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Y-CDC成层沉淀实验装置
碧迪医疗-流式细胞实验室解决方案说明书

作为流式技术的先行者,碧迪医疗提供集设备、试剂、软件和服务于一体的流式细胞领域整体解决方案,为生物医学前沿研究、药物开发、临床诊疗提供强大支持,满足客户需求。
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碧迪医疗持续培训了众多专业流式细胞术实验操作人员,帮助提升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研发创新能力,助力中国生物科技和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碧迪医疗临床流式抗体及质控产品提供多色通道,注册合规,保障检测质量,更贴近临床检测需求。
提供超过161种III类及I类有证试剂,满足各类流式临床应用需求。
专业的流式抗体提供者,超过20,000个货号,50种荧光素可供选择,助力科研工作者更好的进行探索与发现。
先进技术来源于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更亮、更稳定,提供更多选择。
BD Sirigen 流式抗体分析型流式细胞仪分析型流式细胞仪临床试剂分选型流式细胞仪碧迪医疗科研试剂生物信息数据分析软件单细胞平台科研平台临床平台BD FACSymphony™ A5 SE BD FACSymphony™ S6BD FACSDiscover™ S8BD FACSMelody™BD Rhapsody™单细胞分析系统BD FACSAria™ Fusion BD FACSAria™ III BD FACSymphony™BD FACSLyric™BD FACSPresto™ System 自动加样系统BD FACS SPA III™BD FACSDuet™BD FACSPresto™ CartridgeBD FACSCanto™ II BD FACSCanto™BD LSR Fortessa™ X-20BD LSR Fortessa™BD FACSymphony™ A1BD FACSCelesta™BD Accuri™ C6 Plus 流式数据分析软件FlowJo™单细胞数据分析软件SeqGeq™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沉淀试验——双向免疫扩散之欧阳歌谷创作

沉淀试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欧阳歌谷(2021.02.01)一、目的要求1.掌握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原理和用途;2.熟悉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可溶性抗原(如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线,称为沉淀试验(precipitation)。
在生理条件下,抗原抗体均带负电荷,使极化的水分子在其周围形成水化膜,成为亲水胶体。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表面电荷减少,水化膜变薄;而且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减少,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在电解质作用下,各疏水胶体之间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如果抗原成分不纯,免疫动物后可以产生针对不同抗原成分的多种抗体,于是就形成多条沉淀线,如图2-1所示。
图2-1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原理示意图双向免疫扩散试验(double agar immunodiffusion test):将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上相应的小孔内,由于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四周扩散,故称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若抗原与抗体相对应,两者相遇即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该复合物的体积大于琼脂的微小孔隙,于是不能扩散,并逐步聚集在一起形成白色沉淀线。
每一对应抗原和抗体可出现一条沉淀线,出现沉淀带的抗体最大稀释倍数即为抗体效价。
由于抗原抗体在琼脂内的扩散受到浓度、分子量大小与表面电荷的影响,所以沉淀线可以出现在抗原孔与抗体孔之间的不同位置。
当抗体浓度过高时,沉淀线就靠近抗原孔,为前带;相反,则沉淀线靠近抗体孔,为后带。
如果抗原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与抗体的比例合适,则沉淀线位于两孔中间,为等价带,如图2-2所示。
图2-2 抗原-抗体结合的沉淀带形成原理示意图三、实验用途:沉淀试验广泛应用于病毒抗原、细菌毒素或寄生虫抗原等的诊断(图2-3),以及各种免疫血清效价和毒素、抗毒素的测定等。
四、材料:(1)耗材:小平皿、1.5mL的离心管、吸头;(2)试剂:琼脂糖、8.5% 高渗盐水、待检血清、鸡卵白素(ovalbumin, OV A)、兔抗OV A阳性血清;(3)仪器:高压锅、打孔器、移液器、湿盒、恒温箱。
透析免疫沉淀试剂盒(50 次反应) (Pierce 交联 IP 试剂盒)说明书

说明书Pierce®交联 IP(免疫沉淀)试剂盒26147 2134.8货号描述26147 Pierce 交联 IP 试剂盒,包含足够进行 50 次免疫沉淀反应的试剂(每次使用 10 μL 树脂用于固定化抗体)试剂盒组分:Pierce 蛋白 A/G 加强型琼脂糖树脂,0.55 mL 固相树脂以 50%的浆液形式提供(例如,100 μL 50%的浆液含有 50 μL 固相树脂)。
20X交联缓冲液,25 mL,使用时稀释至1X,即为:0.01 M 磷酸钠盐缓冲液,0.15 M NaCl;pH 7.2 溶液DSS (辛二酸二琥珀酰亚胺酯),No-Weigh™(免称重)式,8X2mg 微管包装IP 裂解/洗涤缓冲液,2 X 50 mL,0.025 M Tris,0.15 M NaCl,0.001 M EDTA,1% NP-40,5%甘油;pH 7.4100X条件缓冲液,5 mL,中性 pH 缓冲液20XTris-缓冲盐溶液,25 mL,使用时稀释至1X,即为 0.025 M Tris,0.15 M NaCl;pH 7.2溶液洗脱缓冲液,50 mL,pH 2.8,含有伯胺非还原型上样缓冲液,(5X),5 mL,0.3M Tris•HCl,5% SDS,50%甘油,泳道标记示踪染料;pH 6.8Pierce 离心柱-带螺旋盖,100 个柱子,且包含相应配件微量离心收集管,2 mL,100 个微量离心样品管,1.5 mL,50 个Pierce 对照琼脂糖树脂(4%交联琼脂糖珠),2 mL 固相树脂以 50%的浆液形式提供(例如,100 μL 50%的浆液含有 50 μL 固相树脂)储存:收到试剂盒后将其储存于 4°C 。
DSS 置于 4°C 干燥保存。
试剂盒于室温运输。
产品简介Thermo Scienti c Pierce 交联 IP 试剂盒通过将抗体共价交联于蛋白 A/G 树脂从而高效地实现抗原免疫沉淀反应。
免疫沉淀实验方法

免疫沉淀实验方法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蛋白质或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沉淀实验步骤:
1.细胞裂解:将需要研究的细胞或组织裂解,释放内部的蛋白质。
常用的裂解缓冲液包括RIPA缓冲液或NP-40缓冲液。
2.抗体结合:将目标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加入细胞裂解物中,使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
3.免疫沉淀:加入蛋白A/G琼脂糖或磁珠,使其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通过离心或磁珠分离的方式,将免疫复合物从细胞裂解物中抽取出来。
4.洗涤:将免疫复合物用洗涤缓冲液多次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5.洗脱:用洗脱缓冲液溶解免疫复合物,将目标蛋白质从蛋白A/G琼脂糖或磁珠上洗脱下来。
6.蛋白质分析:用SDS-PAGE电泳和蛋白质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对洗脱的目标蛋白进行分析。
除了上述基本步骤外,实验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一些优化操作,例如对裂解条件、抗体选择和洗涤条件等进行调整。
赛默飞世尔科技免疫沉淀技术指南和实验方案说明书

赛默飞世尔科技 www.thermo /proteinbiology 服务热线: 800 810 5118 400 650 5118 客服信箱:LifeScience-CNTS@thermo
1
IP、Co-IP 和 Pull-Down 实验的通用介绍
A. 免疫沉淀 (IP)
最早的免疫沉淀方法,是将放射性前体 ( 如氨基酸 ) 加入细胞培养基中,使得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总蛋白可以直接 被标记。裂解细胞后,利用固定在微珠支持物上的特异抗体,从蛋白混合物中纯化获得抗原。纯化所得抗原用 SDSPAGE 分离后,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将凝胶上的放射性信号显示到胶片上。
这种放射性免疫检测方法仍在使用,但有关放射性材料使用的安全性、监管和成本问题促进了非同位素方法的开 发。不同于预先标记抗原,现在更常见的方法是从裂解物中纯化抗原,采用 SDS-PAGE 分离,然后转印至膜上进行 Western Blotting 检测。灵敏的化学发光底物的问世,意味着该方法可以轻松达到与放射性技术相当的灵敏度,在抗 体亲和力一致的条件下,提供了更高的特异性。
YUY-CDX絮凝沉淀实验装置

YUY-CDX絮凝沉淀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线。
3、可开实验:a颗粒自由沉降,b絮凝沉降。
主要配置:
高位水箱1只、调速电机搅拌器、调速器、取样口、PVC配水箱、水泵、电控箱、漏电保护开关、按钮开关、连接管道和球阀、不锈钢台架等组成。
技术参数:
1、环境温度:5℃~40℃,电源220V单相三线制,功率430W。
2、有机玻璃沉淀柱:Φ100×2000mm,6根,每根沉淀柱设取样口4个。
3、水泵:额定流量1m3/h,扬程15m,功率370W。
4、原水箱:600×400×600mm,PVC板焊制。
5、不锈钢防腐型液体流量计。
6、各项电路指示、操作均在控制屏面板进行。
7、框架为不锈钢。
8、能够开展颗粒自由沉降和絮凝沉降实验。
分层沉降仪工作原理

分层沉降仪工作原理
分层沉降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土壤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分层沉降速度的实验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不同颗粒大小的沉降速度差异,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颗粒大小的沉降高度和时间来计算出每种颗粒在土壤中的含量。
分层沉降仪由一个透明的长筒形容器和一个水槽组成。
在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然后加入足够的水使其淹没整个样品。
待样品与水充分混合后,将容器放置在水槽中,使其自由沉降。
当样品开始沉降时,不同颗粒大小的颗粒会因其密度和形状而产生不同的沉降速度。
较大、较重的颗粒会比较小、较轻的颗粒先下沉到底部。
为了便于观察和记录,通常会将容器分为若干个等高度区间,并在每个区间上方标记出相应高度。
随着时间推移,观察者可以看到不同颗粒大小的颗粒逐渐向下移动,并停留在相应高度上。
这些停留的颗粒层就代表了不同颗粒大小的含量。
通过记录每个颗粒层的高度和时间,可以计算出每种颗粒在样品中的含量。
分层沉降仪的测量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样品中不同颗
粒大小和形状的比例、水温、水质、容器直径和高度等。
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分层沉降仪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土壤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土壤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成层沉降

成层沉淀实验装置实验一、实验目的在污水生物处理的二沉池、污泥处理的重力浓缩池和污水混凝沉淀处理的沉淀池中,悬浮固体浓度较高,其沉淀过程,固体颗粒彼此互相干扰,沉速大的相对不变的位置,共同下沉,并出现一个清晰的泥---水界面,此界面逐渐向下移动,这个泥水界面的下沉速度就是颗粒的下沉速度,这种类型的沉淀,称为成层沉电(又称拥挤沉淀或区域沉淀)。
成层沉淀类型的沉淀池,除了要满足水力表面负荷率外,还要满足污泥固体表面负荷率(即污泥固体通量),才能取得理想的固---液分离和污泥浓缩效果。
因此,污泥固体表面负荷率是二沉池、污泥浓缩池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
由于成层沉淀过程受污水中悬浮固体性质、浓度和沉淀池水力条件等因素影响,因此,常需通过试验的方法以求得设计参数和指导生产运行。
本实验的目的是:1、 加深对成层沉淀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活性污泥沉淀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3、 掌握固体通量曲线的绘制方法和了解固体通量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的是多次静态沉降实验法,又称污泥固体通量分析法(简称固体通量分析法),是迪克于1969年采用静态浓缩实验的方法,分析了连续式重力浓缩池的工况后,提出的考虑污泥浓缩功能时二沉池和污泥浓缩池表面积的一种计算方法。
所谓固体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质量kg/(m 2•h)。
当二次沉淀池和连续流污泥重力浓缩池运行正常时,池中固体量处于动平衡状态。
单位时间内进入池的固体质量等于排出池的固体质量。
污泥固体颗粒的沉降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一是污泥自身的重力引起沉降;二是由于污泥回流和排泥产生的底流引起的污泥颗粒沉降。
上述污泥沉降过程的固体通量可以用(式1)表示:i i i g u T u u G G G ρρ+=+= 式中:G T ——总的固体通量,kg/(m 2•h) G u ——底流产生的固体通量,kg/(m 2•h)G g ——污泥本身的重力产生的固体沉降速率kg/(m 2•h) p i ——污泥浓度,g/Lu i ——污泥浓度为p i 时的污泥重力沉降速率m/h u ——相应于某一底流浓度时的底流速率m/h(式1)中的第一项(up i )于二次沉淀池或浓缩池的操作运行方式、污泥性质和要求的浓缩程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UY-CDC成层沉淀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1、加深对成层的特点,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加深理解静沉实验在沉淀单元操作中的重要性。
3、通过实验确定某种污水暴气池混合液的静沉曲线。
并为设计澄清浓缩池提供
必要的设计参数。
主要配置:
沉淀柱、水泵、泵循环装置、原水箱、配水管道、金属阀门、电路控制系统、不锈钢框架、控制屏。
技术参数:
1、环境温度:5℃~40℃,电源220V单相三线制,功率500W。
2、有机玻璃沉淀柱:Φ100×1400mm,4根,沉淀柱设取样口。
沉淀柱内不锈钢搅拌器4套。
3、水泵:额定流量1m3/h,扬程15m,功率370W。
4、原水箱:600×400×500mm,PVC板焊制。
5、框架为不锈钢,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操作方便。
6、装置外形尺寸:1000×800×20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