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爱莲说》
《爱莲说》知识汇总

《爱莲说》知识汇总)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谥号“元公”,著《周敦颐集》 “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说说喜爱莲的原因,说说喜爱莲的道理。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康(今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
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南康后,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
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甚蕃(f án ) 淤泥(y ū) 濯(zhu ó) 清涟(li án ) 蔓(m àn ) 亵玩(m àn ) 噫(y ī) 颐(y í) 鲜有闻(xi ǎn ) 隐逸(y ì) (一)重点词语1.甚蕃 (很多) 文体知识创作背景原文呈现字音字形词语汇释2.陶渊明独爱菊 (只,惟独)3.出淤泥而不染 (连词,表示转折) (沾染)4.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5.不蔓不枝 (长蔓延) (生枝节)6.香远益清 (更加)7.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立)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9.余谓菊 (我)(认为)10.花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11.陶后鲜有闻 (少)12.宜乎众矣 (应当)(多)(二)通假字(三)一词多义1.之水陆草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的。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第17课《爱莲说》知识点梳理汇总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学期《爱莲说》知识点总结(注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中心思想、重点句翻译、译文、练习)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被后人称为“濂溪先生”。
[蕃(fán)] 多。
[淤(yū)泥]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 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中通外直]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不蔓(màn)不枝] 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 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
益,更加。
[亭亭净植] 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xiè)玩] 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 隐居避世。
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鲜(xiǎn)] 少[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 人应当很多了。
宜,应当。
【通假字】可爱者甚蕃。
“蕃”同“繁”,繁盛众多。
亭亭净植“植”同“直”。
【一词多义】1.之水陆草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的。
但微颔之之:代词,代替人或事或物。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清濯清涟而不妖。
清:清澈。
香远益清。
清:清芬。
3.远香远益清。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爱莲说》(考点复习)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答案】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答案】莲是花中的君子。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案】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答案】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案】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经历污秽,依然能独善其身。
2.“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答案】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答案】助词,的。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答案】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友人惭,下车引之.。
【答案】代词,指陈元方。
5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补充:1.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情怀?【答案】本文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情怀。
2.文章都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答案】①衬托。
作者用菊花进行正衬,用牡丹进行反衬,突出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现了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正文:一、简介爱莲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
它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对莲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爱莲说以其优美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二、起源与发展爱莲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
他们以莲花为灵感,通过写诗、创作音乐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莲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随着时间的推移,爱莲说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完整的艺术形式,并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三、基本形式和要素1.诗歌:爱莲说中常常运用诗歌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诗歌富有韵律美,常常使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2.音乐:音乐是爱莲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的旋律和声音通过美妙的节奏和和谐的和声,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3.舞蹈:舞蹈是爱莲说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舞蹈既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也可以通过舞台的设计和灯光效果来加强表演的视觉冲击力。
四、主题和意义1.赞美莲花:爱莲说的最核心主题就是对莲花的赞美。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高尚、纯洁、吉祥的象征,因此,爱莲说中常常用莲花来表达美好的品质和境界。
2.生活感悟:爱莲说不仅仅是对莲花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爱莲说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关怀。
五、经典作品赏析1.《蓮花三弄》:这是一首以音乐为主的爱莲说作品。
它通过美妙的乐曲和丰富的音色,传达了对莲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楚美人》:这是一首以诗歌为主的爱莲说作品。
它通过婉约的词句和深情的表达,表达了对莲花美丽的称颂和对生活壮丽的赞美。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蓮花三弄》音乐文件2.《楚美人》诗歌原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表演权、录音制作权等。
2.知识产权:指人们在创作、发明等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益。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一)课文字词详解①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
晋陶渊明⑤独爱菊。
⑥自李唐来,①草木:草本。
②可爱:值得喜欢。
③者:……的花。
④蕃:多。
⑤独:只。
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
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①甚:特别,十分。
②予:我。
③独:只。
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染:沾染(污秽)。
⑥濯:洗。
⑦清涟:清波。
⑧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①通:贯通,通透。
②直:挺立。
③蔓:生藤蔓。
④枝:生枝茎。
⑤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⑥益:更加。
⑦亭亭:耸立的样子。
⑧植:竖立。
⑨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
②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
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
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
②鲜:少。
③闻:传闻。
④同:和……一样。
⑤宜:应当。
⑥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蕃():多。
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说起《爱莲说》这篇文言文啊,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为啥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当时老师在课堂上讲这篇文章的时候,那叫一个激情澎湃。
我呢,一开始还能跟上节奏,觉得挺有意思的。
可没一会儿,那些个文言文的知识点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向我扑来,把我弄得晕头转向。
先说这文中的生字词吧。
“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濯”字,我老是记不住它的读音和意思。
每次默写,我都在这个字上栽跟头。
还有“亵玩焉”的“亵”,看着简单,写的时候就容易出错。
哎呀,当时为了把这些生字词记住,我可真是费了老鼻子劲了。
然后就是那些个句式。
什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还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宾语前置,这些个语法知识简直要把我的脑袋搅成一团浆糊。
我就纳闷了,古人说话咋就这么多弯弯绕绕呢?再说说文章的翻译。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看着简单吧?可真要准确又通顺地翻译出来,还真不容易。
我总是把意思翻译得乱七八糟,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虽然学习《爱莲说》的知识点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但也有一些有趣的事儿。
有一次,为了记住那些知识点,我和同桌来了个比赛。
我们互相提问,看谁答对得多。
那场面,紧张又刺激。
结果呢,我居然还比同桌答对得多,可把我高兴坏了。
从那以后,我对学习这些知识点也没那么抵触了。
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模仿《爱莲说》写一篇类似的文章。
这可把大家难住了,一个个抓耳挠腮的。
我倒是来了兴致,苦思冥想了好久,终于写出来一篇。
虽然比不上周敦颐的大作,但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现在想想,学习《爱莲说》的这些知识点,虽然过程有点艰难,但也让我收获不少。
它让我明白了,只要用心去学,再难的知识也能被攻克。
总之,《爱莲说》这篇文言文的知识点就像一座山峰,虽然攀登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但当我站在山顶俯瞰风景时,才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就是我和《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的那些事儿,说起来真是又好笑又难忘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爱莲说》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多。
2、益:副词,更。
3 、植:立。
4、鲜:少。
5、亵:亲近而不庄重。
6、宜:应当独:7、只,仅 8、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9、不蔓不枝: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二、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