里的农民正在烈日下种地。
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汗流浃背,流露出又饿又渴、又困又累的神情。
那头正在耕地的老牛,更是疲惫无力,前面有人拉着穿在它鼻子里的绳索,后面有人用鞭子狠狠地抽打。
老牛痛苦地摇晃着双角,气喘吁吁地拉着入土很深的犁头,慢慢地朝前走着。
“苦啊!”释迦牟尼不觉脱口而出。
在释迦牟尼的脑海里,翻腾起阵阵波澜:人世间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种种痛苦?怎样才能摆脱这些痛苦呢?他读了许多书,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后来他知道,权力再大的国王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决心放弃王位的继承权,去出家修道。
“这孩子疯了?他还不到二十呢!”国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吃惊地说。
为了防止儿子出家,国王想方设法,让邻国年轻貌美的女王嫁给了释迦牟尼。
敦煌壁画之本生故事画知识讲解

尸毗王割肉贸鸽——北魏第254窟
《六度集经·菩 萨本生》《贤愚 经·梵天请法六 事品》
故事情节
古印度有一个大国,这个国家土地肥沃,人民丰衣足食,安居 乐业。国王名叫尸毗王,是一个胸怀宽广,爱民如子的国王。 他心好佛法,立誓普救众生。一天,一只鸽子被老鹰追逐,飞 到尸毗王的腋下,请求国王的保护。尸毗王欲救鸽子,但又怕 老鹰饿死,于是割肉贸鸽。他传令取来一秆秤,一头放上鸽子, 一头放上割下的肉。奇怪的是,国王全身的肉都已割尽,还是 不及鸽子的重量,国王在纳闷之余,忍着剧痛,奋力坐到秤盘 上。这时,天地动摇,众天神都被尸毗王普救众生的善行所感 动,齐声赞叹,并撒下无数天花。忽然,老鹰和鸽子都不见了, 原来是帝释天和大臣化成老鹰和鸽子来试尸毗王的诚意和信心, 最后帝释天以神力使尸毗王的身体恢复了原状。
后来,这个国家的王后梦见了漂亮的九色鹿,醒来后要国王捕捉九色鹿,用 美丽的鹿皮做大衣,用雪白的鹿角做拂柄,并说:“如果得不到九色鹿,我便 会死去。”于是国王布告悬赏:若知道九色鹿住处者,就分国土和财产的一半 作为赏赐。溺水人见到布告后,心生恶念、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带领国 王和军队来到恒河边捕捉九色鹿。九色鹿一眼就认出带人来捕捉自己的正是被 她搭救的溺水人,于是大胆无畏,理直气壮的向国王诉说了搭救溺水人的经过, 国王听后,十分感动,怒斥溺水人贪图富贵,忘恩负义的行为,并下令从今以 后任何人都不得伤害、捕捉九色鹿。那个溺水人因为失言,浑身长满了毒疮, 口中发着恶臭,遭世人厌恶。王后也因贪欲落空了,又失去了国王的宠爱,最 后悲愤而死。
须达拿太子施象——北周第428窟
《太子须达 拿经》
故事情节
很久以前,叶波国国王有个太子名叫须达拿,自小乐善好施,名扬天下,曾发誓:“凡 有求索,不逆人意”。
图说释迦本生传

图说释迦本生传(上)家选饭王乘象托胎2500多年前,在印度有个叫迦毗罗卫的小国,国王名净饭,王后名摩耶。
净饭王性情淡泊,抚恤百姓,深受人民爱戴;摩耶王后端庄秀丽。
然而,时光流逝仍是膝下无子。
王后郁伤不止一日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她的右胁进入身体,顾见自身,如日月照,见此端相,廓然而觉。
不久摩耶王后就怀孕了。
图说释迦本生传(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摩耶王后怀胎十月,正值四月初八日。
风和日丽,舂光明媚,引诸婇女游监毗尼园大吉祥地。
园中有一大树名波罗义,树枝柔软低垂夫人即举右手攀彼树枝遂生太子,名悉达多。
当时天上的帝释将精细殊妙的乔尸迦衣里在手上,用来承接太子,四大天王抱看太子放在圣母面前,太子不用人扶朝东、南、西、北四方吝走了七步,举足出大连华观自四方,口自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旨苦、吾当安之。
”是时九龙吐水浴太子身,不料太子出生七天母亲摩耶于后便不幸去世了净饭王悲痛不已。
图说释迦本生传(上)姨母养育园林嬉戏摩耶于后去世后,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公主进宫抚育太子悉达多天资聪颖,活泼可爱在众人的关爱中成长。
太子天性仁慈,对一切小生命都倍加爱护,净饭王为太子制作众宝璎珞、胜妙花鬘、宝冠腰带、庄严太子,时姨母怀抱太子坐宝辇中,无数童男童女手执诸花引导太子往诣园林,童男童女又各持鹿车、羊车、船肪、鼓乐等一切器杖,列太子前恣令嬉戏,如是娱乐太子,欲令其增长智慧。
图说释迦本生传(上)习学书数成长困惑悉达多一天天长大,喜欢独处冥想净饭王请了学识渊博善知经论的毗奢婆密多罗为太子的老师。
太子一见老师问:如果教我梵书、仙书这类书共有六十四种,未知尊师教我何书?这使毗奢婆密多罗感到非常惭愧,净饭王因此为太子寻找了许多知名的老师,而太子一习即通许多老师都自觉不及太子太子学习勤奋,希望能找到圆满的人生答案。
一日太子救治了一只中箭的飞雁为此与堂弟提婆达多发生了争执相持不下并结下恩怨。
太子在充满爱与痛苦的生活中成长困惑的痛苦时时伴随看他,在他幼小心灵中播下了矢志追求人生直谛的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图片(共35张)
佛陀前生护明菩萨
梦象受孕
太子降生七步莲花
命名大典
仙人占相
观众生苦初入禅定
文武过人
出游四门见四苦
与耶输陀罗成婚
太子深受爱戴
繁华背后的丑态
夜别妻儿
离宫出家
慧剑削发
了悟中道舍弃苦行
牧女献糜
若能证道盘子当逆水而上
深观缘起
龙王护法
魔女碍道
水淹众魔波旬败阵
无上正觉
梵天请转法轮
初转法轮鹿野苑度五比丘
千余弟子
回宫省亲
见耶输陀罗
罗侯罗拜舍利弗为师
佛度难陀
净饭王去世
菩提树下不动而升为天子说法
说法毕佛从天降
实现疾病佛将入灭
娑罗树下佛入涅槃
佛陀伟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