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计学完整全套PPT课件

介绍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 、特点以及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 型,如指数模型、对数模型等。
模型的参数估计
阐述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 法,如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 ,并探讨其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
模型的检验与诊断
介绍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 如拟合优度检验、参数的显著性检 验等,以及模型的诊断方法,如残 差分析、异常值识别等。
方差
各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 平均数
03
标准差
方差的平方根04四源自位数间距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
偏态与峰态分析
01
02
03
偏态系数
描述数据分布偏斜程度的 统计量
峰态系数
描述数据分布尖峭或扁平 程度的统计量
正态性检验
如Jarque-Bera检验等, 用于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 态分布
03
推论性统计方法
模型评估与优化
预测结果展示与应用
通过比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股票价格 的差异,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并进行优 化和改进。
将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为投资 者提供决策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统计学完整全套PPT课件
目录
• 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描述性统计方法 • 推论性统计方法 • 非参数统计方法 • 回归分析及其应用 •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01
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Chapter
统计学的定义及作用
统计学定义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 据的科学,它使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 ,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游程检验
游程检验的基本原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细节和扩展内 容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背景知识进行补 充和完善。
模型的参数估计
阐述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 法,如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 ,并探讨其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
模型的检验与诊断
介绍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 如拟合优度检验、参数的显著性检 验等,以及模型的诊断方法,如残 差分析、异常值识别等。
方差
各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 平均数
03
标准差
方差的平方根04四源自位数间距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
偏态与峰态分析
01
02
03
偏态系数
描述数据分布偏斜程度的 统计量
峰态系数
描述数据分布尖峭或扁平 程度的统计量
正态性检验
如Jarque-Bera检验等, 用于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 态分布
03
推论性统计方法
模型评估与优化
预测结果展示与应用
通过比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股票价格 的差异,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并进行优 化和改进。
将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为投资 者提供决策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统计学完整全套PPT课件
目录
• 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描述性统计方法 • 推论性统计方法 • 非参数统计方法 • 回归分析及其应用 •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01
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Chapter
统计学的定义及作用
统计学定义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 据的科学,它使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 ,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游程检验
游程检验的基本原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细节和扩展内 容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背景知识进行补 充和完善。
统计学课件ppt(全)

统计是以数据为食物的动物 统计的本业是消化数据, 并产生有营养的结果。
Data—— Statistics ——Information
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 原北京大学校长 马寅初
• 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究 • 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 • 企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 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 • 统计数据的规律与统计方法
二、统计数据的规律与统计方法
以上例子说明,通过多次观察或试验可 以得到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统计方法是 可以探索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因为客观 事物本身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 必然性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偶然性反 映了事物表现形式的差异。(举例学生的 平均分,标准差)
举例3:《2011年武汉地区高校毕业 生就业报告》
• 即使入职相同行业,不同部门间的收入差 距也较大。从总体看,高校毕业生薪资起 点呈现“研发岗”>“销售岗”>“职能 岗”>“行政岗”的总体态势。 • 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工 资最高的是外资企业,达2500元以上的占 到62.3%,达5000元以上的占到8.2%。接 近半数的应届毕业生,工资水平集中在 1500元-2500元之间。
举例5:文学也与统计有关
据统计学家(复旦大学李贤平教授)对《红 楼梦》各回的虚词(47个虚词:之,其,或,呀, 吗,可,便,就……)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 (原因是由于个人写作特点和习惯的不同,所用 的虚词是不会一样的),采用聚类分析,(物以 聚类,人以群分)发现前80回和后40回明显不同, 出自不同的人,进一步运用判别分析,发现前80 回是曹雪芹缩写,后40回不是高鹗一人所写,而 是曹雪芹亲友将其草稿整理而成,宝黛故事为一 人所写,贾府衰败情景为另一人所写等等,这个 论证在红学界轰动很大。
《社会统计学》人大版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 调查、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等
社会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社会 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 等
研究对象和范围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 对象:社会现象和 问题
研究范围:包括人 口、教育、就业、 收入、健康、犯罪 等社会领域
研究方法:采用定 量和定性相结合的 方法,包括描述性 统计、推论统计、 实验设计等
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推 论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等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统 计量:平 均数、中 位数、众 数、标准 差、方差 等
数据的分 布:正态 分布、偏 态分布、 峰度、偏 度等
数据的集 中趋势: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等
数据的离 散程度: 标准差、 方差等
数据的分 布形状: 直方图、 箱线图等
添加标题
显著性水平:用于 判断假设检验结果 的标准,通常为 0.05或0.01
添加标题
双尾检验:同时检 验两个方向的假设, 适用于对称分布的 数据
添加标题
单尾检验:只检验 一个方向的假设, 适用于非对称分布 的数据
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两组或多组数据的平均值,判断它们是否 存在显著性差异
社会统计学PPT大纲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单击添加目 录项标题
社会统计学 概述
社会统计学 的理论基础
社会统计学 的技术方法
社会统计学 在各领域的
应用
社会统计学 的前沿和发
展趋势
添加章节标题
社会统计学概述
定义和概念
社会统计学:研究社会现象的 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 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社会统计学6精品PPT课件

减少误差比例 (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error, PRE)
PRE E1E2 E1
式中: E1表示不y知 与x有关系时,预 y的测全部误差; E2表示已y知 与x有关系后,x去 用预测 y时的全部误差
减少误差比例 (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error, PRE)
社会统计学
第八章 列联表 (Contingency Table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列联表 (实例)
列联表 (概念要点)
1. 由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交叉分类所形成的频数分布表 2. 列变量(自变量)的类别用 c 表示, cj 表示第 j 个类别 3. 行变量(因变量)的类别用 r 表示, ri 表示第 i 个类别 4. 每种组合的观察频数用 fij 表示 5. 表中列出了行变量和列变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所以称
PRE E1 E2 0 E1
(E1 E2, y与 x无关)
PRE E1 E2 E1 0 E1 1
E1
E1 E1
(E2 0, y与 x完全相关)
减少误差比例之λ系数
E1的定义: 未知y与x有关之前,如果预测y值,唯一可资依据的就是y本身的分布。 由于y与x无关,所以只能根据y的行边缘和(与x无关)去预测y,也即由y的行 边缘和中最大者——众值,去预测y,可能性最大。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独立性检验 (实例)
连续性校正
(卡方分布为连续型分布,故需对变量做连续性校正)
第三节 列联强度
以:
减少误差比例 (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error)
为基础的相关性测量
减少误差比例 (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error, PRE)
社会经济统计学PPT课件

通过对比两个相互联系的总量指标来反映 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 如比例、比率、结构相对数等。
平均指标
变异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 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如算术平均数、调 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 志值的差异程度的指标,如标准差、方差 、变异系数等。
民生福祉改善
考察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等,反映民众 福祉提升情况。
企业经营决策
市场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及消费者行为,为企业制 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
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及风险水平,为投资决 策提供参考。
生产管理
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优化及质量控制,提高企业运 营效率。
大数据技术
应用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提高统计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于数据挖掘、预测模型和智能决策,推动统计学的智能化发展。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
结合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和优化。
统计方法与模型创新
统计方法创新
发展新的统计方法,如高维数据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应对复 杂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产业结构分析
研究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变动趋势, 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问题。
经济增长与波动
分析经济增长速度、趋势及波动 特征,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
依据。
社会发展评价
社会指标体系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育、卫生、文化、 环境等方面,衡量社会综合发展水平。
社会公平与正义
关注收入分配、贫困、就业等社会问题,评价社 会公平程度及政策效果。
统计学完整ppt课件完整版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小概率事件原 理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第一类错误 、第二类错误
假设检验的步骤:建立假设、选择检 验统计量、确定拒绝域、计算p值、 作出决策
假设检验的实例分析:单样本t检验 、双样本t检验等
方差分析(ANOVA)方法介绍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F分布与 方差分析的关系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实现方法: 析因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等
通过观察数据的峰度,判 断是否存在尖峰或平峰分 布
03
推论性统计方法
参数估计原理及应用
01
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 点估计、区间估计
02
估计量的评价标准:无 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03
参数估计的方法:矩估 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
04
参数估计的应用:总体 均值的区间估计、总体 比例的区间估计等
假设检验流程与实例分析
ABCD
数据筛选与排序
介绍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和排序,以便 更好地查看和分析数据。
函数与公式应用
分享一些常用的Excel函数和公式,以便更高效 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案例分享: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一
使用SPSS进行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包 括描述性统计、交叉表分析、回归分析
等。
案例三
使用Python进行电商数据分析,包 括用户行为分析、销售预测、推荐系
据的科学。
统计学的作用
描述数据特征
推断总体参数 预测未来趋势
评估决策效果
数据类型与来源
数据类型 定量数据(连续型与离散型)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与顺序数据)
数据类型与来源
01
数据来源
02
03
04
观察数据(实验数据与观测数 据)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第一类错误 、第二类错误
假设检验的步骤:建立假设、选择检 验统计量、确定拒绝域、计算p值、 作出决策
假设检验的实例分析:单样本t检验 、双样本t检验等
方差分析(ANOVA)方法介绍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F分布与 方差分析的关系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实现方法: 析因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等
通过观察数据的峰度,判 断是否存在尖峰或平峰分 布
03
推论性统计方法
参数估计原理及应用
01
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 点估计、区间估计
02
估计量的评价标准:无 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03
参数估计的方法:矩估 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
04
参数估计的应用:总体 均值的区间估计、总体 比例的区间估计等
假设检验流程与实例分析
ABCD
数据筛选与排序
介绍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和排序,以便 更好地查看和分析数据。
函数与公式应用
分享一些常用的Excel函数和公式,以便更高效 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案例分享: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一
使用SPSS进行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包 括描述性统计、交叉表分析、回归分析
等。
案例三
使用Python进行电商数据分析,包 括用户行为分析、销售预测、推荐系
据的科学。
统计学的作用
描述数据特征
推断总体参数 预测未来趋势
评估决策效果
数据类型与来源
数据类型 定量数据(连续型与离散型)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与顺序数据)
数据类型与来源
01
数据来源
02
03
04
观察数据(实验数据与观测数 据)
社会学研究方法课件-分析和综合之定量(统计)分析

表1.
学 历 小学以下 中学 高中 中专 大专 大学 硕士 博士 Missing Total
97年学历分布
人 1 72 44 13 52 58 4 7 49 300 数 Percent .3 24.0 14.7 4.3 17.3 19.3 1.3 2.3 16.3 100(n=300)
(1)描述统计的基本技术
社会学-研究方法
分析和综合之定量(统计) 分析
所谓定量(统计)分析,就是对社会研究收 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计算、统计检验、分析 解释,并以此为依据,做出科学推断,揭示 社会现象中所蕴涵的规律的一种方法。 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种类型。 统计分析方法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变量的多少 划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 析,前两者可称为初等统计,后者可称为高 等统计。
例:由单值分组求算术平均值
工人日产量(件) 工人人数(人) 工人人数比重(%)
10 11 12 13 14
合 计
70 150 380 150 100
800
8.75 12.50 47.50 18725 12.50
100.00
x1 f1 x2 f 2 xn f n xf x f1 f 2 f n f 9710 12.1375 800
④由组距分组资料求中位数 f f为次数)。 第一步:确定中位数所处位置,按 O 确定(
m
第二步:采用公式计算 上限法:用“以上累计”法确定中位数。
2
fm 下限法:用“以下累计”法确定中位数。 f S m 1 2 Me L i fm
其中:U是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L是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fm是中位 数所在组的次数,Sm+1是中位数所在组后面各组累计数, Sm-1是中位 数所在组前面各组累计数,i是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社会统计学课件:第4章 离中趋势的测量

(2)它将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全包括在内,受 抽样变动影响小。但在受极端值影响以及处理不确定组 距方面,缺点同算术平均数。
f
190
1090750 5740.79 190
2 x2 x 2
5740 .79 74.47 2 195 .01
13.96
成绩
x
人数 f
50 以下 45
10
50—60 55
20
60—70 65
40
70—80 75
50
80—90 85
40
90 以上 95
30
合计
190
标准差的作用
用来比较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现象平均数相等时平均 数的代表性:即
第四章 离中趋势测量法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1、用标志变异指标衡量和比较平均指标 的代表性。
2、用标志变异指标反映经济活动过程的 均衡性、稳定性和节奏性。
3、标志变异指标在相关分析和抽样调查 中的应用。
甲乙丙三车间都有7个工人,生产的零件 数如下:
甲:72 73 74 75 76 77 78 乙:30 50 65 75 90 100 115 丙:75 75 75 75 75 75 75 平均数都为75件。但代表性谁好。
R =Xmax– Xmin
[例] 求74,84,69,91,87,74,69这些数字 的全距。
[解] 把数字按顺序重新排列:69,69,74, 74,84,87,91,显然有
R =Xmax– Xmin =91—69=22
对分组资料,不能确知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全距: (1)用组值最大组的组中值减去最小组的组中值 (2)用组值最大组的上限减去最小组的下限 (3)用组值最大组的组中值减去最小组的下限;
f
190
1090750 5740.79 190
2 x2 x 2
5740 .79 74.47 2 195 .01
13.96
成绩
x
人数 f
50 以下 45
10
50—60 55
20
60—70 65
40
70—80 75
50
80—90 85
40
90 以上 95
30
合计
190
标准差的作用
用来比较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现象平均数相等时平均 数的代表性:即
第四章 离中趋势测量法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1、用标志变异指标衡量和比较平均指标 的代表性。
2、用标志变异指标反映经济活动过程的 均衡性、稳定性和节奏性。
3、标志变异指标在相关分析和抽样调查 中的应用。
甲乙丙三车间都有7个工人,生产的零件 数如下:
甲:72 73 74 75 76 77 78 乙:30 50 65 75 90 100 115 丙:75 75 75 75 75 75 75 平均数都为75件。但代表性谁好。
R =Xmax– Xmin
[例] 求74,84,69,91,87,74,69这些数字 的全距。
[解] 把数字按顺序重新排列:69,69,74, 74,84,87,91,显然有
R =Xmax– Xmin =91—69=22
对分组资料,不能确知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全距: (1)用组值最大组的组中值减去最小组的组中值 (2)用组值最大组的上限减去最小组的下限 (3)用组值最大组的组中值减去最小组的下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谓重点单位,是着眼于现象量的方面,尽 管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是 它们的某一标志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 中占有绝大比重。
四、典型调查
(一)含义:
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 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 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研究对象 大量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现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数量性 2、总体性 3、具体性 4、社会性
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统计工作的过程
(一)统计设计: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作的通
盘考虑和合理安排。
(二)统计调查: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
社会统计学课程总结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综合指标(一) 综合指标(二) 抽样推断 时间数列 统计指数 统计预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
(一)统计工作
(二)统计资料
(三)统计学
二、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社会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三)标志与指标的主要联系
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 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 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 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当研究目的改变,原 来的总体变为总体单位,则相应的统计指 标就变为数量标志了,反之亦然。
第二章 统计调查
• 统计调查方案 • 统计调查组织形式 • 统计调查问卷 • 撰写统计调查报告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
1.大量性:
2.同质性:
3.差异性(或称变异性):
二、标志与变量
(一)含义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如工人家庭人口数、工人的工资 等就是变量。
☆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变量值。
(二)典型调查的作用 1、典型调查能够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具体深入的分析。 2、典型调查可以用来研究新事物。 3、在一定条件下,验证全面调查数据与情况的真实性。 4、典型调查可以测算和推断有关总体的数据。
五、抽样调查
含义: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 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 位进行观察用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 种调查方式。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位置,为了利于对被调查者的分类比较分析, 须设置一些被调查者的相关背景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 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等。
二、问卷项目的安排
(一)提问的问题要言简意赅 • 1、提问确切,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问题 • 2、每一个问题都应可以独立作答,不能把几个问题合并成一
个问题 • 3、各个问题的备选答案必须具有互斥性,不能模糊不清 (二)提的问题要公正客观 • 1、问题应以中性形式提出,不能掺杂调查者的意图和观点,
不能暗示、诱导 • 2、尽量避免社会禁忌和敏感性问题 (三)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其一般规则有:按事实性问题、
4、按所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询问调查、观 察与实验。
第二节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一、普查
(一)含义: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 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
(二)普查的组织方式 (三)普查的要求:
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 规定调查的项目和指标。
2、定序尺度
三、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3、定距尺度
(一)大量观察法
4、定比尺度
(二)统计分组法
(三)综合指标法
(四)统计模型法
第三节 社会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概念
统计总体:凡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 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称为统计总 体,简称总体。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物 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
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
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① 调查目的和任务; ② 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③ 调查项目与调查表; ④ 调查时间; ⑤ 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 调查 。
2、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 和非全面调查。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 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第一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 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客观实际搜集资 料的过程。
二、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 基本任务:按照所确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具
体的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 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 • 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完整系统
抽样调查的优越性: –经济性、时效性、适应面广、准确性
第三节 统计调查问卷
一、统计调查问卷的格式
(一)起始部分 1、见面语:语气委婉,礼貌亲切 2、问卷说明:告知被调查者如何规范填写问卷。 3、问卷编号:进行编号便于查找和甄别错误。 (二)主体部分 包括所有问卷题目和答案等内容。 (三)必要说明部分
确定性变量
离散型变量
随机性变量
连续型变量
三、统计指标
(一)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 的概念及其数值。
(二)标志和指标的区别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 特征的;
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 示的数量标志,然而不论什么指标,都是用数值表 示的。
二、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 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规定的报送程 序和报送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逐级 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和相对可靠性
三、重点调查
•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 查的现象总体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 单位进行调查。
搜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资料的活动。
(三)统计整理:对调查来的大量统计资料加工整理、汇总、
列表的过程。
(四)统计分析:将加工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
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二、统计的职能
四、统计数据的计
(一)统计信息职能
量尺度
(二)统计咨询职能
1、定类尺度
(三)统计监督职能
四、典型调查
(一)含义:
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 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 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研究对象 大量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现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数量性 2、总体性 3、具体性 4、社会性
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统计工作的过程
(一)统计设计: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作的通
盘考虑和合理安排。
(二)统计调查: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
社会统计学课程总结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综合指标(一) 综合指标(二) 抽样推断 时间数列 统计指数 统计预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
(一)统计工作
(二)统计资料
(三)统计学
二、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社会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三)标志与指标的主要联系
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 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 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 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当研究目的改变,原 来的总体变为总体单位,则相应的统计指 标就变为数量标志了,反之亦然。
第二章 统计调查
• 统计调查方案 • 统计调查组织形式 • 统计调查问卷 • 撰写统计调查报告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
1.大量性:
2.同质性:
3.差异性(或称变异性):
二、标志与变量
(一)含义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如工人家庭人口数、工人的工资 等就是变量。
☆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变量值。
(二)典型调查的作用 1、典型调查能够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具体深入的分析。 2、典型调查可以用来研究新事物。 3、在一定条件下,验证全面调查数据与情况的真实性。 4、典型调查可以测算和推断有关总体的数据。
五、抽样调查
含义: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 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 位进行观察用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 种调查方式。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位置,为了利于对被调查者的分类比较分析, 须设置一些被调查者的相关背景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 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等。
二、问卷项目的安排
(一)提问的问题要言简意赅 • 1、提问确切,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问题 • 2、每一个问题都应可以独立作答,不能把几个问题合并成一
个问题 • 3、各个问题的备选答案必须具有互斥性,不能模糊不清 (二)提的问题要公正客观 • 1、问题应以中性形式提出,不能掺杂调查者的意图和观点,
不能暗示、诱导 • 2、尽量避免社会禁忌和敏感性问题 (三)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其一般规则有:按事实性问题、
4、按所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询问调查、观 察与实验。
第二节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一、普查
(一)含义: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 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
(二)普查的组织方式 (三)普查的要求:
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 规定调查的项目和指标。
2、定序尺度
三、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3、定距尺度
(一)大量观察法
4、定比尺度
(二)统计分组法
(三)综合指标法
(四)统计模型法
第三节 社会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概念
统计总体:凡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 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称为统计总 体,简称总体。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物 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
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
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① 调查目的和任务; ② 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③ 调查项目与调查表; ④ 调查时间; ⑤ 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 调查 。
2、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 和非全面调查。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 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第一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 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客观实际搜集资 料的过程。
二、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 基本任务:按照所确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具
体的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 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 • 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完整系统
抽样调查的优越性: –经济性、时效性、适应面广、准确性
第三节 统计调查问卷
一、统计调查问卷的格式
(一)起始部分 1、见面语:语气委婉,礼貌亲切 2、问卷说明:告知被调查者如何规范填写问卷。 3、问卷编号:进行编号便于查找和甄别错误。 (二)主体部分 包括所有问卷题目和答案等内容。 (三)必要说明部分
确定性变量
离散型变量
随机性变量
连续型变量
三、统计指标
(一)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 的概念及其数值。
(二)标志和指标的区别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 特征的;
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 示的数量标志,然而不论什么指标,都是用数值表 示的。
二、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 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规定的报送程 序和报送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逐级 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和相对可靠性
三、重点调查
•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 查的现象总体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 单位进行调查。
搜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资料的活动。
(三)统计整理:对调查来的大量统计资料加工整理、汇总、
列表的过程。
(四)统计分析:将加工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
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二、统计的职能
四、统计数据的计
(一)统计信息职能
量尺度
(二)统计咨询职能
1、定类尺度
(三)统计监督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