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钻》读后感
血钻的观后感

血钻的观后感电影《血钻》观后感《血钻》这部由爱德华·祖儿维兹执导的电影,以其真实、残酷而又深刻的故事情节,深深触动了我。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次对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电影以非洲矿工索洛蒙为主角,他是一位被迫参与血腥冲突的矿工,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回被抢走的儿子。
影片通过索洛蒙和一位记者追寻一颗血钻的故事,展现了非洲血钻产业的黑暗一面,同时也揭示了全球供应链中的道德困境。
电影中所展现的非洲战乱、贫穷和人权问题,让观众不禁深思:我们享受着珠宝的美丽,却很少关注背后的血腥和痛苦。
我们所购买的商品是否经过了道德的检验?我们是否应该对这些问题负起责任?影片中的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当索洛蒙和其他矿工被迫挖掘血钻时,他们被残酷地对待,甚至被迫杀戮自己的同胞。
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扭曲和贪婪的可怕。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看不见的牺牲和苦难。
电影中的角色塞拉和迪亚曼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塞拉是一位勇敢的记者,她不畏艰险,为了揭露血钻产业的黑暗面,不顾个人安危。
她的坚持和勇气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思考起自己在面对不公正和不道德时,应该如何行动。
迪亚曼特则是一个被迫成为童兵的孩子,他的遭遇令人心碎。
他曾是一个无辜的孩子,却被残忍地剥夺了童年的权利。
电影通过迪亚曼特的经历,揭示了童兵问题的严重性和非洲儿童的困境。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并采取行动,帮助这些被剥夺了幸福的孩子们。
电影《血钻》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次对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它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揭示了血钻产业的黑暗一面,呼吁观众关注全球供应链中的道德困境。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也让观众深思,塞拉的勇气和迪亚曼特的遭遇都令人动容。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感应该更加关注我们购买的商品的背后故事,关注全球社会问题,尤其是贫穷、战乱和人权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的消费行为,选择那些经过道德检验的商品,为改变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血钻观后感3000字

血钻观后感3000字《血钻》观后感作为一部以非洲钻石贸易为背景的电影,《血钻》在震撼人心的剧情和强大的视觉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每一枚钻石背后都有一个无声的故事。
从一个贩卖血钻的矿工到一位珠宝设计师,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世界的不公、黑暗和残酷。
简要概述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塞拉利昂,主人公是名叫Djimon Hounsou饰演的Solomon,他是一名矿工,曾被反政府武装势力绑架并迫使他在采矿时失去了一只手。
一个机会使他和Leo DiCaprio饰演的Danny Archer相识,后者是个聪明而有野心的前南非军队士兵。
他们成为了朋友,但是Solomon的家人却被反政府武装势力绑架了。
Danny决定帮Solomon寻找他的家人,Solomon则向Danny提供了一颗重达100克拉的粉红色钻石。
两个人因此踏上了一条危险而辛苦的旅程,他们的经历暴露了非洲钻石业的灰暗面。
而在此期间,一位来自美国的珠宝设计师Jennifer Connelly饰演的Maddy Bowen也加入到他们的旅行中。
三个人联手合作,为了达成各自的目的一路追踪、辗转,最终共同完成了不同寻常的一次冒险。
作品评价影片的故事情节十分丰富,情感投入、紧凑而不失细腻,表现了钻石业的丑恶现实和撇开它时普通人们的生活与困境。
这是一部人物塑造优秀的电影,主要角色都有着独特的人性特质,有遭受战争摧残的矿工、有心存怨恨与恐惧的孤单聪明的前军人、有公正正义的珠宝设计师,她们的关系和互动中透出了人类的真情。
更加难能可贵的,电影懂得如何让塑造好的人物产生矛盾和转变,同时表达了希望和爱的精神。
Djimon Hounsou无疑是影片的亮点之一,他用最朴实、深刻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矿工们的艰辛生存状态,打动了观众,并为本片夺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殊荣。
影片的视觉效果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导演Edward Zwick的非凡才能创造了视觉上的震撼,给人一种沉浸式的感官体验。
血钻电影观后感500字

血钻电影观后感500字血钻电影观后感电影《血钻》是一部非常有触动力和震撼性的电影,该影片讲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
通过一位不可思议的矿工的历险,电影展现了非洲地区现代世界中的冲突和贫困的现状。
这部电影不但有助于人们理解今天非洲地区的矿业发展现状,还让人们对于非洲矿业工人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电影《血钻》中,主人公叫做“迪亚曼德”。
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它代表了稀有的钻石和那些因富有而倒手的人们。
电影的情节主要集中在“迪亚曼德”的经历上。
他生长在非洲的一个偏远地区,在一次政治冲突中被逼上了死路。
在一次奇遇中,他发现了一枚非常珍贵的大型钻石,并想办法脱离了非洲。
但是,他的财富起源于血染的矿场,被其他人追捧,开始苦苦挣扎。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迪亚曼德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战士,他为了生存保护自己,却因为钻石而使他的人性越来越丧失。
电影让观众对非洲矿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看到非洲军火买卖者如何抵制外部压力,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并且电影也让观众对于生产与销售血钻的商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们之所以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也是因为赚到了大钱利。
电影揭示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真相和细节,电影中的钻石是如此珍贵而值得人追求,却是同时摧毁了无数人们的生活。
电影中一些细节和画面也让观众印象深刻。
特别的是,“迪亚曼德”和角色“索尔达特”之间的互动。
他们是最初在矿场中遇到的两个人,他们在经历了许多玄妙的情节之后爱发生了变化,对方成为了重要的保护者和帮助的人。
观众会发现,尽管他们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他们因为钻石产业而变得更加亲近。
总而言之,《血钻》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它展现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有着令人震撼的画面、音效和演员表演。
它不仅让观众们看到了钻石的价值,也揭示了背后的暴力、贫困和无休止的恶斗。
探讨这一个话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可以理解到时下的事情以及未来的发展。
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是我们可以认识的,我们可以更有合理地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
血钻观后感800字价值与真理

血钻观后感800字价值与真理电影《血钻》是一部非常具有触动人心的电影,它揭露了人们平时容易忽视的血钻问题,让大家看到了非洲国家混乱的政局、生存环境恶劣,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走向文明的道路上,有多少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青年矿工迈迪(迈克尔·B·乔丹饰)为了救出被叛军掳走的家人,来到卢安达,他在那里结识了霍普(杰妮弗·康纳利饰),这位女记者所写的新闻启发了迈迪的思考,使他逐渐了解到了钻石的真实含义——它往往是来自于暴力和奴隶制度。
他和霍普一起展开了一段揭开血钻真相的探索之旅。
在这部电影中,人性的黑暗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贪婪、残忍、欺骗、暴力、虚伪,这些人类本质的弱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陋。
其中的一些重要台词如:“有些事情让我们做得很不像人,但我们一定要将它看清楚,迎头面对”、“我们送你回家,我们回家”,它们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印象,带给我们了一些反思,同时也传递了一些人性的情感。
电影的音乐和画面非常的出色,音乐配合着剧情,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了角色的内心。
譬如在其中的哀乐中,传递出来的是生命观所形成的一种态度,这让人感到震撼和思考。
我相信,《血钻》这部电影,绝不仅仅只是一部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思想上的震撼。
我们所有人都关心着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买血钻?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无法冷静,我们不理解那些国家为什么这么穷,我们不理解那些矿工为什么这么可怜,而这部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帮我们深入地了解到这个问题。
在我的生命中,我曾经有过很多时刻,我对一些观点表示质疑,我会思考和去寻找答案,去了解一些事物的真相。
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让我的思想和生命得到了一次非常好的启发,让我了解到血钻的真相,并认识到每件事情背后的价值和真理。
总之,《血钻》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它向我们阐明了一个真相:当我们拥有了权力和财富,我们就要面对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对我们自己,也是对更多的人。
血钻的观后感

血钻的观后感电影《血钻》是由导演爱德华·兹威克执导的一部揭露非洲血钻问题的影片。
该片通过鲜活而真实的故事,展现了血钻背后的黑暗和非洲人民遭受的苦难,引发了人们对于血钻问题的深思。
影片以被反政府武装组织掳走的主人公迪亚曼蒂为切入点,通过他的经历和成长揭示了非洲血钻问题的残酷性质。
在片中,迪亚曼蒂被迫成为一个儿童士兵,他不得不穿越乌干达的战争区,遭受各种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与此同时,该片还展现了来自洛杉矶的记者鲍恩斯的调查过程,以及钻石供应链中的黑市环节。
影片以其真实和残酷的场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
观众们无法忽视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忽视其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关联。
血钻问题源自于对非洲资源的掠夺式开采,而我们作为消费者购买的钻石可能就是这样的血钻。
这样的认识引发了人们对于血钻的道德、伦理和责任的思考。
在电影中,迪亚曼蒂这个角色一直扮演着观众的内心声音。
他经历了种种磨难和不幸,但他对生活的希望和渴望始终没有被动摇。
迪亚曼蒂代表着受苦受难的非洲人民,他们被剥夺了知识和权利,但他们依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未停止。
他们希望通过劳动获得公平的回报,过上安宁和尊严的生活。
他们向世界倾诉着自己的苦难,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听到他们的呼喊。
电影《血钻》所揭示的血钻问题,不仅在非洲大陆广泛存在,也牵动着全球钻石市场的动荡。
随着电影的发布,全球各界开始对非洲血钻问题表示担忧并加以关注。
针对血钻问题,一些国家和组织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宣布不购买或限制购买非法来源的钻石。
同时,也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团体致力于揭示血钻问题,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执行。
电影《血钻》对于血钻问题的曝光和呼吁,加速了全球对于血钻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然而,《血钻》并非只是一个揭示问题的电影,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影片中的鲍恩斯作为一个记者,一开始只是为了追求新闻而进行调查,但在接触到迪亚曼蒂和血钻问题之后,他的内心逐渐发生了转变。
他逐渐认识到自己作为记者的责任,以及报道对于揭示真相和引发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血钻观后感600字

血钻观后感600字作为一名观众,我深刻地体验了电影《血钻》所传达的强烈信息。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非洲的一起军阀控制矿场的故事,他们强迫当地居民挖掘宝石,并利用这些宝石赚取大量利润,却让当地居民居无定所、饱受战争和贫困的困扰。
我认为这部电影从老百姓的角度突出了非洲的现状,展示了一些人类无法想象的黑暗层面。
这名字为“Solomon”的人物,是故事的主角,在电影中他被卖到“矿山”,作为一个苦力,必须从早到晚挖掘矿石。
然而,他的命运开始值得关注,当他挖掘出一颗精美的钻石后,他并未将它上交给掌管矿场的雇主,而是暗自藏起来,准备去寻找他被强行从家中带走的妻儿。
在这个过程中,他邂逅了同是为了寻找儿子的女记者,他们一起走访受害者,寻找哪个丑恶的组织控制矿山。
在不断的追逐、逃跑、枪战和暴力中,Solomon赢得了自由,找到了他的儿子,并最终将黑幕揭开。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电影,更像是反映世界现状的纪录片。
通过对非洲战争和非法利益拍摄,它揭示了人类贪婪和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的一面。
电影所展示的画面异常震撼,反应了人性的丑陋。
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惜伤害别人,他们动用了所有手段,包括杀戮和逃避正义,在这个世界上扰乱了正常秩序。
电影中的所有角色,沉浸在混乱和黑暗中,而他们最终的命运最终追踪到他们的良心,这是他们最后的结局。
这部电影的音乐、画面以及台词都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其中最有印象的是“坦桑尼亚”快速拍摄效果。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笑着的孩子,他们并不知道这块土地上的黑暗与血腥。
此外,角色中的台词演员以表演的顶峰表现非凡的演技,使电影更具有感染力。
《血钻》是一部让人深入思考和反思的电影。
它对许多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例如,我们应该支持没有血腥和斗争背景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让我们避免为那些虚假而令人震惊的石头付出更多的代价,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
我们还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尽可能拒绝不正当的产品,避免陷入无休止的斗争和痛苦之中。
商业题材电影血钻观后感

商业题材电影血钻观后感商业题材电影《血钻》观后感《血钻》是一部真实而残酷的商业题材电影,该片以非洲国家塞拉利昂的内战为背景,揭示了钻石贸易中隐藏的黑暗面。
观看这部影片后,我深深被其引发的思考所震撼,同时对于商业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人性的扭曲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电影《血钻》以一颗被称为“心头大祸”的珍贵钻石为线索,展现了非洲内战中的残酷生活和源源不断的暴力与屠杀。
通过一个农民苏利曼和一个南非摄影记者迪亚哥不同背景、不同目的的角色刻画,影片展现了非洲钻石贸易的黑暗本质。
影片以苏利曼寻找被恐怖分子掳走的儿子为主线,将观众带入了非洲内战的血腥深渊,深刻揭示了商业贸易中的人性扭曲与道德沦丧。
首先,电影中展示的商业环境让人深思。
片中展现了非洲国家塞拉利昂在内战中的混乱和腐败。
利润驱使了人们的贪欲,商贩和武装组织纷纷涌入这一地区,无视生命和人权的存在。
这种商业环境往往让弱势群体买卖自身的安全和尊严,而消费者却因为无法察觉血钻的来源而对其产生的罪恶感漠视。
其次,电影中塞拉利昂的内战展示了商业贸易与暴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商业的核心目标是追求利润,而非洲内战则一直是各方争夺利益的焦点。
影片展示了香港商人拿着高价购买的钻石,而这些钻石却往往是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控制的非法贸易得来的。
商业成为了支持战争的源头,而战争也成为了商业盈利的手段。
观众在电影中亲眼目睹了暴力和商业的互相促进的现象,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再者,电影通过角色苏利曼和迪亚哥的性格描写,展现了商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苏利曼是一个善良的农民,他被迫参与到钻石挖掘的行业中,为了找回被恐怖分子掳走的儿子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血汗。
然而,商业的摧残使苏利曼逐渐失去了善良,成为了一个炮手,甚至在最后选择了报复。
迪亚哥是一个南非记者,他一开始只是想通过报道揭开非洲血钻的秘密,但是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他纵容了非法贸易的存在,最终被这一罪恶毁灭。
最后,电影中出现的血钻象征着商业贸易中的道德沦丧。
电影血钻简单观后感500字

电影血钻简单观后感500字电影《血钻》简单观后感电影《血钻》是一部强烈震撼人心的电影,该片基于在非洲发生的真实事件而制作,讲述了国际大公司和小矿工之间的丑陋斗争。
这部电影打破了人们对电影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部好莱坞的爆炸式动作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的作品。
在该片中,主人公名叫迪亚,他是一名生活在西伯利亚财富竞争的导演,他接到了一次关于血钻事件的电影拍摄任务,并开始了他的猎狗之旅。
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一名叫索罗门的年轻矿工,发现这位年轻人家庭遭遇到血腥的战争洗礼,而他在发掘血钻时也受到了严酷的残酷待遇。
看到这种悲惨的景象,迪亚决定提升对这种贸易的认识,开始声援那些遭受不公待遇的矿工,与索罗门一起逃离掠夺者和杀手的追捕。
电影中的画面让我感觉犹如穿越时空的感觉,当我看到那些充满矛盾、悲惨与饥饿的孩子时,我的心一颤。
我无法想象,在当今世界上仍存在这样的残酷行为。
在影片中,国际商业巨头的争斗、矿工的贫困、家庭的暴力和反抗运动的起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特别感动的是影片结尾,迪亚出于对索罗门的感激之情送给他一部自己亲手拍摄的电影,勾起了我的嗓子,令我不禁泪流满面。
影片中的音乐、摄影和选角也都是非常出色的。
音乐部分具有非常强的唤起情绪的功能,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电影的情感。
摄影则展现了非洲的原始美,让观众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非洲的真实面貌。
在选角方面,主要的演员都出色地演绎了自己的角色,让观众们更深入地了解影片中所讲述的故事。
总的来说,电影《血钻》不光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更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
它通过犀利的场面、生动的场景和人物描写,引导着我们对世界发生深刻思考。
这部电影对于我们的教育和启示,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
我觉得可以从中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国际贸易、财富不平等、权利参与、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等问题。
电影结束后,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观众,也是一个更有思想的人,我也看到了电影所反映出的更加真实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钻》读后感
非洲大陆长期以来流传着一句俗语:“If You want long life,never touch the diamond.如果你想要长久的生活下去,就不要碰钻石。
”压榨别人,被别人压榨,世界就是如此。
不能太过偏激,我们还活在现实的社会里,生活还在继续着。
九十年代非洲塞拉利昂,连连战火使这片土地饱受摧残,非法钻石贸易日益猖獗。
阿彻(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是一个地道的战争贩子,靠倒卖战区钻石为生,他在监狱中无意得知渔夫所罗门手里有极品粉钻。
意识到这是自己离开非洲的机会,出狱后,他找到所罗门,准备和他一起找出钻石,离开非洲。
所罗门是普通的渔民,因为内战和家人分离,被叛军强制开采钻石,他发现一颗极品粉钻,藏了起来;战乱来临,所罗门进了监狱,后被阿彻救出,并在战地记者麦迪•鲍文(珍妮弗•康纳利饰)的帮助下,找到了失散的家人,此时,他的儿子迪亚却被叛军带走,生死未卜。
悲愤的所罗门答应和阿彻合作,在叛军的控制范围内寻找钻石,并寻找儿子。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因为一颗血钻将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
阿彻尔的梦是发财走出非洲大地;麦迪的梦是找到真实的故事和确切的证据揭露肮脏的交易;所罗门的梦是儿子做医生全家团圆;叛军的梦是掌握政权;走私商的梦是偷到更多的钻石发更大的财;而大多数非洲人的梦不过就是和平。
原本纯真的孩子,拿起枪杆用鲜血结束童年,眼睛里更多的是迷茫和恐惧,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生命为何物。
好心的黑人男子说,他们是童子军,不过就是孩子,可却在孩子的枪下流血。
资源丰富对于一个国家究竟是幸事?抑或灾难?象牙、石油、黄金、钻石,可以让整个国家的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可却恰恰相反,这个国家里所有的人都没有家。
是什么让同胞互相残杀?是什么让善良的人们举起枪杆生起仇恨?是什么让我们满眼充满疑惑和不信任?他们可以为了一颗晶莹剔透的钻石发动一场空袭,可以为了钱财和权利砍断无数人的臂膀。
如果说人之生本善,那是什么让善变成了恶?最后,会不会有回归于善?看完了电影,我还只是在思考,没有答案。
多希望那些枪林弹雨、流离失所、鲜血淋漓的画面,仅仅只是电影。
我们在遥远的这里,永远也想象不到非洲大地的人们,过着怎样一种生活。
他们想要的,仅仅是原本属于他们的生命。
影片的最后,阿彻尔将钻石交还所罗门,笑着对他说:“带你的儿子回家。
”电话给纽约的麦迪:“帮助所罗门,带他的儿子远离这一切,不要让他再卷入进来。
”“我看到的,是一幅最美的图画,真希望你也在这里。
”我分明看不到那个冷酷的军火、钻石走私犯。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广告语,来自于当今世界最大的钻石公司德比尔斯。
对这家南非公司的名称,许多中国人都不熟悉,但是对这句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广告语,国人即便不是耳熟能详,也应该是似曾相识。
钻石并非那么稀有的矿物,但是钻石的矿藏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集中在非洲。
百年前,这家南非公司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乎垄断了世界钻石市场,迄今仍然占据着过半的世
界市场份额。
百余年来,德比尔斯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最消耗成本的并非开采加工钻石,而是包装和收购钻石。
显然,德比尔斯非常成功的把钻石这种非稀有矿物,包装成为了价格昂贵且具有纪念价值的石头。
一方面是巨额广告成本的投入,一方面是巨额回收钻石成本的投入,再加上销售渠道方面得当的控制。
于是,非稀有就真的成为了稀有。
当然,人的世界原本就充斥着人为赋予的价值,高档与名牌就真的值那么多钱吗?不好说。
但既然大众心理可以接受,那么就可以成立。
而钻石这种高档消费品与其他类型的高档品之间,有着一些区别。
那就是,为了钻石,非洲的许多百姓,至今还在生灵涂炭。
钻石不会杀人,但为了钻石,人会杀人。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这句温馨浪漫的广告语背后,杀机重重。
人命换来的美丽,血洗的钻石,怎不昂贵?一个真真切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