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教具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教学演示实验自制教具的实践探究

中学物理教学演示实验自制教具的实践探究
郑振 宁 , 雪梅 李
f. 1 福州高级 中学 , 福建福州 300 ; 50 7
300) 5 18 2闽江 学 院 物 理 学 与 电子 信 息 工 程 系 , 建 福 州 . 福

要 : 演示 实验 的 设 计 、教 具 的制 作 和 实验教 学 的 方 法是 当前 中 学物 理 实验教 学较 为 活 跃 的 研 究 课
就、 输送 优秀人 才 。
图 1 水推 进 火箭
图 2 沉 浮 子
收稿 日期 :0 9 1— 9 2 0 — 0 1
作者简介 : 郑振 宁( 9 7 ) 男, 1 7 一 , 福建福州人 , 中学一级。研 究方向: 中学物理教 学法。
2 6
福 建 师范 大 学 福 清 分 校学 报
新 能力 。
() 3 教具 制 作有 利于 学生理 论联 系 实 际 , 增加 各学科 之 间 的渗透 。新课 程 标准 强调 “ 生活走 从 向物理 , 从物 理走 向社会 ”“ ,重视学 生对 于科学 与技 术 、 学技 术与社 会 之 间关 系 的认识 ” 科 。使用 常 规 的厂制教 具 、 器进行 教学 , 引起 学生 好奇 心和注 意力 的 同时 , 仪 在 也给学 生 以全新 的感受 。
20 0 9年 1 2月
22 沉 浮 子 .
主要 材料 : 玻璃 简 , 璃瓶 , 玻 玻璃胶 , 沙子 等 。 原理 及 意义 :通 过 内部两个 小瓶 子与量 筒管 壁 的相 互作用 ,通 过受 力合成 的原 理 ,当 G fF +> 时, 内部套 件下 沉于 量筒底 部 , G F时( 摩擦 力作 用 时 )内部 套 件上 浮 , 当 < 无 , 通过 摩擦 力 的微 小变
题 。 本 文就 选 取 几 个 演 示 实验 的 自制 教 具 , 何 设 计 演 示 实验 、 如 自制 教 具 谈 谈 自己的认 识 。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作品介绍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作品介绍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作品介绍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同样不可或缺。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自制物理教具作品。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有趣且实用的教具作品。

1. 风力发电机模型这个教具利用风力原理模拟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它由一个塑料框架和三个塑料叶片组成,叶片连接到一个小发电机上。

当风力吹动叶片时,叶片会带动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通过这个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并亲自体验发电的过程。

2. 浮力演示装置这个装置用于演示浮力的原理。

它由一个透明的容器、水和各种不同密度的物体组成。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容器中物体的组合和位置,观察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浮力与物体浸没与浮起的关系,以及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沉入水底。

3. 简易电路板这个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它由一个塑料底板和金属导线组成,导线上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元件,如电灯泡、开关等。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元件进行组装,搭建出不同的电路。

通过这个教具,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电流的流动路径和电子元件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理解电路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4. 摆钟模型这个模型模拟了摆钟的运动原理。

它由一个固定的支架、一个重物和一个绳子组成。

学生可以调整重物的位置和摆动的幅度,观察摆钟的运动情况。

通过摆钟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摆动周期与摆动幅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

通过使用这些自制物理教具作品,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些教具作品的制作过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因此,我们鼓励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积极参与自制教具的制作,通过实践探索,提高对物理的兴趣和理解。

自制物理教具与物理小实验

自制物理教具与物理小实验

自制物理教具与物理小实验一、概述《自制物理教具与物理小实验》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创意和创新思维自制物理教具,并介绍一些简单的物理小实验,旨在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升公众尤其是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意识到,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学习物理,不仅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自制物理教具和进行物理小实验就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1. 介绍物理教具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物理教具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实践性和直观性上。

教师利用物理教具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理论和定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通过自制物理教具,学生可以参与到制作过程中,深入了解物理知识的运用和实际转化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具的存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物理实验环节,物理教具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不仅能够验证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

物理教具不仅是物理知识传授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物理教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教育领域的角色也日益凸显。

从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再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具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制物理教具与进行物理小实验是一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的活动。

2. 阐述自制物理教具的意义,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阐述自制物理教具的意义,尤其是其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自制物理教具与物理小实验》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制物理教具在物理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意义深远。

自制物理教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亲手制作物理教具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制作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现有的教具往往不能满足所有教学需求,因此,自制教具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以及这些教具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效果。

二、自制教具的设计和制作1.静电现象演示器该教具的主要目的是演示静电现象,包括电荷的转移和电荷的吸附等。

教具主要由两个不同材料的金属小球、绝缘体小球和金属箔片组成。

通过摩擦后,两个金属小球可以产生静电,并吸附到箔片上,生动地展示了静电现象。

2.光学三棱镜教具该教具主要用于演示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教具主要由透明塑料板、彩色颜料和激光笔组成。

通过调整塑料板的角度和激光笔的光束,可以观察到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

三、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自制教具能够生动地展示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如静电现象演示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荷的转移和吸附现象。

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增强实验教学效果自制教具通常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与教具的结合,可以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光学三棱镜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自制教具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解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自制教具,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来设计适合的教学工具,更好地展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自制教具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自制教具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这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自制教具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可能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物理自制教具演示步骤

物理自制教具演示步骤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实验创新装置
图一:塑料瓶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水、食用油的。

图二:用U形管改装的气体温度计,为增加可视度,里面装的是红墨水。

图三:将塑料瓶放在水槽里,用导管连接U形管和直玻璃管。

图四:往水槽里倒入适量的热水。

创新思路:
教材中实验原型温度计液柱上升慢,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难以做到相同,
耗时长,温度计的可视度差,大多数学生看不清读数。

创新装置用U型管改装成气体温度计,气体受热膨胀比液体快,瓶内水和食用油有较小温度的变化就能使气体膨胀较大,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快,U型管内水位差变大。

往水槽里倒入热水,更主要的是确保了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因而节省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可视度和可信度,并且实验直观、形象、操作简单、
方便省时。

创新实验结果: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与食用油相连的温度计液面水位差大,说明油的温度升高得快,表明油的吸热能力弱。

注意:
水温约70摄氏度,实验完毕,请将直玻璃管取出来,用盖子盖好塑料瓶。

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自制教具

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自制教具

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自制教具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物理实验和那些可以自制的教具。

物理这门学科,听起来有点儿高深,但其实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其实物理就是个“林妹妹”,在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对了,自制教具就像是让你和物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想知道怎么做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2. 为什么自制教具?2.1 提升学习兴趣首先,自制教具能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想想看,课堂上老师讲得再好,没点实物演示,学生的兴趣肯定大打折扣。

自制教具就像给课堂加了调味料,让同学们“食欲大增”。

比如说,你可以用纸杯和绳子自制一个简单的“电话”,一会儿就能体验声波传播的乐趣,真是妙不可言!2.2 加深理解其次,动手做东西能加深我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你知道吗?把理论变成实际的操作,就像把食材变成美味的菜肴。

做完实验,哎呀,瞬间就明白了“力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感觉。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做了一个小型的“弹簧秤”,在拉伸的时候,大家都惊呼:“哇,这个力量的变化,真是让人脑洞大开!”3. 常见自制教具3.1 简易电路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电路吧!自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其实很容易,准备几个电池、灯泡和导线就可以了。

把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灯泡一亮,哇,成就感满满!就像是点亮了生活的小火花,瞬间觉得自己是个小小发明家。

3.2 杠杆模型说到杠杆,大家肯定听过那句“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那么,怎么来制作一个杠杆模型呢?拿一根长木棍,在中间找个支点,然后用小石头作为重物,看看不同位置的石头是怎么影响杠杆的平衡。

这时,大家可能会哈哈大笑,因为总有同学会调皮把石头放在最边上,结果一头栽倒,真是“笑死人不偿命”!4. 小结总之,自制教具不光是个玩具,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通过亲手制作,我们能在玩乐中掌握物理知识,像是开了一扇窗,让阳光洒进来,温暖了每个角落。

无论是电路、杠杆,还是其他的实验,这些小玩意儿都是我们通向物理世界的钥匙。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制教具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制教具及其运用方法。

1. 磁力线演示装置:制作一块透明的玻璃板,在板上均匀涂抹铁粉。

通过将各种形状的磁铁放在板上,可以直观地展示磁力线的形状和分布规律。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教具来讲解磁力线的概念、磁场的形成原理等。

2. 雁行排列的力矩装置:在一块长木板上钉上几个木杆,让它们呈现雁行排列的形状。

然后,将一把扳手放在其中一个杆子的一端,让学生通过调整杆子的位置来平衡扳手。

这个自制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模型车与斜面装置:在一个小斜面上放置一个可以滑动的小车,利用斜面的高度和小车的质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斜面的倾角和小车的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原理。

4. 重力砝码秤:在一个支架上放置一个秤盘,用一个容器装满水,将容器挂在秤盘上方。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往容器里加入不同数量的砝码,以及修改容器挂的位置来调整水平面,从而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装置,学生可以学习到浮力和压力的概念,深入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5. 声音频率的调节装置:利用一个拉紧的弹簧或橡皮筋固定住一根较长的绳子,然后刻上等距的刻度。

拉动绳子并释放它,通过测量绳子上的波长和频率,可以调节绳子的拉力和初始位置来改变音的音调。

这个装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除了以上的几个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的自制教具可以在物理教学中使用。

在选择和设计教具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教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摘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物理作为一个理论知识较为晦涩难懂且需要通过自行动手实验探究加深对学科知识理解的学科,相关知识的实验探究是进行物理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标准下,也明确地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师,也要多使用自制的教具进行自制教育试验,来探究物理原理。

关键词:自制教具;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设计应用引言利用生活当中简单易得的材料进行教具自制,并且将其应用于物理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在自行制作教具的过程当中,了解教具的结构及实验的原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其形成良好的物理综合素养。

1初中物理自制教育试验开发的意义探究物理作为一个理论知识较为晦涩难懂且需要通过自行动手实验探究加深对学科知识理解的学科,相关知识的实验探究是进行物理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过程。

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实验条件水平参差不齐,且部分落后地区难以提供实验场所和器材,对实验教学造成了局限性,并且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其次物理实验在大部分人看来受到了实验环境和专业器材的局限。

而对初中物理进行自制教育试验开发有效解决了这一现状,同时也丰富了物理实验形式,拉近了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

自制教育试验使自行进行实验探究更为真实可行,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逻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

2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中的设计与应用2.1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制作仪器自制教育试验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更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

开展自制教育试验能够为学生在物理实验当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低成本的实验,还要求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熟悉的物品来制作实验器材,能够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教具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过程、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也是验证理论的唯一依据,并在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一些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使演示实验发挥最佳效果,笔者想从演示实验的设计和自制教具两方面谈一些看法,与各位同行交流、商榷。

一、演示实验的设计
1.精心设计针对性实验,帮助学生解决疑点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在某些地方遇到困难,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有关内容的实际情况缺乏感性认识,电磁学部分更是如此。

这就妨碍了对问题的细致分析和深入认识,感到不好捉摸,因而产生困难。

如“合磁通”概念,就是学习中的一个疑难点。

设计如图l所示的演示实验,采用输出不对称波形的可控硅整流源(实验室用来给蓄电池充电的整流电源),这可使线圈L(100~100匝)接收后不以整流就能直接使示教电表偏转。

实验中若在单根直导线中通以0. 5~1A 的脉冲直流电,并让线圈处在靠近直导线的位置,就能使加接微电流放大器的示教电表到满偏,适当调节线圈L的位置,当L的中心与直导线重合时,电流表指针回到中间的零位置,即此位置通过线圈的合磁通为零。

此实验指针变化幅度大,对比明显,并且实验器材容易解决,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合磁通的概念。

2.精心设计引导性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规律
中学物理不少规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但是其中有些内容,从提出课题到进行典型实验,直到导出结论,中间思维跨度大,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过程作必要的引导,甚至还要增加些有引导性的实验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

如学生在初中时学过: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时就会有电流产生。

而高中则要求学生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掌握和理解这一规律,设计如图2所示。

实验证明:导线虽然切割磁感线但不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中为了效果明显,在示教电表上加接微电流放大器,将一根绝缘长直导线对折后接到放大器上,实验时让对折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但当对折导线拉开后再切割磁感线时,指针有较大偏转。

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学生很容易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根本条件。

3.精心设计验证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结论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仅依靠逻辑和数学方法得到结果是不充分的,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是可靠的。

例如为了验证曰光灯导通镇流器时产生一个瞬间高压,虽然这里也可以用数学的推导来说明,但学生并不一定信服。

设计如图3所示的实验,图中日光灯镇流器,电源为一节干电池。

让同学用双手捏住镇流器两端,当开关断开的瞬间,学生明显感觉被电击了一下(对人是安全的)。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加深了对自感的理解,也对书本上的结论确信无疑。

二、自制教具的基本要素
1.有科学性和创造性。

所有实验的设计必须遵循科学原理,不能为了达到目的,人为地设计有悖于科学性的实验。

2.力求简明、形象、生动。

只要演示实验的科学性强,现象明显,越简单越好。

著名的奥斯特实验只用一根通电直导线和一枚磁针,相当简单,却能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3.确保成功、明显直观。

演示实验应使全班学生看清相应的物理现象和过程。

因此设计时应注意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确保成功。

4.增强趣味,适当设疑。

设计趣味性强的实验,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巨大的学习动力。

趣味性实验主要是“新、奇、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中涉难,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营造一个向未知世界探索的环境。

总之,要做好演示实验,单凭仪器生产厂家提供的器材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

这就需要广大物理教师自己动手,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精心设计,亲自制作,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使学生见到一些直观形象,明显生动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